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党员论坛:从焦三牛看年轻干部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39:21

从焦三牛看年轻干部成长①(党员论坛)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4日   18 版)

  编者的话:最近,甘肃武威市面向全国公选青年英才,志愿到武威工作的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通过严格的公选程序,以第一名而中选。这则“新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来一些质疑之声。2月13日,本报刊发记者调查,对事情的真相逐一进行了还原。其实,何止一个焦三牛?近段时间以来,涉及年轻干部的公共事件还有不少。从今天起,本栏目推出“从焦三牛看年轻干部成长”系列谈,探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热点话题。

  

  “逢提必疑”不可取

  河北张家口  闫  华

  最近,清华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重用引发质疑,联想到“最年轻厅级干部”张辉、“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最年轻镇长”牟阳……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备受关注、饱受非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

  选拔年轻干部往往要“打破常规”,有一些争议、受一些质疑也属正常,对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防止用人不正之风,促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健康发展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一有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便妄加猜疑、群起攻之,此风不能长。

  当前,对年轻干部提拔质疑原因有多重。一个重要因素是,个别地方在干部选任上的不正之风、违规之举,往往被广泛传播、过分渲染,甚至刻意歪曲、以讹传讹,不断地聚焦放大、相互叠加,使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有年轻干部提拔,就会下意识进行“有罪推定”:这家伙肯定有关系,个别反面案例被异化成对年轻干部违规提拔的“整体假想”。

  客观说,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上是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纵有一些问题,也是个别的,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破格提拔。比如焦三牛,一名清华大学高材生,自愿到西部落后地区工作,谦虚低调,办事踏实,潜质优良。对这样的年轻人就要看本质、看长远,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支持。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一边期盼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呼唤新的灵活的用人办法,一边又对破格者、出格者满腹狐疑、胆战心惊,大喊“狼来了”!

  

  “唯成分论”要不得

  浙江杭州  徐承坪

  一夜之间,焦三牛被网络推到“富二代”、“官二代”的位置上,各种质疑直指所谓的“背景”。然而,各方调查表明,小伙子家境贫寒,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

  焦三牛的窘境表明舆论对个别地方存在不正之风的担忧,对风清气正地选人用人的期盼。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偏激情绪: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品行学识,简单以家庭出身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这就陷入了“唯成分论”的误区。

  舆论关注年轻人才选拔是件好事,有助于提高干部选拔的质量。但这种关注应该将焦点集中在选拔工作本身和人选的德才素质上,而不是纠缠于一个人的出身和家境;应该发表持平之论,而不是偏激之词;应该是客观的观察与思考,而不是先入为主、带有主观成见。再回到焦三牛身上,他是毕业后自愿到武威工作的。一个极其艰苦、本地人才纷纷外流的地方,焦三牛这名国内顶尖大学的高材生却选择扎根于此,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在这次公选中,他笔试、面试、考察、票决样样排名第一,群众反响非常好。即使他是“富二代”或“官二代”,也不能改变其德才素质优秀的事实。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用,法理何在、情理何在?

  解除“唯出身论”的束缚,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按照这些标准选拔人才,不论一个人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不论是“官二代”还是“民二代”,只要德才优秀,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法,就可以选拔。

  

  与保守思想和妒贤嫉能心理战斗

  北京西城  项  平

  最近,甘肃武威选拔青年人才焦三牛,网络上有的拿着“放大镜”找问题,有的说提得太“陡”,保守与嫉妒之心昭然。

  保守思想是覆盖在青年人才头上的阴霾,妒贤嫉能心理是戕害青年人才的利剑。这样的思想和心理盛行之时,往往就是君子饮泣、小人得志之时,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谋人而不谋事之时。要保护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实现社会繁荣昌明,就必须与这两种思想作最坚决的战斗。

  保守思想与妒贤嫉能心理,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小农意识的反映。反映到民众心理中,就是保守思想;反映到政治生态上,就是妒贤嫉能。中国的保守思想和妒贤嫉能心理的历史惯性很大,这恰恰与现代公民素质格格不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勇敢地挣脱落后思想的羁绊。欣赏使人进步,嫉妒使人落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能先“自胜”而后“胜人”,见贤思齐,欣赏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才能点燃人生航程、照亮社会。

  今天给青年人才一个成长的机会,明天就能迎来一个民族的崛起。党员领导干部要担起爱才、惜才、育才、护才的责任,媒体要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舆论。不妨一起吹响与保守思想和妒贤嫉能心理战斗的集结号,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焦三牛看年轻干部成长②(党员论坛)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21日   18 版)

  选才就该公开透明

  北京密云  丁一一

  经过当地组织部门的公开回应和各方媒体的深入报道,社会舆论对23岁清华毕业生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一事的看法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很多网友从质疑转为理解,从反对转为支持,舆论的转向既源于对焦三牛志愿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钦佩,更源于对武威用改革的办法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的认同。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开选拔已经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将这样一个“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运用到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之中,通过更高的德才标准,更严格的审批和考察程序,让那些有觉悟、有知识、有为人民服务决心的年轻人较早较快进入组织视野,对于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事业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武威此次公选,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在出现31个副县级职位空缺时,当地没有“内部消化”本地干部,而是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求贤若渴的姿态,向全国的优秀人才发出邀请;在公选过程中,从知识测试、面试、差额考察,到市委全委会差额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及时发布信息,让社会全程监督;当年仅22岁大学毕业刚半年的焦三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敢于破除干部任免中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等保守意识,实现真正的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一系列做法,对于科学规范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着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

        

  以制度保驾护航”

  湖北荆州  赵坤波

  近年来,关于选拔年轻干部的新闻可谓接连不断,引发舆论关注。笔者认为,只要选任程序公开、民主、规范,大力选拔年轻干部是件好事。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苟得其人,虽年轻必举;苟非其人,虽年尊不授。

  当然,“不拘一格降人才”还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因为,“人选人”不免引发公众的猜测和质疑,而“制度选人”才会让人心服口服。干部年轻化既有打破论资排辈、促进人才成长的优势,又有拔苗助长甚至“以人选人”的危险。要扬长避短,关键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着力提高年轻干部选拔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在最近甘肃武威的公开选拔中,当地针对人才外流的实际,打破常规的资格条件限制,重德才、重公认、重潜力,使焦三牛等一批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公众最终理解和认同这次选拔,消除“黑幕”疑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选拔方法的公开透明、选拔程序和考核的严格等制度“护航”,值得借鉴。

  同时,我们也应以更具理性、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干部年轻化。有质疑,不是坏事,但质疑之声不应停留于对“潜规则”的捕捉,更应追问工作实绩是否优秀真实、选拔程序是否严谨规范、用人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而这又有赖于干部选拔工作的公开透明的制度,“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就是其中精髓。

       

  用好三面镜子”

  湖南长沙  文白石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能否培养一批又一批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优秀年轻干部,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永续发展。甘肃武威破格选拔焦三牛等一批年轻干部,颇具勇气。我以为,培育好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需要用好“三面镜子”。

  坚持站高望远,用好“望远镜”。培养年轻干部,就是要站高望远,着眼全球竞争,用“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气魄和胸怀,把更多优秀年轻人才吸引到党内,凝聚在党的周围,起用到各行各业。没有长远的眼光,青年英才的挖掘、培养、使用就是一句空话。当然,育人过程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正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的培育只有早些动手,持之以恒,才能林木遍野,硕果频出。

  坚持慧眼识珠,用好“放大镜”。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大多数人才来说,其脱颖而出前与常人无异。人才够不够用,关键看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只有以改革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有意识地放大年轻人才的优点,真正做到“不唯地域、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到处都是可以使用的人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搞一锤定音,只能把人看扁、看死,陷入“万马齐喑”的困境。

坚持以德为先,用好“反光镜”。现在许多年轻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要多用用“反光镜”,照照年轻干部的缺点与不足,帮助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道德水准,改进完善不足,以优异的成绩展示青年人才的价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从焦三牛看年轻干部成长③(党员论坛)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28日   18 版)

  扎根基层当重用

  北京密云 石年

  最近, 23岁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为甘肃武威市副县级干部引发热议。分析焦三牛的成长,有人说他升得太快,也有人说是去“镀金”。但扪心自问,在进大企业领高薪与去贫困地区工作之间,在城市的繁华舒适与农村的艰苦复杂之间,在合家团圆享受亲情与扎根基层忍受寂寞之间,有几个人能做出焦三牛式的选择?焦三牛自愿到武威当一名乡干部,决心奉献基层、创出一番事业,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年轻人稀缺的精神。对这样的年轻人,理应重用,为他们搭好成长的阶梯。

  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工作繁重复杂,条件比较艰苦,矛盾相对集中,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不愿去、不敢去。这一方面造成了基层的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年轻人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砺,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干工作容易脱离实际,不知基层所思所盼。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根植基层的干部理应被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对他们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格外关怀,让他们有底气、有盼头、有奔头,让更多的青年人看到基层的广阔空间,感受到基层大有可为,自觉自愿选择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宽容、理解、理性、客观的舆论氛围。营造这样一个氛围,人人有责。责任的担当,不妨就从宽容对待扎根基层的年轻人才开始。

  

  奉献西部要力挺

  甘肃兰州 胡天斌

  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参加工作仅半年,即升任甘肃武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一时间引来无数网民的“围观”。我认为,对这种奉献西部的精神,基层要力挺。

  西部地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不但“孔雀东南飞”,连有的“麻雀”也东南飞,这成为西部地区的发展瓶颈。一部分优秀的高材生自愿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西部的改革发展中去,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目标。他们工作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就应该巧用、重用。如果无端猜疑、甚至是无理质疑,还会有人才到西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吗?

  为了吸引外地人才,武威大胆尝试选拔引进年轻人才的勇气和魄力值得力挺。武威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限制,勇于创新改革,谋长远、重人才的做法,舍去了眼前的“小利”,虽然短期看,这一事件遭遇一些非议,但却为扎根基层的年轻人才鼓了劲,让更多有志于奉献西部的人才看到了希望,收获到长远的“大利”。

  

  “破点常规”不为过

  湖南株洲 雷江华

  日前,23岁的焦三牛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我认为,这一打破常规的做法,其目的是让年轻干部从基层成长起来,应当鼓励。

  对于相对偏远和落后的甘肃来说,若是引进人才也照搬别人的模式,事事“按标准”、环环“讲常规”,容易陷入死胡同。焦三牛半年任副县级,确实“破了常规”。但从西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破点常规”应不为过,我们需要这样的改革,树立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的导向,体现重视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

  将帅拔于卒伍,宰相起于巷闾。古往今来,凡是有大作为者,几个不是从基层历练上来的?没有“从群众中来”,哪有“到群众中去”?因此,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到艰苦环境中去,到改革发展实践的第一线去,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社会应多给年轻干部一些鼓励,营造公正而又宽松的环境,以平和心态、长远眼光看待改革,让更多年轻干部从基层成长起来。

  

  轻“钱途”才有前途

  重庆荣昌 李喻

  时下,一些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去,在挑战中增长才干。但也有少数年轻干部把“发家致富”、“功成名就”作为人生追求。作为年轻干部,应该重前途轻“钱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

  首先要“用好权”。年轻干部要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清楚权力来自人民,对权力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始终把手中的权力用于为党为国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其次要“干好事”。党和人民的信任,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舞台,年轻干部自当懂得感恩,立志干大事,躬身抓小事,埋头做实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

  最后要“立好身”。年轻干部要有前途,就必须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私心所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