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是悲剧的电影:杭州两会代表呼声:不雅地名应该改一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5:49

杭州两会代表呼声:不雅地名应该改一改
2002年3月6日 11:30

东方网3月6日消息:在日前结束的浙江省两会上,杭州城区的地名问题成了代表和委员关注的一大热点,一些代表、委员表示,杭州有些老地名表达的意思和叫法,已和现在的大都市氛围不相符合。比如,有歧视意味的“哑吧弄”,煞风景的“混堂弄”,叫起来十分拗口的“林司后”,容易让人产生谐音联想的“仓基新村”等。

代表、委员的呼声引起了杭州市有关部门的重视。2月27日,杭州市地名办通过媒体公布了公开电话,征求市民对“不雅地名”提出意见,并表示将对煞风景、有歧义的地名全面整理和更名,以更吻合杭州这座文化古都及旅游名城的氛围。

连日来,杭州市地名办的两部电话终日不停,数百名市民打进电话表明自己的看法。据记者了解,绝大多数市民对“改地名”的动议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地名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改不得。一位姓何的老报人认为,杭州每个地名都有它形成的历史和文化,比如江干区有座“奇接骨桥”,就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传说:古时,有一位名医,专门在此桥上为百姓接骨,却不收分文,后人因此将此桥称为“奇接骨桥”。此名听起来别扭,却无须更名,因为在此桥名中已经有一种文化。也有市民表示,地名一旦形成,就不是谁想改就能改得了的。“文革”中,杭州大量地名被改得不伦不类,如“羊坝头”改成了“硬骨头”,“孩儿巷”改成了“枪杆巷”,“竹竿巷”改成了“笔竿巷”等等(注:“文革”后均已改回原名)。当时许多在外创业的“老杭州”回到家乡居然找不到自己的老家。一位姓李的市民对“仓基新村”的由来作了解释。他说,“仓基”是天下粮仓的意思,至于因谐音而导致的一些误解,根本不用理会。杭州之所以成为杭州,正因为它有悠久的文化,若将构成这些文化的基本单元改变的话,杭州也就不成为杭州了。建设杭州大都市应当多从发掘杭州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上作文章,而不是削弱和扭曲。

也有市民表示了不同意见。担任过杭州中学校长的退休教师陈惠翔先生是位“杭州通”,对杭州的地名颇有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杭州的地名中精华为多,但也有糟粕。因此,杭州的绝大多数地名固然不应该更改,但反映文化糟粕的地名必须改掉。他举例说,像“堂子巷”一类的地名就应该改掉(旧社会杭州人称妓院为“堂子”)。陈老师还表示,城市文化是与时俱进的,现在改了名,过若干年后又成了文化。比如吴山脚下有条“十五奎巷”,清朝时的巷名是“石乌龟巷”,当时就是因为“石乌龟巷”名称不雅,改成了“十五奎巷”。现在的杭州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段故事。由此可见,改地名之事古已有之,大可不必抱守残缺,一成不变。

杭州市地名办的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地名能不能改”的讨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媒体也将对这一讨论作进一步关注。

编辑:沈怡  来源:文汇报 作者:万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