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国家领土的是:地陷成因断想--蛟发龙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0:32
天地一过客一莲居士's Blog
[原创 2010-06-18]
近日见到颇多地陷新闻与图片,材料1中图片即是其一.注意到不少地陷图片如下图中呈规则的圆形,以致有人慨叹即使是人工所为也未必有其齐整,凝视之下,心中陡生一念:这“天坑”是某种旋转的力量所造成的!就象龙卷风那样自下而上地旋转而出。但这力量又是什么呢?是磁场吗?是熔岩流动吗?是地壳运动吗?
(材料1:

----来源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8427058291&z=789912336#8427058291)
后来在查阅营口龙的资料时,见到这样一段文字:
“按老家那边的说法,蛟为卵生,蛟卵一般都在山上很深的土层下面,等到长大成熟的时候就从土层里面出来(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蝉)。蛟出土的时候必在雷雨天,出来了就跟着山洪一起漂走,由河入江入海!蛟出土的时候是将头顶上的那大块土壤旋转着顶出的,出来以后那块地就形成个蛟坑,小的蛟坑面积不到20平米,大的将近一亩。但是如果蛟出土失败,那它就只能埋死在地下了。有一次暴雨过后,人们上山发现有一片山坡上的墓碑和坟墓的方位全变了,就是因为这块地底下的蛟出土没成功。--作者:好想直接退休”
(来源: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1037282.shtml『娱乐八卦』 [道听途说]有没有家里长辈是当年营口龙事件的目击者啊?来八一八)
我由此立刻想到,这地陷、天坑会不会是蛟坑?蛟果真是长在土下面的吗?(关于1934年营口龙事件及有关龙的历史记载可参见以下材料2)
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查找资料。很快我就查到了上海延安高架事件,当时政府在建造延安路高架的时候,由于地底下有龙,其中的一根柱子打桩怎么也打不下去,直到请来玉佛寺的住持真禅大师道破天机并做了法事,才成功下桩。为此,还专门在此柱子上雕刻了数条龙。而不久,真禅大师即圆寂,为此事更添神秘色彩。关于此事上海很多居民都有听闻,有关材料与图片可参见以下材料3。
我进一步查找资料,发现地震专家、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徐好民的网站中《地象概论》中有关于地陷的详细论述,并有不少历史上关于地陷的记载资料。我细心地发现,其中的一些地陷记载明显与蛟发龙起有关,比如:光绪《台州府志》卷三十一载:“光绪十三年天台大水蛟发城西隅塌陷数十丈;仙居大战奥山崩坠石大如屋”。(相关内容见以下材料4)。
无独有偶,赵自强在新浪博客中以翔尽的历史史实在《“发蛟”说明龙藏于地下河中》一文中论述了龙确实存在并生活于地下河中。(该博文全文见以下材料5)。
至此,我断定,在地陷形成的诸多成因中,蛟发龙起之因定是无法规避的其中之一,而且如果果真是如我所料的规则的圆形地陷是由于那旋转的力量所致,那么这力量很可能就是蛟龙出土的威力所致。
这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但我确信不疑。而人们在质疑的同时不免要问,为什么会频现蛟发龙起呢?
所幸,今天我看到了一直想看的《阴符经》,并在其中看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注:陈撄宁在《阴符经述义》中指出原文为此两句,而不是一些文献中后人所改的四句)。我想,这就是对“为什么”的回答。
附:
(材料2:

(注:图片来自Google图片)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相关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是龙的看法。
附:历代对龙的记载(相信是很不完全的,请朋友们提供资料)
●(后汉书.五行志〕:龙降温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阳县志,仟异志〕中引作黑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敕〔后汉书〕更明确。
灵帝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灵帝即东汉皇帝刘宏,光和是他在位时所用的年号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丑,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东汉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近郊,温明殿或许就是皇帝陛下的寝宫吧。在温明殿的东院,从空中坠下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像圆形的车伞一样,身子在快速的旋转中显露出五色光芒,虽有头,但无足,不见尾,似龙非龙,长达二十余米。
●〔元史.五行志〕云:至元二十七年七月,益都临胸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千斤,浮空而起。
至元二十七年。临胸县在今山东省。龙山出现了龙,可惜不知它的模样如何。它的到来,竟能使千斤巨石浮空而起。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 当时曾为此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 龙山。燕王亲率朝臣,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举行了 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西元1631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 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 出现龙,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会有「龙山」和「异龙湖」之 称 !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 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 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 ,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 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酷似画中龙,只有腹部呈红色。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永平府志》记载,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源自:http://www.shijian.org/n6432c102.aspx世上真的有龙?!1934年营口坠龙初探!)
(材料3)
《“发蛟”说明龙藏于地下河中》
作者:赵自强
(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你们作好了接受新思想、新科学、新真理的思想准备吗?写这种开创性、革命性的超前论文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勇气,同样,读这种论文也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勇气。不然的话,人们就会用传统理论批判它是胡说八道,并把它当成垃圾而不顾。下面是我研究了22年的大历史学成果!博主恭侯你们阅读、讨论、支持和批评!
由于龙确实是一种或几种生活于地下河中的动物,而地下河又是与江湖、溶洞和“泉眼”相通的。所以龙出现在江河湖泊之中,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有的时候龙还会走捷径,直捷从地下河钻到井里,出来和人们见面。当然喏,事情并非全部如此。也有的龙会从山里、或地下钻个洞出来,如果洞太小了,或者岩石太坚硬了,龙甚至还会使用人们意料不到的“爆炸技术”,即喷出大量的煤气,然后炸开洞穴,大摇大摆的钻出来。
而由于山里,或地下河里的水位往往高于某些人居位的地面,这就会产生巨大的水压,而当龙从山洞或地洞里钻出来时,这就会造成本来封闭的地下河象山洪爆发一样猛烈的喷涌出来,这时候龙也就会顺流出现。
龙出洞这倒不要紧,而最要命的是,这往往会造成地下河象“悬河”溃堤一样,刹那间,叫古人造成意料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例如,古人的房屋、田地、人畜都会在瞬间被大洪水冲毁、或漂没!此情此景,也就给我们展示了龙生活于地下河中的第二种重要史料。
例如,《元史·五行志》云:
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六月庚戊,汀州长汀县,山蛟出,大雨
骤至,平地涌水,深三丈余,漂没居民八百余家,坏田二百余顷。
《明史·五行志》云: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五月癸酉,青浦余山九蛟并起,涌水
成河。
又云: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七月戊申,舒城大雷雨,起蛟百五十
八,迹如斧劈山崩,田陷民溺,死无算。
《清史稿·灾异志》云: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六月,咸宁大墓山有龙突现头角,三
日鳞甲晃如赤金,白昼飞腾,穿山为河,伤民畜。
又云:
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六月,黄冈柳子巷蛟起,伤一百四十
余人,冲没田宅无算。
又云: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六月初五月,宜都蛟起,坏民居,溺人
无算。
又云: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七月十二日,永嘉起蛟,裂山而出,漂
没田庐,淹毙人畜无算。
这些由国家正史记载的突然死亡百人的“出蛟”灾难,既使在现在来看,也算是一次大灾难。而这种大灾在古代,更是不能不报的大事情,故得以纪录了下来。
(二)
然而,在古代对山中出蛟事件,而造成山崩和洪水大暴发的灾难记载得最祥细的人,可能要算清朝的薛福成先生。他因采访过一位亲自见过山崩出蛟,并在这一灾变中逃生的和尚。所以他在《庸盦笔记·发蛟》一文中祥细的记载说:
湖北黄陂县之西有邝山者,层峦滴翠,高矗云霄,与木兰山对峙。
山之麓有古寺曰:“清净庵”。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
中。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天朗气清,旷无云翳。甫交亭午,忽
闻庵后石壁如裂,声震远近,屋瓦皆飞。僧亟出探望,但见石崖内水
势滔天,飞流直下,霎时山门已去。僧随手攀一板片,浮沉其间。俄
有(蛟)逐浪而来,其头如牛,仰露水面,偶触木石,则波涛激起丈
余。由蔡店而至黄邑西濠,沿岸民房冲塌无算,漂没不下千人。盖自
邝山至河口,被灾者几及二百余里云(11)。
清朝光绪《杭州府志》卷85又云:
嘉靖29年(公元1550年)7月于谐城西北五十里白沙关地裂,闻龙
吟呼嚎之声振动山谷,居民族徙。三日后蛟出,庐舍尽没,地陷为
渊。
光绪《江西通志》卷98又云: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夏六月,庐山有声隆隆鸣三日夜,又
骤风震电,晦明日大雨如注,平地水高丈余,蛟出无算,石崩数十
处。
从这些非常可靠的“正史”和“方志”中的史料来看,它有力的说明了一个事实:即龙确实是一种或几种生活于地下河中的动物。
但我读了这些史料之后,心中曾经产生过一些疑问;我相信,朋友读了这些史料之后,未必不会有如下的同感。这就是,这种“隆隆鸣”的“振动山谷”的巨响与“斧劈山崩”和“裂山而出”的龙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造成山崩地裂的能量,究竟是龙自身喷气产生的爆发力所致,还是地震等自然能量产生的爆发力所致呢?其次,还有一个地理问题是,这地下河不是在地下流淌吗?怎么跑到山上去了呢?
尽管这些问题起初我也没有搞明白,后来通过对龙的系统研究才弄清楚。但有一个问题是很明白的,这就是古人记载的“发蛟”而引起的山洪,确实是龙在山里或“地下河”里打“洞”,并从洞里同水一齐喷出来的。这个问题尽管在“教课书”上没有人提过,也找不到答案,但在“正史”中却有大量的记载。
我们看到,蛟龙从山里钻出来,不仅对人畜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对自己也会造成死亡。假如龙突然释放大量煤气炸开山洞时,山岩向外崩塌,这对龙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如果山岩分成一前一后两次崩塌,当第一次山岩倒塌之后,龙就钻了出去,恰好身体被第二次倒塌的山岩砸断了。这就会使龙的尸体一半同山洪喷出,而另一半则被岩石砸断掩埋了。
这一事实就记载在《清史稿·灾异志》中。文献云:“雍正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五月,定海舢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这一史料的意义,再次证明了《拾遗记》说的:龙确实是一种或几种生活于“洞穴阴源(和)地脉”中的动物。
(三)
但这里还有一点是不能不指出的,这就是,“发蛟”有时确实和地震有关。即生活于地下河中的龙,比人类早知道地震将要来临,故蛟龙不得不自动转移或迁徙,这就使很多蛟龙突然从水里冒出来。如《明史·五行志》记载云:“万历十四年七月戊申,舒城大雷雨,起蛟百五十八。”《太平广记》卷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云:“蜀庚午岁。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洵阳县洵水畔有青烟庙。数日,庙上烟云昏晦,昼夜奏乐。忽一旦,水波腾跃,有群龙出于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牛马驴羊之形。大小五十,累累接迹。行入汉江,却过庙所,往复数里,或隐或见,三日乃止。”可见,龙确实生活于地下河中,并且古代的数量和群体还非常之大!
但是,有些自命不凡的学者,往往把自己当作“科学”代言人。而事实上,他一生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关于龙的史料,更没有见过“水怪”是何等模样,他却敢以“科学”的名誉断定:“水怪”就是“大鱼”!而“大鱼”这种东西,显然与古人所见之“龙……如牛马驴羊之形”,大相径庭!
由于人类长期与龙脱离了接触,少见多怪成了传统,故称“龙”为“水怪”。而造成人和龙难于见面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还是人类对龙的残酷屠杀造成的。其次是人口极剧膨胀,工业化、沙漠化、污染化,使龙的食物和栖身、繁殖的地方遭到了破坏,造成了龙少难见。
我们研究龙还注意到,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龙缺乏兴趣。如孔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都是如此。如《论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话。特别是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还写了一段颇具自知之明的老实话。他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这就反映了2100年前的司马迁长期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环境里,成天从书斋中出,再从宫庭中来,尤其晚年著述,足不出户。这就造成了司马迁对政治有浓厚兴趣,对动物则淡薄如水。所以司马迁对龙和当时种群繁多的奇异动物知之甚少。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史记》和《神异经》、《论衡》;晋代的《山海经图赞》、《搜神记》、《博物志》和宋梁时代的《续博物志》、《述异记》;以及《二十五史》中的《五行志》、《祥瑞志》、《符瑞志》、《灵征志》、《灾异志》等文献记载的龙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司马迁对龙多么不感兴趣!
虽然以前的学者们批判过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说它是阻碍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拌脚石。我看这种批判是有几分道理的。
现在,我们再从司马迁对《禹本纪》、《山海经》的认识态度来看,可以说,这个司马迁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孔子流毒最早最深的权威性学者。
我们从认识论来看,“不语怪力乱神”,显然是一种消极的,拒绝认识复杂的客观世界的态度。因为客观世界中的奇怪事物,不论你“语”,还是“不语”,那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对“怪力乱神”的科学态度,应该是见“怪”语“怪”,实事求是的对“怪力乱神”作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掌握其系统规律,使其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正确的积极的态度!
(材料4)
光绪《台州府志》卷三十一载:“光绪十三年天台大水蛟发城西隅塌陷数十丈;仙居大战奥山崩坠石大如屋”。
1905年8月1日《中外日报》《番禺地陷》载:“前月十二日城厢内外谣传石井乡蛟变之异,当时查访石井乡制造局并无此事。后闻番禺附近老鸦岗附近果有地陷之事。此处实名古料乡,番禺县属。离城三十余里石门讯管辖地方低陷,田土南边为郑姓税田名曰合丰围,北边为彭姓土。合丰围基边及郑姓田之近海者低陷最大,阔约八九丈深约三丈有余。当月之十一日十二点半钟时候附近居民忽闻声如屋塌知必有异前往观看,先见合丰围边低陷,复有声随后而起,又闻各处均有水田低陷者。十七夕彭姓田左边复喷泥土如鸡蛋色黄白掺杂者,喷后水起如花筒然,高约丈余,计低陷二十余处深只二三丈。闻岑督查知此事电饬中令该管哨弁详细禀覆并绘图贴说以备考察云”。
1992年11月3日《中国减灾报》载《雷雨交加地面塌陷》一文:“安徽省固镇县城关东龙滩村一处地面10月2 日发生塌陷,塌陷总长度为116米最宽9米窄7米,最深达4.5米浅则3米,切面与水平夹角几乎达90度,塌陷区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塌陷区两侧缘几乎是平行线。塌陷时雷电大雨交加,附近有个姓刘的姑娘遭雷击身亡,于是有人传闻,龙飞走了地塌陷了,还带走了龙女. 同治《湖州府志》卷四十四载:“乾隆五十年湖州五月至七月不雨溪港皆涸苗尽槁,西门外下塘地陷数丈,民居屋脊与地相平,屋中人破屋而出,什物一无损坏。河中忽亘起土埂,升出白光一道,望龙溪而去,怪风随之,溪中渔舟数十俱为白光所迷,俄顷风定舟俱聚一处而白光不见矣”.
公元315年山西临汾地震崇明观陷为池、水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
来源:http://www.sea3000.net/xuhaomin/4_2_2.php 徐好民网站的《地象概论》第二章 地表变异 第二节地陷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此文来自  king9413  的文件夹  [龙]
上一篇:我把祖宗给钓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