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桶的用途:净空法师:疑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17:40
--------------------------------------------------------------------------------------------------------------------------------------- 净空法师法语:尊师重道,他当然成就
 发布:性空 []   日期:2011-10-19 19:43:00     
1 诸佛度化众生,教化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出世间法如是,世间法也是如是,这个里面所讲求的,就是所谓师资道合。 2 老师跟学生有一种特别的缘分,所以我们古人常说“师徒如父子”,你看那个缘分多深。这样深的缘分,这个老师才能教,学生才肯学;如果师生没有缘分,老师再高明,学生不肯接受,还是枉然。 3 佛与众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就是教学之间,这个里面“难易浅深”都是一个缘分。如果缘分很深,这个学生一定成就。为什么?学生对老师感恩戴德,如果不好好地学,他觉得对不起老师。老师对他有殷切的期望,他不敢辜负老师,他一定是自动自发,精进不懈,他当然成就。  4 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教育里面是尊师重道,老师第一大!如果学生对老师很随便,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老师以什么样的善巧方便来教化他,他也把它当作耳边风,你就可以断定,他没有道,他很难成就。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452.htm) ---------------------------------------------------------------------------------------------------------------------------------------净空法师:疑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8 7:27:00  
 
现在人喜欢怀疑,没有目的、没有企图,那人(佛,菩萨)为什么干这种傻事?给诸位说,真的没有目的,也没有企图、没有用意。你要问他,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他只一句话回答你,「法尔如是」。如果你要明心见性,你要成佛、成菩萨,你就跟他一样,到那个时候你才恍然大悟,­你才知道你怀疑他,你不相信他,完全是自己烦恼习气在作祟。佛菩萨他有意思吗?他有企图吗?有目的吗?如果他才动这一念心,他就­堕落到六道凡夫来了,六道凡夫才有这种烦恼习气,佛菩萨早就断得一乾二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句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这个意思。你完全看错了,完全想错了,这种看错跟想错对自己的关係太大了。什么关係?自己在这一生遇到佛菩萨,就有成佛、成­菩萨的机缘,但是这么一怀疑,机缘失掉了。佛菩萨没有损失,真的如如不动;对自己造成重大的损失,无与伦比的损失,真错了!

不但超越世间的这些佛菩萨、声闻、缘觉,连世间的圣贤他们起心动念,为国家、为民族、为一切众生,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求自己,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世间的贤人都能做到,何况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所以大乘教裡面才说,疑,就是怀疑,疑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修善,障碍你积德,障碍你三昧,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所以把疑这个字列入六种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后面就是疑­,不能怀疑,一怀疑就错了。世法裡头,佛法也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那个疑是疑情不是怀疑,不是对圣教的怀疑。字是­一个字,念是一个声音,意思不一样,你可不能搞错。对圣贤教诲决定没有怀疑,如果你认为它有问题,你可以打个问号,这叫疑情。你­不能否定它,为什么?你对于真相没有彻底了解,等你把真相彻底了解之后,才能下断语。诸佛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怀疑,为什么­?他知道事实真相。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五集)2011/2/5 档名:02-039-0265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79.htm) --------------------------------------------------------------------------------------------------------------------------------------- 净空法师:请问思考和妄想要如何分辨?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1 8:59:00    
 
摘自《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提问之五)
     问:一天除了睡觉,都在听经和念佛,完全没有打妄想。但是疑情生不起来,心中的疑惑还是解不开,请问思考和妄想要如何分辨?      答:思考就是妄想,所以用思考来学佛,永远不会成就。顶多你将来成为一个世间讲的佛学家,大学可以送你一个佛学博士学位,你还是凡夫,你还是搞生死轮回,你出不了三界,这个要懂,不能用思考。不懂没有关系,那就叫疑情,疑情不能够求答案。让它有疑,没有关系,继续不断努力的学,学到一定的功夫,豁然大悟,疑情破了,疑情破了就是大彻大悟,这个叫疑情。所以,疑情你是有,但是你不懂,你把疑情变成妄想,那就错了。疑情不能没有,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决定不可以把它变成妄想。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556.htm) --------------------------------------------------------------------------------------------------------------------------------------- 净空法师法语:别的佛也是劝你念佛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1 8:48:00 
 
1.净业三福,是出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给我们讲佛法修学基本的三条戒。这三条戒我们一定要遵守,而且我特别强调,它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2.第三福一开头讲发菩提心,这个不必多说了。第二是深信因果,这句话值得研究,因为第三福是菩萨的福报,对菩萨讲的。 3.这地方的因果不是普通因果,而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的确很多菩萨不知道,如果菩萨知道了,他不会走很多冤枉路,他一生就成佛了。 4.菩萨还要修其他的法门,就是对于这个因果还不知道、还不相信,不能接受,所以他这一生还是成不了佛,还是不能到西方世界去。《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有许许多多的菩萨,因为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听到念佛法门,所以有一亿菩萨退失菩提心,退转了。我们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现在还退转,还有隔阴之迷,他这一生到人间来是王子,是居士长者,换句话说,他已经退转了,从菩萨道退转到这种程度。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念佛法门第一殊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 5.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的确非常幸运,知道这桩事情,才晓得怎样才能证无上菩提,怎样才能成佛。你想要成佛,你就老老实实,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成佛之因人人都有,这是真如本性里本来具足,现在少的是成佛的缘。成佛的缘要如何来争取?如何来培养?念佛。这个不容易!《阿弥陀经》反复给我们开导,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其目的就是使我们对西方极乐生起欣慕之心。只要你有向往之心,那就行了。5.只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下品下生,最大的利益,寿命长,那是报得的,阿弥陀佛无量寿,你也无量寿。 6.纵然成佛需要三大阿僧衹劫,你的寿命是无量阿僧衹劫,三大阿僧衹劫算什么?除非不生西方,生西方决定一生成佛。既得往生,直至成佛,这是真实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实当中的真实、一真法界的一真法界、了义之了义,是最究竟、最彻底、最圆满的法界。这个法界里学什么东西?就是念佛法门。从这个世界到他方去参访诸佛,诸佛当然给你讲一切法里头最殊胜的第一法门,第一法门是什么?就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念佛成佛,给你讲这个法门。 7.你要不相信,看《华严经》上说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才晓得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赞叹、一切诸佛之所弘扬。其他的法门、经典没有这样说法的。 8.你去参访别的佛,别的佛还是劝你念佛!一切诸佛异口同音都劝你念佛成佛,这就是《观经》三福上的深信因果。那个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才知道这个法门第一殊胜,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念这句阿弥陀佛,是成佛之道!这句阿弥陀佛不是菩萨道,菩萨道是六度万行。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佛道、无上正道,诸位要懂这个意思。 9.我们肉眼凡夫,看到人家念佛,不在意,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因为他深深明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554.htm) --------------------------------------------------------------------------------------------------------------------------------------- 净空法师法语:这是真正觉悟,真实觉悟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0-20 21:01:00  
 
1 佛见一切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只有迷惑颠倒的人,他对一切不恭敬;真正觉悟的人,对一切人事物恭敬,平等的恭敬,决定恭敬。2 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是老实人,他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将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死心塌地修这个法门,这是真正觉悟,真实觉悟。3 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晓得人生苦短,知道六道轮回的恐怖,心心想出离。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他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4 觉悟的人不怕死,真正觉悟的人常常把“死”字挂在头顶上,警惕自己:我马上就要死了,只有这一句佛号能救命。5 真正觉悟的人,心一定清净。真正想往生,要记住: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弃、要放下。6 这个世间是假的,真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要彻底放下,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丝毫留恋。7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要想求生净土,一定要看破、要放下,一定要觉悟!8 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见性的人,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一个真正觉悟的人,晓得只有这桩事情是这一生当中最要紧的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更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要紧。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549.htm) --------------------------------------------------------------------------------------------------------------------------------------- 净空法师:无量诸佛所说一切法,用一句话来包括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8 7:24:00     
 
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一切法,用一句话来包括 在佛法,十方三世过去、未来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一切法,我们用一句话来包括行不行?行。哪一句话?阿弥陀佛全包括了。阿弥陀佛是­四十八愿裡面的第十八愿,十八愿展开扩大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展开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一切经。反过来,一切经归纳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归纳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归纳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再归纳就是十八愿,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这不是我说的,隋唐时代那些祖师大德们说的。弥­陀功德不可思议,一般人哪裡知道?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我们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遇到大灾难,这个灾难现前,所有­一切经法都救不了,什么样的忏悔法都没有办法忏除你的业障。最后还有一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能化解一切经法所化解不了的灾难­,这一句名号能化解。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不能相信,总认为这个话是夸大,不是真的。现在我们亲身通过六十年的学习,­我们肯定他讲的话完全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肯定灌顶法师是个再来人,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说不出这个话来。为什么?演说,他一定­证得他才能说得出,他不是真正证得,他怎么能说得出这个话!我们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薰修,大乘教几乎天天不中断,六十年的薰修我们­有体悟,有深刻的体悟,肯定这句话是真实语,真管用。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五集)2011/2/5 档名:02-039-0265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78.htm) --------------------------------------------------------------------------------------------------------------------------------------- 净空法师法语:常攀缘帮不了众生自己也毁掉了
 发布:吉祥如意 []   日期:2011-10-17 9:50:00  
 
要是常常攀缘 常常想如何把佛教来推广 不但不能帮助众生 自己也毁掉了 净空法师1修行人应当随遇而安,随缘而不攀缘。2 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就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3 佛在大乘教里常常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用分别执着对这个境界,就是攀缘。4 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妄想,就是随缘。随缘里面才能见性,攀缘是决定不能见性的。5 随缘而不攀缘,你的生活会过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离苦得乐真的就得到了。6 在一切境缘里面,随缘而不攀缘,你一天到晚欢欢喜喜,法喜充满,你怎么不自在呢?7 随缘就自在,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8 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9 明朝遍融和尚传授给莲池大师的心法,只有三句话:“不贪利,不贪名,不攀缘权贵”。10 真正修行人,要把名闻利养舍尽。要能够甘心于淡泊的生活,道业才能成功。11 佛法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就是要求心不颠倒,换句话说,就是修定、修慧。12 如果常常攀缘,诸位想想,你的定怎么能得到?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13 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心才能得到清净。14 随缘而不攀缘,心地清净,这是正法。15 正法跟邪法,实在讲不难辨别。正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16 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慢、名闻利养这些东西。17 莲池大师教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攀缘,决定不贪恋名闻利养。18 学佛的人,五欲需要,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得过且过就够了。19 学佛的人,应该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换句话说,把我们天天心里面攀缘的五欲六尘给它换过来,换成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20 佛法固然叫你要多行善事,可是你要知道,好事不如无事!最好的事情就是老实念佛,没有比这个更好。21 做好事,随缘去做,决定不攀缘。什么叫攀缘?找事做就是攀缘。22 事来了我不退让,我把它尽心尽力做好,这叫随缘做,不去找事做。23 找事做,那是好(hào)事,不是好事。攀缘,你那个心怎能清净?24 真正念佛人要记住一个原则:少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25 分内的事情要作,分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攀缘。不要去找事,你的心才会清净,无事找事,这是很苦的事情!26 印光大师一生不搞道场、不传戒、不收出家弟子,他一生没事!所以他那个佛号念得好,他念得成功。27 要是常常攀缘,常常想如何把佛教来推广,不但不能帮助众生,自己也毁掉了。28 念佛法门,教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抱着一句佛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好修!29 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六度万行,我们随缘修,绝对不攀缘。30 随分随力,遇到有这个机会我们就做;没有了,不去找,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31 如果这个缘太多,找的人太多,你要有智慧,请别人去做去。这好!32 不要什么事情都揽着自己来做,那个麻烦就大,怕的是把你的清净心给扰乱了。33 弘法利生的事情要不要做?要做。我们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念念圆满功德,这个多自在!34 如果你一味向外头攀缘,你的心不清净,这个功德永远不圆满。35 念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所谓放得下,就是真正没有妄想,一切都随缘,决定不攀缘。36 什么叫攀缘?攀缘就是你放不下。我心里一定要怎样怎样做,这就是攀缘。37 随缘,是随顺环境,逆来顺受。为什么?随缘心是清净的、平等的。38 攀缘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这个对于我们念佛往生有决定性的关系。39 随缘度日,什么都放下,眼前生活什么都好,真正在境界里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这三种心,决定帮助我们往生。40 真正要想往生,什么都要放下,随缘度日,老实念佛!41 不要说是世间事情要放下,出世间事情也要放下,弘法利生这个事情也得要放下,随缘做,不要攀缘。攀缘就是放不下,这个要知道!     (注:这里就用印光大师的一个对联作参联—— 动地惊天勤念佛, 捶门打户劝修行。 )42 真正念佛人,心之所思、意之所念,只有一个阿弥陀佛,只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43 除了阿弥陀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攀缘,一切都放下。44 我们一切随缘,随缘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都不问了,这个诸位要搞清楚!放下是什么?不再攀缘,这就是放下。45 从今以后随缘度日,把整个时间用来念佛,要办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46 出世间法里面所有这些经论也要放下,不要再去搞了,费那些脑筋划不来!47 多看几部经不如多念几句佛,为什么?你多看经不能增高品位,多念佛会增高品位。48 我们的目标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的人在这世间,千万要记住: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05.htm) --------------------------------------------------------------------------------------------------------------------------------------- 净空法师法语:这个世间众生,很容易入魔道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0-16 23:40:00   
  
 1 佛法里有正法、有邪法,有真佛、有假佛,谁能辨别?《楞严》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就是讲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有没有能力辨别邪正?你要不能辨别,你一定入魔道。 2 众生接触外面境界往往先入为主,如果接受一些邪法,他把这邪的当作真的,以后遇到正法,他认为正法跟他以前所接触的不一样,他排斥,他不相信,他不接纳。3 现在这个世间众生,邪知邪见的人太多,正知正见的人太少,所以他相信邪法,他不相信正法。现在这个世间众生,你给他讲正法,他很难接受,所以很容易入魔道。4 佛菩萨是以正法教化众生,魔不懂得教学,他是用神通手段来接引众生,你要小心,这不是正法。风水命相这些东西,也都是邪法,不是正法。5 凡是正法,是让你趋向觉正净,在修学效果上看,一定是烦恼轻、智慧长;邪法是教你走向迷邪染,搞得你心里乱糟糟,叫你往三途去。6 如果你邪正不能辨别,把正法当作邪法,把邪法当作正法,是非善恶都颠倒了,这个叫愚痴,这个亏吃得太大了——来生你还得搞生死轮回。7 正法跟邪法,实在讲不难辨别。正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慢。换句话说,邪法的目标是在名闻利养,只要你送供养来,他目的就达到了;真正的佛法,是教你守住这个清净心,名闻利养他统统不要。8 现在这个世间人迷惑颠倒,是非善恶不辨,对正法不相信,对邪法一听马上就接受了。今天的邪法猖獗,势力很大,正法没几个人听,我们能有机缘闻到正法,怎么能不珍惜?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083.htm) --------------------------------------------------------------------------------------------------------------------------------------- 净空法师:闭塞诸恶道
 
 发布:wwdxk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1-10-16 9:17:00   
 
「《会疏》之说,于经有据」,这经典上有这个说法。「《魏译》曰横截五恶趣。以修罗分入馀趣,故六趣成为五趣。经云五恶趣即《会­疏》所解,六道均名恶趣。是以闭塞诸恶趣,即是断除众生轮迴六趣之途,令出生死之海也。」这个意思就讲得深!六道多苦,佛在大经­上常说八苦、三苦,八苦专门讲欲界,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八种苦,欲界众生没有一个能逃避。­色界虽然(色界是禅定,四禅八定)八苦没有了,但是他有坏苦。无色界,连物质的肉身他不要了,我们可以说完全是精神的世界,因此­他没有坏苦,但是他有行苦;行苦就是他那个境界不能够永恆保持,他还是有时间性的,什么时候定功失掉,他的坏苦就出现,依旧出不­了六道轮迴。这桩事情我们每一个众生都经历过的。如果真的遇到有高明的催眠师给你催眠,让你回到过去,几千年、几万年,可能你就­发现,你以前在色界天住过,在无色界天住过,你也很可能做过天王,也很可能你堕过地狱,没有离开六道,六道哪一道都经历过,现在­是你把它忘掉了,你不知道。所以佛说六道统苦,《法华经》上讲得好,三界统苦,这就说明,欲界有八苦,色界有坏苦,无色界有行苦­,所以比喻说「三界火宅」,就好像你住的房子是火,大火烧起来了,虽然还没有烧到你身体,你身体逃不掉,你逃不出来。佛菩萨希望­帮助六道众生永远脱离六道轮迴,这才是闭塞诸恶道真正的意思。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四集)2011/2/4 档名:02-039-0264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017.htm) --------------------------------------------------------------------------------------------------------------------------------------- 净空法师法语:有佛法种子,有净宗的善根
 
 发布:性空 []   日期:2011-10-16 19:24:00  
 
1 念佛法门真正是不可思议,只要真正能信、能愿、肯念佛,这个人必定一生得度,必定一生成佛。 2 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众生第一法门,造罪恶的众生也能得度,所以它是平等成佛的方法,一切法门都没有这种功效,唯独这个法门如此殊胜。 3 纵然是五逆十恶,如此愚人,临终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经文上说的。 4 造作五逆十恶的人是地狱众生,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大法?我们熟读《无量寿经》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原来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他是这一生遇缘不善,才造作五逆十恶;但是他的善根并没有损坏,同时又蒙诸佛护念,所以能够接受这样的大法。 5 临命终的时候,他遇到善缘,这个缘触动他无量劫的善根,同时又得诸佛平等清净慈力的加持,忽然觉悟了,立刻就信受奉行,发愿求生,他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得生净土。在古今,这个事情真有,我们真正见到,晓得他不是偶然,确实是过去生中善根发现。 6 我们现在看到中国跟海外有许多小朋友在读经,这是好事。虽然他不懂得经文的意思,他要是念得很熟,阿赖耶里头有印象——有佛法种子,有净宗的善根。 7 从小就给他种善根,如果他善根成熟,又遇到善缘,他这一生就不会空过。纵然将来被这个恶的环境所薰染,他会良心发现,他会于心不安。为什么?他小的时候曾经受过圣贤教诲,不一样。 8 如果接受圣贤教诲时间能久一点,他这个印象能深刻一点,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会现前,他能够保住在这一生当中不会做大的恶事,他能够继续向上。如果遇到殊胜的缘,遇到佛法,遇到净土,触动他的善根,可能这一生就成就,永脱轮回,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祖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071.htm) --------------------------------------------------------------------------------------------------------------------------------------- 净空法师:信为道元功德母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8 7:21:00    
 
佛第一个带给我们的,没有别的,就是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你相信佛没用处,要相信自己才管用,这个话蕅益大师说的。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讲信愿行,他信讲了六个,讲六个信,六个信裡面第一个就是信自己,你才真正得受用,你要不相信自己,后面五个信­你都没有。这像盖大楼一样,这第一个是第一层,第二个是第二层,第一层没有,哪有二、三层?可见得自信心太重要了。充满自信的人­,他做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对自己怀疑的人,肯定他要失败。头一个信自己,第二信他,他是谁?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你光说我信阿­弥陀佛、信释迦牟尼佛,不相信自己,佛对你一筹莫展,什么也帮不上。佛不度无缘众生,什么叫无缘?没有自信心的人叫无缘,有自信­心的人就有缘,那个信佛真管用。所以没有自信心的信佛,那佛裡头打了很多问号在裡头,都不是真信。第三个信理,第四个信事,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自他、理事、因果不是假的。佛教导我们都有理论做依据,不是随便说的,佛法裡头一丝毫的迷信你都找不到。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五集)2011/2/5 档名:02-039-0265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77.htm) --------------------------------------------------------------------------------------------------------------------------------------- 净空法师:天天发现自己过失,三年就是贤人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8 6:59:00   
 
「如《会疏》曰:菩提者,则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门。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才是善趣门。」这句讲得更具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妙­觉是果佛,还在等觉之上,再上就没有了。所以妙觉是真正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证入大乘极果,到究竟位了。我们现在在八万四千法门裡­面、在无量法门裡面,去穷究这桩事情,难,太难了,你认识它都难,你了解它就更难。在这裡我们不能不感激阿弥陀佛,要不是他开淨­宗法门,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无论你怎样用功、怎样努力,勇勐精进,昼夜不懈,你还是不能成就,为什么?烦恼习气除不掉。你只要­细心观察周边,回过头来再观察自己,你就知道困难。观察周边你才能了解自己,自己烦恼习气不知道,不知不觉就起现行,就造业,起­现行就叫造业,造业就有果报。我们看自己难,看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习气烦恼了,回过来想想自己,回光一照就发现自己的过失,否­则的话发现不了。别人造作罪业,我们从他身上发觉了自己,那个人就是菩萨在为我们示现,我们得感恩,不是他的示现,我怎么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不是容易事。发现之后最可贵的是改,不改没用,发现了就赶紧改。《了凡四训》讲得好,天天发现自己过失,天天能改正­自己的过失,三年你就是贤人。我们以儒家的讲法吧,三年你就成君子,七年你就成贤人,九年你就成圣人,你步步高升。圣贤、君子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干。天天读圣贤书是接受圣贤教诲,天天看别人错误是提醒自己,都是老师。天天自己改过­,儒家的学习里程,我们果然依教奉行,真的三年成君子,七年成贤人,九年成圣人。现在这个社会,就是没有圣贤、君子,所以社会一­团糟。盛世是圣贤、君子做出来的,圣贤、君子在哪裡?求人不如求自己。世出世间法最难的是求人,求人难、登天难,古人说的,说的­话一点都不错。圣贤、君子不求人,只求自己,自己成就了才能帮助别人。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五集)2011/2/5 档名:02-039-0265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75.htm) --------------------------------------------------------------------------------------------------------------------------------------- 已受过五戒,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7 14:15:00   
  
        我已受过五戒,乃至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如本法师答:淫欲是人类最难游过的爱河,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难割难舍又难断,如胶如漆又如丝!这些观念,佛门弟子必须要有所共识的。  受过五戒(梵语panca silani)与菩萨戒后,正是好修行之际,要从淫欲净化解脱,的确不是用嘴巴讲讲就行了,境界一旦现前,功夫深浅即可分晓。  这位仁者啊!法无定法,应机则宜,数息观、骷髅观、不净观、坐禅、念佛、礼佛、诵经、礼忏,皆无法产生效果,业障深重,难调难伏,没关系!再换个方式,暂时出去外面散散心,往郊外风兜风,往山水处游荡,欲心会逐渐转移作用!  尽量避免色情交谈,避免看听色情书或音乐,尽量避免易激起欲火之欲乐,在凡夫地禅定功夫不够,易被境所转,所以发心修行初步功夫,必须暂时不要太接近色欲之境,毕竟不易转境,反而易被境所转。  欲火燃烧渐渐消逝后,应该再接再厉,或念佛、礼佛、诵经、参禅悟道。  佛门相信,的确有些人业障很深重,当欲火激起之际,难熬要命,一切清净之法对他来讲,完全派不上用场,当下失灵,是故,守戒不易,唯愿仁者奋发图强,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功不唐捐,苦尽甘来,黎明之前,必有一段黑暗的挣扎与冲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28.htm)--------------------------------------------------------------------------------------------------------------------------------------- 索达吉堪布:神通和梦境不宜讲太多踏实修行是正路
 
 发布:吉祥如意 []   日期:2011-10-17 9:52:00  
 
神通和梦境不宜讲太多踏实修行是正路  索达吉堪布         目前汉地居士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喜欢讲神通,比如什么神奇的梦境啊、自己看到什么佛菩萨啊等等,一门心思地去追求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个人可以从这个大厦的二十九层楼飞到对面的楼上去,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跟着他一起飞过去吗?即使飞过去,又怎么样呢?能解决我们的生老病死吗?不可能的!  像我们这样的人要见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佛为我们指定的路,是稳固、踏实、符合实际的路,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这条路去走。虽然在修行过程中会自然出现一些神通,我们也不排斥这些神通,即使产生了神通,我们也不要理会、不要在乎,因为神通永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外道会有神通,中阴界的众生也会有神通,甚至饿鬼道的可怜众生都有神通,但他们都没有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安全、可靠、准确的脱离轮回之路。这样的解脱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经穿越了这条路的修行人所传授给我们的智慧来指引。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们聚在一起既不讲佛教的见解,也不讲出离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么样可以获得解脱,而是今天说这个人有神通,明天说那个人梦见过佛菩萨,不仅其他人会认为佛教就是迷信,而且自己也会离解脱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一定要改掉这些习气,珍惜这些修法,要有条不紊地去修。  学佛人首先所需要的,就是虔诚、单纯、纯洁的,不能以其他神通之类的东西所动摇的稳固之心。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心态的人,才能学佛、才能成就。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106.htm) ---------------------------------------------------------------------------------------------------------------------------------------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猪的肝脏上有“曹操”的名字呢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7 8:50:00 
 
        人们认为的快乐,真正剖析它的本体时,没有任何可靠性,而为它所造的恶业,却会使我们在轮回中遭受无量痛苦。不管是异性之间的乐受、财富名声所带来的快乐,只是分别念一瞬间的颠倒执著,按照《中观宝鬘论》和《中观四百论》的观点,所谓的享受快乐,不过是痛苦稍微减轻了而已,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快乐。   然而为了一瞬间的错觉,很多人不惜造下极大的恶业,在生死轮回中不能解脱,甚至千百万劫中在恶趣里面无力自拔。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奸恶一世,但他刚死不久,王位被篡,妻妾被夺。而且在1400年后,于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某屠夫宰了一头猪,取出猪的肝脏,上有“曹操”二字。(在此之前,他很有可能在地狱、饿鬼中受苦。)当时有个年轻人见后,惊惧因果无常,马上出家修行,法名为“佛安”。  为什么猪的肝脏上有“曹操”的名字呢?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也曾举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种不共的缘起[譬喻,一间茅草房顶上有一只灰白色的鸽子,茅草房中如果放上一碗酸奶,鸽子的足印即会在酸奶中显现。虽然鸽子并没有到房中踩酸奶,然而因缘聚合时,这种事件仍会显现。同样,因缘具足后,猪肝上出现“曹操”的名字也是如此。——原注],这就是前世不可思议的因缘,反映在今生的身体上面。如果用科学来解释,肯定没有办法,但这毕竟是人们亲眼所见,猪的肚子本来没有剖开,剖开以后才发现上面有字,这种奥秘任何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但在佛教中确有这样的因果规律,即使造了一瞬间的恶业,果报也会无穷无尽。因此,大家不要为了暂时的欲乐而毁坏来世,否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贪心是非常大的怨敌,它对我们的危害非同小可,大家一定要认清它的面目,一旦生起贪心,当下就要制止。这样通过慢慢的串习,自相续肯定会有改变。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出家人能毫不费力地对治贪欲,而世间人却不能轻松面对,就是因为前者通达了道理,而后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097.htm) ---------------------------------------------------------------------------------------------------------------------------------------。。。。 显然,这种进化理论是仅局限于人的感官所能及的范围内,。。。。当人们行善的时候,身高寿命皆普遍增长,人寿可增至八万四千岁,其福德几乎与天等同;而人们行恶时,则福德日减,灾害渐多,内心烦恼痛苦也剧烈增盛,比如人寿减至只有十岁时,人类身高也仅为一尺,社会上饥馑、瘟疫、战争等灾害普遍流行,人的生活相当于动物一样。并且佛陀更进一步指出,从本质上讲,这一切外部现象与内心的苦乐诸种感受,皆是因为众生的无明我执的妄心所生,如佛经云:“众生从业生,心断业非有。”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只是从生物的外表形态与结构出发,而没有深入到有情世界内心的奥妙,于是得出生物和人类的进化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原则。这一错误的结论,结果导向人类有意或无意中走向凶暴与自我毁灭的道路。比如,人与自然动物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中的土地、大气和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重大的威胁,比如在欧洲,著名的河流莱茵河中已鉴别出近30余种的有害物质,河流中的鱼虾近乎绝迹。人与人竞争的结果,是个人和国家的安全感都在日益地减少,人类随时都可能遭受全部毁灭。所以,在同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过程中,科学虽然想给人类带来福乐,但由于不知道内心世界的奥秘,最终还是适得其反,如佛教中著名论典《入菩萨行论》所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虽避苦求乐,无义终飘泊。”(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095.htm) ------------------------------------------------------------------------------------------------------------------------------------------------------------------------------------------------------------------------------------------------------------------------------ 不要怕你没有福,一念佛就有福了
 
 发布:我去极乐 []   日期:2010-4-12     
   
。。。。善导大师说“专修则万修万人去,杂修则万修一二去。”。。。。 印光大师开示----专修就是念佛为主行,解行相应,正助合修。 以前读《四十二章经》不明白---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不信自己,那要信谁? 念佛多了,才知道,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就落实了这句经文。现在念佛,则是放弃自己,听佛的教诲。昨天念佛,发现这句佛号之中有济世的悲心和出世的莲品。前天念佛,清净心感受到---念到没有能念的我和所念的佛,则“诚”现前。所以“诚”是本性的显现。我这就相信了大安法师所说的:“当你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在你心中结跏趺坐,同时阿弥陀佛在你六根门头显大神通,说微妙法“。 。。。 印光大师说过:--------我们前生修行无量世,因为修的是自力法门,通途法门,所以难以往生,也修过净土念佛法门,因为福德不够,临终被眷属拉入恶道;或者功夫不行,同时福德不够,得不到助念而没有往生成佛。 看了这话,还敢不多念佛积累资粮吗?还敢用通途法门去衡量念佛特别法门吗?还敢用自己的无稽的念头观点去衡量念佛法门,从而谤法,去永受无穷恶苦吗? 念佛所修,是楞严大定,是佛果上的定。念念流入的是萨婆若海(如来果海)。其中的欢喜,超过了三禅天;其中的清净,超过了一切四禅八定甚至无色界四空天的定,超过阿罗汉的九次第定。。。所以念佛是吃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关于念佛治一切病,在《无量寿经》中,阿难向西方礼拜,阿弥陀佛出现,佛光照耀的地方,疯子变成了正常人,驼背的腰也直了。这就是经证。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28750.htm) --------------------------------------------------------------------------------------------------------------------------------------- 念佛去妄念法
 
 发布:慈民 []   日期:2011-9-22 17:25:00     
 
把念佛不打妄想的方法全盘透露给大家,我也是刚用熟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印光法师最早传下来的,当时有一个和尚,念佛20年,还是妄想非常多,印光大师就告诉他这个方法,他用了以后,马上就没有妄想了,他问印光大师:“这个方法怎么会这么灵”“印光大师说:”这是从天台宗的数息观转化而来的。”这个方法是印光法师所创。我师父只要提到这个方法,都是无比的赞叹,并且让我们一直用,永远用这个方法来念佛,和大众一起唱佛号也可以用这个方法,用熟了就不用去想了,只要一念佛,自然就用到这个方法,无论如何念,这个方法都在其中。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念佛10声,分成三段,三,三,四这样念,念三声,再念三声,再念四声。连续念佛,并非停顿,并非间断成三个部分。也不需要硬去查这个数字。念久佛号自然在心里区分成三段,但是也不用心去查,是自然而然的。念几千声几万声都是如此。 这个是从方法技术上去止妄,还有从道理上来止妄,就是观察一下,我们100%的妄想是多余的,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是污染我们的阿赖耶识的,是造业障的。比如你明天要去讨债,可能还要揍那个人一顿,你今天晚上念佛,总在想这个问题。其实你不用想,到时候你去讨债,需要揍他就揍,没有必要揍他就放他一马。事情来了就应对,事情过去心里不留痕迹。如同我和我的小女儿学,她哭过后马上就能笑,这是个功夫 ,心里不留痕迹。师父说了:“人越长大越没用”。确实,你现在做个事情,事前事后的没完没了的想啊,合计呀,回顾呀,后悔呀。全部是多余。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8291.htm) --------------------------------------------------------------------------------------------------------------------------------------- 净空法师法语:今生不能往生,那就太辜负自己了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8 10:26:00      
 
1、佛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两句话的义趣甚深!我们六道凡夫,得人身很不容易,失人身太容易了;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就难了!我们要常常反省,我们失掉人身,来生能得人身吗?几个人敢说我来生还能得人身,得不到了。来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要持得很干净,我们能做到吗? 2、我们无始劫以来,没能超越三界,都在六道里头打转,正如经上所说的,“三恶道的时间长,人天道的时间短”。现代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着想,有几个人真正念五戒十善?凡是为自己想的,念头与贪嗔痴相应的,就免不了三恶道;一切都能替别人想的,大概他人天机会比较多一点。 3、纵然是念佛人,“阿弥陀佛”挂在口上,心里面还有人我是非、贪嗔痴慢,他来生不但成不了佛,人身也得不到!佛在经典上说得很多,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非常之困难。纵然得人身,有几个人有机会闻到佛法?纵然闻到佛法,有几个人闻到净土? 4、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到人身,也遇到了佛法,不但遇到,而且遇到了净土法门,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太辜负自己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202.htm) --------------------------------------------------------------------------------------------------------------------------------------- 印光大师对“呼吸念佛”方法的开示
 发布:简派 []   日期:2011-10-20 10:04:00  
 
印光大师对“呼吸念佛”方法的开示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答,以深信愿念佛。念佛三昧,亦不易得。然须常发此心。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耳。问,有云出声念追顶持,有云金刚持,有云默持,有云记数,有云随息等。欲得一心不乱,可是专持一法否。答,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致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问,时而金刚,时而默持,时而记数,时而随息等,不知于一心有碍否。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记数,亦只可动时记。静坐时,只可默念。不可掐珠。掐珠必受伤。问,学人现在于静坐时,出声持四字洪名,摄心切念,以心口分明,清楚执持,用耳谛听之法,稍觉轻安,欲修一心不乱,专行此法,可能达到否。答,此法甚好。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宝王论云,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惟饬终津梁云,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学人疑吸息不念,岂非间断,每每试练一呼一句,颇觉吃力,且念得不甚清楚。惟有随吸时,念阿弥,随呼时,念陀佛,既不间断,且能清楚,又不吃力,不知如此念法,可否。抑或吸时,不能用否。答,吸息不念,此中何可云间断。一呼念一句,吸则不念。呼吸俱念,必伤气。若只念二字,则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云何行持。答,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则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祈注意。但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业消智朗,心地开通。何愁不解经义乎哉。祈勉力。(文钞三编下册答幻修学人问)**呼吸念佛方法就是:在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呼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的速度,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时念南无,呼气时念阿弥陀佛),方便调息,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勿令间断。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前,得大受用。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就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进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气血流畅,体力轻健。各位莲友根据自己的根性选择,阿弥陀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478.htm) --------------------------------------------------------------------------------------------------------------------------------------- 很不错的念佛诀窍,静坐绕佛拜佛时的具体方法
 
 发布:简派 []   日期:2011-10-20 10:19:00 
 
很不错的念佛诀窍,静坐绕佛拜佛时的具体方法
依靠正确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修们,你们保持一定质量来念佛,能坚持多长时间?一小时?一天?两天?七天?学佛念佛时间久的同修,就可能明白健康、清爽的身体对学佛的重要性,就拿念佛法门来说吧,就我自己的经验,我每周六,只要有空,就去寺院参加绕佛共修,刚开始念的质量比较高,越往后,越燥,头脑没开始时清楚了,最主要的是嗓子受不了了,痛。我们知道,念佛要自己能清楚听到自己的声音,形成一个循环。听别人的声音那叫心随境转,可是共修到下午的时候,我已经很难用很小的气流发出一个清亮的声音了,只好听着周围的老居士们的念佛声。《佛说阿弥陀经》上讲『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连半天的头脑清楚、念诵清楚都坚持不了,更别谈一日乃至七日了,所以说有经验的法师开示的念佛技巧,对我们念佛人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提高,提高对于我们念佛的同修很重要,不要念了好些年了还是刚开始念佛的状态。看了净界法师的《佛说阿弥陀经导读》,里面讲了静坐绕佛拜佛时的具体方法,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错误方法,我明白这很重要,所以发上来给有缘的同修。前几天去寺院参加念佛共修,从早八点开始到下午三点结束,越念嘴巴越烫,回家后嘴里面起了两个泡,以为上火了,没太在意,吃了几天药好了。今天看净界法师的《佛说阿弥陀经导读》,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我当天念佛的所缘景太高了,一直注意自己的嘴巴,火气上冲,应了易经讲的火水未济的卦象,火在上水在下,烧的头脑不清楚。正确的应是水火既济,(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所以卦名曰既济。)下面是法师开示: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来执持这个名号呢?印光大师说,一句弥陀念诵听。这个佛号你怎么能够跟它感应呢?你必须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你要看看你这个佛号是从哪里生起的,你从什么地方来?很多人佛号是从嘴巴生起的,这就不对了,这个佛号要从你的心生起。你嘴巴念佛,心打妄想,佛号从嘴巴出来是不对的。你要从你归依的心,创造一个要念佛的念头,叫念从心起,这个时候还没有佛号的声音,但是你一定要整个佛号的起源,要从内心生起,这才对。第一个探讨它的根源。第二,它的过程,诵,声从口出。你要打佛七,你完全都不出声,嘴巴都不动,你没办法打佛七的。你是在打妄想,不是打佛七。你一定要创造一个声音,因为整个净土宗它是听,说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谁代表阿弥陀佛?就是那个声音嘛。你念阿弥陀佛,那个曲折,阿—弥—陀—佛,那个高低的曲折,创造那个声相,这个声相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名以召德,以名号的声音总持本尊的功德,本尊的功德本来是可以是以所有的相貌出现,本尊的功德是无障碍的,它要用声音出现也可以,用形状出现也可以,但是它这个地方的重点在声音。本尊的功德是声音,你自己不创造声音,你怎么去缘本尊的功德呢?所以第二个,诵,最低的标准嘴巴要动,金刚持,念佛的最低标准。因为你不念声音,它变成法尘,第六意识所缘,就不是耳根所缘,那跟净土法门就不相应了。净土法门的归依境是声音,不是法尘。因为你不创造声音,变成第六意识的法尘,那是你心中在想的,那就不对了。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听,你创造声音以后,这个声音跑哪里去,你要把它听回来。当这个佛号的操作,你具足了三个条件,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说,你跟你当下的这句佛号已经是感应道交了,你建立一个一句佛号的功德。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打佛七的时候,当然你创造一个声音,他也创造一个声音,两百多个都有声音,那你说谁的声音是你的所缘境呢?你只能够听你自己的声音。当然我们不要排斥其他的声音,把旁边的声音当助缘,但是,你要记住,你只能够听你的声音,你创造的声音,不管你的声音是大声、小声。你听别人的声音,这个就是心随境转。别人的声音对你来说是个外境,你创造的声音是你的归依境,这是不同。所以你听别人的声音,越听你就心越散乱。所以你只能够听你自己创造的声音,创造一个点状的相应,点状,point。那么,我们把这个点状再把它扩大,要达到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本来我们念佛是没头没尾的,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印光大师说这样念不好,很难摄心,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有一个节奏,先把十句佛号,找出十句佛号,我们的心一定要有节奏有韵调,这个样子才能够摄心。你这样的佛号,每一句佛号都很平淡,你很难把心安住在这个佛号上。所以印光大师说,你把这个佛号拿出十句出来,要创造一个循环,三三四,三三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必须把佛号在心中创造一个韵调出来。当然,你刚开始创造这个韵调的时候,你还不熟悉,可能要费一点精神。但是当这个三三四的韵调熟练以后,它自然会带动你的心,妄想就插不进来了。你不创造韵调的话,你这个佛号念不久的,因为太单调了。所以说,如果你要让佛号相续,你必须要创造一个韵调,那么印光大师说,三三四。就是说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先创造一个点状的力量,然后靠这个韵调把这个点状的力量,在心中慢慢地让它持续久一点、持续久一点。这样子讲的话,如果是打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念佛?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叫五点计数法。我们打坐的时候,你不能掐珠的。你掐珠的话容易生病,印光大师说,久者成病,那怎么办呢?我在打坐,特别在止静的时候,你可以观想地上有五个点,一二三四五,从外到内五个点,那么每一个点就念十句佛号,刚好三三四。第一点念完了,到第二点,第二点念完到第三点,到第四,到第五就构成一片佛号,是五十句佛号。那么以一片佛号为五十句,我们叫未成一心,先求成片。这个一片五十句佛号怎么念呢?我们看下面有四点的说明:第一个,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个打佛七很多人容易上火,你看一念佛的时候头就痛,要不然就是耳朵痛,那就是你这个气往上浮了,心浮气躁。那么心为什么浮呢?你心的所缘境太高了,念佛的人心的所缘境一定要在腰部以下,所以你最好是把这个五点放在地上,最好,放在地轮是最好,让你的火气下降,那么水气上升。这个四大的调合啊,身体健康的人,他的嘴巴是很多的甜美的口水,他的火气要回到本源,回到丹田。就是水在上,火在下,这叫练丹嘛。那么一般人当然火是比较轻,如果你刚好颠倒了,火气在上,水气在下,嘴巴都没有水,那么是火气在上,那就完蛋了。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念佛的时候,你要把心静下来,把心安住在地上。特别是在你拜佛的时候。忏公师父说,拜佛之道,下实上虚,跟打太极拳是一样的。你脚掌微微用力,腰部以上要全部放松。你在经行也是这样,经行的时候,上半身放松,脚掌微微用力,把火气往下带。所以你看身体健康的人,他的双手双脚是热的,他头部不能热。你看拜佛也是这样,你看那个初学者拜佛,满头大汗哪,你这是不会拜佛,你这样拜佛,能够拜多久呢,你的气一直在上嘛。拜佛的人越拜越轻飘,他是下半身流汗,上半身腰部以上不能流汗,不要说头部,衣服都不能湿的,高手!你这样子拜,越拜越轻松。你的佛号,诸位要知道,身安道隆,你不调身,你心很难调好。我们凡夫的身心是绑在一起的,你说我的色身满头大汗,你心中一心不乱,谁相信呢?是不是啊?有人一心不乱是这样子相貌吗,对不对?所以色身一定要健康,至少四大调合、顺畅,你的心容易寂静,这很正常,因为你调身、调心、调息嘛。所以你这个调身之道,我们再过几天打佛三,它整个过程就是太极拳,缓慢、专注,然后气往下降,下半身用力,上半身要完全放松。所以打完以后,你不但是佛号念得很清楚,身体也容易健康,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把所缘境放在地上,使令内心下沉下来。第二个,所缘形象清楚分明。你不管是拜佛,不管是经行,不管是打坐,我们的身体的动作改变了,因为调身,你不能老是坐、也不能老是站,但是你心中的所缘都没有变,都是一句佛号。这你心中的归依境,你唯一的归依境,你要告诉你自己,你在修行的时候,你离开了佛号你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你整个身业礼拜,口业称叹,意业观想,都是以佛号为所缘境。第三个,宁可少念,不可草率。这句话太重要了,这句话是弘一大师讲的,弘一大师说,念佛人,最容易贪多,是个大病。其实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十念佛号往生,但是你平常的时候佛号念得乱七八糟,含糊笼统,你临终的时候也是含糊笼统。所以你一定是要求专注,每一句佛号很专注。第四,先依计数,再求圆融。好,我们刚开始啊,你这个止静,你要念三片或者五片。我们一般在我们佛学院,念这个五遍是一二三四五点,你要念到第三点打妄想,你不知道念到哪里的时候,这一遍就重念、重算了,从头开始算。所以你刚开始要有一定的目标,你念三片、五片,慢慢地增加、慢慢地增加。总之念佛法门的重点只有一句话,重质不重量,重点在那个念力,而不是在数目。这个一心不乱,我们解释一下。一心容易,不乱难。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你说,两件事,打得念头死,建立弥陀佛。刚开始先建立弥陀佛,先把佛号建起来。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把佛号建立起来,在心中慢慢地运作,建立一个佛号的力量。但是我们心中,原有住在心中有很多妄想。很多人念佛他不调伏烦恼,这是错误的。邪正不两立,你不调伏它,妄想就调伏你了。所以憨山大师把念佛法门的人,他划出一个最低标准,他说念佛人往生有把握的最低标准,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现行烦恼。我们的烦恼很多,有的烦恼是在种子位,在睡眠状态,你有烦恼,不表现出来,那你不要管它,种子位的不要管。就是我今天看到某一个人事起烦恼,这个时候,把你的法宝现出来,一二三四,数到三四,看看你的佛号能不能调伏它。你的佛号没办法调伏它,那就麻烦了,这件事就麻烦了。就是说你的心中佛号不是最大的力量,有比它更大的力量,那临命终就靠不住了。我们不要求断烦恼,但是念佛一定要调伏烦恼,折服现行烦恼。你不要断,要断不容易。就是说你心中可以有烦恼,但是你必须有调伏它的力量。临终的时候你很多妄想现前,但是你佛号现前的时候,这些力量都被你压住了,佛号是最大的力量,就可以了。不能说没有烦恼,一定有烦恼,但是你佛号是最大的力量,强者先牵。如果你心中的佛号它不是最大的力量,有其它的烦恼比它大,那这件事情就比较麻烦。在憨山大师的《念佛法要》说,很多念佛人犯一个毛病,他念佛的时候很专注,从佛堂出来的时候打妄想的时候也很专注。那到临终的时候,佛只听念,妄想只听长,它这两个从来是相安无事的,你念你的佛,我打我的妄想,到临终的时候两个同时现前。妄想是熟境界,无始劫来熏习所成,佛号是今生所成,叫生境界,结果妄想把佛号吃掉了,失败了。你好不容易创立的归依境,你相信可以往生,你也发愿一定要往生,但临终的时候心随妄转,被妄想牵走了,在趋向于所归境的时候,中间被贼抓走了。你对贼太包容,你太纵容他了。所以,虽然是带业往生,但是憨山大师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底线,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你要折服它。所以这个不乱,你建立一个一心的佛号,你这个佛号要不为烦恼所乱,换句话说你能够调伏烦恼。所以这个不乱是很重要的,不为烦恼所乱,所以你在用功的时候,你不要管说你念多少,重点是你能够调伏烦恼,你就有把握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482.htm) --------------------------------------------------------------------------------------------------------------------------------------- 大安法师: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18 14:15:00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①、权实②、偏圆③、顿渐④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⑤,纵不欲念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以彼去来动静,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注 释  ①半满:佛教中,以半字教喻为小乘声闻的九部经,以满字教喻为大乘方等经典。  ②权实:权教,又作方便教。即佛随顺众生意,以方便权宜所施设的教门。实教,又称真实教,即佛随自意内证之实义而发挥的教法。  ③偏圆:偏者,偏僻之理,偏于空乃至中。圆者,圆满具足一切。就大、小乘而言,则小乘为偏,大乘为圆。  ④顿渐: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的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  ⑤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和。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231.htm) --------------------------------------------------------------------------------------------------------------------------------------- 蕅益大师:念佛法门的根本原理,十界圣凡皆唯心造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20 8:49:00   
 
歙浦天马院普说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知二偈,旨趣无别。既唯心造,皆是有为;既唯有为,皆如梦幻。然有为有二:一、有为有漏,即六凡法界;二、有为无漏,即四圣法界。十界圣凡虽别,究竟皆唯心造;而有为有漏如梦幻,有为无漏顺法性故,非梦幻也。    何谓六凡皆唯心造?若一念与上品十恶相应,则法界举体而为地狱;一念与中品十恶相应,法界举体为畜生;一念与下品十恶相应,法界举体为饿鬼。一念与下品十善相应,法界举体为修罗;一念与中品十善相应,法界举体为人道;一念与上品十善相应,法界举体为天道。此六道者,不但三涂,及下界人天,生死往还,如幻如梦;假饶非想非非想处,不免堕落空亡,皆如梦幻也。    何谓四圣皆唯心造?若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勤修戒定慧品,得证偏真涅槃,则法界举体而为声闻。能谛观流转、还灭、十二因缘,而得觉悟,则法界举体为独觉。能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广修六度万行,自利利他,则法界举体为菩萨。菩萨复有四种:若依生灭四谛发四弘誓愿,三大阿僧祗劫,伏惑度生,即是藏教菩萨。依无生四谛发四弘,先断正使,扶习润生,度如幻众,即通教菩萨。依无量四谛发四弘,不但化度六凡出分段生死,兼度三乘权圣出变易生死,即别教菩萨。若能彻悟现前一念心性,本自竖穷横遍,众生迷之,举体为集苦,而此心不减;诸佛悟之,举体为道灭,而此心不增;妙心虽同,迷悟悬隔;遂依无作四谛,发无上菩提心,称性修行六度万行,自觉觉他,即是圆教菩萨。此四种菩萨所修福智,便名有为无漏。况功行圆满,同归无上菩提,则法界举体而为四智菩提,无漏身土,尽未来际,利乐有情,岂可亦谓之如幻如梦乎?然四圣中,二乘虽出生死,但证偏真,不达心性全体,仅名有为无漏;诸佛、菩萨,能证心性全体,故约全性起修,即名有为无漏,可也;若约全修在性,即名无为无漏,可也。金刚经如幻如梦者,为破凡、外、二乘我、法二执言之。夫梦境虽空,而梦心即是觉心;幻事虽虚,而幻本亦不全虚;泡虽无实,而非无水;影虽无实,而非无质。则知六凡生死往还,虽如幻梦,而佛性亦不断灭,但日用不知耳。菩萨了知现前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生不灭,上等诸佛,下等众生;虽欲不上求下化,不可得也。    然、虽发大菩提心,无始虚妄无明习重,观力轻微,恐易退转;必须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盖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既本竖穷横遍,则本具无边刹海。于我心性无边刹海中,实有十万亿刹外之极乐世界,实有现在阿弥陀佛,先证心性,慈悲接引一切迷流;我今以此菩提心力,称彼名号,便与阿弥陀佛,如空合空、水合水。故称名一声,即一声一心不乱;称名十声,即十声一心不乱;乃至称名七日,即七日一心不乱。以正称名时,更无二心,更无可乱故也。    或谓: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称名。此大不然!经云十恶五逆得往生者,必过去曾种菩提种子。若无菩提种子,何能遇善友?纵遇善友劝发,亦何能顿生信愿、称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净业之士,急须荐取妙心,发菩提愿,称念阿弥陀佛,虽不断惑,亦能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不可思议法门;十方诸佛;以无量舌,无量音,叹此法门,犹莫能尽。应当谛信而力行之。    今篁南圣河吴居士,与坚密法友,特为令先慈成净优婆夷、洪太孺人,请说法要,敬为拈出。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462.htm) --------------------------------------------------------------------------------------------------------------------------------------- 净空法师法语:成佛都能求得到,这是佛法
 
 发布:心慧 []   日期:2011-10-18 21:21:00  
 
1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到最后是两手空空而走,正是古人所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又何苦来?2 现代人钻到名利里面去了,智慧完全没有了,天天追求财富、享受、权力、地位,以为这个东西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错了!3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最高的享受是你真正觉悟了,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换句话说,心平气和,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这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4 你官做得再大,财富再多,你有忧虑、有烦恼、有牵挂,佛经上“可怜悯者”,这个人很可怜!5 佛法称为“内学”,诸位要记住,如果说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无有是处;佛法教给我们,从内心里面求。6 所以人生真正的幸福是要回过头来向内心去求,不在外境上,你在外境上去追求,永远追求不到。7 佛说得很明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依照经典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去求,诚心诚意求,求财富得财富,求长寿得长寿,没有求不到的!如果你求不得,你一定是在求的理论,或者求的方法上出了错误。8 求不老,求不生病,求不死,成佛都能求得到,这是佛法。大小乘经里面所谓了生死、出轮回,如果是如理如法,确实可以做得到,没有求不到的。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268.htm) --------------------------------------------------------------------------------------------------------------------------------------- 洞察秋毫的悲心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07-12-14     
 
  有一年,华智仁波切决定做十万次大礼拜来供养他的上师──敏珠南凯多杰,这位佐钦寺伟大的上师,却是位让人完全无法捉摸的师父。   当华智对上师做礼拜时,他伟大的上师就站起来回拜华智。每次只要华智向上师礼拜时,都是如此。最后华智躲在寺内,在南凯多杰的法座后面不为人见之处,小心谨慎地向他的上师行大礼拜。   南凯多杰同时也以无碍的洞察力而闻名。有一次,华智仁波切在离开他的上师时显出似乎在寻找某件东西,当他在房间门槛边穿上鞋子时,南凯多杰说:“你是不是丢了鞋带?它就在河边的草原上。”这弟子果真在上师所说的地方找到了他正在寻找的东西。   又有一次,小偷闯入佐钦寺,并偷走了巍峨佛像颈上的珠宝。每个人都很困惑,因为寺院是锁着的,而且珠宝高挂在佛像上,根本拿不到。   当南凯多杰获悉珠宝失窃,他很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个小偷。他从一楼进来,沿着寺庙内的栏杆走,探身出去用长竿勾走佛像颈上的珠宝。”   喇嘛们去搜查,找到小偷行踪的痕迹及丢在栏杆上的长竿。然而南凯多杰拒绝透露小偷的身分,因为如果小偷被逮到,就会受严厉的处罚。   “他需要我们的祈祷,而不是我们的惩罚。”这位慈悲的老喇嘛说:“愿佛的珠宝带给他永久满足的宝藏与内心的宁静。”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615.htm) --------------------------------------------------------------------------------------------------------------------------------------- 净空法师:修行只有今天,不要想明天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2011-10-20 9:00:00 
  
 
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的修行人都知道,尤其是你已经发心出家,没有发心出家的,你是在家的佛的好弟子,都要遵守佛陀教诲,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和执著,魔再多不怕,我们还是平平稳稳的行菩萨道。一点私心都不可以夹杂,要放下名闻利养,那个东西是魔嫉妒的: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嗔痴慢,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随便自己的成见,尊重别人。 我们在这个世间知道时日很短,不要以为在这个世间你还能过很长久。我常常劝真正修行的同修,我们的时间只有今天,不要想明天,明天我还在不在这个世间,谁知道?不做明天想,你什么都放下了。抓住一天的时间,我做一天的好事,因为这个好事,你能真正带得走,积功累德。所以多想想这个世间,哪些能带走,哪些带不走?你的善心、善行、善愿能带得走,你的恶心、恶行、恶愿也能带得走。世间一切万法你一样都带不走,你的名闻利养、你的荣华富贵、你一切所有的、你的家亲眷属,统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能不提高警觉。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时间还很长,你这个想法就错误了。有一天的时间,这一天好好的抓住,真正修行人只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想法,所以印光大师常常把「死」字挂在额头,道理在此地。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你走得才自在;如果还有留恋,你走得很辛苦。你的牵挂忧虑不能舍掉,你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你一定是随业流转。你想想你这一生造的是什么业?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受报?得人身非常非常不容易,我们的五戒十善做得怎么样?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466.htm) --------------------------------------------------------------------------------------------------------------------------------------- 净空法师:古时候好教,现在不能教了
 
 发布:wwdxk []   日期:2011-10-19 3:47:00    
 
现在这个时代,崇尚的是民主、自由,不能干涉。古时候没有这些知见,父母管教儿女,儿女唯命是从,老师教诫学生、徒弟,也是唯命­是从,好教!现在不能教了,你一教你伤害了人权,人家告你状的时候,你还得要去坐牢,谁敢教?不敢教了。中国的状况我不清楚,在­外国,你是小孩,父母教训你、骂了你、打了你,邻居会来问,你的父母是不是虐待你?虐待你打电话给警察。警察来调查,真正查出是­事实,父母要坐牢、要受处分,你敢教吗?今天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父母教是为你好,老师教也是为­学生好,好歹不分。那就是什么?那就是愚痴、迷惑。你说这个社会多可怕!佛菩萨还能来吗?他不能来了,佛菩萨来都要去坐牢、都被­判刑,那成什么话!这个罪多重。所以佛菩萨不来了。来,对你没有好处,不来,对你有好处,什么好处?你不造毁谤三宝的罪业,所以­他不来。他要来,你会谤佛、谤法、谤比丘僧,他是真正出家人、真正比丘僧,你这个业报在阿鼻地狱。佛多慈悲!来是慈悲,不来还是­慈悲,这样的人多么值得人尊敬。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六集)2011/2/5 档名:02-039-0266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284.htm) --------------------------------------------------------------------------------------------------------------------------------------- 净空法师法语:遇到这些善知识,这是缘分好
 
 发布:性空 []   日期:2011-10-18 19:39:00    
 
1 佛度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导,这里面有难、有易,有浅、有深;总而言之,都在一个“缘”字。缘之所在,众生与佛就有恩德在其中,佛教化众生,众生很容易接受,很欢喜地接受,佛说法就能把他过去的善根启发、触动。  2 学佛很多年了,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是你的缘差了一截——不肯依教奉行,没有认真地去修持;纵然修持,佛所讲的话,如来的真实义,你没搞清楚,修行当然就不如法,都在这个缘不具足,可见这个缘非常重要。  3 我小时候读了一点圣贤书,家里面父母教,教得很严。进到学校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认真,老师给学生做榜样。我十几岁的时候,深受老师的感化。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一遇到、一接触就欢喜,这个就是触动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  4 遇到这些善知识,这是缘分好!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多年来我在这个花花世界,不但没有学到坏习气,年轻时候的坏习气在这些年当中逐渐逐渐淘汰干净,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念念不忘老师,我对老师感恩戴德。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9426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