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里昂妮丝:港人过年传统又简约 浙江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8:04

港人过年传统又简约

  程乃珊

  香港年假十分短,政府规定大年三十也照常上班,不过会早点(下午三四点)下班,到年初四就要正常上班。尽管如此,这一年一度的大年,香港人绝对过得不马虎。

  年前大扫除,银行换新钞

  港俗“年二十八,洗邋遢”。过年大扫除一定得做,有“旧尘不走,新喜不来”的说法。上班族自然忙不过来,于是,有专门的清洁公司上门服务,一般都是有品牌的正规注册公司,安全可靠。也有家中菲佣全职代劳,过年时加个“利是”(红包)给她。

  年前,银行会特设为顾客兑换新钞的服务。港人封“利是”重一个情,一般20元、50元一封,对象是门卫、保安、亲友的小辈、常去的会所餐厅服务员及理发师等。封一张红杉鱼(百元港币)已是十分重的了,与内地人动则千元的大手笔不能比。

  港人的年夜饭必须在家里吃,哪怕已独立搬出的子女,这顿年夜饭也必须赶回家去吃。传统年夜饭菜,必有烧肉一大块,通常去烧腊铺定购,全鸡全鱼,冬菇、蚝豉(牡蛎肉的干制品),还要有一煲汤,汤的内容丰俭由人,可以有海参、鲍鱼等。年夜饭前,全家要烧香祭先人。此外,大多数香港人都会在大门前供奉土地神,大年夜也要给土地祭酒上香,祈求新的一年家宅平安,然后年夜饭正式开席。

  不过近年,香港人也开始在外面吃年夜饭了,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家庭。现今,年夜饭样式也呈多元,不一定全是传统中餐,还有些日式餐厅、自助餐厅等。

  年三十行花市,

  大年初一举家吃素

  花市已成香港年景一大特色。年夜饭后,港人指定节目就是行花市,一般在年前二十七、二十八就开始了。花市其实不一定只卖花,也有小食小摆件以及各种精灵古怪的小玩意。

  港九各地都有此类花市,其中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是维多利亚公园内的花市。花市档位早就开始竞投,其中不少档位由在校学生竞投。学校和老师非但不会阻止,反而给予支持,认为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的学生会自行设计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在摊档上卖,家长也不指望他们能赚多少钱,权当是学习。花市上的小食也极具香港特色,如鸡蛋仔饼、鱼蛋串、烤鱿鱼等。港人携大抱幼,穿着街坊装,边吃边逛,纯粹是个平民夜总会。花市到年初一凌晨四五点收市,明年再见。因此,年三十的花市都会有大折扣,档主将货尽力出空就收档了。花市因人旺财旺,所以港人都会在年三十全家去走一走,意蕴“行大运”。同时,也买回不少年花回去迎新年。一般做生意的喜欢买桃花和金橘,那种一人高的金橘,只只结得金光灿烂,是好兆头;居家的则置水仙、剑兰、银柳等。总之,花市上人人都抱一捧开得艳艳的鲜花,笑容可掬,显得十分有年气。

  香港法律条文严格规定禁止放鞭炮,也不准放烟花,但不影响过年的气氛,街边屋邸常见有舞狮,还有搭台唱戏。以汪明荃、罗家英为代表的粤剧名角会搭出大戏棚,在新年期间出演吉祥热闹的粤剧。因有政府补贴,每张戏票仅售10元,届时戏棚内外人山人海。香港每周三、六有跑夜马,如若新年期间遇上跑马,那可真是锦上添花,特首也会来捧场。

  传统香港人大年初一是吃素的,大多吃一种叫“罗汉斋”的炒素,是由几种素菜炒在一起,如发菜、西兰花、香菇、竹笋等,味道鲜美爽口;待客点心有萝卜糕、马蹄糕、煎年糕、煎堆(即上海人称“麻球”的糯米甜食)。港人俗称“过年煎堆,你有我有”,即不管个人经济状况如何差异,但到过年,人家如何过我家也得如何过,不能比人家差。即便如此,香港人拜年送年礼仍比较实在,一般拎一盒“荣华蛋卷”、一盒“蓝罐曲奇”、一盒巧克力就可以了。过分重的礼,对方反而受不起。港人送礼不攀比、不摆阔,主要表示一份情意。不过,一定会特别封个大“利是”孝敬父母。

  大年初一,香港人的大节目就是看维多利亚港的烟花。每年大年初一晚八时整,香港维多利亚港口必放烟火贺年,一时两岸万家灯火映着满天空的火树银花,在海面上撒下万顷斑斓绚影,显出一个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年景。整个烟花过程大约20分钟。一些沿维港的餐厅夜总会,沿窗有海景的位子早几个月已给订满了。边看烟花边进新年大餐是港人过年最开心的节目,所谓普天同庆,大家共同祝愿明天会更好。

  大年初二,拜神求签

  大年初二,港人称“赤口”,即容易与人吵架。当然是迷信,但老派香港人为避“赤口”,大年初二纷纷去“黄大仙”或“车公庙”许愿求签。传至今日,港人大都不将此作为迷信之举,而是一份新年祝愿。一般百姓都上“黄大仙”,抬着整只烤乳猪去许愿(许完愿后乳猪仍抬回家享用)。据说当年香港爆发大瘟疫,全仗一位称“车公”的道人带领百姓平息了瘟神,从此为其造了“车公庙”,香火鼎盛,好像上海的城隍老爷。大年初二,香港政府高层去“车公庙”上香,已成惯例,特首会在大年初二代表港人在“车公庙”求签,会抽到下下签,也有上上签。此时连着几日,报上会有各种看相人士解析这支签,一时也成城中热门话题。

  大年初三,年假已近尾声,有时拜年赶不及逐个拜,就有团拜会。次日就要返工上班。

  老上海过年穿中装,

  麻将助年兴

  上海香港人过年,自然又多了几分上海味道。上海人过年多讲究衣着打扮,这股风气自然带到香港。特别那些香港老上海,过年一定要穿中装,一般是极薄的衬绒及膝的旗袍,都是南下的老上海裁缝做的;然后是丝袜高跟鞋,老年女性就一双绣花鞋,外面再披一件紫貂大衣,所以香港时髦女性最盼过年来寒潮,如是紫貂大衣就可以出笼了。此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盛行,近年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特别年轻人讲求简约的生活,许多人认为那些中装一年就只有过年时穿一次,做工又贵,不划算也没必要。不过,香港老上海人还是守住这条底线,只是旗袍外还有中式套装,绣花短袄配同款的裤子,花团锦簇,十分有过年气氛,男士也不例外。特别大年初三,董事会、同年会或团拜会上,香港广东人也都是一律藏青缎面长衫加黑缎马褂,千层底布鞋,十分传统。

  至今,香港老上海人过年遵循的还是上海传统,有些比上海还上海,比如过年点心为春卷、枣饼、宁波汤团、银耳甜羹等很上海的点心。上海人的新年茶,必配两个檀香橄榄,一个顶在茶盅盖上,一个放在茶盅碟边,俗称“元宝茶”。不少老上海家庭都会在中环的“上海总会”、“江浙同乡会”等老上海会所吃新年饭或年夜饭,饭后开出麻将台。一时吴侬软语,老派上海闲话时起时伏,真的有如时光倒流之感。

  老板请吃开年饭,

  发开工“利是”

  年初四香港人正式上班,到了公司还是有点喜气,大家互道“恭喜”,还有一条很温馨的惯例:但凡已成家的员工,要给未成家的同事发“利是”封。只要对方一日未成家,哪怕年龄会比较大,也要给他发“利是”封。数目不大,10元以上都可以,却很有传统农业社会长辈爱护小辈的温馨在其中。当然,发不发无硬性规定,不过天天在同一个写字间办公,大家关系融洽共事才开心,所以不大会有人太计较。

  新年第一天上班,老板也要给员工发开工“利是”,一般一封50元。晚上会在酒楼摆几桌请员工吃开工饭,席上老板(老总)会亲自逐桌敬酒,感谢员工又辛苦了一年,在新一年中讲几句勉励的话。

  就这样,大年三天假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