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湖少紫百度云: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5:27
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八)2007年05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 09:21 第八章 国术发展及现状

国术之名称,本由中国武术简称而得来,其意义除包括 拳术器械外,当以修身养性为目的,当今提倡国术之要 旨,在能唤起民众,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文明 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外用国术锻炼其 体,内晓仁义,以尽其用。久而久之,忠孝养成天性、报国 出于至诚,纵观我中华民族五千年之历史,屡遭强敌而不 灭,历尽沧桑而不衰,忠孝节义,豪侠魅奇之士,层出不穷 者,皆国术倡导之功也!故练习国术者,事无闲忙,人无 ‘贵贱,体无强弱,时无多寡,皆可练习。无论个人。团体及 国家,有自卫之能力,方能生存,然则欲生存,必须先能自 卫、国术即增强自卫能力之良法。举国民众,如能均有自 卫之能力,尚武之精神,百折不回之毅力,万夫不挡之勇 气。何忠民族不能强盛?为了使广大武友对中华武学之 共性,有一个很刻的认识,我们将客观地将中华传统武学 做一全面、系统的分析,鉴于篇幅,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深 州老三拳,肖氏八卦掌,宋氏形意拳及心会掌部分精华。 第一节:深州形意老三拳。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的宝贵遗产,它犹如一棵苍劲不 凋的人树,屹立于中华武坛,其理论、功法、技法均有极高 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它的核心功法——易筋大法,更是 从古至今武功修炼的至上大法。可以说几内家高手,没 有一个不曾修炼过此功,历代形意门的大师们无一不是 对本功法的实践而使其拳学造诣达到同时代的顶峰。 其源自山西姬龙峰夫子,以枪为拳的历史产物。其 拳势刚猛。凌厉、突出整体劲力的爆发。历来以“硬打硬 进”而名震武林,尤其是郭云深大师的易筋大法,更为后 奉为经典之论,但是其练习方法却因历史的原因而成世 为难解之谜。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武学珍品,终于被一些 对中华武学赤胆忠心的热血志士所继承,并延传至今,他 们一生的心血都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辉煌和永恒 的魅力。 试观近代武林,真正用于临阵杀敌的精华武功备受 冷落,而比中国武功差之太远的海外武技,却纷纷乘虚而 入。做为中华武学精髓的真正继承者,我们有责任,有义 务出面;来肃清历史的真相,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后学 之士引入中华武学的神圣殿堂!旨在星星之火能起燎原 之势,愿真正追求中华武学真谛的朋友们与我门共同携 手,将真正的中华武学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形意门不传之秘——易筋大法: 易筋大法的训练是在站桩求整的相对静止中获取 的,在间架配备得当后,可以加上双肘向前下方螺旋滚 压,使大臂内侧之筋膜绷拉而起(用手能摸即可感知)。 同时肩撑肘横,头顶项竖,又可把颈筋绷起,臀部一下坐,尾 骨内扣,躯干正直,会使脊柱两侧之竖脊肌的筋膜上下对 拉,涨腕撑指的要领,则使小臂内侧之筋膜腾起。十趾抓 地,双膝撑拔,可使小腿及脚面筋膜腾起,这样浑身之筋 膜在肌肉放长运动的牵引下,全部处于绷拉状态。(如图 80)由于骨架整体均衡的支撑,关节之间的间隙会加大, 从而促进肌肉。筋膜的拉伸长度,使肌肉纤维、筋膜在运 动中获得精壮的成长。俗云“筋长者力大”,习者可自我 检验,如果全身肌肉筋膜均成拉伸状态,可让伙伴用力拍 自己的桩架,其结果是自身如一弹簧架,整体均会产生压 缩和反弹,而且受力越大,反弹力越强。从而即可证明, 间架的配备质量是否过关。这种感应的初期,由于筋膜 受力而极其劳累,酸痛难支。(此阶段只能感到累,而感 不到功力的增长。大约一周左右,即可把全身大筋挑起, 但这不等于就练出功力来了,只能证明练对了。假以 3—5月苦练;将可使筋力伸展开来,方算功成9)但是这 一阶段又是最长功夫的阶段,故必须忍耐苦耗,知难而 进!待运动量能够适应后,可任意抱一桩形,让伙伴撞 击,体会放架似铁的感觉,从而深入了解肌肉运动的效 果。事实上肌肉的拉伸运动,并不能完全使筋膜获得最 大的拉伸量,只有骨骼角度支撑达到了最合理的定位,才 能使筋膜的拉伸达到极限。“遍体筋撑弹簧似”的筋膜极 限拉伸,又可促使肌肉纤维获得更大的拉伸长度。 筋膜与肌肉共同放长后,由于人体内的后天残余拙 力的作用。肌肉的某些部位如三角肌。肽二头肌、胸大 肌、斜方肌都会产生一定的僵紧状态,这些部位的肌肉紧 张,会束缚人体肌肉的长度拉伸。并且极易引起其他的 肌肉的紧张和横隔肌的发紧。所以,必须认识到,肌肉的 放长和筋膜的腾起应该是共步的,因而当筋膜腾起后,我 们要注意检查肌肉纤维,是否放松拉长,如果肌肉紧张, 应放弃筋膜继续腾起的运动,用意识去引导肌肉的放松, 使肌肉不再发紧。保持此状态后,再去调动筋膜拉量与 肌肉的拉伸。因为肌肉的放松拉长,能使筋膜的弹性加 大。否则虽然筋膜能够腾起,但是缺乏弹性。尤其是关 节,由于肌肉的紧张会失去枢纽的运转灵活。虽然如此, 一些初习者仍然以此法站桩、较技。但是往往因为抱桩 死上,把肌肉、筋膜拉的过死,而被灵活的对手击败。浑 身大筋能够全部挑起后,为了在技击中变化灵活,就必须 在各种动态中,去求得肌肉筋膜的松紧运动。从松中拉 紧,紧中放松的拉长、收缩中获得动能及势能的转化,这 样通过关节的涨缩及骨骼的撑抱进行揉筋训练,目的是 体会触觉的感知力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判断能力。我们在 实战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而且每个对手都有自己 独到的风格。所以,仅凭“一桩在手,天下无敌”的主观臆 想,势必会在实践中摔跟头。桩功的动态训练是为让我 们在任何一种形式下,都能够保证筋膜、肌肉的弹性放 长、收缩。 上肢的筋膜获得弹性收缩后,并不能证明我们已经 达到了易筋的状态,因为小步桩法是很难挑起下肢的筋 膜。下肢的骨《洛、肌肉、筋膜均比上肢粗壮,故必须进行 大步的试力才能调动起来。大步试力与小步试力不同之 处在于,大步是开胯、揉筋训练,小步是掖跨、勒胯训练。 我们以伏虎桩为例,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向后拉顶,使 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然后身体后靠下落,使胯低与双 膝,并极力向地面下坐,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胯 催身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移 至不能继续运动之际,再把重心提至与双膝成一条直线。 这种运动的形成,是通过胯关节的最大移动,来凋动下肢 筋膜的拉伸极限,从而使下肢筋膜也同上肢筋膜一样具 备极高的弹性。下肢筋膜训练的意义是为了在实践中格 斗步法的迅猛与灵巧,并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功力与体能。 大家都知道整体力的释放来源于下肢与地面磨擦的反作 用力,如果下肢筋膜的拉伸量大,那么在实作中,以步过 人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揉筋方法是易筋的动态形式、发力,实作是易筋的具 体体认和应用。遍观我国有成就的形意名手,通过亲见 及参阅留传的遗照均是通过易筋大法,而获得无坚不摧 的爆发透力和敦实雄厚的整体劲力。(如图81),易筋状 态下的桩形。 原传形意拳有老三拳(即剪。裹、钻。剪即剪刀之 意,意为小臂尺骨之锋棱如刀刃一样锋利。郭云深之亲 子王芗斋先生于此功极为精深,在其后来的教学改革创 新中,始终以桩形蕴含剪手之动作和劲力。在步法的推 进上,以摩擦步的左右互换,而形成左右连续不断的剪手 动作,意在剪割敌手之上肢及躯干,利用螺旋力,无形的 身体高速旋转,摧动小臂做渗入骨髓的刮骨力(比脱骨力 更强劲之劲力,又名“搜骨力”),凡敌人与我小臂接触之 一刹那,必被离心力甩出,同时遭受切割力的重击而无法 再战。当年王芗斋先生与上海与一名手试艺,出手即以 剪手轻削对方之小臂,而使对方臂不能抬起达月余之久, 剪手之使法即以双肩胯的自转带动手臂向前方,做无数 个不规则的圆运动(如图82剪手)。裹法为间架之合抱 劲力,(如图83),意在剪手行进中,绞住对手之间架,使 其重心受控而不能自已,且裹得越紧越好,钻法是在裹住 对方之后的突然起动裹法又如包裹之意。如同鞭炮一 般,裹的越紧,爆炸状态越佳、钻法之起动如把包裹内的 衣服一件件抖出,“炸力无断续”之系列爆发。剪、裹、钻 老三拳虽然有三种拳势,但动作中却应一气呵成。剪即 裹,裹即钻,没有丝毫停顿,(如图钻劲84) 剪手为得手 之法,无须刻意追求剪割对方小臂,只以自己上体催动小 臂向对方重心怕干捎切,即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卢氏结构拳学也非常重视基本拳法的训练,且种类 繁多。如:劈按式、跨崩式、钻冲式、三十二式结构拳法及 先行拳法等。我们在这里只介绍最具代表性的“劈按拳 法”和能够迅速提高初学者穿透劲力的“深州老崩拳”。 此项训练不仅能增加功力,还能使学者更好地掌握正确 的发力方法,久而久之,还能练成出“一触即发”的本能发 力。 一、劈按拳法:①预备式:双脚并拢,身体正直。两臂 自然下垂,下顿回收,头要端正,眼要平视。齿微扣,舌顶 上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精神集中。 ③起式:左腿向前射出一步,与此同时,身手反称,双 臂后摆(手心向前,手指向下),随反弹之力,向前捧起,此 时周身之劲不可散,后脚跟进一步与前足平行,双臂自体 侧而起,手与头高时,内合下按,掌心向下,头微左转,目 斜视左方,虎视眈眈。(如图85、86、87) ③三体式:身形左转,成了八步,两手前伸,右手位于 手右后下方,两虎口相对,撑指涨腕,两臂抱撑,既要沉肩 坠肘,又不失肩撑肘横,两眼平视前方,目光冷峻。此式 注意含胸拔背,大椎上拔,尾阁下沉。(如图88) ④劈按式:双手向内向上拧钻,身体随之下沉,前足 提起外摆下踩。目的是封住对方来拳及接手霎那间的变 化,后腿提膝跟于前腿内侧,摩膝擦腔,迅速向前踏步,同 时后手向前劈落,双手争拉成三体式状态。在发力之余, 做数秒抖翎动作(注意:此抖翎动作,不是双手的局部舞 动,其实质是脊椎和总重心的自转带动周身各部关节的 整体齐转,双手臂会因余波的作用,如同做连续不断的数 次发力,使“炸力无断续”传入对手体内,产生极强的杀伤 威力)这 可在发力时造成对方伤害不明显时使用。如此 反复练习左右相同。(如图89、90) 此拳用途最广、所含劲力最丰富,在实战中容易保持 整劲,也是最有效的攻击技术。 ⑤收式:后足上半步与前足平行,两手上抬与眼平 齐。向内翻掌心向下,沿体前向下按落至小腹前,收势还 原成立正式。(如图87) 要领分析: ①练习劈按式,在起落转折当中,两肩两胯不可失去 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连通四肢,保证整体的劲力。 ②一人练习此拳,可让一伙伴随时施加打击力,练拳 者能随时凭功架,使施力者受反作用力而失重。上身的 动作依赖两肩两胯在微动中不失平正,和臂腿各关节的 支撑,不用再使局部紧张用力,就可以轻松掀起对方’的身 体,起手之间即可令对手失重。 ③本拳法着重的是练功、找劲、不讲形式。不讲招法, 主要是为了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手到对方身上就有 “想打就能放”的威力,具备真正发人的本钱! ④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从自然合协中练出。“上下相 随,内外合一’,的整劲,再从开展轻松中练出迅猛,凌厉的 爆发劲,再稍加用心领悟,则暗劲,化劲自会悠然而得。 二、深州老崩拳 深州老崩拳,即是形意名家郭云深大师的拿手绝技。 都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称。我们这样介绍的是郭云深 老先生的真传打法。绝不是世俗所传的那种走一步,跟 半步,两手轮番击打的“半步崩拳”。 其真正的原传练法如下: 在三体式的基础上,右拳从左臂上穿过,向右横抹 (称为剪,也叶‘虎剪式”,此种劲力的运用,四川内家拳手 李志军先生最为擅长),右拳继续螺旋裹抱至胸口前(即 “裹”)上势不停,经胸前,由日前钻出,老谱称之为“剪。 裹、钻”此为右势,在右势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左势、右势, 共三次,做完右式后,左拳立圆前劈落,含撑劲,右拳自腰 打出,可以根据敌手的方位不同变化,确定发拳的方向, 同时脚踩炸步以助发力。(如图91—97) 练习拳法的意义:①通过拳法的反复操练,是为了掌 握其特殊技法和特有的劲,即长劲又增功,通过不间断的 磨砺,功夫越练越深、劲力越来越纯,才能逐渐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②本拳法的训练是通过全身适度的紧张用力,使肌 肉强度、筋腱韧性、神经张力得以强化,它可以使身体适 应在异常状态下,超负荷的紧张运动,以及在短暂的时间 内,爆发出连续的强大打击力。 ③本拳法是以站桩功为基础而锻炼的;必须在站桩 有得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练习,它是将站桩所产生的功力 (内劲)向各部位进行静力性传递,从而使能量(劲力)在 体内疾速的流动,形成最佳的劲力,传送和支撑结构,并 有效地改造肌体的内外部功能,使之达到最强的状态 ④通过刻苦地训练,将这些技术形成本能习惯,在格 斗过程中,才能不加思索地应用。本拳法的含义,不是教 你用什么招打人,而是通过合理的程序培养你的格斗能 力,使你善于制造攻势压制敌人,最终获得胜利。经过一 定的练习,即可把握一些真实战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从 而使平时训练中积累的格斗能力,能够在真实的打斗中, 得到有效的发挥,因为在实战中,一切都具有突发性,而 对突然来临的打击,不容我们有考虑的时间,不是你趴 下,就是我趴下,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肢体的运动及大脑 的理解,将技术建立在条件反射系统上,遇到危险便自然 发动,这样面对实战才有现实意义;使拳法和桩功功力相 配合,使其融为一体,实战能力必将获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 肖氏八卦掌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拳术之一。它起源于何时,因缺 少历史记载,已无法考证,八卦掌广为流传是在清朝咸丰 年间。在北京一代最为盛行,董海川先生那时在北京授 艺,独创一格,自成体系,所收弟子甚多,影响最大。 其实八卦掌并非始于董海川,在其公开传艺前,已有 其同门师兄李振清及肖海坡传艺于任致城、刘学正、陈家 泰等人。在董氏八卦掌真传尽失的今天,李、肖二公的传 人至今仍保留着八卦掌的原传功法,为了继承与发展中 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特将这濒临失传的肖氏八卦 之真谛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原传八卦掌的入门之基为夹马桩,(如图98),其训 练原则是通过间架的静力定型而拉伸人体的筋骨,及改 造内脏系统和呼吸的平稳状态。使周身形成一个整劲 后,再求上下肢和腰身各处形成的合力与分力的协调一 致。 八卦掌对整劲的认识是上肢与背部的筋力相连结, 腰背与胸腹的筋力相连结,四肢、躯干、头、颈。整体腹背 两面各成系统的有张有缩的筋力连接,以及内脏备器官 在呼吸配合下与周身筋力张缩的一致运动。八卦掌法之 桩形注重椭圆形的连结放长。此桩法为津门学者卢正文 先生经过反复体认实践后,又将原传夹马式升华为“内在 统一结构拳法”其主要推进要诀为:“箭铭密集摆头忌,马 踏鸟跷足急趋,身如拱梁拓朴变,身法四正补为一”。其 掌法运动注重走中发力,但任何掌式的互相连接,必须是 基本掌式的弧形变化。并强调无论身体在任何一个角 度,都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双掌的弧线内外拧转滚动, 全由身体高低反侧的运动带动而得,故亦如卢氏结构一 样处处是桩与桩的变换,八卦掌运动的原理充分利用了 “关节为动力枢纽”的这一特点,掌式的变化和步法的运 动均由四大关节(双肩双胯)的360”的旋转而成。配合 手臂的螺旋拧转,从而芗证劲力直达指稍 ,碰哪哪有力的 均整状态。大成宗师王芗斋先生对大成拳的创立,即从 根本上吸取了八卦掌的功法,“摇旋”(平面螺旋力)的训 练,就是八卦掌的入门之基,通过身与手臂的反称定型, 利用关节的功能,把身体象砣螺一样转起来,使关节象机 轮一样灵活、有力,故“关节若机轮”的明训就是八卦掌的 经验之谈。 八卦掌的运动形式是起动游走法,就是通过整体劲 力在关节和重力的反作用力下完成的,其步法基本形式 是摆扣步,即双足行进中提胯落胯的训练,并使身体不论 处于何种状态下间架不失。八卦掌中的身法步法极其实 用、相对形意拳的直中打法要灵活多变,而且身体的起伏 拧转是武林所独有的。随着西洋拳击的介入,中国传统 武术必须把间架向高提起,不然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不 但步法不灵活,而且会被拳击手的居高临下攻击压着打。 中国人种的身体素质不如西欧,相对而言中国人本来就 矮小,若再降低重心就更处于劣势。实践证明:八卦掌有 三盘练法,而以下盘最难,但下盘练法若当功法来练则未 尝不可,若以技法向当今武林挑战则不会乐观,其身法的 爆发起动不应局限于整体加惯性的推动式发力,而应通 过波浪起伏,脊柱带动躯干的蠕动式折叠倾压状态涨缩 来加大手臂的打击力度。如同形意拳的劈钻的运动轨迹 是身体的波浪起伏,较起对方的重心后再发力的打法,击 打时只求正与不正而不管中与不中的意识,形体的无意 识发挥。 肖民八卦掌鉴于建立一个内外统一运用的机能系统 是来之不易的,因此在整个拳技动作的编排上,采取了一 系列的有效措施,肖氏八卦将全部动作拳势分成八个组 (分别是;夹马式、鹰翻式、穿掌式、自行式、地盘式、龙行 式、猴纵式、穿林式),每组一个母势(大式)和七个子式 (小式)八组的练习顺序依次为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 步法、身法、手法和盘拳过手的走法——灵巧活变之法。 肖氏八卦的老传统是把桩法放在首位,就是要把人 体内外统一运用的机能系统,在较易自如控制的静态动 作结构中建立起来,以防止在运动性动作上干扰新的结 构关系的建立和无意识中反倒加强了习惯形成的局部用 力。肖氏八卦桩法以后的各组拳式,对于拳掌臂腿等部 的练习,并不是都放在跑圈子似的“地盘式”中练习。因 为拳掌臂腿等动作,特别要求他们能够发挥整体劲力,那 么仅凭在走圈子中练习是不可能的,动作的次数也是不 够的;另外,拳掌臂腿等动作,如果脱离了腰身等动作关 系,不仅动作无力,而且用力也是低效的,所以肖氏八卦 全部拳式动作的编排,在桩法练习以后,由腰而腿而身, 逐一地通过锻炼,再练习手法的运用,直至最后行步活变 怕“穿林式”人一环接一环的前后程序,表现了整个拳技 动作组织结构的严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一大式是“夹马式”,通过“九诀一身之法”求取整 体劲力。各个变式,是在大式所产生的功力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以运用的式子,拳技技术一个主要方面是击打形 式,在它形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形成动作的技能 技巧,一方面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特别是通过内功拳 技的练习,除使人体运动系统得到很好的机能表现,内脏 系统及人的意志、性格等也都能获得完满的训练。第二 大式是“鹰翻式”它是在夹马式基本手法及劲力在定势中 已形成的基础上增加了腰部支撑运转和向走转之中施展 技法上的过渡,因为八卦掌必须在走转之中施展技法、表 现功力,要求一举一动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因此又增加 了“拨扛式”内功训练,它反映了本!‘〕拳法,劲力真正来源 第三大式为“穿掌式”为的是使央马桩功练就的整体劲力 作用到手掌上。第四大式“自行式”中八卦拳腿法的基本 功,通过这些腿法动作的练习,以便求得完整的基本腿法 劲力。第五大式是“地盘式”,是在桩法、腰肩法、掌法、腿 法的练习之后,向一个更高技法形式的过渡训练。原传 八卦产生的主要来源就是“冲锋陷阵”,这一式反映了八 卦掌法的本来面目。第六大式“龙行式”是为了适应冲锋 陷阵来去自如,这样,就必须有连续不断的往复回旋和婉 延曲折的身法和步法,此式正是为此而设。第七大式“猴 纵式”是提高拳术的手法技能技巧的训练。第八大式“穿 林式”是原传八卦最后锻炼阶段,本门传称“盘拳过手行 步活变之法”,将以上各式中整体劲力的变化,都贯穿于 此式中加以运用。;这一式在运动的技能技巧上,是六十 四式功法和技法的全面展开,在精神意念上,如同闯进千 军万马之中,往来自如,任 意冲击,如入无人之境。因 此从整个锻炼过程来看,可以说原传八卦不仅在技能技 巧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且在意志的坚强、勇敢等方 面,可以养成无畏的精神。 八卦之技法原来仅有削、掖、塌三掌,也称老三掌,这 三掌的技术是针对八卦掌有的步法及身法而设计的,如 削掌是在走转中间架不动,拧裆反胯而成横向螺旋发力 拍图99人掖掌是在走转中身体突然前撞获得的后手掌 根向斜下方压缩发力(如图掖掌100),塌掌,是在身形拧 转中,突然扭动腰身向对方胸腹的发力轨迹(如图塌掌 101)。原传八卦之胸前挂印(如图102)是在走转中突然 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动把脚蹬踹出去,同时身体相应地 后仰与前蹬踹之腿形成互争。以维持一足支撑的平衡能 力。详尽练法请参见《阴阳八盘掌函授教程》 第三节 宋氏形意 明末清初,山西人氏姬龙峰,精于枪法,遂变枪为拳, 是为形意拳之始,依次传曹继武、马学礼、戴龙邦、李洛 能。形意巨擘宋世荣先生师从于李洛能,宋先生内功精 湛,独步海内,形成有独特演练风格和特击风格的形意拳 法一宋氏形意拳。宋氏形意素以“养练并重,技击性 强”而称著武术界。下面就其基础功法介绍如下。 宋氏形意拳的基本功,在于锻炼人体之本能,克服后 天之僵劲、拙劲,进而转成通体活泼。为技击打下良好的 素质基础。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整套基础功法包括:摇体式、揉球式户龙回首、三体式。 浑圆桩、内功盘根。既有定式又有动式,其目的是为技击 服务。下面逐一介绍。 一、摇体式 摇体式是本拳最基本的功法,其中包括搅海结丹、无 极无端、指天划地、双回金环、侧旋风轮、察天观地、摇首 定慧、润面舒心八个动作。 起式::两足并立,头如线系,尾骨内卷,颈椎后领两 臂自然下垂,两眼漠视前方,口似闭非闭,齿似扣非扣,舌 尖轻抵上胯。深呼吸三口,待心平气和后,左脚外开与肩 同宽,徐抬两臂,舒展十指,双手重叠徐按于脐下方寸之 地。尔后搅胯转腹左右各36次。是为“搅海结丹式”。 徐抬两臂至胸前呈半圆状,十指舒展相对,手心向 内,然后保持间架,腰肩自然松落,作左右30次旋转,眼 亦随之左顾右盼,是为“无极无端”式。 两臂徐放,左腿前迈一步,松举右臂作前后360°旋 转各36次,左臂随之摆动,左右动作相同,是为指尺划地 式。 两足并立与肩同宽,两臂同时上举,做前后360°旋 转各36次,是为双回金环式。 两臂松垂,两手松握,向体侧左右做360°旋转各36 次,是为侧旋风轻式。 两臂松举,两手指舒开相对至头顶,腰身向后极仰, 以不失平衡为度,眼向上看。随后腰身向前下折叠,双手 亦随之动作,眼向下看。如前俯后仰各36次,是为察天 观地式。 两臂松垂,双手徐按腹上,头做左右旋转360°,各36 次,做前后左右互摆各36次。是为摇头定慧式。 两手摩擦至热,作洗脸式正反各36次,舒指梳头36 次,照后默立至心平气和,是为润面舒心式。 至此,摇体式结束。通过此项基本训练,持之以恒, 可以通体活泼,僵劲渐除,灵劲渐升,打下第一基础,亦可 做为日常之修为手段。 二、揉球式 揉球式做为基础功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习者通 过此式尽快得到螺旋和抽缠劲的体会,其动作如下: 两足分开,宽可容肩,两手曲伸胸前,手心相对,作抱 球状,然后两手在保持间架的同时,作抽缠动作。腰胯肩 两臂亦随之旋转抽顿,姿式可大可小,动作可快可慢,久 习之自感妙不可言。(如图103—106) 三、神龙回首 神龙回首式旨在锻炼人之腰身手臂之抽长,左右回 旋之精神,其动作如下: 两足分开宽可容肩,两臂松沉,两手尽力舒卷,然后 右手在胸前,经面前划弧,旋卷伸出高过头顶,头随手转, 眼注右手,左式左手动作相同,如此往复,日久亦得其神 也。(如图107、108、109) 四、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最根本的东西,有万法起于三体式 之说,各派均对其极其推崇。“入门先站三年桩”,就是来 源于此,宋氏形意也以同样高度重视它。其练法如下: 两脚并立,两臂松垂,颈椎后领,尾骨内卷,两眼平视 .前方,平心静气,然后两手徐徐抬起,手心向上,至胸前徐 徐下按至小腹,舒指翻卷,从小指依次卷握呈半握拳状, 拳心向上。随后身体半面向左转,左腿加回收,左脚平抬 至右脚胫骨,左手回腰际,右拳从腰际向前旋转向前钻挤 而出,高与鼻尖齐,拳心斜向里,重心落于右腿,进而左脚 向前迈一步,同时右臂里旋回抽,左拳变掌沿右臂向前下 方劈出,是为定式。(如图110) 要点:三体式整个过程,身形顶头竖项,裹肩坠肘,含 胸拔背,右拳上钻和左掌下劈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保 持半月弧形,劈掌与迈步协同一致,要做到鼻尖、手尖;足 尖三尖相照,同时要注意腹部松实,呼吸自然,以成桩法。 五、浑圆桩 浑圆桩是求整体笃实周身弹簧鼓荡的功法,故未派 形意尤为重视,其姿势如下: 两足并立,一足向前迈出一步,两脚呈了八步,身型 看正似斜,看斜似正。臂往下坐,身往后靠,两腿弯曲,前 脚跟略离地面,膝盖有前顶上提之意,后腿根向里做裹。 目视前方,两手舒指,曲肘环抱,肩撑肘横,手心向内,左 手心的位置与左脚的位置相对,右手心与右胸部相对,两 臂之弯曲不可小于90度,后手略低于前手,周身关节都 应有似曲非直之意,要做到头顶好象有线上提,颈直而微 拧,左足在前左拧,右足在前右拧,下颌微收,肩撑肘横, 背骨竖直,两手距离约三拳,十指分开,大指小指形成争 力,中指前伸,两腿重心前三后七,两眼平视前方是为定 式。(如图111) 六。内功盘根 通过正确的桩功和其他功法训练,就能使习者获得 整体的劲力,但在运动中继续保持劲力就不容易了,为了 解决劲力的由静到动的这个关键过渡,前辈们在实践中, 才研究创造了“内功盘根”。它不仅能加大下肢的连结拉 伸量,增强下肢的柔韧和劲力,更能弥补站桩时,下肢的 不足之处。详细练法见《宋氏形意拳函授训练教程》 七、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之母拳,表面上是五个式子的演练, 实际上是五种劲力的修为。因此要求习者认真观摩,刻 苦修习,以达到五行合一的境界。 通过劈拳的练习,要得到前下、前上、弹簧诸劲以及 步法的趋踩之法,通过崩拳的练习以求得周身的整劲,以 及步法上的趟劲和手法上的穿透劲,通过钻拳的练习,能 获得周身拧裹之劲力,而通过炮拳的练习则可以得到腰 胯的拧裹劲力和双臂的抽缠击打劲力,通过横拳的练习, 要得到多种劲路能爆发于一瞬的本能。(其练法及用法 见《中国原传实战武学训练教程》及教学录相带)形意拳 散手及十二形均略去。详细内容见(宋氏形意拳函授训 练教程》 第四节:心会掌(摘录) 一正面浑圆桩(同卢氏浑圆柱)求取整体劲力 二、青龙出水式: 两腿前后开立,两脚间距约两肩宽,身体重心在两脚 中间前脚尖内收向斜前方,后脚尖外展也向斜前方,两膝 微曲下蹲,两胯内合,十趾抓地,两手前伸,手臂旋拧,手 心向上,十指朝张,肩撑肘横。(如图112),本功为强化 整体劲力。 三、抖大杆 在我国传统武技中都有抖大杆的训练,其目的主要 是训练发力和整体实力。 大杆指的是白蜡杆,长约九尺,粗则宜握即可,抖大 杆是提高爆发力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蜡杆朝某个方向的 反复抖动,努力把劲力贯于杆头,使大杆与躯体浑然一 体。其练法如下: 1.劈杆法: 丁八步站立,左手握大杆后端,手心向上,小臂拧裹, 手腕与大杆贴紧,右手握大杆的最后端,贴于肋胯之间, 眼睛顺着大杆盯视前方。如图,躯干由45”侧面,膝胯互 争,变为15”斜面,躯干斜面撞压,骶骨下插,前足踩后足 蹬,双胯横撑,肩胯互争,带动双臂滚翻,并带动双手前后 分争快速将大杆前劈至与腹齐,骤然停止,回复预备式, 再反复练习,速度越快越好,努力将整体之劲力贯于大杆 梢部。(如图113、114、115) 2.崩杆法: 下肢姿式同前,躯干以15”大斜面争拉蓄势,然后伸 15”,突然合为45”,头向前撞,脊柱压缩向前弹射,躯干同 时划立圆,下肢前踩后蹬,形成整体发力,带动双臂将大 杆向前突刺,但须间架不动,重心前移之惯性主要由 15o—45”的合胯形成,躯干合至45”时突然停顿。此法极 易获得崩拳之渗透力。o图116) 3.钻杆法: 下肢同上,周身争拉蓄势,突然长臂缩身(钻拳发力 之要诀)将大杆抖出,此时须注意间架不可上举,(应肩架 不动),躯干骤然下坐,带动间架反称,形成上下争力,由 此式可体会到钻拳的秘诀,稍有体会,即可以此动作发 力,将对手击飞。(如图117) 四、心会掌之精华 ①张弓望敌,以技击桩站立,前三后七,以躯干催动 重心成前七后三、两臂内螺旋向上、向前、向下翻滚,使前 手与右手、前手与躯干成拉长侧面。同时顺胯开争,足蹬 步射,把前手摧出,精神上如蓄力开弓,浑圆争发。下肢 不动,以双胯立旋,搅动身体合面摧动后手,再成拗步拉 长状态,此为左右互换。调面闪动,连续发力。(如图 118) ②青龙出水:敌我双方对峙,当敌以各种拳法向我进 攻时,我从技击桩式,小臂拧旋而出并合身而进,这样既 防住了对方的来拳,又因为整体的前撞,把对方的重心破 坏。再有当敌我双方发生纠缠,对方手臂压在我手臂之 上,我无须以力相抗,而是突然沉肘竖臂,让其手滑入我 的臂弯处,我突然上挑发力,拳锋直兜击对方下颏,咽喉, 如果对方手臂在我手臂下方,我可用挂劲捻压对方,先使 其后跌重,然后突然钻拳(或穿掌),击打其胸部和面部 (或咽喉),如果我掌或拳锋走空也无需担心,而应加大发 力的路线,把整条小臂当做发力的面,(而不是点)哪接触 放哪。从结构原理分析,双臂拧施而出与八卦拳中拳从 口出的要诀一致,双臂横向支撑中为了防护左右抡击的 来拳,这一拳式的动态形式为射腿单炸和身体突然失重, 但不完全失重的躯干斜面撞压,以及突然把身体的正面 变为45° 一25°的斜面,双臂的运动角度相应加大成钝形 三角,但主动运动是手臂与身体以肩关节为轴的争拉运 动,躯干的斜面撞压,是为了增强整体的穿透力度,所以 说青龙出水三面顾定(防护正面及左右两面的来拳L集 中中线突然发射。(如图119) 3.童子挂画,敌我双方对峙,当敌欲发拳或已发拳之 际,我已起动以蛇形步向对方接近,同时利用揉球的拳 式,左右斜行调动两面,当对方的拳头已基本接近我的身 体,我迅速加快身体的关节螺旋运动,并螺旋上升,把放 于中盘的拳式逐渐旋至对方的腋下,整体螺旋发力,把对 方挑起来,由于对方是根节受创,往往会双脚离地腾空 摔出。(如图120、121童子挂画) 心会掌之实战绝学及训练体系,我们将在《赵道新格 斗体系训练教程》中详尽阐述。 一九九O年三月十一日,赵道新先生病逝于内蒙 古,先生为当代搏坛高手,他那双以骇人劲力震撼搏坛的 双掌,将永远激励后学之士,向人生的目标义无反顾的前 进! 第五节:十六打法秘诀 (西洋拳击的克星) 本内容留待面授时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