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对我有什么启发:2012年高考备考(61)江苏省镇江市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0:13

2012年高考备考(61)江苏省镇江市高三期中调研考试

(2011-11-13 23:04:40) 转载标签:

2012年高考

语文试题

名校模拟

江苏镇江

期中考试

新课标

教育

分类: 高考模拟

江苏省镇江市2012届高三期中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里弄/玩弄    强迫/强词夺理    角度/群雄角逐    苗圃/惊魂甫定

B.着笔/着手    绿色/绿林起义    拗口/脾气很拗    舍弃/退避三舍

C.行款/行乞    扛枪/力能扛鼎    汤圆/河水汤汤    叱咤/姹紫嫣红

D.兽槛/门槛    单帮/单枪匹马    落枕/落花流水    仆役/风尘仆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感情一向就很好,他俩都觉得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

C.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D.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现在人家都在捐钱物,你却细大不捐,真是有些过分了。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4分)

中新网北京电中国国家画院9月23日在此间举行“扶贫基金启动暨首场募捐笔会”。

这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因自然灾害需要援助的人们建立的“扶贫基金”。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书法篆刻院书画家杨晓阳、卢禹舜、解永全、张晓凌等近30位艺术家当场笔会,并将此批创作作品全部捐予桑梓助学基金。

画院副院长解永全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是文化部直属的集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普及交流及美术收藏于一体的国家公益型事业单位;设立基金的举措,旨在使该院公益行为常态化、制度化,能减少中间环节更直接地服务社会,帮助最需资助的人群,让一些弱势群体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社会服务。

4.仿造下面的示例,以“语文”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5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原本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泛指属官。

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负:背着

D.忧劳可以兴国                 兴: 使……兴旺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庄宗得天下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②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④函梁君臣之首

⑤系燕父子以组    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并非在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

C.本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脉络清晰。

D.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4分)

(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简要分析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2)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歌台暖响,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李白《蜀道难》)

(6)水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7)      ▲     ,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来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住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如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跟面具相对,就是如此。据爱戈六记1830年4月5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找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们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关起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11.文章第1自然段划线句“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有什么含义?(5分)

12.文章第二段引陶诗《归去来辞》中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5分)

13.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到关窗,他的用意是什么?(4分)

14.试探究本文以“窗”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君子”在这个时代稀有难得。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五四”初期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毁灭》在《小说月报》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教育”与“文运”同样实离不开“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陈寅恪、刘叔雅先生的专门研究和最新创作上的试验成就,佩弦先生都同样尊重,而又出于衷心。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注:①佩弦先生:即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

15.文章主要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条概括。(6分)

16.作者是如何评价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请结合文章谈谈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些平凡的“小人物”却又不平凡,他们铸就了一个个大写的“人”,赢得了成千上万人的敬重。这些“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美德,让我们看到了满目光明。可是,也有些“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不幸、失落、怜悯,甚至是丑陋、痛苦和悲哀。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请以“小人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 文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19. 生 而 警 敏 年 十 二 试 作 《六论》 援 笔 而 成 辞 甚伟 甫 冠 名 闻 四 方。

20.文中提到的曾巩、王安石、欧阳修和韩愈等人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请再补写出两位作家的姓名 。(2分)

21.韩愈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认为文章须“           ”,强调“词必己出”。(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现代都是文明的审视和体味,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B.在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投湖悲剧,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抑郁致死,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迷信的迫害。

C.郭沫若在《女神·炉中煤》中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用他“这卤莽的黑奴”的

“火一样的心肠”唱出了——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执着追求。

D.《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都收在《呐喊》中。

E.《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平儿。

23.简答题(10分)

(1)为什么有人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5分)

(2)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理解。(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的启迪与思考

孙逊

近日,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上海再现文化码头》指出:“70年前,上海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是与‘文化码头’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其实何止文化,上海从开埠之日起,就是个“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进出出,相继登陆,于是“通商码头”衍生出“文化码头”。历史上,如新华社报道所指出的,上海本来就是一座“文化码头”,虽然此后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曲折道路,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它唤醒时,它首先恢复了“通商码头”的勃勃英姿;随后,它又展示了作为当年“文化码头”的迷人魅力,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不仅比当年更大、更深,而且承载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

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上海离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还很远,在这座码头上,还缺少我们本土的民间文化和区域文化,还缺少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文化,诸如极具活力的非洲文化,富有风情的南美文化、南亚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还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称上海为“文化码头”,当然首先指要有更多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团体跑来上海,在这座码头上一展他们的风采;但如果上海仅仅满足于有国内外一流人才跑进跑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留住和自己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当年,鲁迅走南闯北,最后定居在上海,与其说鲁迅留在了上海,勿宁说上海留住了鲁  迅。因为上海留住了鲁迅,所以才有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学和文化的辉煌。同样,海上画  派的崛起,也是和当时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吸引了吴昌硕、任伯年等一大批外来优秀的画家  有关。今天,上海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也有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姚明,一个刘翔。历史和现  实的经验值得总结,如果我们既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外来的一流人才,又能培养和拥有各个文  化领域众多的明星和领军人物,那么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也就指日可待。这里,深刻总结、  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至为关键。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24.作者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文化码头”?(4分)

25.作者在最后一节分别提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和姚明、刘翔这两类人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6.上海要想建设成文化大都市,有哪些必不可少的要素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C(hánɡ/xínɡ,  káng/gāng,  tānɡ/shānɡ , zhà/chà;A lònɡ/nònɡ, 都读“qiǎnɡ”,   jiǎo/jué pǔ/fǔ;B都读”zhuó”,lǜ/lù,ào/niù,shě/shè;D jiàn/kǎn, 都读“dān”,lào/luò,pú/pǔ)

2.A.(B项“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时间紧迫。C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D项“细大不捐”捐,舍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指所有的都兼收并蓄。)

3.国家画院启动扶贫基金(2分),推动公益常态化制度化(2分,或“服务社会”“资助弱势群体”)

4.示例: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写对一句给2分,写对两句给5分)

5.A.原: 探究。6.B.7.B.

8.(1)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切莫)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意愿)!(其、乃、整句通顺各1分)

(2)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的时候,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他的意气多么轩昂)!(方、组、函、整句通顺各1分)

(3)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忽微、智勇、被动句各1分)

9.(1)比喻(2分)。通过两个比喻“云似墨”、“水如天”渲染和对照了彼此境遇,表现了自己处境险恶,也遥想行人所去之地,山川阻隔,相见甚难。(2分)

(2)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2分),又在一、三、四联表达了兄弟骨肉之情(2分),第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之苦。(2分)

10.(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艰难苦恨繁霜鬓(3)春光融融(4)哀吾生之须臾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7)(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11.窗,是春天取景的镜框,屋外春天太贱了:阳光泛滥风懒洋洋鸟语琐碎(2分)。屋里春天:阳光明亮风有生气鸟语婉转,有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春天显得更美。(2分)只有经过窗子的取舍和切割,阳光才显得明亮风才有生气,鸟语才更动人。(1分)

12.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2分)使人得到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春天美景。(3分)

13.有时心灵也要设防(2分,或答“作者保障个人的私生活”,或“让灵魂自由”,或“提防 ‘残冷’”)。作者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不满足,同时思念自己的故乡或亲友,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2分)

14.本文围绕实指的窗(如房间的窗,2分),表现了窗的两点象征作用,一是呼唤与向往跟外界交流(2分),二是避免外界的纷乱(2分)。

15.①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②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③求通俗与普及,④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⑤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 ⑥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每点1分)

16.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2分)优点: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2分,或“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如果只答了“做了一分为二的评价”给2分,答出“辩证”、“客观”亦可)

作用:①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②先抑后扬,突出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答出一点给2分)

17.作家的“常人品性”是一种“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2分)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 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真人”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贴近民众,因此说“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常人品性”更重要。 (2分)而所谓的“英雄气质”是一些作家强调的“个性”,虽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但也很可能是表现了个例或表现法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甚至脱离生活,走向极端。(2分)

18.根据《高中语文阅卷工作规范》进行作文批阅。

 

附加题

19.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

20.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任写两人)

21.唯陈言之务去。(或“文以载道”、“陈言务去”)

22.B C(B.梅的抑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C项《女神·炉中煤》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23.(1)这是因为本诗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2分)主体形象凤凰,不仅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1分)诗人通过凤凰这两个壮美而崇高的意象,大胆否定黑暗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自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追求解放民族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的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积极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的社会理想。(2分)所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2)“白光”在结构上,作为情节线索构建全篇,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2分)白光的象征意义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这就是作者所要抨击的罪恶的科举制度。(3分)

24.“文化码头”在上海形成,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展现出迷人的魅力。(1分)“文化码头”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是因为各种文化在上海的登陆,促进了上海文化的繁荣。同时,上海是先有了“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出、登陆,最后形成了“文化码头”(1分)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比历史上的“文化码头”更大、更深,承载的分量和责任更重,内涵更丰富,更具开放性。(1分)(答出3点给4分)

25.写这两类人是为了说明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2分)。有所侧重的是:提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是为了强调必须能吸引和留住大批外来的一流人才(2分),提到姚明、刘翔是为了说明必须培养大批本土的优秀文化人才(2分)。

26.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能够包容各种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存在;要有足够大的胸怀,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培养优秀的本土人才,留住一流的外来人才;深刻总结、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5分,一点1分,答满4点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