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岛千纱作品封面番号:朋友谈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 老先生与重庆有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48:53
朋友谈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 老先生与重庆有缘!2012年02月16日 06:46:31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对话人物

    赵万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吴良镛的博士生)

    梁鼎森(原重庆建筑大学校长)

    张兴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老的人居环境理论正是宜居重庆理念的重要支撑”;

    “他一直很关心重庆的城市建设,并长期担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名誉教授”;

    “他所领衔改造北京菊儿胡同的成功实践,也为重庆的旧城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

    昨日,经记者多方联系后,与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有着密切工作关系的三位重庆人聚到一起。

    在他们看来,吴老与重庆一直有缘,而其许多的思想理念都能给重庆城市建设以启示。

    关键词1:魅力三峡

    “20多年前,吴良镛就到三峡库区调研,带领学生完成了《长江三峡人居环境》论文”

    赵万民是吴良镛的博士生,曾跟随吴老学习5年多时间。

    他还记得,自己1991年到清华大学读博士时,吴良镛就要求他对三峡地区人居环境进行调研。

    那段时间,吴良镛曾3次亲自带着赵万民前往三峡库区,对该地区的人居环境进行摸底。

    随后,他们提出了在三峡工程完工后,该地区需要高度关注的五大主要人居重点问题——包括“库区社会与文化发展”、“移民城镇化发展”、“三峡环境变迁”、“三峡文物发掘与保护”和“库区宜居环境建设”。那么,在吴良镛心里到底想建设一个怎样的三峡库区?

    对此,赵万民解释:吴老希望在50年之后,三峡依旧魅力不减,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三峡。

    关键词2:山水重庆

    “‘园林化+生态绿地’发展模式是区域人居环境理念的重要内容,值得重庆推广”

    如今,吴良镛离开重庆已40多年。但90高龄的他却从未忘记这座城市。

    40多年来,他一直努力实践着自己年轻时的愿望——

    “要在被敌人摧毁的废墟上,为老百姓建起一座住得舒服,看着漂亮的城市!”

    赵万民透露,在吴老心里,重庆的城市空间布局非常独特,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时任重庆建筑大学校长的梁鼎森曾多次登门,向吴老求教。

    在他眼里,吴良镛对重庆,尤其对重庆城市建设和规划,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其实,重庆提出的‘宜居重庆’建设目标也是吴老人居理念的一部分。”

    城市怎么建?“关键是要让老百姓住得舒服”——

    “这就是吴老的理念,”梁鼎森说,“他非常强调城市建设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梁教授解释:“其实他就是要求建设和规划要尊重人的生活规律,让人住得舒适、安全。”

    在吴老的宜居城市建设理念中,“园林化+生态绿地”发展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认为,这是在一个区域内让生活与自然有效结合的重要方式,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过去10多年,吴良镛曾4次回重庆。“每次来重庆,他都会详细了解重庆建设规划情况,并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展开交流,以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3:新城旧城

    “粉墙黛瓦、绿树成荫,北京菊儿胡同在实现旧城与新城有机结合方面是成功案例”

    上世纪80、90年代,吴良镛带领一批研究生在北京菊儿胡同调研和规划。

    随后,他们通过房改加危改结合方式,把破败的“危积漏”(危房、积水、漏雨)院落变成由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单元式公寓组成的四合院住宅。

    在此基础,还形成了“跨院”——

    突破传统的北京传统四合院全封闭结构,形成了邻里交往的崭新居住空间。

    张兴国认为,旧城改造过程中,“这种经验很值得重庆去借鉴,要注意把保护传统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否则就是失败。”

    他还回忆说,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吴良镛很注意原有居民回迁情况;工程告一段落后,他还进行回访,关注社区活动、绿地保护等工作的落实。

    “他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值得称道,”张兴国说,“吴老认为,如果一座城市满街都是豪宅与高楼,而找不到能够代表其历史与文化的特殊符号,就失去了地域特色。”

    吊脚楼是吴老喜欢的重庆特有建筑。张兴国说,吴老还将其纳入了他自己制作的中国特色建筑地图。

    记者 杨帆 实习生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