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色美食小吃:2010年度荆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6:08
2010年度荆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工 作 报 告

——2010年2月25日在荆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王祥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形势严峻、发展困难的一年,也是克难奋进、成效突出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发展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除外需不足带来出口下降外,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生产总值707.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2亿元、增长4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4亿元、增长20.5%,财政收入50.2亿元、增长19.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7.4%、6.2%和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5464元、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

把坚定信心保增长作为应对危机的首要任务,取得了经济增长超预期、超全省平均水平的好成绩。围绕服务企业保增长,安排市直企业生产专项资金和调度资金2.7亿元,实施重点企业直通车和部门帮扶制度,迅速遏制企业产销下滑、亏损扩大状况,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逆势提速增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增长27.1%,连续三年超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利润23.1亿元,增长3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9.2%。产业集群规模扩大,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14家、新增213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新增1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01家、新增17家,产销规模3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6个,新增湖北名牌产品23个。工业投入强度加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196.7亿元、连续四年增长46%以上,国电长源热电联产和沙市钢管、沙隆达、四机等扩能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分别完成年度投资22.2亿元、5.2亿元、4.3亿元和2.4亿元。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实力不断提升。荆州开发区完成工业投资49.8亿元、增长51%,投产项目71个。县市工业园区特色进一步显现,荆州区有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围绕扩大投资保增长,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大幅增长,连续四年超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完成“十一五”投资千亿元目标。争取中央拉动内需投资15.1亿元,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4.8亿元、增长50.7%。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到位资金205.5亿元、增长23.8%,美的电器、三安弘晟光电、雨润食品、草本工房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建设。交通完成投资28亿元,东荆河大桥、荆州至江陵一级公路建成通车,盐卡港二期和随岳南高速主体工程完工,荆岳长江大桥即将合龙,汉宜铁路荆州段路基工程完成60%以上,荆岳铁路、洪监高速、江南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水利完成投资12.8亿元,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规划,新滩口、东港等8处泵站更新改造基本完工,洈水、沙港等1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年度任务。电力、电信分别完成投资32.9亿元和 3.1亿元,供电通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围绕争取信贷保增长,大力改善信用环境,密切政银企关系,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力度加大。信贷投放创历史最好水平,各项贷款余额387.7亿元,比年初增加82.4亿元,增长27%,高于存款增幅8.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A级信用市州”, 市政府分别与省工行、省农行、省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商业银行公安、江陵支行和荆州郢都农村合作银行挂牌,7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经营。在经济快速回升向好的带动下,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4亿元、增长21.3%,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入库税金22.1亿元、增长15.6%,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4%;白云边入库税金再创新高,达到2.5亿元;楚源在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实现税收近7000万元;卷烟销售实现税收2.1亿元、增长40.1%。进一步完善城区财政管理体制,城区财政收入占全市近55%;部门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公平、透明,理财方式不断创新,化解债务成效显著,较好地保障了机关运转,服务了经济社会建设。

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带动了农村新变化、农业新发展。仙洪试验区规模扩大,7个乡镇新纳入试验区范围,在交通、水利、血防、村庄整治及高产农田、特色板块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积极推广试验区经验,扩大示范效应,8个省级试点镇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全市建成通村公路2423公里、户用沼气池4.4万口、改厕11.5万座,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0万人。市政府分别与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现代农业、水产产业示范园区、粮食加工园区,合作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8亿元。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粮、油、生猪、家禽、水产品等产量创历史新高,监利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粮食总产74.1亿斤、增5.2亿斤,棉花263.2万担、减36.8万担,油菜达到1080.2万担、增111.6万担,生猪出栏397万头、增39万头,家禽出笼5947万只、增1184万只,水产放养面积211.9万亩、增23.9万亩,产量100万吨、增15.6万吨,完成植树造林27.3万亩。监利福娃、石首林业、洪湖水产等加工园区规模扩大,双港养殖加工、温氏畜禽、宏凯油脂等产业化企业发展加快,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5家、标志性农产品18个,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55%、提高3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农业补贴资金7.24亿元,农民负担总额1.3亿元、减少836.1万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老区、贫困地区投入扶贫资金7356万元,孟溪大垸整合资金投入1.96亿元。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了第三产业繁荣活跃。认真落实国家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城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农家店509家、农村商品配送中心3个,沃尔玛、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投入营运。广泛开展“汽车、家电下乡”活动,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05亿元。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93.8万平方米,增长49%。积极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编制完成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熊家冢楚墓保护开发和洪湖岸边是家乡等重大项目纳入省先期启动项目,熊家冢车马坑发掘保护、关公文化园、洪湖乌林温泉国际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荆州(郑州)文化旅游推介和关公祭等活动,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50万人次、增长15%。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12%。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口岸等大通关建设水平提高,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盐卡港集装箱吞吐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的重要载体,推动了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实施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新体制,实行领导包路责任制,开展社区环境卫生、公共卫生“五小行业”、集贸市场、交通秩序、建筑工地等八大专项整治,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推广“彭国珍服务队”和“雷锋互助社”等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依法拆违30多万平方米,城市管理中多年积淀、居民反映强烈的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城市总规修编通过部际联席会议评审,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覆盖面逐步扩大。完成道路改造、水环境建设、绿化美化等城建投资7亿元,荆沙大道、北京路、荆沙路、白云路、红门路、红星路及江津东路延伸线实现黑化升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2座、公厕40座,北京中路地下人防工程开工建设;绿化改造东门、小北门、新南门、塔桥北区及荆沙河等片区,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荆沙河、护城河、荆襄河清淤护岸、截污治污、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工程基本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草市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城区水环境大为改善。松滋、公安、石首城区及四湖流域10个乡镇污水治理项目完工,全市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1.6万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争取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0多万元。县市城区规模拓展,管理水平提高,继松滋、石首创建为省文明城市后,洪湖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称号,江陵、公安、监利卫生城市创建有序推进。

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创业促就业全民行动,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4亿元,帮助5405人实现创业,带动2.55万人实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3.1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成社保费征收25亿元;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14.5万人和16.5万人,月标准分别提高45元和13.3元,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和分散供养孤儿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800元和1500元;城镇医保参保人数18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9万人、参合率94.2%,在全省率先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市惠民医院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医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好评。重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廉租住房2912套,发放租赁补贴3万余户、4458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8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廉租房406套、经济适用房6万平米。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为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4亿元,新建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用房12万平方米,化解“普九”债务3.5亿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5.3万人。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评估验收。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争取省以上科技专项资金3326万元。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血防工作实现了以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低于3%的目标,救治晚血病人2901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表彰,符合政策生育率95.4%。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关闭污染企业18家,建成新生源污水处理等节能减排项目20个。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开发复垦新增耕地2151.6公顷。

把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10.24”全国见义勇为英雄集体先进事迹感动中国,省委、省政府作出向英雄群体学习的决定,英雄群体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部分大城市巡回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掀起学习英雄、热爱英雄、颂扬英雄的热潮,“人链”精神成为激励荆州人民奋发向上的宝贵财富。文化、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繁荣。荆州电视台《垄上行》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有线电视整体转换和进村入户进展加快,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评估验收,第三次文物普查顺利完成,被省命名为关公文化之乡。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31个、农家书屋852个。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运动会,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稳步推进依法治理。认真汲取石首“6.17”事件教训,广泛开展矛盾大排查、纠纷大化解、民情大接访、问题大督办活动,切实加强大调解机制建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9件,设立社区法律援助接待室80个,妥善解决了一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平安荆州建设,深入开展“除五霸、抓五小、治毒害、端赌窝”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组织开展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等保持下降态势,连续四年受到省政府表彰。积极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四川汉源对口援建工程圆满完成。优抚安置、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免费为28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14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为10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基本控制药物。

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275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广泛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各地各单位奋发有为,争先创优,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创业促就业、平安医院创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城乡社区建设等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创业促就业、招投标监管等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承诺。积极推行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加强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政风行风评议和绩效考核,严格行政问责、执法责任制考核、审计监督和招投标监管,强化政务公开、政务督查、新闻发布和应急管理,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

编制、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盐务、邮政和无线电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挑战,锻炼了干部,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发展。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荆州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部省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荆州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优仍然是荆州最大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化工、纺织等行业外需不足,全市外贸出口下降27.2%,经济回升基础不够牢固。二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较为困难,改革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三是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困难群众生活等民生问题任务繁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增加。四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社会矛盾较多,维稳压力较大。五是少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基层、企业和群众仍有意见,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扩大内需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重大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战略举措,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上述目标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自加压力,迎难而上,确定更加积极、更有作为的目标,争取更大的成效。

当前,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一是世界经济逐步回暖,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发展环境好于上年。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荆州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加快发展,在交通、港航、能源等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城镇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为我市增投资、上项目、调结构提供了重大机遇。三是随着“工业兴市”战略深入推进,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管长远”积蓄的能量持续释放,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汉宜铁路、荆岳铁路、洪监高速、江南高速、引江济汉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和即将开工,为改善区位条件、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五是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求富思进、抢前争先的愿望强烈,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坚持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有机结合,坚持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改革开放的坚定性、促进和谐的主动性,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得更好。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契机,加快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抢抓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树立大开放大开发理念,扎实推进荆州长江经济带开发和鄂西圈文化中心建设,努力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

着力打造长江流域经济重镇。按照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发展思路,积极呼应“荆荆宜”城市群建设,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加大产业带、城镇群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荆州建设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突出项目策划,以港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主题,以发挥长江水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抓紧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突出交通建设,重点打造荆州组合港,推进沿江公路、过境铁路、跨江通道、城市外环建设,加快建设水公铁联运、江海直达的长江中游综合交通枢纽。突出产业支撑,发展壮大以纺织、化工、机械汽配、轻工家电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以电子信息、照明电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以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长江中游现代产业带。突出城镇发展,强化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培育洪湖、监利、石首、松滋等节点城市,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沿江县城和重点城镇为依托的长江带城镇群。

着力打造鄂西圈文化中心。充分发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资源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景区景点开发为重点,加快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荆州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点和文化中心。按照市场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打破条块分割,推进资源整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大力引进和培育旅游接待、传媒文博、创意策划、演艺娱乐等市场主体,加快构建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抓好熊家冢楚墓、文保中心、关公文化园、荆州古城护城河南岸等项目开发,建设纪南城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区。加强洪湖、洈水、天鹅洲等旅游开发和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农家乐休闲游,组织开展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活动,抓好景区管理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加大旅游市场推介力度,办好关公祭活动,力争接待游客增长20%。

(二)以“工业兴市”为主导,提升工业总量和竞争力。坚持“工业兴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做优骨干企业。积极开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建精品名牌,强化技术、产品、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实行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认真落实项目争取、税费减免、企业用工、运行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嫁接改造,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4家。扶持白云边、沙隆达、法雷奥、恒隆、楚源、石油四机、沙市钢管、凯乐科技、拍马造纸、福娃等骨干龙头做大做强,2—3年内率先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落实领导和专班责任,狠抓美的扩规、奥达、乾盛纺织、越美印染、三安光电、巨鲸风电设备、锦辉精细化工等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促进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5%以上。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融资担保、技术开发等配套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家以上。

做实工业园区。继续实施“满园工程”,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高标准推进园区水、电、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荆州开发区重点抓好纺织印染循环工业园、电子工业园等“五园两中心”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配套功能,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力争今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新投产、在建项目分别达到70个以上。县市区园区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骨干培育,打造特色产业,推动差异化发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每个县市区都建有规模过50亿元的特色园区。

做大产业集群。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好产业整合和布局引导,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发展荆州市汽车零部件、荆州区石油机械、石首市楚源化工、监利县食品加工、洪湖市石化设备、松滋市白云边酒业、公安县塑料制品、沙市区针纺服装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抓好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特色品牌优势。高起点、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发展壮大精细化工、机械汽配、轻工家电、纺织印染、食品酿酒、森工造纸等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一批集中度高、关联度强的百亿产业集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做强县域工业。牢固树立“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工业兴县”的发展举措,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和软硬环境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向园区和城镇集中,促进县域工业大发展、大提高。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强化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观念,积极推进全民创业,鼓励支持回归创业,激活民间资本,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落实县市区主要领导抓工业发展的责任,组织开展县域工业发展量化考核,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三)以扩大投资和消费为抓手,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把扩大投资和消费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努力实现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消费促进增长。

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和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按照策划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充实完善项目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接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责任制,认真解决用地、融资等突出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做好汉宜铁路、荆岳铁路、引江济汉等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建成荆岳长江大桥和随岳南高速公路,尽早开工建设洪监高速、江南高速、郝穴至容城和盐卡疏港一级公路,以及荆州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做好荆沙发电、松滋核电、长湖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

努力扩大招商引资。继续实施招商引资 “一把手”工程,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招大商、引大资,力争招商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每个县市区引进1-2个5亿元以上的项目。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同乡会、商会的中介作用,努力拓宽招商渠道。精心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武汉“台湾周”、深圳“高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主攻产业集群、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和基础设施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实行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制度,力促意向项目尽早签约、签约项目尽早落地、落地项目尽早投产。

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围绕建设江汉平原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加强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建设,适应经济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餐饮等服务业,积极引进摩尔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依托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节点,高起点规划建设荆州火车站物流园、江陵危化品物流园、荆州港保税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加强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具有贸易服务、市场营运、信息交流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等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实施集村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不断激活农村消费。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文化体育、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推广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消费方式,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整顿和规范农资、建材、成品油、烟草等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用足用活扶持外贸发展和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努力扩大农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引导化工、纺织等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承包工程、投资办厂,力争外贸出口稳步回升。优化大通关服务,确保盐卡一类口岸通过验收。

(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水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平原林业,抓好板块基地、小区片带和生产大县建设,提升优势产业规模化种养水平,力争水产放养面积增加8万亩、产量增加5万吨,生猪出栏增加30万头、家禽出笼增加1500万只。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狠抓监利福娃、洪湖水产、石首林业、公安中粮油料加工、荆州雨润、松滋白云边等十大加工园区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加工大县、过50亿元的加工园区、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产品,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加工大市转变。积极推进江南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科技公益性服务体系,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提高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发展到700家以上,农机综合作业率提高5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努力提高规划覆盖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重点抓好仙洪试验区、省级试点乡镇、市级示范区和县级试点村建设,加快实施以孟溪大垸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力争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积极开展迁村腾地、集中居住、土地流转、农村养老保险等试点,努力把试点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实施江河堤防崩岸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泵站更新改造、灌区续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统筹建设城乡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路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一建三改”等工程建设,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资金,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农民负担预算审批管理,规范农村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规范涉农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化解乡村债务,严控新增债务。

(五)以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为主线,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把城镇化作为调整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围绕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四城同创”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认真编制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严厉查处违规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强化土地收购储备,增强城投公司融资功能,加快火车站片区、开发区综合服务区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和街巷改造。实施中心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园林绿化、水环境保护等工程,完善城市道路、污水管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抓好城市出入口、沿河沿湖沿堤绿化景观带和城市游园建设,畅通城区水系,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整治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占道经营和交通秩序,健全“门前三包”办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力度,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提升中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支持县市城区、重点城镇建设和发展,发挥中小城镇在连接城乡、辐射农村、集聚产业、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支持县市一城(城区)一港(港口)一区(开发区)建设,扩大城区规模,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功能。认真组织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发展和生态家园建设,扶持发展一批以工业、商贸、旅游等为特色的经济大镇、明星乡镇。引导和支持县市开展文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放宽城镇落户政策限制,有效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努力为农民融入城镇创造条件,推进城市化进程。

(六)以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为重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以思想大解放促改革、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岗位设置管理,稳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紧完成国企改制任务。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理顺市区事权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基层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级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管护等方面的新机制。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在融资担保、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服务,努力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加大增收节支力度。积极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健全政府举债、偿债机制,努力控制财政风险。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国有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大力引进股份制银行,推动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和县市农村信用社转为合作银行,扶持发展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继续开展企业信用、农村信用、社区信用和区域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政银企合作,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培植工程,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力争信贷总量较快增长。加强对高成长性后备上市企业的培育和上市辅导,帮助企业规范运作,为争取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七)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坚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共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倾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增加创业小额贷款投放,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公共服务,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城镇困难失业群体的就业。抓好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探索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小三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社会保险统筹,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和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降低城乡医保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年最高支付限额。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困难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增强住房保障能力。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长江大学等高校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加快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引进,促进科技进步。抓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和镇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疫病防控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家书屋等建设,积极申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和重点企业污染减排,加强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监管,实施洪湖、四湖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土地监管,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争创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抓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做好移民安置、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工作,重视和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五五”普法,做好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建设法治荆州。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抓好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主动回访促和谐活动,加强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建设,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和疑难问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指挥平台,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演练和预警预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预备役部队、民兵组织建设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

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增强法制意识,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发挥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拓宽政务公开渠道,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法制建设,抓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行为。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继续推进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公务员谋划发展、改革创新、推动工作、服务基层的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工作连续性不折腾,狠抓发展不懈怠,改革创新不保守,努力用市场手段推动发展,用改革办法化解难题。加强调查研究,倡导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解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强化考核督查,增强行政执行力,始终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落实。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强化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意识,努力营造让投资者放心、安心、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行政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便民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落实企业直通车服务、便民代办服务、首问负责等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认真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量化、细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落实优化经济环境问责办法,严肃查处影响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职能作用,严格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和管理。开展群众评干部、企业评机关、社会评站所活动,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产权交易、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监管,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办理十件实事,用实事顺应民愿,以实效凝聚民心。(1)城镇就业新增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3.5万人、 培训3.4万人;将全市10%农业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2)为农村4.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向3.7万名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3)提高财政对城乡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覆盖面,免费救治晚血病人2600人。(4)新建通村公路1200公里、农村候车亭180个。(5)新建或改造农家店300家,解决农村38.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补贴农户购买小型耕整机3000台。(6)建设30个乡镇文化站、500家农家书屋,维修改造荆州市群众艺术馆。(7)建立9个标准化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0件以上。(8)开展中心城区范家渊公园、荆襄河公园建设和太湖港(古城区段)景观改造,黑化升级荆东路、荆北路、黄金堂路、南湖路、园林路、江汉路、豉湖路。(9)中心城区新建廉租住房4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启动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10)免费为2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00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为1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基本控制药物,启动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和今年目标任务,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