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就业社会环境分析:淡墨探花--王文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4:01

淡墨探花王文治研究


高伟


乾隆年间盛称刘墉(石庵)、翁方纲(覃溪)、梁同书(山舟)王文治(梦楼)四家。这些人有的是学者,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画家和金石收藏大家,著述宏富,书法虽远追晋、唐,实际上是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较大,作品脱离不了帖学带来的气质。
王文治(1730~1802),中国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雍正八年(1730)十一月十六日出生于江南镇江府丹徒县辛丰镇东石村(现东石村与西石村合并为石城村)。他的祖父元盛公壮年早卒,祖母吴氏年二十三便开始守节,这时文治的父亲士闳公刚刚五岁。王家甚是贫乏,又没有族党内外之助,吴氏苦节抚三尺之孤于穷巷之中,教养士闳至于成立,享寿八十七岁而卒。(光绪《丹徒县志》卷四十一《列女·完节》、姚鼐《王氏秀山阡表》)据《梦楼诗集》卷十一《烈女诗为家仲姑作》诗,梦楼的祖母曾经给他讲过一些艰难的事情,梦楼回忆到:“吾本节母孙,慈颜犹及睹。携我话悲辛,老泪续如缕,自从失所天。食贫备诸苦,绩麻手屡龟,汲井腰频伛。桂薪剪发贳。萝屋卖珠补。葛衣霜前缝,菜把雨中煮。白日疾复迟,青灯烬还吐。定力阅或沉,贞心耐寒暑。凛凛冰蘖姿,堂堂女士谱。顾我学术疏,兼之才质鲁。家风有清白,世德愧扬诩。……”
    王士闳,字汉征,乃元盛公独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长而至孝,与母亲无须臾之离。“供母甘旨,每时物登市,进先富者。其事亲衣服饮食之具,贫不能致美,而能使母衣食之而乐也”(嘉庆《丹徒县志》卷二十三)。母亲死后,家境尚寒,丧殡不能华饰,但年逾六十的士闳能极其哀慕之诚。雍正三年,冯咏续修府志,书已告成,士闳匍匐登门,涕泣倾诉,乞求表彰其母完节之德。咏为感动,增补入志。书法,书法家! M1 L1 V$ X& P, J* Q) E
    王文治幼年很贫苦,《梦楼诗集》卷三《送别戴东原》云:“我生不识字,亦复堕忧恼。寒愁衣履穿,饥畏糠覆少。读书灶觚下,爨尘落如搅。”又《梦楼诗集》卷二十《冯巽泉太守秋缸补读图》:“日余初受书,志在破万卷。贫无买书钱,见书空慕羡。”当是实录。书法,书法家! N# j$ X& y" X/ X6 b" p2 v
王少负奇志,诗歌和书法闻名于当时。' T0 w# \* I2 x" |' J
十二岁便开始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多奇句。同时自幼打下的书法基本功,已颇具风格。他的制艺得到了当地时文高手柳谊的指教,进步很快,小试必冠侪偶。他十三岁就已经开始参加由学政主持的考试。
书法,书法家6 Y* B& H) R  J$ p7 N' a5 u
二十四岁时王文治获得拔贡,得到了入京参加廷试朝考的机会。这是他第一次北上入都。京师之游,使他眼界大开,其生性豪浪的性格亦得以张扬。在京师他与诸名士唱和无虚日,并结识了两个日后的终身至交——姚鼐和朱纯孝。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王文治二十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bbs.china-shufajia.com/ k3 A4 s8 `4 i7 X+ c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会试,王文治中试,出于编修浙江钱塘朱棻房中。五月,殿试,王文治以一甲第三名及第。状元为镇洋毕沅,榜眼为余姚诸重光。


中国书法家论坛探花及第后,王文治随即被授为编修,直接进入翰林院供职,随纪晓岚等编撰《四库全书》。3年后大考第一,擢侍读。
" P4 T. ?7 X3 q& Z' l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三月,乾隆帝要求辅臣,由翰林院推行监司及郡守之才,主事者遂拟奏名单呈上,当时翰林入选道府者共有十七人才华出众的王文治第一个被皇帝任命,由翰林院侍读外除云南临安知府。外除之命既下,日下诸友纷纷题诗相赠,赵翼、蒋士铨、朱孝纯、吴省钦、李调元、董潮、曹文埴、吴璜、毕沅等皆有长诗。 因皇命在身,王文治过江回到家乡,未敢多作逗留,只草草留下两首小诗,一写圌山霁景,一写江山别好友道士赵桐门。

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王因事镌级,乞病归,即游食江湖,不再出仕。至于王文治的解职原因,据四月十一日《高宗实录》,临安属县熠峨知县顾铨解职时,作为长官的王文治,按例派遣通海县令何泰前去监视钱粮交接,结果发现亏缺库项。但何泰没有据实向王文治汇报,前来接任的署理县令欧阳飞一见亏空,没敢交接,但他也徇情没有检举揭发。第二个前来接任的署理县令裴瓒竟自认赔补,此事似乎掩盖过去。不知怎的,纸里没包住火,事情败露,被云南巡抚汤聘参劾上朝,奉旨顾铨、何泰均被革职。但这事没算完,上司还要追究徇情不举的欧阳飞和漫无觉察的王文治的过错,二人并交吏部严加议处(《高宗实录》卷七八二)。
王文治并没有遭到严厉地处罚,而是得以脱身解郡,因为他得到了一位同乡贵人时任云南布政使的钱度的帮助。钱度,字希裴,江苏武进人。乾隆元年进士,二十九年十月由贵州布政使互调至云南(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布政使》)。武进距离丹徒仅百余里路,算是王文治的同乡。
王文治解职后很快谋到了一份差事——担任杭州崇文书院的山长。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42岁的王文治掌教杭州崇文书院。王文治在杭州先后四年之久,西湖的四时朝暮晴雨,水云风光,领会殆遍,因自号“西湖长”。那是一段“故友馈金劳致问,门生载酒数相过;闲来自制销魂曲,笑遣红儿月下歌”(《梦楼诗集》卷十九《六十自寿》)的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王亶望迁任浙江巡抚,王文治与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起,先后校订《杭州府志》,撰写迎銮乐府,复居西湖之畔近三年,这和王亶望的因素不少。
王亶望(?——1781)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初为举人,捐资得知县。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以实仓储为名开捐例,虚报旱灾,贩粟分银,数额达数百万以上。乾隆四十六年被参劾,诛死。
  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拿钱买了个知县。几年之后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浙江巡抚一职。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
王师(?—1750)字贞甫,山西临汾人,清朝官吏。雍正八年进士,以知县发直隶。十一年,授元城知县。王胜甿芜田数百亩,岁有徵,请除其累。导民树蓺,沙壤成沃,岁祲不待请而赈。调清苑,迁冀州知州。州民被诬为杀人,已定谳,民所聘女誓同死。廉得实,覆鞫,雪其枉,俾完娶。累迁清河道,从大学士高斌等规画直隶水利,周历保定、河间、天津、正定诸地,所擘画多被采用。擢直隶按察使。
  乾隆十一年,迁浙江布政使,调江苏,巡抚安宁劾,解任。又以按察使任内失察邪教,降补天津道。再授浙江布政使。十五年,擢江苏巡抚,免沛县昭阳湖淹地老荒麻地征课,寻卒。bbs.china-shufajia.com$ G! {& U6 ?; ?) n' B/ Q
王亶望是乾隆后期最大的贪官之一。但于奖掖文献亦不遗馀力,所以知人论世,固不在于一端。《清代职官表·布政使》载其于乾隆三十九(1774)年三月改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是乾隆后期最大的贪官之一,而他的枉法罪行正是在甘肃布政使任上干的惊天大案!原来甘肃旧例,民众输纳豆麦可得国子监生的学历,可以应试人官,谓之“监粮”。王亶望到任后,一改旧例,让人们直接输银,而对朝廷仍旧谎称纳粮,又捏造旱情,虚报以监粮赈灾,这样所有监银,便被以陕甘总督为首的甘肃官员贪污,而王亶望拿了其中的大头。因为上下通情,沆瀣一气,终其任竟未被揭露。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擢升浙江巡抚。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案情才败露,依律斩首。书法,书法家7 a# p: m; ]/ P8 x
乾隆南巡,在钱塘僧寺,见到王文治书写的《钱塘僧寺碑》碑石,大为赏爱,招之出,亦不答应。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著有《梦楼诗集》和《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中国书法家论坛王文治雅好音乐、戏曲。在杭州时,曾帮助制作新曲,教习歌伶,迎接乾隆南巡,回到家乡后,就选召儿童亲自教以乐曲海内外许多人来向他索求墨宝,都要有所馈赠,他都将这些财物全部用于声伎 。家中有乐师30多位,另外还有4位名姝异伎,每有贵客临门,他总要留板听戏。乐散之后,便“默然禅定”。他平素“持佛戒,日食蔬果“,“如是数十年”,73岁去世。书法,书法家/ _7 t  v7 L8 V$ ~
王文治对王羲之、王献之的书迹有很深的研究,行书效法《圣教序》和《兰亭序》,而专重风神趣味。他喜用柔毫或长毫,讲求姿态,清峻绮丽。王文治的书法理论见其《快雨堂题跋》中,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并称清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快雨堂诗翰》、《跋宋拓李邕岳麓寺碑》、《剪水山房诗序》、《行书自书诗》、《终南招鹤图歌》、《快雨堂临书》、《行楷丁香馆诗翰》、《焦山诗》、《临争座位帖》以及大量诗轴和对联等。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bbs.china-shufajia.com$ \9 D" T6 f' Y. o% e+ b4 p9 Y! O
王文治的先人乃为唐王摩诘。他十分追念钦佩先人的为人和文才,俩人有很多共点。例如两人都属天资异常聪慧之士,娴于文事,少年及第之前皆游于京师,文名遍天下,与异域之人又都有亲交,又都虔信佛教等。王摩诘与阿倍促麻吕是至交,两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作,谱写了中日关系史上的动人的篇章。作为册封使从客王文治来到琉球,受到当地官方民间的热情款待。虽那时琉球尚不属日本,但他无疑在那里和许多日本人过从甚密,互相以诗文唱和,其书法艺术为日本友人喜爱,于是不少佳作就被带到日本去了。时隔千年之久,同为朝廷高官的王摩诘与王文治都同日本结下不解之缘,日本对王文治仍是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对象。书法,书法家' B4 G& J4 {4 k9 l* m
王文治自滇归,筑“梦楼”,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
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三《杂记》:“五云者,丹徒王梦楼太守所蓄素云、宝云、轻云、绿云、鲜云也。年俱十二三,垂髫纤足,善歌舞。余时年二十五六,犹及见之。越数年,五云渐长成矣,太守惟以轻云、绿云、鲜云遣嫁,携素云、宝云至湖北送毕秋帆制府,审视之,则男子也。制府大笑,乃谓两云日:'吾为汝开释之。’乃薙其头,放其足,为僮仆云。”
有好事者载:“某太守好以奇法为淫,饰女为男作仆,饰男为女作婢。”
  昨宵僧院访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饭香添石铫茶。
偶向闲中逢富贵,依然世外梦繁华。半晌谈禅复谈艺,不觉花楦日西斜。
明清代士大中的这种好龙阳之术之风,由来已久,王文治当然也不能免俗,作为私德,当然不值说道。但是其在诗书画艺术上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书法,书法家5 _' x5 t. ]& `( [& J! |' f& a

安宁道中即事 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bbs.china-shufajia.com4 d2 C5 {$ M5 @# U. P; U1 ?
新修订本《辞海》云:“王文治,清书法家、文学家(中略)其书源出于董其昌,兼法张即之,而得力于李邕,善以侧媚取势……”。清代有记载之书家上万人,但《辞海》在清代只选录了书家十一人,可见王氏在清代书坛上地位之重要。郭尚先跋王文治真迹云:“丹徒梦楼法书,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水飘拂,尤得天然之趣。余尝观其结构字体,皆得意于晋人及董华亭。盖其平生多临《阁帖》、《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传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书家所谓古钗脚,殆谓是欤?颜平原、苏文公、米海岳皆以雄厅峭拔见长,而根柢皆出于晋人。赵文敏、米海岳、董太史皆尤模规二王。梦楼太守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行书亦纵横排宕有致,余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大观矣。
郭尚先也是书法和文史研究之大家,进士出身,对王文治法书的鉴赏是别具慧眼的。他特别指出王氏精于墨韵浓淡的变化,秀逸清润,可称绝诣。无论行楷草书,或大或小,疏密长短,行款自然,饶有晋人及董太史笔意。
王文治的书法吸收了李北海、赵松雪、董思白的修长、端丽的结构形式和张即之的飞动用笔,也传达出本人风流倜傥的人品。用笔洒脱而飘逸,结体疏丽,墨色以淡为主,而浓淡相宜。然而,他虽忠实地禀承帖意,却无传统帖学的轻滑。其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劲的笔划兼带圆润之意,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其非比寻常的才情。他的书法和其诗一样,都写得淡而有味,清爽淡雅,脱尘去俗,充满着佛家清虚超脱的意趣。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诗字皆禅理。”这一点和他“曾经沧海”、“笃信佛教是有密切联系的。时人把他和刘墉并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
王文治曾自谓云:“忘寒暑,写昼夜,为书自娱其间”,其于书法之热衷勤奋,一至于此。这对他成为大书家至关重要。清代书法大体可归为两种:其一,以运动的流畅为特点。用笔时运动的中富性和连续性保证了线条的力体感及丰富的变化;其二,由于碑学的盛行而发展起来的“涩笔”,即运笔时主动地加上阻力,使线条产生微小的颤动,以求苍劲。前者更接近晋唐的运笔方式,但延至清中叶,只能出现王文治这样的路线,因此不能不促使人们去别处寻求另外的道路。王文治作为书法传统的继承者和创变者,形成个人的风格者,是有其历史地位的。书法,书法家$ S4 I+ L' t: Q8 @$ z4 `
我在编著《鼎甲鸿迹——中国状元书画集》《中国书法的形式与内容》《中国书法通史》时,大概是心之所好的原因,特别关注清代的三个书法家,分别就是陈弈禧、王文治、伊秉绶,重点收集了他们的书法作品,把他们分别编成作品集,拉出清样,以供自己清玩。

7f195fe7-15e5-4390-9de1-ac3f4deaed57.jpg (102.92 KB)

167.jpg (75.87 KB)

50698340.jpg (42.7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