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照片门:电影审查制度,太宽还是太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9:54

电影审查制度,太宽还是太严?

2011年09月01日06:13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字号:T|T

深圳商报
  王建明绘

《色·戒》剪接后顺利通过审查,尺度之大依然令人瞠目。(CFP供图)

导演宁浩深入大漠拍摄的《无人区》一直未能公映,据传是由于未通过审查。(CFP供图)
  编者按:日前,在全国政协文化体制改革专题协商会上,导演冯小刚炮轰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在极大地“伤害和桎梏”着电影创作。冯小刚说,严苛的审查让创作者无所适从,大家为了安全过审,只能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而《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赵葆华则针锋相对地回应:“总局的电影审查已是‘底线审查’,我们叫停的电影绝大多数是烂片。”他还强调,“一部作品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了市场,不应归罪于审查,而是应该好好总结、反思电影出了哪些问题”。

  审查标准让人一头雾水

  禾 刀

  冯小刚到底有没有妖魔化审查委员会不得而知,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些并未通过审查的作品,如《小武》、《鬼子来了》、《盲井》等,反倒获得圈内外人士的好评。而由“疯狂系列”飚红的宁浩打造的《无人区》,虽被公众寄予厚望,就是不见这部作品公映。

  记得赵葆华曾撰文批评《无人区》“违反生活真实,人物太灰,故事色调太黑”,这倒让人想起了李扬的电影《盲井》。《盲井》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该小说曾获得2002年老舍文学奖。然而,由获奖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却因为题材的“敏感”被束之高阁。

  其实,《盲井》的故事并非只发生在电影中。前不久有媒体就曾报道,犯罪分子输送智障人员到一些矿井,然后制造矿难,将智障人员杀死,犯罪分子领取赔偿金。近5年,四川某县已查获此类案件逾20起。

  由于触碰现实,却将自己送进了见不到光的“盲井”。在这样的前车之鉴面前,很多敏感题材的电影都没有人愿意拍,就算拍了也未必有市场。别说敏感题材,就是想拍一些比较有深度的现实题材作品,在审查时都存在很多变数。既然现实题材变得如此有风险,回避便成为更多人的明智选择。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达到62.09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占据总额的56.6%,但现实题材的影片在2009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接下的2010年同样软绵无力,2010年国内票房突破了百亿大关,年电影产量达到500部,跻身世界第三,但只有300多部新电影进入主流院线,博纳国际董事长于冬更是称,“各制片公司50多亿的总投资,只回收了20亿,巨亏30亿”。

  真正令电影人困惑的是,审查制度常常令人莫名其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演路学长说他当时最想不明白的是审查“没有意见”,“电影局没有具体意见,但就是不行”。

  而电影审查没能过关的《黑社会2》和《狼犬丹尼》,居然在内地顺利发行了DVD版,仅仅因为负责审查的是文化部门。难道真有南橘北枳不成?

  还有,《色·戒》可以顺利过审,但主演汤唯一再遭受莫名其妙的挫折。种种怪异现象,到底是审查制度的必然结果,还是我们制度的履行者在想当然地行使所谓的职责呢?种种迹象表明,倘不对审查制度深刻反思改进,这样违背公众感受的怪现象便不可根绝。

  审了“苍蝇”,放了“老虎”

  姜伯静

  冯小刚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电影审查制度并非中国独有,否则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不会有“电影分级”之说。

  举个例子,1915年,美国最高法院规定,电影放映“纯属商业行为”,不能被视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或公共舆论之工具”,电影不能享受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因此必须接受州、市政府的预先审查。所以,冯小刚向往的在中国全面废除电影审查制度并不现实。只是在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在很多时候审了“苍蝇”放了“老虎”,有些“走调儿”。

  怎么说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审了“苍蝇”放了“老虎”呢?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第一:当年的《色·戒》竟然能够通过电影审查,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各大影院,接受中国男女老少的“检阅”。尽管《色·戒》经过了剪接,但公映内容的尺度之大,依然让人瞠目结舌。而这部电影,在美国被评为 NC-17级,在香港也被列入“三级片”之列。那么,我们的电影审查究竟审了一些什么呢?

  在我国,“积极还是消极”的审查标准占了主要地位,而脱得多少、露得多少反而没什么人理会,以至于出现了尺度远甚于国外的“怪现状”。

  第二:冯小刚似乎对电影审查很不满意,但是他属于绝对的“幸运儿”。影片中,地震之前方大强和李元妮的“车震”戏,是不适合儿童们看的。但是,这部影片却被列入爱国主义影片名单,被众多小学生“瞻仰”,这难道就是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杰作?

  第三:最近比较火的《像小强一样活着》,可谓将“色情语言”发挥到了极致,像“捆绑”、“男女动作”乃至更多连大人都很少在公开场合议论的话题,成了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卖点。这些话题和语言,难道真的“老少咸宜”吗?

  以上三个例子并非个案,而是中国电影或多或少存在的普遍现象。赵葆华先生回应冯小刚说“总局的电影审查已是‘底线审查,这算是说了句实话,但这“底线”也忒低了一点儿。

  赵葆华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毕竟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我们如果实行分级制度,那么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三级片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内地上映。”可是我们没有实行分级制度,难道“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电影还少吗?

  我们的审查制度不是不严格,只是把注意力太多地放在了“苍蝇”身上,以至于放过了太多的“老虎”。

  不能让冯导的“炮”空开

  世 捷

  老实说,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这些年来一直饱受争议。不过争议归争议,审查制度依然在执行,导演们辛苦拍出来的电影,如果通不过审查,就不能上映。

  身为导演的冯小刚对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的批评,应该是中肯和实事求是的。不能不承认,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正越来越成为桎梏电影创作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年轻导演拍电影,最担心的不是有没有票房,而是能不能过审。为通过审查而拍摄电影,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赵葆华先生的回应,则透露出一股官气。

  冯小刚并非要取消电影审查制度,而是要对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进行改革。事实上,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众所周知,如今的电影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1997年出台《电影审查规定》时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了。如今的电影市场是多元的、商业化的,市场需求也多元化起来。而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无法满足多元的、商业化的电影市场需求。

  虽然说如今的审查是“底线审查”,但是底线的高度却非常高,而且在审查过程中经常存在形而上学、上纲上线、曲解含义的现象。正如冯小刚所言,很多修改意见甚至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其实,我国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也进行过修改。比如,2003年出台了新的电影属地审查制度,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等7省市试点实施,舆论赞誉此项制度的实施将带来国产电影创作力的大解放。

  套用一句老话,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有关部门应该更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民意,大胆而稳妥地对现行的电影审查制度实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