明教明尊归:胡温新政系列:取消身份制度,走向公民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8:15

胡温新政系列:取消身份制度,走向公民社会

时论酷评 2010-08-25 01:49:05 阅读2810 评论6   字号: 订阅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2006年,国务院14个部门曾组成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就户籍改革工作进行了综合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户籍改革已经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时机基本成熟。

2007年3月,公安部表示,将对《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抓紧组织开展《户籍法》的立法调研工作,力促《户籍法》早日出台。

2007年4月,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2个省区市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2008年3月,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一论断,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把户籍制度改革列为2010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要求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目前,上海、深圳、济南等多个城市相继取消暂住证,推行居住证制度。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5.7%,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平均年龄为27.3岁,且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这些都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出可谓顺时势,得人心、达民意。

实际上,户籍制度改革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由此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目前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涉及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教育权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义务兵退役安置政策和标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各个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户口与利益分配脱钩,以及一种全新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就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户籍制度改革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真正把农村人口纳入公民体系,使农民获得“国民待遇”。乡下人不仅要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地享有经济改革的成果,还要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就是说,农村要和城市一样,一人一票,而不是八人一票。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我们向“公民社会”更走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