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怡复读:关于“内需”与“共济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57:24
关于“内需”与“共济会”
2010-08-16

  1/谈谈“内需”

  何新说:

  自由派经济学提供各种馊招,旨在扩大贫富差距激化国内矛盾。极左则煽动阶级斗争。一左一右都要让中国忙于内斗,陷入内乱,四分五裂,而放弃对外竞争。极左极右异曲同工,背后疑乃同一外鬼的授意、指导、教唆。

  何新说:中国未来唯一明智的立国根本之策只应当是两句话:努力缓和国内矛盾,全力开拓世界新市场和资源供给地。

  何新说:中国至今未见真懂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所以目前竟然流行一种愚盲无知的“内需论”,以为人多要吃要用多就是“内需”市场大——那么中国人只管多生孩子就是了,人口越多内需越大。

  何新说,二十年来他“科普”过多遍,可叹至今还没被国人听懂——正如“汇率”不等于“币值”,“需求”、需要也不等于“内需”(经济学意义的)。这两组概念似是而非,不可不慎作分辨!

  凯恩斯创造了一个“有效需求”的概念,他所谓“有效需求”是货币需求——但必须注意。货币需求不能通过政府大印钞票来创造。否则世界各国早就都没有任何经济问题了。

  无储备来“配比”而担保的钞票,那纯粹是废纸(钞票与商品的“配比”就是市场价格)。任何政府若无可靠的储备做担保,而大印钞票——那么所创造、所拉动的并不是“内需”,而是通货膨胀。简单说,所谓“通货膨胀”——即钞票太多,无非就是钞票的“配比”大大超过了市场的实物储备,也就是(政府)信用的严重透支。

  全部经济史表明,担保货币币值稳定的储备物无非有三种:

  1、贵金属,2、币值稳定的国际储备,3、实物(充足的商品或资源)

  这三者在内外市场可以互通(转化)。中国当今所幸在于外贸尚能出大于入,尚保留有些国际储备,可以进口资源以救内困。然而不宁方来,危机四伏,为政者切不可掉以轻心。例如,值得担心明年粮食、食物有大危机。

  2/共济会问题

  下面这篇论文是南京大学蔡少卿先生写的,研究19-20世纪海外华侨中的秘密会党洪门与华裔共济会的关系。文章史料很丰富,揭示了孙中山发动反满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洪门会党以及华人“共济会”的资助的史实。所以特予以推荐。

  但也必须指出:据本人的研究,所谓华人的“洪门---共济会”,与欧美的“自由共济会(FreeMason)”并不是一回事。华侨的“洪门共济会”并不是西方“自由共济会”的分支。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实际上,澳洲洪门会社之所以命名为“华人共济会”TheChineseMasonic Society——不过仅仅是一种名义冒用或者曰借名而已。诚如本文作者所指出的:叫这一名字是为了“得到澳大利亚非华裔公众的理解”,因为自由共济会(FreeMason)在西方是强大的势力。但是,华人共济会并不是西方自由共济会的分支。应注意到,在华人的洪门共济会英文中缺少重要的一个词Free(自由),而且也“没有使用澳大利亚共济会的任何仪式”。其实蒋纬国搞的所谓“中华民国美生会”,也并不是西方意义的真正的FreeMason,而只是其模仿或者影像而已,或可能是一种基层的外围。

  最根本的问题是:西方的“自由共济会”乃是一个汇聚其金融、政治、文化精英人士(主体只能是盎格鲁撒克逊),而且具有极其强烈之排他性、封闭性、宗教性、隐秘性,组织极其严密隐秘的团体,绝对不可能对华裔开放。因此华裔人士最多也只能活动在西方共济会的外围,或者被其某些下属基金(如洛克菲勒、索罗斯、默多克等)组织所雇佣,或收买、利用而已。但华裔人士想进入其高层——也就是进入美英法德国家的顶层主流社会,以至想组建会社成为其自由共济会的分支,那基本是完全不可能的。

  还有,共济会的英文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我认为这个组织正确的中文译名应当是“自由建筑师同盟”。Masons旧直译成石匠,难以传达其微妙的政治涵义,故表达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