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红丸案:《读点经典》第七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09:51

■《老子》二则■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3]夫唯不争,故无尤。[4](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5](四十八章)

 

【注释】

[1]这句说,具有最高的德行的人,其德行就好像水一样。

[2]这句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最接近于道。恶(wù):厌恶。几(jī):近。

[3]这句说,(上善之人)善于择地而居处,善于保持沉静之心,善于友爱待人,善于遵守信用,善于取得治绩,善于发挥长处,善于待时而动。善:善于。渊:形容心态沉静。与:与人相交往。治:治绩。能:长处。时:时机。

[4]这句说,只因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错。尤:过错。

[5]全句说,为学应当与日俱增,为道应当逐日减少。减而又减,达到不妄为的境地。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为学:求学。日益:每天增加,指积累知识。为道:求道,这里的“道”指欲望、感情等。日损:每天减少。无为:这里指不妄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4]

 

【解题】

这是首送别诗。首联对仗工整,点明送别和赴任之地;颔联写与朋友别离在即,话题一转,只用都是天涯宦游人来宽慰和鼓励对方。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名句,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尾联收束全篇,劝慰朋友毅然动身出发,不要像小儿女一样哭哭啼啼,而应胸怀壮志,努力创业。此诗一洗历来送别诗的缠绵感伤,积极乐观,意境开阔,风格爽朗。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县尉的尊称。之任:赴任。蜀州:一作蜀川,今四川。

【注释】

[1]城阙:指长安的城墙及宫门前的望楼,此处代指送别地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护卫。辅:护持。三秦:泛指陕西关中地区。五津:指岷江从都江堰到犍为县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此泛指蜀地。

[2]这两句说,朋友要去异乡做官,自己亦客游长安,同样是为了仕宦而离乡别友,离别的情谊也是相同的。宦游:为做官而奔走。

[3]这两句说,四海之内有一知心朋友存在,虽远在天边,也似邻居一样。比邻:近邻。

[4]这两句说,不要在离别的路口,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无为:不要。歧路:分岔路口,此指分手之地。 

 

……………… 散·文·选·萃…………………

1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解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阳应进士举,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这首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山为东岳,杜甫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本诗名句,饱含人生哲理。后人经常用来喻托不畏艰险,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注释】

[1]“岱宗”二句为自问自答,意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泰山居齐鲁之间,峰峦青苍之色,齐鲁之外,还可望见。岱宗:泰山的别称。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山之宗,故称“岱宗”。夫如何:怎么样,这是在诘问自己。齐鲁: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山北古为齐国地,山南为鲁国地。

[2]“造化”二句:上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泰山是天地间神秀之气的集中所在。下句是说泰山极高,山南山北,因之而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造化: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和秀美。阴:山北,指山后背日处。阳:山南,指山前向日处。阴处为昏,阳处为晓。割:分割。

[3]“荡胸”二句:上句意谓望见山中层云叠生,舒展飘拂,心胸像经过洗涤一般。下句谓凝神远望,目送山中的飞鸟归林。曾:同“层”。决:裂开,这里是尽可能睁大的意思。眦(zì):眼眶。

[4]会当:定要,将来定要如此。凌:登上。绝顶:最高峰。一览众山小:语本《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读点经典

■《庄子》一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外篇·山木》)

 

【注释】

[1]醴(lǐ):甜酒。

[2]“君子淡以亲”二句是承上而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是以道相合,而不言利,故虽淡却亲;小人之交是以利相饰,而利不常有,故虽甘却有时而绝。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散文选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1]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3]声里,江南游子[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5]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

 

  【解题】

此词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写下的名篇。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作者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词人自比为离群孤雁、弃置宝刀,英雄无用武之地,胸中郁闷可以想见。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几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陈述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为了家乡美味就归隐故乡,也不会学许汜“求田问舍”,忘怀国事,从而表白自己收复中原、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最后叹惜流年如水,壮志难酬,流下英雄失意的热泪。全词曲折迂回地表达出功业未就的抑郁心情。建康:今江苏南京。赏心亭:在南京城西。

【注释】

[1]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旧属楚国,故云“楚天”。

[2]“遥岑远目”三句:意谓远山看起来,很像没人插戴的玉簪和螺旋形的发髻,可是却处处触发自己的愁恨。遥岑(cén):远山,指的是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远山“献愁供恨”。远目:远望。

[3]断鸿:失群的孤雁。

[4]江南游子:作者自指。辛弃疾家在济南,属于沦陷区;他客居江南,故称“江南游子”。

[5]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看吴钩,是希望使用它立功的意思。栏干拍遍:“栏干”即“栏杆”,胸中有郁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抒发。会:理解。登临意:登赏心亭时的所思所想。

[6]“休说”三句:意谓自己不贪恋生活享受,不愿意学张翰那样忘怀国事,弃官归乡。季鹰:张翰字。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京城做官,见秋风起,便思念家乡吴中的鲈鱼,于是弃官归乡了。鲙(kuài):通“脍”(kuài),把鱼或肉切细。

[7]“求田问舍”三句:是说自己想求田问舍,却又害怕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耻笑;表示自己不愿意买田置屋,注重生活享受。求田问舍:买田置屋。刘郎:指刘备。据《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在天下大乱之时不问世事,忙于求田问舍。一次,许汜到陈登处做客,陈登很久不与他说话,自己坐在高凳之上,而让许汜坐在矮凳上。后来许汜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你在家国危难之时只顾求田问舍,所以陈登会那样对你。陈登对你还是客气的了,如果是我,我会坐在百尺高楼上,让你坐在地上。

[8]“可惜流年”三句:这是在自惜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去,与饱经愁风愁雨的树木一样衰老了。流年:流逝的时光。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之中。树犹如此: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桓温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以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已经很粗了,于是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木都老了,人怎么能不衰老呢?

[9]“倩何人”三句:这是作者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得不到同情和慰藉的感叹。倩:通“请”。红巾翠袖:指歌女。揾(wèn):擦拭。英雄泪:英雄失意的眼泪。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自题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题署堂联)

  

罔违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1]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清·武承谟题无锡县衙联)

  【注释】

[1]罔(wǎnɡ):不可。咈(fú)民:违背百姓。斯:这样。无怍(zuò):无愧。怍:羞惭。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1],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民生在勤。

(清·程祖洛自题联)

  【注释】

[1]语出三国虞翻《与弟书》。醴(lǐ)泉:指及时之雨。雨水天降,故云醴泉无源。芝草:灵芝。

[2]语出《吕氏春秋·尽数》。户枢不蠹(dù):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户枢:门轴。蠹:蛀蚀。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李甲秾[1]自题联)

【注释】

[1]李甲秾(1898—1932),湖南宁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曾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沩山武装起义。回到家乡后,以教书为掩护,支持红二十五军第二师在湘中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不幸被捕,惨遭杀害。

 

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必先去旧,然后立新。

(蔡廷锴自题联)

 

 

……………… 经·典·释·名…………………

■《春秋》■

《春秋》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按年代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存1.6万多字。《春秋》依据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但记述范围却遍及各诸侯国,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具有信史价值,这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旧说《春秋》为孔子所著。但近代学者研究证实,应为鲁国历代史官集体编撰而成。孔子虽不曾编撰《春秋》,但讲述研习《春秋》却应肇端于孔子。《春秋》经文叙事由于过于简略,曾被讥为“断烂朝报”。汉以后,《春秋》被尊为儒家经典,在政治、学术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春秋》言辞隐晦,表述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于是,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现存最早的阐释著作合称“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公羊传》的作者相传为公羊高,《穀梁传》的作者相传为穀梁赤,二书以问答的方式解经,重在义理阐释,史料补充很少,故而史学价值不高。《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丘明的著作,对《春秋》记事进行了详细的史料补充,弥补了《春秋》的不足,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左传》■

全名《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内传》。与《穀梁传》《公羊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左传》是记载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司马迁和班固均认为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所撰,但不可信,其实际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战国中期,孔门后学以《春秋》为纲,依据《国语》和当时尚能见到的其他典籍,编成了《左传》这部中国古代编年史。从内容上看,不可能成于比孔子尚早的左丘明之手。但其主体部分可能是左丘明讲述的史事,因而最后的编订者才以他主名。

《左传》通过叙述春秋时的具体史事来补充说明《春秋》所记录的简要纲目。通过《左传》介绍的史事,能真正理解《春秋》标题目录的全部意义,所以《左传》和《春秋》,犹衣之表里,相辅相成。《左传》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还包括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等。其中不仅有春秋时代的许多重要史事,还有前此的若干传说古史。

《左传》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将《春秋》和《左传》合编为一书,博采汉儒解说,考订异同,自成专门之学。其后,《左传》的地位逐渐超过《公羊传》和《穀梁传》。

 

 

 

 

 

经典语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书香浓郁度,意味着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品位的深浅和宜居度高低,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都是感叹人生苦短而知识无限,同时也说明读书求知的重要和快乐。要读书,就要读好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外经典浩若烟海。我们的干部或因工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1]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2]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3]

 

【解题】

1935年9月中旬,作者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南部,10月上旬,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红军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词就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彻底打垮敌人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六盘山,在宁夏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注释】

[1]望断:望尽。

[2]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屈指:计算。

[3]“今日”句: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句:“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苍龙:一种凶神恶煞。长缨:长绳。《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方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作者自注云:“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经典语录

后 记

 

散文选萃

1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解题】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当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农民命运,关注国情和农民的悲惨境遇,诗风凝重沉郁,享有“农民诗人”的美誉。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等。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他写下《有的人》。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 诗·词·撷·英…………………

……………… 楹·联·集·锦…………………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解题】

每个人都有被生活蒙蔽欺骗的经历。可是在遭受人生挫折之时,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人奋起,有人消沉。普希金告诉我们,人生的体验丰富多彩,面对人生苦难,应当积极乐观,因为各种体验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这首诗写得很美,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音节铿锵,富于韵律,令人回味。

 

■《论语》二则■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述而》)

 

曾子[3]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4](《泰伯》)

 

【注释】

[1]这句说,(即使)只是吃着粗糙的食物,喝着白水,只能枕着弯曲的手臂休息,也乐在其中。饭:在这里作动词用,吃。疏食:粗糙的食物。肱(gōng):手臂。

[2]这句说,不义而得到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像浮云一样。于:对。

[3]曾子:曾参(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4]这句意为,曾子说:“可以辅幼君,摄国政,面对生死考验而节操不改,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托:托付。六尺之孤:指未成年的孤儿,这里指幼君。寄:委托。百里之命:指诸侯国君的政令,这里指国政。临:面对。大节:指忠孝等节操。夺:改变。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诗词撷英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孟子》二则■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1](《尽心上》)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2]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3](《尽心下》)

 

【注释】

[1]这句说,这样做,却不能明白地了解;习惯了,却不知其所以然;一生都在这条路上走,却不知道这是什么路,这是一般的人。成语“习焉不察”就出自这句话。著:指明白了解。察:指精深认识。由:经过。众:一般人。

[2]这句说,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这是“善言”。言近:言语浅近。指远:“指”通“旨”,意义。远:深远。

[3]这句说,做的看起来简单,恩惠功效却广大,这是“善道”。约:简单。施:恩惠,功效。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

经典释名

经典释名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1]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3]

 

【解题】

这首描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以“游”串诗,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二句妙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只是能欣赏到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风光,而且能领悟到它所蕴涵的哲理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必将到达一个光明的境界。

【注释】

[1]腊酒:前一年腊月酿造的酒。浑:酒品不高。古以酒清为品高。豚:小猪。

[2]箫鼓:箫和鼓,两种常见乐器,此处指乡间为祭神活动正在排演音乐。春社: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

[3]乘月:乘月色而游。无时:随时。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

散文选萃

后记

■野 草■

夏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他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为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解题】

夏衍(1900—1995),祖籍开封,生于杭州。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野草》是夏衍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写于抗战中期。为了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的信心,他将野草人格化,以象征顽强的生命力,完整而贴切地象征了坚持“长期抗战”的伟大的中华民族,预示了民族战争的光明前途,并表达了对不可战胜的民众力量的信赖。

 

 

诗词撷英

■现代语录六则■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想探寻“使人类走向幸福的途径”的人的首要职责,就是不要欺骗自己,要有坦白承认事实的勇气。(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所谓德、才、智,第一是德,看他是否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党的事业。第二是才,是指的工作能力。第三是智,看他能否联系群众。资格并不能决定一切。(邓小平:《克服西南工作困难要掌握好三个法宝》)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09年5月2日)》)

 

好读书是好的,但是不要“读死书”,还要灵活运用;不要“死读书”,还要关心社会世事;不要“读书死”,还要注意身体健康。(鲁迅:《1926年10月14日在厦门大学周会上的演讲》)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经典释名

 

诗词撷英

■送董老赴陪都■

林伯渠

  延安回首又西安,

  此去渝京[1]路几千。

  驿路幸存左氏柳,

  夏云尝拥剑门关。[2]

  不因贝锦轻南国,

  好用批评重北山。[3]

  参政也为吾辈事,

  岂容谠论让先贤。[4]

 

【解题】

林伯渠(1886—1960),名祖涵,湖南临澧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1919—1920年在上海国民党总部和广东军政府协助孙中山工作。1920年底,经陈独秀、李大钊介绍,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4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2年,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七大和八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病逝。本诗写于1940年10月。其时,董必武从延安动身途经西安到重庆,准备在国民参政会上揭露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阴谋。

【注释】

[1]渝京:重庆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故云“渝京”。

[2]“驿路”二句:是说在路上还可以看到左宗棠率军西去时种下的柳树,入川之后可以看到剑门关浓云密布。左宗棠曾率军平定陕甘之乱和收复新疆。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气势雄壮。

[3]“不因”二句:是说为了团结抗战,不会因为国民党政府对我党的毁谤污蔑就同它决裂,要有团结还要有斗争,通过批评斗争来提高党的威信。贝锦:原意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后用来比喻诬陷他人、罗织罪名的谗言。南国:代指重庆的国民政府。北山:代指延安的我党政权。

[4]谠(dǎnɡ)论:正直之言,直言。

 

 

 

 

■《礼记》二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4](《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5](《学记》)

 

【注释】

[1]这句说,求学的人有四种失误,这是教学的人一定要了解的。

[2]这段说,在求学时,有的人失于贪多,有的人失于不足,有的人失于浅薄,有的人失于不善求教。这四种情况,是因人心各异的缘故。或:有的人。则:于。易:指好问而不深思。止:指止于好思而不问的情况。

[3]这句说,了解人心,然后可以挽救这些过失。知:了解。救:挽救。

[4]这句说,善教的人,总是善于挽救这些过失的人。长善:总是善于。

[5]这段说,学习使人发现自己的短处,教学使人了解自己的不足。这促使人反省和自强,所以说教学相长。困:缺乏。反:反省,自省。相长:相互促进。

 

 

 

诗词撷英

〔宋〕

诗词撷英

■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

 

  【解题】

《夸父逐日》是《山海经》中非常著名的故事,表现了对勇敢、力量和伟大气魄的歌颂,对为了造福苍生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的赞美。

【注释】

[1]这句说,夸父和太阳赛跑,跑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夸父:人名,也是一个种族的名称。日:太阳。逐走:赛跑。入日:太阳即将落山。

[2]这句说,夸父渴了,想喝水,就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就向北赶喝大湖里的水。饮:第一个“饮”为名词,指所饮之物,第二、三个“饮”为动词,意为“喝”。河、渭:黄河和渭河。北:向北。大泽:大湖,传说纵横有千里,在雁门山北。

[3]这句说,夸父还没到大湖,就渴死在路上了。丢掉他的手杖,变成了桃林。道:在路上。邓林:地名,在今大别山附近。据考,邓林即桃林。

 

诗词撷英

■活 板■

〔宋〕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1]自冯■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5]。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8],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9]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10]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1]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12]所得,至今保藏。

  【解题】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这一伟大技术的工艺流程,是研究活字印刷术的重要史料。毕昇(又作毕晟,约970—1051),蕲州蕲水(今湖北黄冈英山县)人,原为书肆刻工,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文学家。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所著《梦溪笔谈》三十卷,被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注释】

[1]这句说,用版印方式印刷书籍,唐人采用得还不多。板:同“版”,印刷用的底版,这里主要指刻版。盛:多。

[2]这句说,五代冯道开始用刻版印刷五经,以后的典籍就都是这种版本了。冯■王:冯道,五代时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卒后追封为■王。曾倡议国子监校定儒家经典,并组织工匠进行雕印。我国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书。板本:即版本,指用刻版印成的书,与“写本”相区别。

[3]庆历:北宋仁宗的年号,即1041—1048年,庆历中指这个阶段的中期。布衣:平民。活板:用刻成的单个泥活字拼成的印版。

[4]用胶泥刻字:把字刻在胶泥质的泥胎上。薄如钱唇:每个字的厚度与铜钱的厚度相当。印:印章,这里指刻成的活字模,形状像印一样,即下文所说的字印。火烧令坚:用火烧制,使字印坚硬。

[5]腊:指蜡。冒:覆盖。之:代指铁板。

[6]铁范:铁框。就火炀(yàng)之:靠近火烘烤它。

[7]药:指铺在铁板上的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其:指密布于板上的字印。砥:细磨石。

[8]已自布字:已经开始排版。

[9]这句说,不用字印的时候,就以韵部为区别,把每一部的字印都用纸标记出来,贮藏在木匣里。帖:用标签作标记。韵:指韵部,即是以韵母为标准将汉字归类的方法。唐宋时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合并为106韵。

[10]这句说,对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很快地刻成后,点火烧制,马上就能制成可用的字印。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旋:随即,很快地。

[11]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文理:纹理,质地。兼:又。不可取:拿不下来。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用讫(qì):用完了。火:用火。拂(fú):擦拭,掸去。殊不:一点也不。

[12]群从(zòng):堂兄弟及子侄辈。

 

■我的信念■

〔法〕玛丽·居里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解题】

玛丽·居里 (1867—1934),即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同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逝世,她继续从事放射性研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极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一。但她绝不贪图钱财和享受,只是为了科学的发展而奉献自己。1934年7月4日,因劳累并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而与世长辞。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散文选萃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金缕衣■

〔唐〕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1],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解题】

本诗作者不详,传为杜秋娘所作。诗中劝勉人们要爱惜光阴,不要贪恋安逸享乐,年青时该做的事应抓紧去做,不要等到年老力衰空余遗憾。诗的前两句用“金缕衣”和“少年时”作对比,直接说明青春的可贵;后两句用“花开”与“无花”作对比,进一步说明要珍惜可贵的光阴。

【注释】

[1]本句说,不要沉醉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消磨光阴。《金缕衣》:古代曲调名。

 

 

诗词撷英

序/薄熙来/1

 

经典语录

 

 

散文选萃

/《山海经·海外北经》/17

//19

//25

 

 

诗词撷英

 

 

楹联集锦/71

经典释名/77

后记/85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解题】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古典文学著名学者。青年时曾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特意蓄留胡须,以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为民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诗题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咱们的中国”。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留美回国时,看到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诗中的“祸”与“火”,比喻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火山”比喻的是能翻天覆地的民众力量。“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全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师 说(节选)■

〔唐〕韩愈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3],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11]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2]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3]

……

圣人无常师[1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5]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8]不拘于时[19],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20]之。

 

【解题】

《师说》从理论上阐明了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是韩愈针对当时社会耻于相互学习的不良风气而作的。文中对老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与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认识老师与弟子关系的观点,可以视为对《荀子·劝学》篇的重要发展,从古至今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注释】

[1]学者:求学之人。

[2]这句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的人。受:同“授”。

[3]这句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有知识的。知:懂得。之:指道理和知识。《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4]这句说,有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所造成的困惑,最终也不能解决。其:那些,指疑难问题。为惑:造成的困惑。

[5]生乎吾前:意为“生乎吾前之人(者)”,因下面接着一个“其”字,故可省略“之人”或“者”。下句“生乎吾后”同。“乎”,这里相当于“于”,意思是“在”。闻道:懂得道理。闻:在这里是“理解”的意思。固:本来,也有“确实”的意思。从而师之:跟着他学,以他为师。“师”在这里作动词用。

[6]师道:(向他)学的是道理。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师道”,指从师的风尚。庸知其年:哪里管他的年龄。

[7]是故:所以。无:四个“无”都作无论、无所谓理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在谁身上,就向谁学习。

[8]出人:超过(一般)人。犹且:尚且,还。

[9]众人:一般人。下圣人:低于圣人,不如圣人。耻学于师:耻于向老师学习。

[10]圣益圣:前一“圣”指古之圣人,后一“圣”意为通达睿智。愚益愚:前一“愚”指今之愚人,后一“愚”意为愚蠢。益:越发,更加。

[11]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己。

[1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只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书上的文句的这种老师。之:指童子,学生。其:指书。读:文章中不是一句的结束但念起来要停顿的地方。

[13]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学而大遗:小问题知道要学,大问题反而放弃(不学)了。这两句的意思是,不明白句读还知道要从师问学,有了疑难不能解决却不从师问学。吾未见其明也:我看不出他是明白道理的人。

[14]常师:固定的老师。

[15]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名的事。苌(cháng)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方面的事。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弹琴。老聃(dān):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16]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原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引书往往不谨守原文,此为一例。

[17]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专门研究。攻:研究,学习。

[18]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叫蟠的孩子。李蟠是韩愈的弟子,贞元十九年(803)进士。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与传文。六艺是六经的别名,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是解经的著作。皆通习之:都在学习。

[19]不拘于时:没有受到世风的影响,不以从师为耻。

[20]贻(yí):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