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眼睛长在头顶两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0:4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综述 苏斌
发布时间: 2011-7-4 2:30:35 被阅览数: 1037 次 作者: 苏斌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是对“生命线”理论的最新表述,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高度概括。近年来,理论界以江泽民关于“生命线”的论断为指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诸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现将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意义

      理论界普遍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意义在于:(一)学术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深化和哲学思考。由于以价值哲学为指导,从价值主客体关系中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形态、价值特征和实现规律,使认识既有理论深度,又不感到空泛抽象。[1]这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设,促进学科的科学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可以更好地感觉它。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界定有时抛到天上,有时掉到地下,从理论层次看,问题就出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上。因此,价值论的研究不仅能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自觉性,而且能使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与己无关”,[1]以更加主动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理论界的研究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概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2]需要说明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的这一价值关系,其主体有两个,包括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不是反映实在对象的实体范畴,而是反映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范畴,脱离了二者关系去孤立地谈主体的需要或客体的属性,均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2](二)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指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2]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实践活动中合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因此,只有在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实现,成为真正的价值并获得完备的价值形态。[3](三)本质的具体化。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可归纳为:对社会、对个人具有明确的导向价值;对社会、对个人具有巨大的动力价值;对社会、对个人具有合理的整合协调价值。[2]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

      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形态方面。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表述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划分标准

      就理论界研究的主流来说,是以价值主体为基本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区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由于划分的具体标准各异,还有以下六种不同的观点:(1)从价值显现的时间来看,可分为潜在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4](2)从价值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正面价值、零价值和负面价值;[4]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5](3)从价值的实现与教育活动的联系程度来看,可分为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2](4)从价值的结构来看,可分为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6](5)从价值的效用范围来看,可分为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3]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4]。(6)从价值的功能来看,可分为动力价值与导向价值;[3]政治价值与服务价值。[5]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这一问题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导向价值、激励价值、凝聚价值和净化价值。[7](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来看,其社会价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作用所呈现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中,政治价值居于首要地位,内容涵盖传播政治意识、引导政治行为、造就政治人才、和谐政治关系。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和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2]文化价值则是从文化的运行过程来分析,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渗透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过滤价值、文化控制价值、文化纠偏价值和文化变迁价值。[8]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领域的全新课题,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两个方面的价值。[2]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这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最为深入、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从价值客体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和规范调控行为四个方面。[2](2)从个体主体的角度来看,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方面的价值,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意义;[9]二是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体现在解决人生课题方面的价值,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人生观教育对于人生意义、人生态度和处世技巧的价值。[10](3)从教育主体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不仅包括对于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而且客观存在对教育者精神需要的满足,因而还包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体价值。[11]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虽然是一些个人,但他们代表着社会一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尽管也可以是广大群众,但就他们的实际存在状态而言,却是具体的个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主要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

      (四)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

      多数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12]其中,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社会价值是其价值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忽视了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无从谈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价值就内在地包含了个体价值,个体价值只有在社会价值中才能实现。另一方面,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决定,个体价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方面。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脱离了具体的个人,社会价值就会成为空洞的、与人无关的东西。忽视了这个方面就不能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10]

      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则很少涉及。这种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的倾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片面理解,也正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个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和追求目标。从现实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一切活动的取向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驱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承认并适应这一现实,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突出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定位与开发。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比较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

      从客体方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由“潜价值”到“价值”的转变过程。当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体尚未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他们需要的可能性时,它对社会和人具有潜在价值,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素质等价值。只有在其主体消费中,也即社会和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其潜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变成现实的价值。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本质就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仅把价值的实现理解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表面的、肤浅的。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客体对主体产生实际的效应,即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体作用于主体——社会和人,客体的属性作用于主体,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动机,再由主体将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从而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化,是其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2]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丰富多样,但基本的途径是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2]就前者而言,科学的灌输,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硬塞进人们的头脑,也不是越俎代庖地代替群众思考,而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原则,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指导人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发自觉,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从而引导正确的行为。就后者而言,是指主体出于自身需要,以其自身的素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传递的信息和要求加以理解、评价、筛选、择取、整合、认同及践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入的发展入手,推动主体接受活动的进行。[3]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

      主要有两种观点:(1)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三大要素之间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大规律,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人际关系影响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规律,包括教育者的素质影响教育过程的规律、教育内容传递的同化规律等;教育对象内化教育影响的规律,包括教育对象知、情、意、行综合作用的规律、内化的循序渐进规律等。[4](2)另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线”论断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的概括,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的效用关系着手,总结为三条规律:一是真善统一律。这一规律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尤其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也即对于人们的有用性,增强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二是神形统一律。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能为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提供导向、动力、保证等服务,从而与其保持统一时,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才能产生价值。三是虚实转化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不能脱离实际孤立地进行,不能搞“两张皮”,而是要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落实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上。[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多侧面的规律体系,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亟待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6)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6)

      [3]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3)

      [4]刘振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学[M].黄河出版社,2001,(4)

      [5]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6)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7]荆小平.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M].解放军出版社,2000,(1)

      [8]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9]褚凤英.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的意义[J].理论前沿,2001,(10)

      [10]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

      [11]王薇、徐刚.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3)

      [12]马冬.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个体价值的定位与开发[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