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2特技魔音摄心:[转载]自招试题:2012年“华约”“北约”联盟阅读材料及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50:33

2012年“华约”“北约”联盟阅读材料及赏析

    博主按语:近日“北约”、“华约”两大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考已经落下帷幕,每年的而自主招生考试都会出现一些“神题”,今年却不见了踪影。参加考试的考生们就一个感觉试题就像“升级版”的高考,题量更多,简直写到手抽筋!但很朴实,有专家认为,高校“联盟”后,为示公正,将命题和阅卷均交给第三方,这也让自主招生失去个性,更加沦为“小高考”。到底试题如何呢?网络有很多的分析,今天博主甘霖豌豆就对语文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给予整理,供广大博友阅读与分享。

    一、2012年“华约”现代文阅读——俄罗斯作家的小说《马车夫彼得》

 

          马车夫彼得  作者:(俄)库普林

 

    冬日深夜。蓝幽幽的雪花。黑黝翰的百龄枞树,簇簇枝叶泛着白光。我乘坐马车穿过加特钦公园,离开波罗的海车站朝华沙车站奔去(省城常见的一种散心方式)。

    路很狭窄,路面连年累月碾压得很不平坦,有如闪烁着抛光的钢块。

    寒冷的空气凛冽而又亲切。

    一匹灰色老母马,灰毛中夹杂着栗色斑点,从容不迫地跨着碎步,如同一只小狗在慢慢跑动。马车夫放下了缰绳。

    看那样子,他想要跟我推心置腹地交谈。他不时朝马挥动皮鞭,但并不抽打,那马也只是懒洋洋地甩甩尾巴作为回答。

    古老而陈腐的日常生活。批评家们诅咒这种日常生活,他们创造出一个侮辱性字眼,把写这类题材的作家称为“琐事笔匠”。然而,为什么在这种日常生活之中,在不断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事件之中,在朝朝暮暮的生存交往之中,在司空见惯、单调乏味的语言、活动、俗语、歌曲、礼仪之中——为什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在其中永远找得到那莫名其妙的美,使我在这共同的生活中的存在变得益为牢固?

    是的,我毫无舛错地准确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此时我们已接近华沙车站。我问马车夫:“多少钱?”

    他果然这么回答:“赏点儿茶就行啦,您哪,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r

    于是我又问:“也许吩咐人给你送去一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他现出我所熟悉的那种狡黠的忸怩神态:“要是您老开恩……要不要等您?”

    我对鞑靼仆人说:“老爷子(有时管他叫”老爹“),给马车夫来份普斯科夫面包片!”

    仆人不必再仔细问什么。无论是我,是他,还是马车夫,亘古以来谁都对这种食品的配制了如指掌。将五戈比一条的法式白面包顺长切开,两面涂上奶油,放上两大块瑞士奶酪,中间塞入一片火腿。至于为什么称为“普斯科夫”,我们谁都不知其故。

    鞑靼人明白,就着这种食品喝的饮料不是烧酒,而是啤酒。马车夫一旦喝上烧酒就将忘乎所以,冻坏身子也不觉察,而啤酒却能暖体祛寒。因此,我也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我不知道这个马车夫姓甚名谁。马车夫们的脊背几乎彼此毫无差别。不过,也许我们最大的过错之一就在于我们常常并不注意审视那些马车夫、脚夫、马倌、挖土工、石匠、澡堂侍者等人的长相,尽管他们躬身拱背为我们效劳。

    然而,那夜的交谈却记忆犹新,甚感亲切。

   “今天你赚钱不少吧?”

   “甭提啦,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克伦斯基票子还值得点吗?俺要那玩意儿有啥用?糊墙,还是……?”

   “可你这个傻瓜,对革命不是挺高兴的么?”

    “您说的在理儿,尊敬的老爷,俺们都当过傻瓜。您不也是么?唉,您还是听俺唠唠俺过去的日子吧。您听听吧!”

    他放下缰绳,朝我转过身子,开始掰着他那青筋累累的黑手指头(虽然我看不真切)。

    “俺早上八点钟从比日马出车。燕麦草料随车带,自家产的,不必现买。拿出十戈比银子儿。赶回比日马吃晌午饭要走五俄里的路,不上算。俺在维列金的小饭馆打尖儿。别的不管,先喝上那么一碗汤。里面干乎乎的不少鲜肉块。又拿出十戈比银子儿。再来上一碗,匙子插到汤里搅都搅不动。接着花五戈比买份粥,小麦的,有时兴许是荞麦的。不搀半点儿假的葵花籽油。面包愿吃多少就吃多少。黑的——不要钱。细粉面包——一戈比一大片。您在算吗?随后是茶点。五戈比一份。开水管够。时不时地还啜上那么两杯;背不住还请哪个哥们儿吃点儿啥。总共加一块儿是多少啦?三十戈比。还得从里面拿出商戈比来给跑堂的小费。吃饱,鸣足,浑身上下暖焕烘,才花三十戈比。出门俺马上就会挣到两卢布五十戈比。俺说老爷,那时节,俺的钱多得没处搁。哪位沙皇也没有俺过的富足……”

    他突然不再言语了。这种日常生活的逻辑是不可抗御的。

    我忧心忡忡地说:“你的马瘦了。”

    他绝望地挥动着皮鞭:“那还有啥提的。根子都是一个……”

    关于我的这个显得有些奥妙的马车夫,到此似乎也就无啥可再谈的了,若不是后来俄罗斯的光明心灵突然温柔而又严峻地朝我绽出微笑的话。

    那是1919年湿雨连绵的十月。我们的生活极其艰难。

    人们排着长队购买毛蒿豆。这是在过节。平日只能买到豆粕。您何时可曾以带刺的野菜果腹?我和自己的五岁女儿都患了痢疾。母亲服侍我们这两个病人,也累得形消骨立。

这一日,突然有个老妇人光顾我家。她系着头巾,腋下夹着一只布袋子。我打开院门放她进来,以为是个卖货的商人。

     她问:“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住在这儿吗?”

    “我就是。有什么事?”

    “您认得我的丈夫吧?赶车的那个?”

    “马车夫?啊,当然,我跟他很熟(我在扯谎)。”

     “跟赶车的彼得?”

    “对,对,正是彼得。”

    “就是他叫俺来找您的。俺丈夫,赶车的彼得,眼看就要不行啦。老公公伊万昨儿个

     这么说的。他得的水肿病。脚肿得老高,水都钻心了。临死前他想留下什么话,就想起了您。‘你去跟他说,俺们过去受过他的恩惠。眼下他的日子恐怕很不好过。把能吃的给他送点儿去吧。就说是赶车的彼得留给他作纪念的。’”

     说罢,她解开了袋子。里面装的是一条烤得喷香的黑面包,大约五俄磅的面粉,六个鸡蛋和一块牛肩肉——“俺们昨儿晚上把家里养的小牛宰了。”

     我们往这位好心肠的妇女衣袋里塞钱,可是不管怎样强迫她,她执意不收。然而,她在那卷高加素产的绿色绸窗帘面前却没有坚持到底。女人毕竟是女人啊。

     您想要从这个不连贯的故事里悟出什么寓意么?

     其寓意为:在俄罗斯做一个善人相当容易。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二、2012年“北约”现代文阅读——苏涵龄谈自杀的散文《生命的滋味》。

 

         生命的滋味(散文) 作者:苏菡玲

 

     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这是加缪《西西弗斯神话》里的第一句话。朋友提起这句话时,正躺在医院急诊室里,140粒安定没有搁倒他,又能够微笑着和大家说话了。

    另一位朋友肺癌晚期,一年前医生就下过病危通知书,是钱,药,家人的爱在一点一点地延长着他的生命。对于病人,病痛的折磨或许会让他感到生不如死,对于亲人来说,不惜一切代价,只要他活着,只要他在那儿。

人无权决定自己的生,但可以选择死。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下去?是终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有一个春天很忧郁,是那种看破今生的绝望,那种找不到目的和价值的空虚,那种无枝可栖的孤独和苍凉。一个下午我抱了一大堆的碟躲在屋内,心想就这样看吧看吧看死算了。直到我看到它——伊朗影片《樱桃的滋味》,我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那时我的电脑还没装音响,只能靠中文字幕的对白了解剧情。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巴迪先生驱车走在一条山间公路上,他神情从容镇静,稳稳地操纵着方向盘。他要寻找一个帮助埋掉他的人,并付给对方20万元。一个士兵拒绝了,一位牧师也拒绝了,天色不早了,巴迪先生依然从容镇静地驱车在公路是寻觅。这时他遇到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者,老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要自杀。一天早上,我的妻子和孩子还没睡醒,我拿了一根绳子来到树林里,在一颗樱桃树下,我想把绳子挂在树枝上,扔了几次也没成功,于是我就爬上树去。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红玛瑙般晶莹饱满的樱桃。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真甜啊!于是我又摘了一颗。我站在树上吃樱桃。太阳出来了。万丈金光洒在树林里,涂满金光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摆,满眼细碎的亮点。我从未发现林子这么美丽。这时有几个上学的小学生来到树下,让我摘樱桃给他们吃。我摇动树枝,看他们欢快地在树下捡樱桃,然后高高兴兴去上学。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我收起绳子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自杀了。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沿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留恋.夜幕降临了,巴迪先生披上外套,熄灭了屋内的烟,走进黑暗中。夜色里只看到车灯的一线亮光。然后是无边的、长久的黑暗......

    天亮了,远处的城市和近处的村庄开始苏醒了,巴迪先生从洞里爬出来,伸了个懒腰,站在高处远眺。

看到这里我决定认认真真洗把脸,把鞋子擦亮,然后到商场给自己买束鲜花。

    后来我曾经问过那位欲放弃生命的朋友,问他体验死亡的感觉如何。他说一直在昏迷中,没觉着怎么痛苦。倒是出院的那天,看到阳光如此的明媚,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新鲜,大街上姑娘们穿着红裙子,真是可爱。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那颗心不同而已。

    患肺癌的朋友已经作古,记得他生前最爱吃那种烤得两面焦黄的厚厚的锅盔。每次看到卖饼的推着小车走来,就怅然,若他活着该多好哇!可惜那些吃饼的人,体味不到自己能够吃饼的幸福。

     为什么要活着呀?就为了樱桃的甜,饼的香。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体验一颗樱桃的甜,一块饼的香,去享受春花灿烂的刹那,秋月似水的柔情。就这样活下去,把自己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再精美一些,再纯净一些。不要为了追求目的而忽略过程,其实过程即目的。

    这次北约联考试题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涉及“自杀”与“生死哲学”等话题,这让一些参考的“90后”们不知如何下笔。据考生介绍,文章为苏涵龄的散文《生命的滋味》。其中一道题要求考生针对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自杀是人生中最深刻的哲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200字左右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