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rifuli8:戏说官场“潜规则”(一一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2:44

戏说官场“潜规则”(一一一)

 

--- 权力、资本做交易   “下海经商”有猫腻

吴越论春秋

“权力”与“资本”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属于政治范畴,一个属于经济范畴,因而各有其职,各有其道。毋容置疑,如各行其道、各司其职,社会就会健康地、稳定地、理性地向前发展。

然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出现三种常见且另类的现象:

一、“权力”与“资本”交易。从腐败的角度来说,“权力”是受贿方,“商人”是行賄方,表面各司其“职”,然而行的却是违反党纪国法的“道”;

二、“权力资本化”。某些当官的嫌腐败的速度太慢,还要经过“商人”一方才能发家致富,就既当官又当商人,省去了“权钱交易”的中间环节,一般来说,“官商一体”发达的地方,其腐败发展、泛滥的程度总要比其它地方厉害得多;

三、“资本权力化”。将“资本家”或“商人”直接请到权力机构中来,让他们担任具有实权的“副职”,如有些地方热炒的被媒体大肆宣扬的的“1美元政府官员”等。

“权力资本化”与“资本权力化”,就是“权力”与“资本”之间关系的异化,就是“当官者”与“商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就是官商两道通吃,甚至以官促商,调用公权为经商提供便利。

当“权力成为有钱人的俱乐部”时,社会就会产生这种现象:国有的、公有的财富迅速向有权人和有钱人方向转移,腐败将会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迅速蔓延、泛滥,社会财富分配将会更加严重不公,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普通公民的“相对贫困化”、弱势群体的“绝对贫困化”,城市失业率递增、无地农民剧增,一大批“暴富群体”将会更多地涌现于社会!当政府加强了对腐败打击的力度之后就会迅速出现资本外流、贪官外逃等更严重的后果……

前些年,党政机关干部经商办企业之风一度盛行,由此产生的恶劣后果难道还不严重?留下的教训莫非还不深刻?

有些地方允许机关干部亦官亦商,3年内保留身份编制、职级和工资福利待遇,其实这是一项严重违反公共财政纪律的“土政策”。说穿了,这是地方政府在滥用公共权力,是在为其中的官员提供“带头发财”的特殊通道。
    制度反腐专家钟岩曾针对类似现象评论说:“中国国民自古重视官员的言行,官员往往是社会的表率,如果做坏的表率,社会将会非常危险。市场经济建设也将蒙受损失。”

是啊,好端端的政府官员放着不做,却要挖空心思“下海”,其实,有些下海经商的“官员”本身也可能存在“猫腻”。

不少干部群众对"官员下海"的评价,至少有一半持怀疑态度。怀疑的焦点有五个方面:
  1、“贪财”说:认为“官员下海”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淡化,把前途等同于“钱途”。
  2、“洗钱”说:认为极少数官员利用权力捞足了钱财,在反腐败越来越动真格的今天,他们害怕交代来源而有钱不敢花,只好假借下海经商或去私企打工之名,将黑钱漂白。
  3、“期货价值”说:认为官员们在下海之前已经用权力给足了老板们好处,慑于党纪政纪和法纪的约束,没有将权钱交易及时兑现,但给自己铺好了路,在退休的时候或利用下海的机会,兑付已经谈妥的好处。
  4、“期权效应”说:认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下海”者之所以有勇气“下海”,不怕被“溺死”,靠的并非经商的真本事。企业主们看中的,也不是他们的真才实学,而是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人们担心这些“下海官员”在多年的机关工作生涯中掌握相当的政府关系、社会关系,掌握了相当的社会资源,一旦从商,将有可能使这种“关系”进入市场,化为商品,从而在事实上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5、“一走了之”说:认为有的党政机关干部,可能有经济问题或者其他违反党纪政纪的事,不得不“中途溜号”,以乌纱帽换自由身,以期逃避法纪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