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日本视频m.vi:【引用】疾病分类与鉴别诊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53:14

有些疾病容易混淆,应注意疑似之间,祥究病因,谨守病机,细察症状以作疾病的鉴别诊断。否则诊病不清,遗误非浅。


1、中风与类中风的鉴别:中风是是卒然昏倒,人事不省,或窜视喁斜,抽搐反张,骨痛筋急以及瘫痪,麻木为特征的急性危重疾病。人体元气强壮,荣卫和平,腠理致密,则外不能为害,若嗜食肥甘厚味,酗酒、劳伤、致使真元耗散,营卫空疏,肝阳化风,偶因外风乘虚侵袭,则中风。此外肥人多中风者,因人体多肥胖,则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于通利,故多卒中。
根据卒中昏倒,人事不知等临床特点,参考体质等情况,中风不难确诊。惟应与类中风相鉴别,中风一般见于年岁在四十岁以上,素有肝阳化风,或体胖者;《金匮》谓中风“邪在经络,肌肤不仁,邪在经即重不伸;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一般在临床分中脏、中腑、中血脉三症。中腑者,虽在表,虽不认人,但外有六经之形症;中脏者,中在里,其症眩仆昏迷,痰如曳锯,分闭脱两症。闭症,咬牙握手;脱症,手撒脾绝,眼合肝绝,间有寒痰壅塞,介乎闭脱之间的。口张心绝,声如鼾肺绝,遗尿肾绝。中血脉者,中在经络之中,口眼喁斜。


2、中风症之类中风,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此因阴分亏损,下焦气化不固摄,冲中气上逆上冲,而胃受肝胆冲气之排挤,其势不能下行。转随其排挤之力而上逆,因肝火过升,引动胃气,冲气相并上升,人之血随气升,气升不已以致脑血管充血过甚而成脑溢血,有碍神经而偏枯,言语蹇涩不利,这种因阴虚阳亢而血压过高引起之中风,名脑溢血中风。
中风症有因气虚运血无力,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脉络瘀阻,致使体变痿废,半身不遂,瘫软无力,伴半身麻木,气短乏力,自汗心悸,食少便溏等证,此为低血压之脑血栓中风。
中风症有因血液中过稠度,血浆比凝度增高极易导致血液固体成分凝结的高血压,高血脂粘度的脑梗塞中风。
中风症又有其它兼症者,如糖尿病病久体虚而后中风;有患心脏病而后中风;有因痰浊与瘀血互结而中风。在辩证时均需辩清,才能正确有效的施治。


2、壮热:即高热不退,只恶热不恶寒,亦称大热或叫高热。壮热是病邪由表入里,邪正交争,阳盛于内蒸达于外,热势鸱张的标志。多见于外盛热病的极期阶段。其鉴别如下:
壮热多汗、烦渴喜饮,脉洪苔燥,为阳热极盛;壮热神昏、舌蹇肢厥,脉数舌降,热陷心包;壮热夜甚,烦渴斑疹,脉数舌降,为气营两燔;壮热痉挛、抽搐、烦燥、热极动风;壮热胸闷,气短痰稠,脉滑苔腻,为痰热壅肺;壮热胸痛,咳脓痰腥臭,脉滑苔黄,肺热成痈。


3、昏迷:即神识迷糊或人事不省,甚则对外界刺激不起任何反应,亦称昏愦。外感和内伤疾病均能出现,外感昏迷多由转变而成,内伤杂病的昏迷则多突然发作。其鉴别如下:
昏迷胸闷,似明似昧,身热不扬,脉滑苔腻,为痰浊闭窍;昏迷谵语,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脉实苔燥,为腑热熏心;昏迷脓肿,疮疡斑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涎壅痰鸣,喁眼肢废,脉滑苔腻,为风痰内闭;昏迷厥逆,面白,气短息微,汗出粘冷,二便自遗,脉微若绝,舌淡苔白,为阴绝阳脱。


4、烦燥:烦与躁两症不同。胸中热而不安为烦,手足热而躁扰为躁。烦为阳,属有根之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易治;躁为阴,系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难治。烦燥俱作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热邪、痰火为患;虚者多由阴阳气血的损伤。但不论虚实如何,都与心经有关,心主神明,神明被扰则烦躁不安。故烦躁乃心经之火热为病也。其鉴别如下:
潮热烦躁,手足忽然汗,便闭、腹痛、甚则谵语,脉沉实,苔焦黄,这是肠胃实热。
寒热烦躁,头痛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苔糙,这是外寒内热。
烦躁气急,发热面赤,痰黄粘稠,脉滑数,大小便秘结,或小便短赤,此为痰火内扰。
烦躁胸闷,胸心刺痛,面色黧黑,或少腹硬满刺痛、唇青、脉沉涩、舌紫有瘀点,为瘀冲心。
虚烦不眠,微热,懊脓脉滑苔黄为热扰胸膈。
烦躁劂逆,躁多于烦,面色淡红,脉微弱、舌淡此为阴盛格阳。
烦躁胁痛,胸胁胀痛,头晕多梦,脉弦数,苔黄,这是肝火扰心。


5、抽搐:手足频伸频缩,抽掣不停,又叫抽风,为中风的常见症状,一般伴有神志异常,亦见外感而致者,又每伴有发热烦渴等。其鉴别如下:
抽搐身热,壮热头痛,神志模糊,脉弦数,苔黄这是肝热动风。
抽蓄心烦,心悸,不眠,神疲,脉细数,舌绛,这为阴虚动风。
抽搐喘促,昏迷、僵仆 颈项强直,脉滑细、苔白是因痰气互结。
遗精,腰酸腿软,两颧泛红,脉细舌红,为肝肾亏虚。
抽搐神疲,眩晕自汗,气短,脉弱,舌痰为气血俱虚。


6、咳嗽,是肺气上逆的表现,咳无痰而有声,因肺气伤而不清所成;嗽无声而有痰,因脾湿动而生痰,咳嗽是有声有痰,则因肺气伤,复动脾湿所致。关于咳嗽的鉴别如下:
寒热咳嗽,喉痒声浊,鼻塞流涕,脉浮苔白,此乃因风寒犯肺。
身热咳嗽,口干咽痛,咳出黄痰,脉浮数,苔黄,这是因风热袭肺。
咳嗽痰多,胸闷头胀,身重纳呆,脉濡苔滑,是痰湿犯肺。
干咳无痰,鼻燥咽干,喉痒或咯痰不爽,或带血丝,脉浮数或涩,因燥热伤肺。
咳嗽胁痛,咽痛干燥,烦躁痰稠,脉祛舌红,这是肝火犯肺。
咳嗽咯血,无痰或少痰,喉干失音,脉细数,舌光是肺阴不足。
咳嗽短气,面色苍白,动则汗出,脉弱舌淡,为肺气虚弱。
咳嗽气促,头晕耳鸣,腰酸遗精,咽干涩痛,咯痰不爽,脉细数舌红,乃肺肾两虚。


7、浮肿,其肿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也有从腹部开始,渐及四肢全身。其原因以水湿,风邪为多,其病变以肺脾肾为主,但与三焦,膀胱也有关。一部分阳水和阴水,在区别水肿时,应注意头面重,还是四肢重,下肢重,还是腰腹重。其次浮肿小便短少,应注意是黄赤还是清白,并须注意大便是秘结还是溏薄。肿的程度也关重要,如见掌上无纹,腰平脐窦,阴茎阴囊俱肿,腰膝肿大都属严重,预后不良,其鉴别如下:
浮肿身重,小便短涩,肢冷,脉沉缓,苔白腻,为水湿停滞。
浮肿疮疖,湿疹或喉蛾肿痛,尿黄短少,脉滑数,苔黄此为湿毒侵袭。
肿乏力,神疲肢冷,面色黄白或黄滞,便溏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沉缓无力,为脾虚湿阻。
浮肿腰酸,下肢肿甚、膝软,神疲、面白、肢冷、尿少、脉沉尺弱、舌淡苔白,肾虚水留之征。


8、臌胀与癥瘕积聚的鉴别。臌胀是形大如鼓的疾患,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外盛病邪或内伤脏气。特别是影响脾胃功能,以致积湿生热,气滞血瘀而成。一般彭胀惟胀在腹,四肢不肿,或光腹部膨大,而后四肢面目浮肿。膨胀与蛊胀亦有区别,膨胀者中空无物,有似于鼓;蛊者,中实有物,非虫即血,癥瘕积聚,也见于腹部而有形状可以手触知的疾患。名虽不同,但都不出痰,食与瘀血所形成,亦属于大阴脾经湿土之气而致。一般以腹中坚硬,按之应手,不能移动的为癥,腹中虽硬而聚散无常,且有活动性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为瘕。癥因伤食,瘕是血生,二者多见于脐下。积属阴,五脏所主,发有常处,痛不离部;聚属阳,六腑所成,发无定处,痛无常处。都是由于起居不时,忧伤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结于腹中,或因内伤、外感、气郁、血瘀凝结而成。


9、癫、狂、痫的鉴别。癫者或歌或哭,如醉如痴,其候多静常昏。狂者言语狂妄,少卧不饥,跳墙脱衣,其候多躁而常醒。痫者,卒然昏仆,筋脉瘈疭,口角流涎或作特异的叫声,古人有五痫之分。癫多由心经蓄热,或心血不足。狂由痰火胶固心胸,阳邪充极。痫则因在母腹受精,或卒然闻惊而得,惊则神出舍空,痰涎乘间而入;或因饮食失节,脾胃亏损积为痰饮,以至涎潮上涌,均以发痫。大抵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癫狂痫三者不同,总不外因于情志失调,因惊而得,虽其病各有阴阳,大率属痰热惊三者而已;其病在肝。因肝属厥阴而主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之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火发,火发则生风,风生则必挟木势而犯土,土病则聚液成痰,其归并于心,由于心气虚而不能御痰火之扰,从于阳化则为狂,从于阴化则为癫。如心气尚未全虚,受其所凌则昏倒,正气一复则瘥,其病有作有止,则为痫。
重阳者为狂,重阴者为癫。多怒为狂,多喜为癫。然喜属心,怒属肝,二经皆火有余之地,大都因谋而不遂,抑郁不得志者恒多。且狂在腑,痰流包络,故时发时止,癫在脏,痰伏心络,故发而不止。


10、呕吐,饮食物或胃中涎液上涌,从口逆出为呕吐,前人以呕吐,哕并称。李东垣说:“呕吐声与物俱出;吐者有物无声;哕者有声无物。”呕吐的发生是因胃失和降,所逆于上所至,所以任何病变皆可发生呕吐。但有虚实,实呕为邪气内扰。外悉大淫,或内伤饮食,或胃火上冲,或肝气内逆,或饮食水气聚于胸中,或表邪传里,聚于少阳之间,皆能引起呕吐。虚叶为无邪内侵,皆由胃气亏虚,或遇微寒,或是微劳或因饮食稍有不调,或肝气微逆,即作呕吐。其鉴别如下:
呕吐清水,恶寒头痛,骨节酸痛,脉迟缓,苔白寒邪于胃。
呕吐黄水,头身沉重,发热恶寒,胸痞脘闷,纳呆,困倦,脉濡,苔滑,暑湿阻胃。
呕吐酸腐,胸闷脘痞,厌食嗳气便结成溏,腹胀或痛,脉滑实,苔黄厚,饮食停滞。
呕吐痰涎,胃脘痞闷,不思饮食,眩晕,心悸,或吐清水,脉滑苔腻痰饮伏胃。
呕吐苦水,脘胁痛、闷胸、口苦、咽干、不欲食、心烦、吐酸水、脉弦实、舌边红、肝气犯胃。
呕吐神疲,面色挑白或萎黄、纳少、口淡、四肢厥冷、舌质嫩淡、脉细弱、胃阳虚衰。
呕吐干呕,口燥咽干,入暮为甚,似饥非饥。胃中嘈杂,脉细数,舌瘦少津胃阴耗伤。


11、虚寒症和实寒症的辨别。虚寒症是因体内阳虚生寒而成,故称阳虚症。实寒症是因寒邪过盛,困遏阳气所至。其鉴别如下:
虚寒: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精神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脉微,或沉迟无力这因阳气虚衰,温化无权。实寒:恶寒肢冷,腹痛按之更痛,大便秘结,痰多喘促,苔白厚腻,脉沉伏或弦紧有力,这因寒邪过盛,阳气被遏。


12、虚热症和实热症的辨别。虚热症是指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而阳亢的症候。实热症是指热邪炽盛,热灼津伤的症候。其辨别如:
虚热:潮热盗汗,消廋,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乃因阴液亏耗,虚热内生。
实热:壮热烦渴,神昏谵言,腹胀满痛拒按,尿赤便干苔黄,脉洪数滑,实热邪炽盛热,灼津。


13、真假寒热的鉴别,是指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热极似寒症候。其鉴别如下:
真寒假热(阴极似阳),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病者身虽热,却反欲盖衣被;面色浮红,时隐时现,而不像真热之满面通红;虽口渴却热饮,但饮水不多,甚至到口而不欲咽,咽喉痛但不红肿;虽烦躁不宁,壮似阳症,但精神萎颓,形体倦怠。舌苔虽微黄而底则白滑,脉虽大,但按之无力。
真热假寒(阳极似阴)阳热内郁,格阴于外。病者虽恶寒,却不欲盖衣被;虽手足逆冷但体温增高,腹部灼热;虽大便不利,但气味特别臭秽,扬手掷足,形强色晦滞,但目光炯炯有神;虽神志昏沉,壮若阴症,但有时烦躁,舌苔虽黑,但干而不润。脉虽沉但按之有力。


14、少阴耳聋与少阳耳聋的鉴别。肾藏真水,真水即真阴,温热之邪深入下焦,最易耗损真阴。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至手背热,乃阴精亏损,虚热内扰的表现。口干舌燥等是阴液不足的症候。阴液亏损较甚,神失所养则神疲;肾开窍于耳,“精脱者耳聋”。少阴耳聋与少阳因风热上扰,清窍不利之耳聋回然有别。其鉴别如下:
少阴耳聋因温热深入下焦,损伤真阴,有神疲,口干舌燥,手心热甚于手热,无局部胀闷感觉,脉虚大,舌降,无苔少津,治宜滋阴养液。
少阳耳聋因风热上扰,闭于耳窍,一般伤风伤寒中期发病,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眩晕,有局部胀闷感。脉弦数,舌苔黄或燥。治宜疏风清热。


15、热在营分与逆入心包的鉴别:
热入营分,扰及心神,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或心烦不寐,舌质红降。
逆入心包,痰热阻窍,身灼热,神昏谵语重,或昏迷不语,肢厥,舌蹇,舌质红降。


16、太阴伤寒与卫分症的鉴别:
太阴伤寒,恶寒重,发热轻,头项强痛,不渴,脉浮紧,这是寒邪客表。宜辛温解表。
卫分症候,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脉浮数,这是温邪客表,治宜辛凉解表。


17、卫气营血症候的鉴别。这种症候的传变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顺传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病多从卫分开始,按照卫—气—营—血的次序传变,标志着邪气步步深入,病情逐渐加重。逆传即不按上述次序传变,又可分两种;一为不循次传,如卫分症候不经气分,直接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的营卫合邪。一为传变迅速而病情重笃的逆传,实质上指病情险恶之意,如气营同病,或气分,血分症候同时并见的“气血两燔”。
卫分症候,发微热恶风寒,口渴,咳嗽,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气分症候,发热不恶寒,口渴甚,或喘咳痰黄,或心烦懊脓,或动痉厥,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营分症候: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红降,脉细数。
血分证候:具有营分证症,并见吐血,便血,尿血。舌降紫,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