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脸怎么变小的:日本社会党“亡党失权”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8:33

日本社会党“亡党失权”透视

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日本社会党虽然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了“脱胎换骨”,但却并未保住政权。对现实的容忍与妥协并未改变社会党走向衰落的命运,甚至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因为这种现实主义政策是以社会党的自我否定为前提的,其中的教训深刻而惨痛

《 人民论坛 》(2012年第4期)

    王  屏

    日本社会党成立于1945年11月2日,1996年1月19日召开的社会党“64大”更名为现在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在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以及日本政党政治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昙花一现”的政权与“善变”的纲领

    1947年大选社会党获143席,成为日本第一大政党。同年6月1日,由社会党书记长片山哲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日本历史上首届社会党内阁诞生。片山内阁仅存在8个月即宣告总辞职,是日本唯一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权。日本社会党执政的“昙花一现”与愈演愈烈的党内分裂有很大关系,社会党内部的左右派妥协总是暂时的。除党内分裂使社会党的力量严重削弱之外,“善变”的社会党纲领也昭示着社会党的蜕变之路。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不同之处就是“善变”,他们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尽量去迎合时代变化的需要,并对党的纲领方针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社会民主党人总能找到替代的理论与口号。他们自称追求公平、公正、自由、民主、和平的价值取向,但认为社会民主主义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一种“社会运动”、一种“政治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运动与改革的过程”。多元主义和实用主义历来是社会民主党奉行的主要政治理念及其哲学基础,日本社会党也不例外,只不过是经历了一个由“最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向“正常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演变的过程而已。或者说,他们走了一段由“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的演化路程。

    日本社会党兴衰三大启示

    2009年9月,日本终于实现“改朝换代”,但民主党执政至今险象丛生,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特别是“两党制”形成的苗头不是向着“保革轮替”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保保轮替”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促使社会民主主义者反思,同时也提醒共产党人进行思考并认真总结日本社会党发展、质变、夺权与衰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一是基层党建应常抓不懈。与日本共产党相比,社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极为薄弱。社会党是以议员为中心开展活动的政党,与日常活动相比选举活动的比重偏大,与党员数量相比议员数量偏高。社会党素有“议员党”之称,并且,其议员的70%来自工会组织,这是社会党的“固有弱点”。社会党的组织机构并非不健全,社会党中央设有中央本部,都道府县设有地方本部,市町村设有总支部和地区支部。但是,社会党不仅日常活动组织得少,而且还是有名的“穷党”。不论是在人力上还是在财力上,社会党都严重地依赖工会组织。社会党的基层活动一般都靠左派工会会员来组织,活动主要在选举前后进行,就连地方组织的个数也是按众议院小选举区数量来设定,工会组织曾经为日本社会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社会党也将工会的要求全面地反映在自己的政策中,导致其自身在政策立案上的主导功能就难以强化。

    社会党自身党建的不足使其对工会组织的影响不断减弱,最终导致左派力量锐减。飞鸟田一雄委员长任内期间曾经提出“建党百万”的口号,但是,1990年社会党党员人数才刚刚超过10万人。社会党与工会组织之间是“命运共同体”关系,社会党常被人称作“总评政治部”。随着日本社会结构及国民意识的变迁,工会组织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中间阶层”的出现以及失业的增减都会导致工会的组织率下降,同时也会带来工会组织战略上的变化。1989年“总评”解散,同年11月,日本工会总联合会成立,这对社会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二是“与时俱进”要辨明方向。随着196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入1970年代后日本的中产阶级形成,甚至出现“一亿中流”的说法。面对社会结构及国民意识的变迁,社会党也在反思60年代的左倾做法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图在议会斗争中取得胜利。“社公协议”是日本社会党的岔路口,“新宣言”为日本社会党“质变”一锤定音。为了“与时俱进”,社会党通过一系列纲领、路线的变更以及政策调整,对自身所追求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战后,世界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并获得执政或参政地位,也都先后对自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他们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以民主为核心,将社会主义目标规定为“开发与多元、自由与团结、公正与安全的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包括日本社会党在内,各国社会民主党人都主张“混合经济模式”,放弃了传统的“国有化”和“公有制”主张。战前的社会党人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战后他们改变了看法,认为社会主义是某种不能实现的理想或长期任务。战后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右倾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拒绝马克思主义;主张“中立世界观”;鼓吹“非意识形态”和“人民党”。

    总之,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日本社会党虽然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清纯”,并向偏离传统走向衰落的方向发展。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相比,不论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日本社会党都略微逊色。他们没有像欧洲的社民党那样更早更长期地掌握政权,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也没有那么深入人心,甚至受到来自“左社”的顽强抵制。当然,“左社”固执而僵化的思维虽然不可取,但“右社”失去方向的“与时俱进”同样可以葬送党的前程。

    三是现实主义非容忍现状。社会党自成立起便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革新政党”领导大众运动,另一方面,保守党在斗争的同时又实行着妥协。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社会党实施了一条“现实主义”政治路线。这条路线也曾经给社会党带来利益,因为1989年的参议院选举和1990年的众议院大选,社会党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在加速自身演变的过程中社会党迎来1993年7月的大选,同时也迎来了社会党建党以来从未有过的“历史性失败”,社会党在大选中只获得70个议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社会党在其最虚弱的时候却实现了它梦寐以求的“政权构想”,成为执政党的一员。1993年,社会党参加细川联合政府并认同“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以及“部分开放大米市场”的政府方针,使其自身发生“戏剧性”政策变化。1994年,社会党与自民党及先驱新党组成联合政府,承认自卫队合宪,表示要坚持安保体制,允许开发利用原子能。社会党对自己的基本政策主张实行了全方位改变,一赌“起死回生”。但是,对保守党现行政策的容忍与妥协并未改变社会党走向衰落的命运,因为这种现实主义政策是以社会党的自我否定为前提的。1994年7月20日,当村山首相在众议院进行答辩谈到社会党对安保及自卫队看法时,带头鼓掌的是自民党议员,而社会党议员却默不作声。1996年社会党更为“社会民主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社民党干事长伊藤茂在谈到社会党1994年全面转变政策时,将其评价为“功过各半”。“功”指“从现实出发”,“过”指“容忍现状”。

    总之,日本社会党虽然实现了“脱胎换骨”,但却并未保住政权,甚至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