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异闻录5男主阴影:走在课改的“节点”上——《课改研究周刊》回顾20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52:41

媒体做课题,前无古人。围绕课题而诞生的《课改研究周刊》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我们尝试着从理论前沿、草根行动以及子课题解读等诸多方面为课题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历程、研究特色、研究方式、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以及个人的研究感悟等。我们力图突破研究神秘论,让草根真诚担纲我们基础教育的教科研。在个人、学校和区域各个层面,以“模式研究”为载体,推进这场重建教育框架和教育秩序的变革。

最前沿的学习新模式
    9月22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承办的首届全国新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博览会暨“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在昆山召开。
    开题会本身即是新课堂成果展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教师上了展示课,汇报课改成果,暴露课改问题,探究改进方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昆山前景学校的“一拖四”课堂,把学生的学放大到更大的空间,给参会教师以震撼、启迪、争鸣和思考。
    新课堂展示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围绕前景教育集团“一拖四”课堂引发的话题,却不会停歇。“一拖四”,注定在相对保守的教育界会引发争议,尤其是在那些传统的“灌输教育者”看来,简直是太不可思议。然而,前景的课堂就真实地摆在了与会代表面前,任由公众评说。
    有人提出,“一拖四”课堂的三大特点,即,大、动、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课堂。也有人说,他很赞同高效课堂理念与模式下的一个教师上一个班的课,但不赞同“一拖二”(其实,这个“拖”字也是很不恰当的)、“一拖三”、“一拖四”。这是不是教学上的浮夸风呢?
    但我们相信,它所带来的争鸣与思考,将对当下的新课改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继《为学生创设一个强大学习场——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一拖四”课堂解读与研究》之后,本周刊还将继续关注“一拖四”课堂的探索。

整体推进的新模式
    山西省举全省之力推进新课改,其经验具有独特的意义。
    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经近10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虽名称各异,但它们的理论基础却大体相同。为便于推广,山西省教科院在概括总结各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山西省课堂教学模式——“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简称“问题导学”)。以待进入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有所借鉴。
    山西省“问题导学”模式的环节可以划分为:形成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梳理、巩固升华等六环节。
    目前以“问题导学”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在山西省已成燎原之势,据初步的调研数据统计,山西省全面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的高中学校约有50所,初中约有600所,以县(区、市)区域整体推进的约20个。形成了一股推动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区域的整体课改推进,仅仅有课堂的变化远远不够,从“改课”到课改,重建区域教育生态,是教育变革的必然轨迹,继《走进山西新课堂》之后,本周刊又推出了《研究出来的教育新生态——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青少年自主发展教育生态模式解读》。
    凤泉区域教育变革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对课改原点的认识和思考。课改必须始终进行教育原点的思考,原点即“人本”。没有这样的高度和观念的真正转变,所谓的“改课”一定走不远。
    二是对模式的理解与认识。不同的模式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三是如何从课堂流程的再造到实现区域教育生态的重建。

新模式成长在不同学校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一直是课改的“禁区”。高考不“死”,似乎改革就没有出路。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生源是当地重点高中招生之后剩下的学生,教师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新兵”,农村学校,硬件的配备,就更别说有什么过人之处了。
    近两年来,他们遵循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在课改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经过大胆改革,探索实践,反复修正,全面推行了“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新模式。
    不可思议的是,模式不光解决了基本问题,更让学校依靠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成绩,跃居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行列。2009年河北省全面实行新课改,该校凭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勇于探索、锐意改革的精神,成为河北省的新课改样本校。
    建昌营高级中学的今天,是“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造的成功典范。
    继《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的课堂探索》之后,本刊又推出了《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中学的“三一三”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其实,改革没那么复杂,只不过就是找出问题,研究对策,然后让对策落地,改革就成功了。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和硬件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好的课堂模式往往产生在乡村学校。
    甘肃省西和县十里中学是一所乡村中学,2010年以前,和千万所普通的乡村学校一样,课堂教学“苦不堪言”。教师苦教而不见成效,学生苦学但学习能力不高。
    自2010年3月至7月走上了自主尝试与摸索的课改之路,于2010年7月赴杜郎口中学学习,在观摩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结合实际,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提出了以满足、促进和提高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思考问题的基点,“以教导学、先学后练、先测后讲、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理念,创建了具有十里中学特色的“三一三”课堂教学模式。
“四新”和“高效课堂”
    何谓“四新”,简单说,它们代表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在本刊《教学变革的方向与方法》中,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说,教师要记住的信条是,要把研究学生当作教师的第一使命,研究学生比研究教材更重要,研究教材比研究方法更重要。做教师很难,但做好了会让人一辈子为他感动,会把他当成精神领袖。教师当到一定程度不是在讲知识,而是在传达信仰,新教师一定饱有对生命的理解和敬重。
    新学校是给学生建设的自然生长的地方。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让学生自然生长。什么是自然教育?就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自然界处处是教育,动物有教育,植物有教育,凡有生命存在的地方都有教育。只有静下来,才会有思考产生。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创新思维。一天到晚作业成山,学生哪有时间静下来,哪有时间思考?他推荐的信条——自然的就是好的,比较自然的就是比较好的教育,最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而新学生有3个标准。一是知识能力;二是情感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情商;三是领导能力。
    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的胡志民校长基于自身实践,总结出了《课改,绕不过的十大问题》。这十大问题的发现过程,实际上就是走向“高效课堂”的阶梯。我们的课题研究奉行的正是从儿童出发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这十大问题是:
    一、教师理念:明白容易转变难。
    二、学生新习惯:说改容易养成难。
    三、集体备课:安排容易做实难。
    四、导学案:编写容易有价值难。
    五、学案:完成容易保质保量难。
    六、小组:建立容易建设难。
    七、督导检查:评价容易长效难。
    八、课堂展示:泛展容易精彩难。
    九、学习任务:设计容易完成难。
    十、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容易提高难。
结语
    对于做课题,我们还是一个新兵,然而通过研究,相信我们会与读者共同成长。
    2011年,在收获与反思中结束,2012年的《课改研究周刊》,将进一步细化自己的空间,用更成熟的视角,为实现不一样的研究,贡献行动的智慧,将更值得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