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焊法兰 厂家:《马说》中考复习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54:03

教学目的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4.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5. 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 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所谓“说”,那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用来陈说观点阐明主张的,其写法灵活,有近于现在的杂文。 “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 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四、背诵课文,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1、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①骈( )死于槽枥( )之间       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                 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 )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能)(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3)食之

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材通才,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子子)(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食通饲,喂);食不饱饱(吃)(3)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4)之:骈死于槽枥之间(起调节音节作用,无义);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的);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5)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方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却);执策

而临之(连词,表状态)(6)其:食之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驱使千里马的

方法);其真无马邪(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语气,可译

为“恐怕”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之义

 1)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子打,名词用如动词)(2)食之不能尽其材(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竭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

词作动词,吃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是马也(古:这;今:判断词)(2)安求能千里也(古:怎么;今:安全,安定,安装)(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同样,相等;今:等候)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状语后置句)B、马之千里者(定

语后置句)(2)省略句:A、省代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代千里马)。B、省连

词:策之(而)不以其道。(却)

第二课时

一、阅读分层。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论政。)

2、《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

答:“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常马比喻普通人。

3、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4、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5、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以“也”字作结,这三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个“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第二个“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谴责;第三个“也”是对 “食马者”的深刻讽刺。

七. 拓展延伸

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

参考观点:假如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充满自信,积极为自己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偶尔也会碰壁,但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不气不馁,即使官位低也要饱含热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九. 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的知遇之难,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活于思想开放、有言论自由的新时代,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马说   韩愈 伯乐----千里马---- (无限同情)

      “食马者”------ 不知马---- (愤怒谴责)

食马者------无马、 不知马(辛辣嘲讽)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

第三课时

一、《马说》理解性默写归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0)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1、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2、《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3、《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4、《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5、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6、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二、写作特点

1、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物寓意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2、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文中连用十一个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