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恋班主任很久:关于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45:12
统筹实施五大工程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于加强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1-08-09 10:23:34


申永山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

  (一)人才优先发展是人才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内在要求

  人才是决定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先进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竞争的主要形态转变为智能型竞争,主要依靠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应用。人才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战略资源,在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许多地方加速发展的“真经秘诀”。因此,人才资源这种第一要素的核心作用,就“当然地”成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人才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天然”确立了其优先地位。

  (二)人才优先发展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人均GDP增长率将会提高0.14~0.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阳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均GDP以每年11.2%的速度增长。但回过头来看,这种增长是以增加投资、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粗放型的、不可持续的。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走出一条“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路子,让阳城继续在全市、全省领先,就必须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入、融合、改造过程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过程中,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否则,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会落空。

  (三)人才优先发展是取得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正如省委袁纯清书记所讲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归根到底人才是第一实力。靠资源竞争、靠资本竞争、靠技术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项目上走在前列。”当今时代,人才竞争已表现得异常激烈。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和科技优势,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从世界各地争夺人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不断强化对人才移民的优先权。在美国,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自外国,93%的大学教授是“筑巢引凤”战略的成果;英国在2005年实现了外国留学生比例占本国学生25%的目标;法国从2000年至2005年5年间发放了2万张信息技术人才入境绿卡。在吸引大量人才到本国国土就业的同时,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也主动出击,通过在世界各国建立分支机构或研究中心等各种措施争夺当地人才,实行人才本土化政策。如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等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成立了研究中心,大量招揽我国人才。从国内看,许多省市县也纷纷施行新政,力求赢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特别是今年5月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各地人才工作更是全面升温、新招迭出、势头强劲。北京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山东亮出了“人才山东”品牌,湖南提出了跨入“全国人才强省”行列,江西提出要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河南提出要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关键时刻,我们省也颁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0月9日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将出台11项人才政策,实施10项重大人才工程,建设6支人才队伍,千方百计吸引和培养人才。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人才引进“1+5”政策体系和“1020人才引进计划”,从2010年开始,用5~10年左右时间,引进1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国内高层次人才。我县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掌握先机,就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二、清醒认识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一)人才总量偏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县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380人,与沿海及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密度偏低。而且我们所定义的人才,仅仅是指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以上职称、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人。绝大多数是中低层次的,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各类人才中,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765人,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24%,通过自考、函授、成人高考、进修等途径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6695人,占人才总量的42.6%。全县98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以上职称183人,仅占2%,中级职称2838人,占29%,初级职称6779人,占69%;技能人才中的高级工和技师仅占2.7%。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多数被称之为人才的,都对现代经济和法律、国内国际市场、资本运作、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等知识缺乏应有的熟悉程度,难以引领本行业技术进步,至于高层次人才、特色产业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二)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我县经济工作部门一把手和乡镇党政正职中,具有经济专业知识的54人,仅占党政人才的4%。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有4473名,卫生有1601名,占到总数的61.9%;农林畜牧类有324名,占总数3.3%,经济和会计类有322名,仅占总数的3.2%。工业企业的2385名专业技术人才,学现代企业管理、工业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的仅有624名,绝大多数学非所用,用非所长。至于具有煤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文化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三)人才引进难、外流多
  
  由于我县地处内陆山区,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除阳电外,企业普遍实力不雄厚,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集聚功能不强,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等,规模比较小,人才发展的空间有限,难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2004年以来全县仅引进人才1686名,其中65%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其他如陶瓷、煤化工、工程技术、计算机、规划设计等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与此同时,人才外流现象却比较严重。据统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县累计升入中专以上院校的学生56100人,回阳工作或创业发展的21845人。特别是2000年高考扩大招生以来,由于就业渠道狭窄等原因,多数毕业生未返阳,少数回阳工作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未得到很好的安置使用,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在统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偏重于党政干部队伍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而对体制外人才,尤其是非公企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推动措施;在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方面,没有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加上公平竞争、人才价值实现、社会化评价等机制不够完善,使部分优秀人才感到报酬不合理,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存在既缺乏人才、又闲置人才的现象。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方面,吸纳引进优秀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待遇与先进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不少单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投入”的现象。在人才交流方面,由于我县人才市场发展步伐不快,人才代理的内涵不够全面,致使人才流动处于“有市无场”的状态。

  三、以非常之举实施五大人才工程

  (一)大力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构建理论武装、知识更新、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重点,加强党政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主要措施是: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5年内拿出100个左右的科级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科级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面扩大到50%以上,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注重实效,总结经验,升华主题,创新方法,坚持不懈办好“阳城大讲堂”。加大干部“走出去学的力度”,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和省外境外培训机构,重点办好县处级领导干部、科级党政正职和优秀年轻干部三个主体班次,力促思想解放、能力提升。同时,综合运用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等多种方式,探索实行全县公务员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三是坚持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继续把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每年选派50名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或新提拔干部,到乡镇、到村、到企业、到重点工程一线、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挂职锻炼,完善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引导和促进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二)大力实施优势产业人才集聚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紧围绕阳城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多措并举,吸引和培养一大批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主要措施是:一是实施优秀企业家引领计划。由人社局、经信局、中小企业局牵头,人才交流中心配合组织,邀请知名教授、品牌营销专家、行业技术专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每年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资助重点企业包括非公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商务基地进行培训、研修。同时,利用高等院校和中介机构的力量,对企业管理、科技、营销等专业人才进行培训。二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人才交流中心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要组建县政府专家顾问团,聘请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诊断、市场调研、技术攻关和项目论证。建立职业经理人测评和推荐中心,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和市场化。要组建阳城县高层次人才招聘团,定期到国内各著名院校和大中型企业招聘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力争在今后五年内引进1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要修订完善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实施包括待遇、住房、科研经费、家属子女安置、社会保障、技术入股分红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努力营造引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环境。三是实施优势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煤炭、煤化工、电力、陶瓷、旅游等我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矿业、陶瓷、电力、旅游等高等院校的联姻合作,定向培养一批技能人才;引导和鼓励高中毕业生报考相关学校,毕业后回我县就业创业。同时,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专业技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为我县产业发展培养一大批技术性、专业性、应用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大力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在煤炭、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坚持以提升能力和更新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大规模继续教育为手段,强化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推动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力争到2020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0000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4∶5。一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制定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目录,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二是加大优势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与优秀科技人才科研项目资助力度,持续实施“名师、名医、名人”培养计划,进一步规范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功臣、科技之星的考核、评选和表彰,营造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三是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并以此有效保障和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深造工程的实施。四是制定双向挂职、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两新”组织和基层一线流动。同时,注重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四)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整体开发工程
  
  紧紧围绕发展蚕桑、蔬菜、中药材、干果经济林、畜牧、食用菌等六大农业产业基地,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以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为目标,以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培养一大批具有我县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力争到2020年,200口人以上的行政村,每个村都有10名以上实用人才。主要措施是:一是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广校、星火学校的作用,分级定期举办农技标兵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省内外先进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参观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争达到10万人次,农委及各乡镇、村都要制定分类轮训规划,明确培训人数、种类、措施和方式,使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得到大幅提高。二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即,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十二五期间,培养100名左右农村实用人才加入党组织,农村党员掌握一技之长的占到党员总数的60%以上。从而在农村创造一个“党员带头学技能、群众跟着学技能”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在土地承包、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先、优待、优惠”等政策,尤其要重点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要降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办门槛,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进一步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投融资环境,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行小额贷款制度,增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金融供给。四是吸纳各类人才服务“三农”。县政府要建立“高层次农业农村专家库”,通过结对帮建、举办专题活动等方式,定期组织县拔尖人才、涉农专家等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技术难题、培养管理骨干,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提供咨询服务和示范引导。加强新型基层农技服务和推广体系建设,充实农技推广队伍,提高他们的技术服务和推广能力。落实农林科技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农村,带头创业。有计划地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五)大力实施在外人才挖潜利用工程
  
  阳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目前,我县在外工作人员有1555人,其中国内1517人,国外38人,涉及党政机关、军队、科研院校、医院、企业、新闻等10多个行业,分布在北京、福建、云南、太原等全国各地,他们普遍对家乡怀有浓厚感情,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如何充分挖掘阳城籍在外人才的潜能,以乡情、亲情、友情引导在外优秀人才智力回归、服务家乡,是今后几年我县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广泛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搭建平台、项目吸引、创优环境等方面下大功夫,力争实现在外人才服务家乡的“效益最大化”。主要措施:一是拓宽沟通渠道,搭建凝心聚才平台。将阳城籍、在阳城工作过的和对阳城有过贡献的人才纳入人才信息库,建立包括省市级以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等多个领域的优秀在外人才信息库。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设立阳城籍在外人才联络员,负责征集、更新本地在外人才信息。注重发挥乡情凝聚作用,县委、县政府每年邀请回家过节的在外人才参加春节团拜会和恳谈会,或者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到阳城籍在外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慰问活动,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宣传家乡的发展变化及各类优惠政策,送上阳城的土特产,让他们“吃上家乡的小杂粮、喝上家乡的鲜果汁、盖上家乡的蚕丝被”,通过乡情温暖、亲情呼唤和友情牵引,激发他们想家乡、爱家乡、回报家乡的热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阳城发展有功的在外人才的美誉度,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其他在外人才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二是强化项目吸引,实现引才引资双丰收。要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一起抓,积极整合区域资源,推进煤化工、新型建材、旅游、蚕桑等优势合作项目,积极实施项目引才工程,将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挂钩。同时通过简化程序,放宽条件的“绿色通道”,以调入、聘用、兼职、投资创办实业等方式,吸引本土籍在外成功人士回家乡共同发展。三是优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工程等方面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实施人才储备。建立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人重点联系1-2名在外优秀人才,通过放宽回乡创业、兴办、领办和引办企业条件,在立项、科研、初审、环评、征地、消防、招投标、工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审批提供优惠便利,充分利用在外人才的家乡情结,鼓励他们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以各种形式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

  四、把党管人才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一)抓紧制定阳城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在深入调研、广泛借鉴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阳城县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规划》要着眼于进一步扩大人才规模、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进一步增强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这四个目标,对我县的人才总量需求、产业人才需求、行业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目前,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制定1个总规和10个详规。1个总规即:《阳城县中长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2010—2020年)》,主要确定我县中长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机制、重大人才政策和重要人才工程。10个详规分别是《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煤化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陶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旅游人才开发计划》、《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阳城县产业发展紧缺人才目录》,以此来指导和推进今后一段时期全县人才工作。

  (二)下大功夫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围绕阳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推出一些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的薪酬待遇确定机制。鼓励用人单位探索技术、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各种实现形式,引导、鼓励人才凭贡献获得高收入。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划定月最低收入保障线。二是建立人才引进补贴制度。对柔性引进到县财政补助类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期间除单位报酬外可享受特殊岗位政府补贴待遇。对符合引才重点的高层次人才,视其学科领域研究项目所需经费的实际情况,提供实验室筹建及科研、项目、教学启动经费。对带项目、带技术领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或团队,可视其项目给予创新创业资金资助。三是健全人才配置政策。设置人才“特岗”,在科研生产的关键岗位设置“首席专家”、“特聘研究员”、“首席技师”等特设职位,所聘人员可享受相当于经营者或高级管理人员收入水平的特岗薪酬和津贴。设立“企业引才专项事业编制”,企业引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四是实施阳城特色的激励措施。加大“阳城县科学技术进步奖”、“阳城县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奖励力度,重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经济效益显著的发明创造,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内在动力。每两年评选一次包括创新人才奖、有突出贡献企业家奖、十佳技术能手、优秀农村人才奖等荣誉和称号在内的“阳城人才奖”,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活力。

  (三)切实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党政机关效能建设,把服务范围延伸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个层次的人才中去,针对人才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服务制度、开辟服务通道、设立服务窗口,在人才调动、落户、社会保障、子女上学、职称评定、政府奖励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规范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纳才聚才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人才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属各单位主动参与人才的公共服务,形成政府大力引导、部门积极配合、用人单位主动参与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党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和责任。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政策,加强对各类先进典型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各部门、各单位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努力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