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塔下:公款吃喝应治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04:16
  公 款 吃 喝 应 治 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吴之如绘)


【新闻来源】

    下午,我在红网政务频道看到一篇时间为2012年02月07日发的文章,题目为《上百个红头文件为啥管不住公职人员一张嘴》文章阅过后,感触很深,现摘两段:“编辑:不少人称,如今公款吃喝之风已经登峰造极。放眼望去,几乎就没有不公款吃喝的场合:上级有上级的吃喝,下级有下级的吃喝;发达地区有发达地区的吃喝,贫困地区有贫困地区的吃喝。无论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全部公款买单。公款吃喝泛滥,究竟原因何在?编辑: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中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令人痛心。对此百姓一片鞭挞之声,党政部门也频发禁令。然而,各种名义的公款吃喝行为却屡禁不止。”

 

【本博点评】

    见题,公款吃喝风,由来以久,特别是在当下社会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政府的极权制度垄断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我所知的一家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因设备过硬和管理保证而质量有保证,产品的销路很好,还出口德国。可是当市场经济允许私企业允许那些还不成熟的作坊式的企业允许介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后,在老国企的产品成本高于私企业生产的产品情况下,因为私企业有高额的回扣,于是,在这样的竞争机制下,国企业一个个今不如昔,特别是国企业得不到政府保护的话,企业就走向灭亡的境地,那么,一个个私企业主们为什么敢与“国”字号企业“叫板”呢?就因为有一个宽松的竞争环境,有一个一切向钱看的机制在里面作梗。而吃回扣又是吃喝的最终结果。
     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给一家国有商业企业当副经理分管家用电器销售业务,他跟我说:我最早是在五交化公司工作,搞业务,常年出差,后来调到市糖酒公司搞酒类推销,再后来调到百货公司当副经理主持工作,我告诉你,吃喝拿卡风,在1987年开始的,到了九十年初盛行,后来就流行,你看,只要是国字号企业,业务招待费都是年年增长的,吃是吃企业的利润,拿是拿求助于我们推销的厂家回扣,有的扣率大的就入“小金库”,少的就入业务员的腰包,这些扣率一般都是以汇款单的形式,寄给经办业务人,老实的可能会上交,不老实的就私吞,一般很难查出来,只有曾经做过这一行的人才知根知底,外部人一般搞不清的。特别是自从搞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国字号企业如果背后没有政府财政支撑的话,就会很快被搞垮,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这种氛围,吃喝拿卡深入到政府各个部门,没有一块是净土。
     他又继续说:比如唱片公司为了推销唱片唱机磁带等,每年专门召开“供货会议”,一般地点都选择在有景点的地方,比如南京呀,北京呀,上海等等地方,主要是为了更方便更有效地签订供货合同,其次是组织参加供货会议的代表们到事先安排好的景点提供免费的观光游览,再次是,一般都选择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前召开此类会议,如会上发的礼品、礼券是借“中秋节”的名义等等。除此之外,那些销售音像的国字公司、商店如果销售额上一定数量后,还会另给好处,如返利百分之几或是寄包裹给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物之类。这种风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987年开始出现了,我印象非常深,为什么那个时候商店里有假冒的索尼空白磁带销售呢?就是因为假货和水货进价便宜,然后卖真货的零售价,一是企业又好谋取更多的利润,二是进此货的业务员又可以得到对方的一点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业务员都捞过回扣。1990年以后,所有商业行业搞批发零售的国字当头企业上至经理,下至业务员营业员仓库保管员都知道销售商品有回扣。甚至生产产品的厂家还将打包的某件货物中多放一块香皂、一条毛巾作为奖励,一些国企的仓库保管员们因为知道这个潜规则,于是把箱子打开,把里面的“纪念品”拿走再封上,后来,发展到仓管们甚至把不同货号的商品人为地串号,从中贪污渔利,因为会计核算员都是合计总金额,虽然帐面登记的进出商品串号(红字、蓝字),但总金额变化不大,虽然知道仓管们搞名堂,但没有证据,虽然反映过,换谁当保管员都一样,时间长了,谁都会玩这些把戏的,老保管员更是得心应手。
     他说了很多,最后又专门讲了一下吃喝风:比如某个生产电冰箱的厂家推销员来找我,要我帮助主推他们的产品,他是求我,就应该是他请客,这笔招待费就体现在他们厂家的帐上。如果我答应了并兑现了主推,他就给我提成,但是呢,给单位的提成还照样给,这样,就不容易引起其他同事的怀疑,但是如果批发和零售价格高于其他同行出售的价格,就会引起同事或同行的猜测,有心人只要在各个大店小店有针对性地观察一下价格,都会发现问题的,内行看门道啊,同样的商品,不同的价格,一是跟销售量有关,二是跟产品的品牌、质量有关,所以什么检查院、纪检委想查处国有企业的经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我们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一是我们的业务员用于招待客户花费,二是招待税务局具体分管的,还有主管局,还有与我们有联系的政府职能部门,比如税务部门接到举报信后来查我们的帐,我们也懒得烦,不管查不查得出,都请他们搓一顿,还有主管局,有时候我们搞促销活动,也请他们搓搓,给个纪念品,过个什么节送点礼物,到了年终,如果顺利的话,还送红包给主管局的主要领导,方方面面都要打点,有时候需贷款,需要筹备大额度金钱去进货还有装璜什么的,都是打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征得同意,征得支持,所以上级主管部门所属企业,每年都要表示意思的。这种关系必须维持,不然给你小鞋子穿或是以个什么借口把你调走都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事在国企业都发生过,而提拔一个干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机会和机遇,平时要留心上面的态度,太老实了也不行,太滑头了也不行。这世道做人难。不过关键一点,还是要舍得,老话不是有一句麻,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吃吃喝喝的背后就是回扣就是好处费,一般上面的人都喜欢要东西不要吃,所以你看我们搞什么市级比赛搞什么活动,有时候都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有的领导不来,但东西都少不他,我们就是想借助活动平台,很自然地送个购物卡购物券,过去是送红包,现在都送这个了。通过这个平台,让方方面面的政客们手下和嘴下留情。
     说到“三公”消费,特别是吃喝方面,他说企业也有,比如中午不想回家了或是好久没闻到大鱼大肉香了,找几个亲信或是关系不错的人,中午就随便找个饭店吃吃,特别是深海鱼比较贵,一般家庭都不会买的,还有比较贵的菜、肉类等,然后大吃一通,记帐,一般是一个月结一次帐,有时候家里来人了,就顺便在熟悉的小饭店里坐坐,帐记在单位上,最后让亲信去结帐——
     我:“你是说你吧?”
     他:“我是说这种现象,我有也不会这么直白地告诉你啊。哈哈,我是说有这样的事情,而且是真有其事,一般企业有经营自主权,那经理的权是没人能控制的,想怎么样都有办法,单独干不起来的,要有一帮人一起做局。不然这个查那个查为什么就难以查下去呢,就是因为经理们有一帮铁杆亲信。亲信们受重用后,相互间很自然地就有默契的。”
     我:“那是,吃一顿饭后随便哪个当一下经手人,经手的人也可以在带一帮人去饭店如法炮制地也来个记帐消费,混水摸鱼。反正一个月结一次帐,如果大家吃,谁还分得清哪是哪呢。”
     他:“所以,你看到那些业务招待费,其实大都是企业内部吃掉的,那么政府机关的招待费又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呢,一般都是我们有事相求,请政府的人吃饭,哪有政府的人请我们吃饭的?很少,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就是在年终的时候下属企业几个老总们或是企业其他部门参加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会议的时候开一下灶,平时很少吃政府的,那么同样,吃饭的理由,是可以随便找的,比如参加有的会议,可吃可不吃的,就吃,不吃白不吃,人家部门吃,我这个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吃一点呢,所以大家都吃,吃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也就没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这钱要报销的,最后是政府财政拿,财政的钱从哪来的呢?卖地的钱,还有各个职能部门上缴的各种名目收费,就是这些钱支撑着一个政府的三公消费,吃,有时候还要坐车子去吃,吃一次不仅要消费汽油,还多了一次汽车的损耗,所以三公消费有时候是相互关联的。”
     接着他又说:“你看,我那时候,社会风气不象现在这样啊,吃吃喝喝太随便了,我的一个同学,那天请我吃饭,说是感谢我曾经给他帮助,结果我去了,他还叫了几个朋友,结束后,我看他在吧台的帐单上签字,问他,你权力挺大啊,他说,部门负责人都有业务招待费的,不花干麻,别人也不会说你好的,反正是我的权力范围,我就用,不用过期作废。我那个时候,太老实了,总是想为企业做点贡献,想当个劳动模范先进什么的,脸上有光彩,现在的人皮是太厚了,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唉,你看,我现在出来了,我在企业员工中的口碑还不错。”
     我:“怎么知道呢?”
     他:“我当然知道了,自己干了哪些对企业有利的事,自己最清楚啊,因为我用良心做事,当然也知道他们是怎样评价我。”他曾经工作过的企业早在2000年初的时候改制了,地皮都卖给开发商了,大楼一幢一幢的,“不然上面怎么会调我到这到那呢,就是想让我把企业搞好搞活。我还曾经转不弯来,后来,我没跟上形势,上面对我有点意见吧,换人了。有时候想想,确实有点亏,你看后来接我班的人,才几年工夫,就把企业搞得资不抵债,我看了他们的工作报告,亏损160%,后来我还参加过他们的年度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称企业是在外来的各种因素下造成了企业严重亏损,160又变成18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它糊涂。没得说,现在的人胆子是大,只有象我这样的人才能读懂180意味着什么。”
     他说的不错,那个“接班人”在企业干了几年后,离开企业并被政府红头文件提拔为某个部门一把手代理,正准备正式任命的时候,举报信向雪花一样飘进纪检委,双规后,交待了一些腐败问题,最后因“态度”还好,吐出“赃款”,为了表现好一点,为了保住公务员的铁饭碗,他还交待了一点不被纪检委掌握的东西,于是降了两级,换一个部门当调研员了,一直到现在。此人的前途是结束了。据此人交待时说,吃喝了十几万,那是胡说八道,都是方方面面的人要打点,才请客的,至于有举报信有名有姓地说他在饭店里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和家里的亲戚时,他否认了,结果纪检委找他曾经的亲信来证实,原来的亲信因为有利益在里面,当然是推得干干净净,说什么都不知道,跟他无关,他经手的帐单都是招待有关部门的。 
    我想起一个同学,他是一所大学的办公室副主任,在多年前吧,因同学聚会,请了几个玩得不错的十几个同学在学校定点的三星酒店开了一桌,吃掉二千多块钱,怎么报销这笔帐呢?因为聚会中还有一个同学也是这所大学的,是司机,是给校长开车的司机,因为都有业务招待费的一定决定权吧,所以司机同学签了经手人,加上请客的同学签了经手人相互证明是招待某某单位的,又因为办公室主任跟同学的关系都不错,所以批报。 
    我就杂说这些吧,综上所述,吃吃喝喝风,很难揪出一个名堂来,因为庞大的吃喝费用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必须有一个“团队”发扬“协同作战”的精神,才能形成十万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的消费圈。特别是在吃喝背后的交易,你就无法得知了,比如土地拍卖或流拍,这里面的明堂就不是三言两语说清的,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做生意的人特别是私企业主们在现实社会里,特别是面对政府的权力垄断,请“主人”吃饭的事是常常发生的,而有求于权力的吃饭是因为要想达到目的才请的,反过来,政府一个个职能部门又有多少事有求于人的?怎么可能吃掉那么多的招待费呢?他们招待了谁?


    公款吃喝不仅吃掉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同时也让腐败滋生,通过吃喝,达到一种生活与精神的享受,通过吃喝达成幕后交易。而那一张张好吃的嘴,还美名业务招待,实则是为腐败官员们寻租找合适的理由,同时,也把政府的信誉给彻底毁掉。而如何才能真正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一条就是通过公款吃喝应治罪,我觉得是当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公款吃喝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它涵盖各种腐败因素,它不仅吃掉了纳税人的钱,还吃掉了民众、企业家们对一个政府的信任程度,当下,惩治吃喝风,应该放在人大政协的议事日程,取信于民是当今和谐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