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赏:安顿情感口述实录:结婚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3:21:42
《结婚吗》是著名情感女记者安顿就婚恋话题对都市大龄单身男女的采访记录。书中14位被采访者都在坚定而执著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但他们在寻爱的旅程中充满了挫折与困惑:能跟他(她)结婚吗?他(她)能给我带来幸福吗?他(她)的哪些不足可以包容?哪些缺陷一定要计较?房子、车子、存款、人品、学识、性格、品味、情趣、职业、地位、家庭、教育、习惯等,哪些才是幸福婚姻的必备条件?14个人有14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引人深思,可谓是当代青年的婚恋启示录。
  代序 等一份真爱到两鬓如霜

  想写一本关于那些被媒体叫做“剩男”和“剩女”们的情感故事的书,源于一次采访。受访的单身女孩生于1979年,她给我写电子邮件约见面时用的名字叫“永远的伴娘”。从22岁起,她经常有机会出现在亲戚朋友们的婚礼上,每次,都是伴娘。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她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成为某人的新娘,那个人应该英俊儒雅有才华有担当……可以托付一生。但是,直到30岁远赴澳洲之前,她一直是伴娘,阴差阳错地,一直没能遇见如意郎君。我记得她说她离开北京选择在“如此高龄”出国留学,也有“转战寻夫”的意思,她说,她这个年纪的单身女子在国内“婚姻市场”里已经是滞销品,惟有尝试走一条“国际化”道路以自救……

  这个女孩的话中“高龄”、“婚姻市场”和“滞销品”这几个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算起来她今年才不过32岁,这个年纪没成家的男女就算高龄了吗?而像我这样从小在婚姻感情方面接受爱情至上教育的文学中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把选择爱人等同于商品买卖——我们这代人更容易感动的故事,应该是等一份真爱等到62岁依然至死不渝,相对于伟大的爱情,32岁未嫁未娶简直不算什么。这样,我和她之间有了“代沟”,这条沟里包含着婚姻观和爱情观的不同,也包含了我们对婚姻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不同期许、不同考量。这些不同促成了我和她长达两年的对话,也促成了我去采访和她一样历经选择、已届“高龄”依旧孑然一身的男男女女,我想知道他们在找什么,是什么让那条红毯铺成的姻缘路隐蔽着惟有走上去才能感觉到的崎岖。

  这项采访进行了两年多。仿佛一个前所未知的世界,经由一扇小窗,渐渐打开,渐渐发现其中的深邃、丰富,当然也会有些因为了解深入之后随之而来的纠结。

  两年多来,我常想同一个问题,在结婚之前,到底应该对另一半了解到什么程度?或者说,了解一个人多少就可以决定是否要与他(她)结婚?每次采访,我把这个问题提给受访的单身青年,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结束了一段相亲,有的人正捧着大把的感情经历自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每次我得到的回答都是不同的,而且大多数人的回答模棱两可——如果要在更大程度上确定是不是找到了合适的人,当然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会增加日后婚姻的安全保障,但是,很多人却因为逐渐加深的了解而分手,那些藏在浅尝辄止的交往背后的细节,那些包含了教养、道德观和价值观甚至包含了出身烙印的细节,仔细看下去,竟那么禁不住审视。特别是他们当中有过与异性同居经历的人,分手常常源于一次向着结婚方向努力的试婚。这样的故事多了,他们渐渐被叫做挑剔的一群,挑剔别人同时也被人挑剔,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彼此选中的几率越来越低。所有这些故事告诉我,这些爱自己的人、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人,想要一个稳定的家庭至少结了婚就不用费力离婚的人,最初在一起的理由只是相爱,而最后仳离的原因掺杂了无数感情之外的因素,且千差万别。

  有人说婚姻本是求同存异的利益组合,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禁不起用放大镜看,于是走进婚姻并最终在其中收获了现实版天长地久的人有了更刻薄的比喻,所谓婚姻的锦被下面是满床的虱子。因为这些“过来人”的说法,我越发觉得我采访到的被“剩下”的男女中的很多人非常可贵,他们不接受这样一条锦被盖在身上,尤其不能容忍和一个并没有从内心认定可以同床共枕的人盖在一起,他们的年纪已经超出通常人们认定的婚嫁年龄,“高龄”单身,仍不肯凑合找个人一瘸一拐地彼此搀扶着着离开这个队伍。据说,这个时代的“剩男”“剩女”都是同龄人中的精英分子,对他们来说,假如放低标准,结婚是很容易的事。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可以得过且过,但一想到这种情形要和婚姻联系起来,很多人仍然不甘心苟同。在16年的记者工作中看过无数悲欢离合之后,他们的这种固执和坚持,让我觉得在一个物欲缤纷的时代,爱情可能还有救。有很多物质因素,可以成就婚姻,比如房子、大房子,比如钱、很多钱,比如地位、高到可以改变灰姑娘一生的地位……都可以让女人以身相许,让男人意乱情迷。所以这本书中的14位男女仍然在做的有关爱情的讨论,弥足珍贵。

  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受访者,谢谢你们让我有幸分享你们的经历;感谢九州出版社黄宪华女士、郑闯琦先生和曹环女士在出版方面的宝贵意见和鼎力相助。

  16年前我开始做有关个人感情经历的个案采访,那时也曾想也许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广见闻之后能为一些自己也困惑的问题找到答案,然而,16年的工作告诉我,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因缘故事,即使相似的开场,也会被不同的人演绎出截然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因此,读到这本的书的读者,但愿你能看到你想看的故事和其中的逻辑——也许我们看到的,并不相同。
  安 顿
  2011年8月4日
  结婚不能让人更幸福,不如不结婚

  我不结婚是因为机缘没到,没遇见能让我舍得自己的好日子跟他“混搭”的那个人。谁说非要跟一个男人结婚才能过得高兴?我现在的日子挺好,高兴着呢,要是加上一个人不能更高兴,瞧着不顺眼还要增加很多烦恼,那为什么要改变?

  采访手记

  在熟人眼中,她是异类,不仅因为她到了35岁“高龄”还“纯单身”,更由于她对待爱情和婚姻不能“如饥似渴”有一搭无一搭的态度。单身不可怕,但总要拥有随时随地准备“扑上去”结束单身的积极姿态吧?她没有,没有还觉得这样很可笑,这是让她父母亲人最生气的。

  她的名片上写的是“行政总监”,她用一张时间表解释这个身份和每月以美元计、一年按14个月计算薪水且有20天带薪假期的待遇。早晨九点上班,她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因为老板的时间表起点是九点,而这个时间表需要她安排;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半午饭,她的大多数午餐是盒饭,人不离开办公室,不吃盒饭的日子通常是陪在老板身边。不管以什么规格宴请什么人,她永远吃不饱,她从定餐厅、排座次、确认菜单酒水、安排司机分头接送等都事必躬亲。从坐下来吃饭到最后散席,不知要站起来多少次,客人上车离开,她最后一个离开酒店前门,她的姿势和眼光保持着对客人离去时车尾的关注,只要客人从车内回头,就能看到她不变的身影。下午五点下班,这个时间离开公司对她完全不可能,只要老板还在,她就是一级待命,与其被从家里或者朋友聚会上叫回来,不如干脆留在公司,因此她真正的下班时间是七点半左右——没有孩子在身边且喝过下午茶的老板夫人八点开晚餐。

  她对工作很满意,一方面是得到了必要的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这份薪水对于仅有学士学位、35岁的她来说稳定、可观。使她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能抵抗一段时间类似失业、疾病这种大事的积蓄,能让她在不太奢华的前提下不纠结算计就买下心仪的奢侈品而不必成天关注尾货信息,还有,她不必为获得舒适安逸的生活而委屈自己去接受一个貌似能提供这些的男人——她的个人条件决定了她可以不必在考虑感情的同时把钱这个因素计入其中。女性经济独立多么好,她由衷地欢呼,对她来说,这是在婚姻市场上她个人尊严的起点。

  作为大龄“剩女”,她的烦恼基本是琐碎的,比如别人对她感情过往甚至身体状况、生育能力的猜测和窥探,比如很多人都在重复相同的话题,那就是婚姻不完美、爱情过了激情那段也不会完美、两个人最终是要过日子不是没完没了谈恋爱、有了孩子男人和女人会互相看不见对方只看见孩子、对男人不能看小节必须抓主流、吃喝拉撒睡本是俗事没人在上厕所时还优雅……所有这些,她都明白,但她没法说服自己接受这些在没看见灿烂之前已心知肚明的衰败,更没法让自己相信一个本来粗俗的人能因感情摇身一变成为绅士。那些刺目的细节,让她在相亲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意兴阑珊,而单身的乐趣和舒适则越来越令她沉溺。

  单身会上瘾,你信吗?她常这样说。她的业余生活放在几件事上,装饰家、读书、看影碟、旅行。现在又加上一条,照着菜谱给自己做饭。她有过男朋友,上一任曾有过短暂的亲密关系,但她坚持不让这人住在自己家——她宁肯跟他去郊区的情人假日酒店、一起去外地过周末,也不让他到家里来住一晚,她也从不住在他家,不管多晚,她以第二天上班必须化妆换衣服为理由,回家睡觉。她的生活里很难再放下另一个人的行李箱,她不愿自己建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因另一个人的介入而被干扰,她也不想为了照顾人家的心情在自己要决定什么的时候象征性地去征求别人的意见。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情非所愿、怀揣感伤故事的未婚女子,但她认为自己不是。为什么人们不相信有因为坚持自我而被强行划入愁嫁“剩女”行列中的异数?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认定类似她这样的人一定不是从心里真感觉快乐因而需要被同情和帮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认为对于35岁的单身女人来说,能达成幸福的唯一途径就是找个男人并成为他法律上认可的老婆?这是她在享受单身的同时一直存在的疑问。

  口述实录:她的故事

  落单

  我35岁。按现在找对象所说的个人条件,除了年龄,其他条件都不算差。大学本科毕业,外企中层职员,有房子,不用付按揭,独生女,父母有退休金有房子不需要我养活。长相不算丑——我觉得在这个城市里,这种长相算中等偏上。

  但我剩下了,文明点说叫落单。我的同龄人,大学同学都有对象,有的已经结婚,有的正在同居准备结婚,中学同学除了我都结婚了,有的已经结了不止一次,小学同学更是这样,有些人的孩子都要小升初了。一到同学聚会,我特别

  扎眼,特别容易被关注,因为我跟他们不一样,没在找对象结婚生孩子这条路上跟他们搭伴走,成了落后分子。我没玩世不恭。我想说的是其实我真不是故意掉队,说不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反正阴差阳错的,就这样了。谈过恋爱也有过短暂的亲密关系,但最后都没走到结婚那一步。我总觉得我没遇见能说服自己跟他一起生活一起生孩子存钱的那个人,一有这种找错人搭错车的感觉,我马上就退出这个游戏。我不想凑合。一辈子这么短,高高兴兴过还嫌日子过得快,愁眉苦脸苦熬岁月我不愿意。

  不结婚就有问题吗?

  像我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多,我不孤单。但别人觉得我们是古怪的一群。老大不小,什么都不缺也没病,怎么进进出出老一个人?肯定有问题。我遭遇这种猜测很多次,猜测的人出发点都是好的,不是有恶意。

  先说我妈住的楼。这楼里都是老同事,我妈现在六十多岁,遇见街坊,人家还叫她“小赵”。我说你都成老赵了,她们还这么叫,我妈说是啊,年轻时就在一起工作,一直叫“小赵”,现在改不过来。这样说你就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了,因为这种关系,他们觉得自己拥有了解“小赵”家事的权利,别人对我家和我爸妈对别人家都这样。“小赵”最大的心病是我,大家帮她研究我。他们给我妈出主意,我妈带着这些主意来对付我。

  我上班在北城,我妈家在南城,原来我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回家住,后来买了房子,只有周末回去。北京堵车那么凶,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那样太辛苦。我爸妈身体都好,他们俩老担心我一个人住不会照顾自己,有时候会来我这边,一个星期一次吧。我反对没用,他们带着吃的喝的来了,还帮我做大扫除。说真的我特别不习惯,一个人住习惯了,自己的东西有条理,不想别人动。我妈来了,抽屉、衣柜、犄角旮旯,她都要清洁整理。我没什么不能见人不能让她知道的,可那也不愿意我的东西被人全部以收拾的名义拿出来检视一遍,那感觉太不舒服了。但反对没用,我妈说我,你有什么秘密不能跟妈妈分享?你妈什么没见过?每个这样的日子,我妈总有好多问题等我回答。你那件黑大衣是新买的吧?我说是。别老穿黑的,显老,年轻轻的。我说我们公司没人穿鲜艳的衣服,不庄重。我妈说哦,庄重显得成熟,下班就别那样了……我心里明白她是提醒我,你35了,还没对象呢,人家35岁都当妈了,是要庄重,你一庄重,瞧着跟40岁似的,更没人能看上。我闷头吃饭。我妈又问,你又买包了?我说是,去香港出差赶上打折。哦,别买那么贵的,进进出出一个人,招贼不说吧,人家一看你用这么贵的包,觉得你这人肯定奢侈……这时我就明白,肯定有哪个关心“小赵”她女儿的阿姨说了,这样不容易找对象,一见面人家一看,觉得你闺女不好养活。我说是,知道了,以后不买。

  我理解我妈的心思,她的愿望就是我赶快出嫁。以前,她觉得我金贵,一个劲儿嘱咐不能凑合,慢慢我年纪大了,而且真的一点也不凑合,她害怕了,怕就这么耽误下去,最后彻底凑合不了了。

  围绕这些琐碎事情的猜测还不算什么。围绕经历的猜测最气人。比如今年国庆节长假,我回我妈家住了几天。第一天没什么,第二天,“小赵”出去买菜回来,表情不对了。我起来看见她在厨房收拾鱼,进去问用不用帮忙。她说你别管你不会。我说我会,我还会做清蒸鱼呢。这句话刚说完,她的剪子尖把手扎破了。她自己也吓一跳。我帮她处理好伤口,不让她动那条鱼,我想给他俩做条鱼吃,他们都没机会吃我做的饭。

  我在厨房里忙,我妈搬了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一会儿递给我葱,一会儿递给我蒜。我说你回屋看电视,她说想跟我说话。我知道她要说什么,无非就是遇见合适的人要抓住机会。这回我猜错了,她要追究历史问题。她说,你看你做饭还挺像回事。我说离你们远自己练出来的,不然老吃方便面。她叹气,声音挺大,好像故意让我听见。我心想来了又来了,马上要开始说一个人老了有多孤单。没想到,她说,你告诉我,你是不是心里有人?我没说话,不知怎么说。我心里有过人,时间很短,上大学,我师兄,要说恋爱的感觉,可能那一年是很真实地牵挂一个人,也被人牵挂。那是唯一一次我决心跟人结婚,但还没等我好好看看这个决心是不是坚定,他毕业回老家了。时间和空间是很厉害的东西,一年以后,我毕业,他结婚。我是独生女,不可能跟他回老家,现在回想,我觉得就算当时跟他回去,也好不了,我习惯了北京,去小城镇,肯定不行。他现在是当地一个局的常务副局长,儿子也不小了。这个人之后,我每次谈恋爱都没有那种心里被一个人填满或者占据的感觉,我属于神经比较大条,没有那种要死要活的精神,可能这也决定了一直不能跟一个人发展到结婚。想着这些,我没法回答我妈的问题。这可给了她机会,她以为她一句话说中了我的心事。

  那天我们娘俩在厨房里差点儿打起来。我妈说,你看,我猜对了吧?女孩子是傻,人家给个棒槌就认真,你以为有家的男人跟你说离婚娶你是真的?都不是真的,家里糊弄老婆,外头糊弄你,钱交给老婆,在家待腻了才找你,人家什么都有,你一晃35了,有钱有事业管什么?有什么都不如有个好家!等你岁数再大点儿,孩子都生不出来了……这是哪儿跟哪儿?我把鱼搁在水池子里,我说妈你这是说谁呢?她说,说你呢。我说你听谁说的我心里有一个有老婆的男人?她说,谁不知道你想什么?还给人家做鱼吃,耽误自己呢!我气死了,我说你这都是听谁说的?我就不能给我自己蒸一条鱼吃?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要是会给自己做饭吃那就说明她心里有个人是别人的老公?你这都是什么逻辑?!我妈看我急了,特别委屈,说你别着急,这不是聊天吗,有没有你心里最清楚,人家那篇都翻过去了,你还老看这一页,会背了也没用,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一切向前看……我百口莫辩。最后我想明白了,我问她,你早晨去早市碰见谁了?她说跟谁谁去的,我明白了,就是楼里成天开导“小赵”的那几位老阿姨,之前她们猜过的内容太多了,什么我想出国、我想找长得帅的、我想找有钱的……这回好了,这个故事是我是个痴情小三,要不然我为什么耗到35岁?

  最后我妈说是她们“提醒”她的,说回家问问你闺女是不是心里有什么自己喜欢可是嫁不了的人?为那种人这样浪费青春不值。我妈就回来审问我。

  那天我跟我妈说得比较直接。我说你别操心了,我心里还真没有这么一个人,而且有家的男人我不碰,我们写字楼里不是没发生过老婆跑来抽小三大嘴巴的事,男的照理说该出来平息,结果两个女人都动起手来,他跟缩头乌龟一样躲在会议室不出来。恶心死了。我不结婚是因为机缘没到,没遇见能让我舍得自己的好日子跟他“混搭”的那个人。谁说非要跟一个男人结婚才能过得高兴?我现在的日子挺好,高兴着呢,要是加上一个人不能更高兴,瞧着不顺眼还要增加很多烦恼,那为什么要改变?结婚不能让人更幸福,不如不结婚……我给我妈讲了半天。我妈说,好吧,谁好受谁知道,谁难受谁知道,我们都老了,不想管你,就想死之前看见你有个稳定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要不将来老了连个伴都没有……她说到这儿哭了。搞得我无可奈何。

  单身就不能活得很开心吗?

  我不知道别的“剩女”要不要对付这些问题,反正我除了对付我妈,还要对付周围的眼光。比如邻居。我35岁,怎么打扮也不会瞧着像20出头,我跟人同居过,不是处女,怎么也不会跟女大学生一样,我在外国公司做到中层,也不可能一脸清纯。所以,邻居看我一个人进进出出时间长了,认定我离婚了。我其实从不跟邻居走动,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主动来和我交往。我的门—响,两边的邻居都出来看,看见我又一个人回来,提着饭盒及超市食品,脸上显出同情的表情。

  隔壁是三代同堂的一家,老太太幸福得过生日也要出去开十桌,没拆迁时候的老街坊都请到。她最关心我。有时候碰见,她叫我,姑娘,没吃吧?别做了,上我家吃,一个人吃什么都不香。她真叫她儿媳妇给我送饺子包子,我说不吃,她以为我客气,让我别客气,“一个人过日子怪不容易的”。最荒唐的是有一次,她家小孩在楼道里玩儿,我正好回来,小孩叫阿姨,我拿巧克力给孩子吃,老太太看见,小声问我,孩子在不在北京?人家让你看吗?我一愣,马上明白了,她以为我离婚了孩子给了对方。后来终于解释清楚,老太太知道我是有爸有妈家住北京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关心我的方式变成了发动群众给我“撮合”对象,说你瞧我们姑娘多好的人,要什么有什么,谁找了她谁赚,跟人家说完,扭过头来跟我说,不管过去有什么人,都过去了,谁也别等谁一辈子……还是这点儿事儿。

  可能这是普遍的一种认识,就是所有在适婚年龄没成功嫁掉的女人一定有心酸曲折的故事和破碎的心,这种人一定被感情伤害对感情绝望最后仇恨男人。我对那些关心我的人说,我不是,真的不是,我只是因为没时间或者机缘不对没找到合适的人,我对爱情和婚姻不抵触,只是我比较不容易一下就昏头,下决心做决定比较谨慎,我心里没藏着秘密也没发誓要为什么人熬白头发。我说我真挺高兴,每天,虽然工作特别紧张,也为堵车、物价上涨、加班不加薪之类事情烦恼,但总体来说还是活得很开心……这些我都说过,基本上除了特别了解我的朋友,别人都不相信,他们觉得我是嘴硬,是强颜欢笑,用快乐的外表包裹充满伤痛的心……我觉得这么想象我们的人才真有病!

  最简单的事,我每年休假要出去玩儿,有时在国内有时出国。有一次我出发之前参加同学聚会,我们同学,那些当了孩子妈的人,听说我要出去玩儿还是一个人,居然充满同情地说:“是啊!是该出去散散心,一个人的日子多不容易啊!”我怎么不容易了我?!

  要不要挑剔细节?

  好吧,既然这样,我努力争取尽快嫁出去。可老实说我真不可能有机会靠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公司和我年纪差不多的男人都是别人的丈夫或者男朋友,比我小的基本都有更小的女朋友,我连发展一段姐弟恋的机会都很渺茫。我每天最少八小时经常超过十小时在公司,接触的就是这些人,怎么可能有机会找对象?再说时间和精力。我的工作很紧张,一天当中基本没有多少闲着的时候,好不容易熬到下班,躲过堵车高峰,到家累得连吃饭都没精神,看电视能睡着了,哪儿有时间谈情说爱?

  是,现在网络确实厉害,好多人在网上完成恋爱过程,最后还真结婚了。那是人家,我不行。我注册过婚恋网站,不是交友网,是纯粹以结婚为目的认识人的网站。说实在的,感觉特别不好。像逛菜市场,东西摆在那,这个看看放下,那个捏捏弄弄放下,很不舒服。而且,大家的自我介绍都特有意思,什么“愿意找一个坦诚、温柔、有经济基础的未婚男士共度余生”,什么“贤淑善良渴望被呵护的我”,哈,打死我也写不出。而且,我怀疑这种介绍本身的真实性。

  这样对我来说唯一靠谱的途径就是经过介绍人介绍去相亲。估计所有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剩女”都有过相亲经历。我有时候想,是不是我真是特别挑剔的人?老觉得自己了不起,都这个岁数了,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其实在婚姻这个菜市场里已经是特价商品。哼哼,反正,我经常会因为相亲不愉快,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让我更觉得婚姻必须谨慎,一旦和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男人成为一家,是一辈子的痛苦。

  来和我见面的这些人总体上都不错,和我职业档次接近,受教育水平相当,经济状况也相差不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结婚人选。但为什么最后都不成?我认为是因为细节。说白了就是一些细枝末节。我妈说,你不能较真,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自己也不完美,主流合适,小节可以忽略或者慢慢改造。我的想法正相反。我坚定地认为男人和女人最终能在一起或者最终要分开的根本因素,就是细节。我说不清楚,举几个例子吧。

  有一次相亲,是老板夫人介绍的海归。比我大三岁,博士学位,谈吐气质都挺好。第一次我们都觉得不错。很快有第二次,一起去戒台寺。中午吃饭要了茶水,不知怎么有一片茶叶被他喝到嘴里,他坐在我对面把这个茶叶嚼碎了嘬干了,啪地吐回到茶杯里,续水,接着喝。就这个细节,我们俩没有第三次了。我老板问时我没说这个,只说不合适。我心里说,要是跟了他,以后他做饭会不会把什么东西吐到锅里?

  还有一次是个离婚男人,我不拒绝离婚的人,只要没有孩子,毕竟我自己年纪比较大,而且我觉得没有孩子离婚了跟恋爱不成分手也没有太本质的区别。这个人的个人条件也可以,我们第一次见面吃晚饭,吃完了介绍人让他送我,他

  乐意,我也没拒绝。他住的地方离我家不远,我买的是普通住宅,他家是联排别墅。他倒自然,直接把车开他家去。我说我家还没到,得接着走。他说我带你去我家认认门。结果我没去认门,直接告诉他我们不合适。他要是每次相亲都带

  人去认门,他家成什么了?

  再说一个。是大学教师。我们见面约在我们公司的产品展示会上。开始都好,到最后活动结束,我看见他背的皮包里全是纸袋子和纪念品,是他在我陪老板给客户介绍产品时收集来的,还把桌子上的铅笔也都收走了。

  还有个人,说什么东西都喜欢说价钱。我坐在他的车上,他给我讲平时打羽毛球,刚学的时候把1200块钱一把的拍子打断好几把,不到600块的球鞋穿上一定硌脚,以后一起打球给你买一套4000块钱的装备,这辆32万的车今年降了

  一万……

  这就是我说的细节。这些细节让相亲总失败。别人都说,谁谁多好啊,难得的青年才俊,你怎么看不上,怎么不成?我没法解释,只能说是我有问题,大龄剩女恋爱有心理障碍。只有我自己知道,当一个人身上有你不能容忍的细节时,千万不能忽略,那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人品或者生活习惯的真实体现,人的行为细节是不会作假的。

  可能真是年纪越大毛病越多,越发不容易接受一个人。我有时候看着我爸妈,心里佩服他们彼此的包容。我也想,他们要不是初恋就互相喜欢,还能这么好吗?说真话“剩女”是“剩”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找到能欣赏的人。一个人生活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接受别人,也越不容易为一个人去改变。我就这样。一想到结婚以后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卫生间马桶上坐着个人,没刷牙就在看报纸,弄得屋子里好臭,觉得特恐怖。但愿我的每一天不是这样开始。什么时候我能爱一个人到忽略这种恐怖感觉,甘愿每天睁开眼睛看见他坐马桶,估计就是找到了Mr.Right。没有这个感觉,我觉得还是单身比较好,剩下就剩下吧,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围着男人转的爱情会幸福吗?

  如果换成另一个女人,遇到他,能生活安逸,把他照顾好了,剩下的时间自己找一些小娱乐,不是很幸福吗?但是,转念一想,凭什么要这样呢?凭什么女人就应该这样呢?享受着一个男人带来的一切,围着这个男人转,最后把自己转丢了,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女人这样做啊?

  采访手记

  她37岁,生在广东惠州,大学美术系毕业,做过中学美术教师,也在北京、上海与人合作经营过画廊,离开了那个为她“精心调制一杯婚姻甜酒”的男人,她去了深圳,一边帮朋友经营画廊。一边教小学生画油画。她没有男朋友,连露

  水情缘也没有,她的生活中出现的男人大多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喷友”和“驴友”——他们罔顾性别,能与她海阔天空聊天到通宵或者背起行李携手出行,是哥们儿,不谈爱情。

  其实她挺漂亮的。有雾的天气,她慵懒地坐在黑色的皮沙发里看书等人,天光很昏暗,她裹着一条纹理粗糙的生羊毛披肩,长长的头发蛇一样地蜿蜒在肩膀上。精神不太好,或者也可能是因为化妆的缘故,那些紫色、金色、灰黑色把她的眼睛变得很幽深,同时也让她显得萎靡。她穿红花粗布棉裤、黑色平底靴子。从披肩下面伸出来翻书的手苍白、消瘦,隐约能看见披肩下面只是一件七分袖的羊绒衫。这是她最喜欢的装束。一年中有两种衣服不离不弃,这是其中之一.另一种是绵延了整个春夏直至中秋过后的波西米亚长裙,一概是素色,从不带花。她说这种服饰让她保留了巫的气息——女人都有做巫婆的潜质,不是吗?

  她曾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医生说那不是病,只是长时间心情紧张造成的焦虑,她坚持认为那就是“病”,她按照“病人”的规律来吃药,那些药是她根据自己的“病情”给自己开的,包括百忧解、舒乐安定和常年服用的谷维素等等。后来结束了恋爱,她“痊愈”了。

  有个故事,陪伴她很多年,每每朋友间说到婚姻,她会重新玩味起来,隔着两次情殇,故事也有因阅历而来的不同况味。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是含笑饮毒酒》。据说法国人喜欢的鹅肝是这样做成的,要不断地给一只鹅喂一种特制的酒,这种酒会让鹅慢慢中毒,渐渐长出一个肥大的肝脏。肝脏长到符合标准,则杀鹅取肝。有一个制作鹅肝的家庭,总是让家里最小也最漂亮的女孩子去喂鹅喝酒。某只不幸的鹅,爱上了这个女孩子。它知道每天灌下去的酒正是致命的毒药,可是,每每这个小女孩把它抱在怀里,它都会感到天旋地转的幸福,然后忘记即将到来的厄运,心甘情愿地把毒酒喝干净。每天,它都在决心逃走,而每天的拥抱都会瓦解这个念头,周而复始,终于,它的肝脏长成了。被杀死前的最后一次喝酒,鹅忽然对这女孩子露出了笑容——鹅的笑容,人看不懂。鹅很平静地被杀死,它想:这就是爱情,就像含笑饮毒酒。

  初恋时节,被这只鹅慷慨的爱打动。多年后遇见又离开了那个日日将鹅抱在怀里调酒喂它喝的男人,再想起这个故事,感动变得很淡,恐惧变得很浓——当你不能自己地在一桩感情中渐渐迷失的时候,会不会好似含笑饮毒酒?能一辈子中毒不醒其实还算是幸福的。如果这酒喝到一半,人醒了,还敢不敢继续喝?她至今不知道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回答。

  口述实录:她的故事

  我是有野心的女人

  我37岁了,学美术的。学美术的人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看来是不正常的,历史上那些发疯的大师没起太好的作用,他们疯了,画出好作品,后来的人喜欢他们的作品、模仿他们,本来正常,也让人觉得是疯子。我小时候决定报考美术系的时候,我周围的朋友们就觉得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

  有一个好的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认为我就是这种幸运的孩子,我的父母很开明。也许我之所以有今天也是因为父母的宽容和理解,他们从不逼迫我去做我不喜欢的事情,也从来不会干预我的选择,只要我告诉他们我的道理就可以。

  我谈过两次恋爱,一次是在大学毕业当老师的时候,一次是后来离开北京到上海之后。

  初恋对很多人来说时间都不会很长,可是我的初恋差不多持续了5年。初恋来得很晚,在大学三年级那一年,对方是我的学长。他现在仍然在一所很出名的重点学校当美术老师。另外,他还有一家不太大的美术用品商店,是跟我们的大学同学一起开的,股东有三个,后来其中的两个人成了夫妻。他现在的太太是中学语文教师,他们在一个学校工作。他们俩都是出色的老师,而且,好像都非常喜欢这个职业,两个人手拉手决心要把教师职业坚持一辈子。我觉得他们志同道合。

  和他们比较起来,我就不是那种能跟他志同道合的人。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我喜欢留在北京。首先,他是北京人,我们在恋爱,我不能跟他分开。其次,我喜欢北京这个环境。如果说一种文化在北京是一个烧饼,那么到了深圳,就只剩下烧饼上的几颗芝麻。我们分手这些年,我想起他来,偶尔也会问问自己,当年拼命要留下来,究竟是为了他,还是为了北京。我说是为了他,显得我很重感情,但是,事实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更大程度上,我是为了北京,不是他。当年我心里一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不好承认,现在都这么老了,不再害怕承认这些。

  我觉得人不能没有理想,这和你最后成为什么没有直接关系。成为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有没有那种想成为点儿什么的念头。一个女人没有关于自身的理想,全部的寄托就是找到一个男人来养活她、照料她、给她一个家庭、跟她生一个孩子、老了以后跟她相依为命、最好死在她后头免得她一个人承担孤独的晚年……所有这些都挺好的,对女人来说,你还指望她能怎么样?可是,假使一个男人也是这样想、这样期待的,那这个男人就太没出息了。我记得那时候我跟我的初恋男朋友说,你不用是毕加索,但是至少应该有成为毕加索那样的画家的心气儿!很遗憾,他没有。

  人家说有野心的女人是不能娶回来做老婆的,这种女人最终会只顾发展自己而忽略家庭。我说的这种女人仅仅是指那些愿意依靠自身的才能和投入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女人,不包括那种为了自身的某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女人,后面这种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这种女人是品行有问题的。

  如果不是因为我想离开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大概已经结婚了。现在的我应该是每天做家务、改作业、给孩子辅导功课、空下来替他们看着店铺,你说那样的人生美好吗?可能很平静,也能丰衣足食,但是,对我来说,是有缺憾的。我学美术不是为了当图画老师。

  那时候少年气盛吧,我把这些“豪言壮语”都对他说了,他大吃一惊。他说,你认识我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我问他我当时是怎么说的?他说,你说你就希望能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哪怕生活平淡也没关系,穷也不怕。我说是啊,我是这么说的,现在也是这样,平淡和穷都不可怕,问题是当图画老师不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很难交流了。他说他想不通,为什么我会在五年当中有这么大的变化,变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我千方百计想告诉他,我不是变了,我没变,而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理解我说的话,他是从他的角度去理解的,当然不对。那时候我并不是没有“野心勃勃”,而是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决定了我的野心没有地方施展。我想尽了各种方法让他理解,最后我放弃了,他理解不了。

  我们分手的时候,他很难过。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没办法帮你实现你的理想,我也不知道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画画就是一门手艺,我们靠这门手艺来谋生。我们都不是能成为大师的材料,就别存这个念头了。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们不是?他觉得可能这么说话伤害我了,赶紧补充说,我不是,可能离开我之后你会是的,我也希望你是。

  我这个男朋友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一直这么觉得。我们分手是因为我不甘于现状,而他对现状非常满意,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分歧。看一个男人的品质,有时候要看他怎么对待自己的女朋友、老婆。他到最后都在担心他说的话伤害我,这让我觉得他非常温存和善良。

  一个女人一辈子能遇见几个能够温和地尊重你的选择的男人?这个问题不知道别人怎么回答,我的回答是“一个”,只有一个。我自己就是这样,在离开他之后,再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结束了初恋的同时我的教师生涯也结束了。我到一家画廊去工作,先在北京,后在上海。我在画廊负责收购作品,同时也画画、卖画。我的画就不多说了,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但是能卖。有人喜欢我的风格,所以,靠这个我完全可以生活得自给自足。画家也需要包装和营销,我到上海之后,也曾经被包装和推广过,效果还好,我的作品主要是卖给那些不做收藏、只做家庭装饰的外国人。

  人们对女人的评价很有意思。如果一个女人年纪过了30岁,仍然没有结婚,也不依靠某个男人生活,身边就会涌现出很多热心的人。这些人会替你操心终身大事,比你自己和你的父母还着急、还起劲。我经常遇到好心的大哥、大嫂、叔叔、阿姨,他们给我介绍对象。他们经常跟我说某某很出色,你们不妨交往一下,同时也忘不了说一句,你也不小啦,婚姻的事情不能再不当回事。其实我很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就是说,你也不小啦,过了30岁,青春也差不多到了尾巴,不要太挑剔,岁月催人老啊,只是这些人都是善良的人,他们不会这样说就是了。

  和这些热心人一起存在的,还有另一种人。他们就很难评价了。他们看到一个30多岁还不结婚也没有男人的女人,就会浮想联翩。这女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啊?是不是有特别伤心的过去啊?是不是正在做第三者啊?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安在这个女人头上,结论都是一样的——这个女人不正常。因为她没有按照“正常”的道路去走,比如19岁恋爱、23岁结婚、25岁生孩子、46岁更年期……她都没有这样,那她肯定有问题,肯定有问题!

  在接受别人的好心的同时,我也在承受这些未必有恶意的猜测。岁月的确催人老,转眼我就34岁了。

  爱自己甚过爱对方

  34岁那年,我重新开始谈恋爱了。这就是我的第二个男朋友,也差一点结婚,后来分手了。分手以后,我就离开了上海,到了深圳。

  我们是经过别人的介绍认识的,是一对老画家夫妇。他是一家国外的文化投资机构派驻上海的代表,他们一共7、8个人,分管不同的领域,发现好的项目之后调查、研究、写报告、立项……总之是半文半商。他比我大两岁,也是单身。

  我们在老画家的家里见第一面,感觉就很好。看上去他的气质也很优雅,说话很有分寸。那以后我们慢慢开始交往。我能感觉到他很喜欢我。也许是因为生活中太长时间没有异性,我也有点晕了。

  我的画室就是我的家。做我这个专业的人不是“疯子”吗?什么时候想起来要画什么,半夜里也会起来画几笔,有时候成天睡觉,有时候成天不睡觉。我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属于自由职业者,时间自己安排,只要能按时交活就好。这

  就是我们赚钱养活自己的方式。我这么多年一个人生活,养成了自己的规律和习惯。遇见这个人之后,我多多少少是有些不适应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为什么分手,真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都是些小事情、小细节、小习惯,可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真的让我们都特别绝望——两个人有这么多的不同,又都不肯妥协,不能在一起啊!

  认识半年多以后,我们开始住在一起。主要是住在我这边,因为我谋生的家伙们都在这里,不能搬来搬去。只有到了周末或者假期,我们才回到他那边,有时候,两个人有好心情,也会在他那边的房子里请客。

  他和我不一样,他是要上班的。早晨上班很准时,但是晚上下班就不一定,大多数时候,他有应酬。你说这样的两个人,照理说在一起生活应该是很容易和谐的,对不对?错了!

  从他搬来和我一起住,我就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我们分手,然后我变成抑郁症。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女人要不就早早结婚、生孩子、认命,要是已经耽误了,干脆就耽误下去吧!这也适用于那些离婚之后没有孩子的女人。真的,年纪越大越会感觉到,适应一个人太难了!

  我想在说我的不适应之前先说明,我很爱我的男朋友,真的很爱,从来没有这样去爱一个人。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也有很多的相似的爱好和乐趣。但是,就是在这样好的一个前提之下,我们还是分手,为什么?我后来明白了,因为我们都很自私,我们爱对方,不错,但是我们更爱自己。特别爱自己的人,是绝对不会为了一份爱情而谋杀属于自我的乐趣的,我们俩很不幸,都是这样的人。

  真正在一起生活之后,我感觉到一点,看人是不能只看表面的,我相信他也这么认为。以往我们约会的时候,两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本能的伪装。比如衣着整洁,说话有礼貌,声音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可是在同一个家里,就会不同。我在家里胡乱穿衣服,有时候是大衬衫、大背心、大围裙,头发胡乱绑起来,站在画架前面皱着眉头,身上蹭着颜料。他也是这样,一个出门西装穿得再有型的男人也不可能回到家里还是这个样子。他脱下来的衣服乱扔,随手把裤子一搭,可能正好搭在我的一张画的框子上。我看着他这样就很烦,后来他说,看见我那个样子跟一张油画过不去,也同样烦,只是没说出来。再比如,我有时候很早就洗澡上床,躺着看书,他回来了,要跟我说话,我正好刚刚看到高兴的部分,不想理他,就敷衍他几句,他就不高兴,蒙上大被子睡觉。有时候我忽然想晚上画几笔,而他希望我跟他一起躺着看书、聊天儿,我不愿意,两个人就都垂头丧气……为这些事情不高兴了,就吵架,原来说话温文尔雅的两个人,吵起架来有时候也忍不住要互相辱骂。你说这些是问题吗?也许对于一对20多岁的男女来说,只是小小的怄气,可是对我们这种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的人来说,就是随时都可能产生不愉快的原因。

  我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越长,彼此的挑剔就越多。后来吵架升级,他说,我真不知道你这样自我的女人怎么能给人做老婆?!我说,我真不知道你以前的女朋友是怎么适应你的?!你要是找保姆、找游戏伙伴,就是走错门了!

  我们也有好的时候,因为两个人真的互相喜欢。好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你不要这么努力啦,现在不是出达利的时代,你疯了,也还是个小画匠,代价太大啦。你好好地享受家庭乐趣,不好吗?有多少女人都是这么过的,你怎么就不行?我想想,是啊。如果换成另一个女人,遇到他,能生活安逸,把他照顾好了,剩下的时间自己找一些小娱乐,不是很幸福吗?但是,转念一想,人生就怕这个“转念一想”,我马上就觉得不行了。凭什么要这样呢?凭什么女人就应该这样呢?享受着一个男人带来的一切,围着这个男人转,最后把自己转丢了,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女人这样做啊?我认为即使是毕加索提出这样的要求,遇到我这样的人恐怕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满足他。这样一想,我就又变得很烦。

  虽然这样打打闹闹,我们还是没有分开。他想跟我结婚,他说我就是小女孩的心态,结婚了、有孩子了,慢慢就好了。现在想一想,他一直在试图给我灌输一种观念,就是女人必须把婚姻和男人当成生活最主要的部分,不然,这个女人就是不正常的、有问题的。他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包括带着我出去旅行,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一点一点有计划、有步骤地侵占我的时间,直到把我过去喜欢做的一切完全从我的生活中挤出去。他想告诉我,这就是爱你的男人能为你带来的幸福,这,就是婚姻的样子。

  我被动地跟着他,看起来也是快乐的,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喝一杯毒酒,这杯酒的名字叫做爱情或者婚姻,中毒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去自我。当然,在很多女人看来,那会是一种幸福的失去,为你爱的人,难道不能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吗?如果不能,一定是爱得不够深。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如果我爱他,就为了他而活着吧,跟着他走进他给我的快乐,不是也很幸福吗?我一度放弃了画画和原来的生活方式,一切作息时间都依从他的安排,只要他有空我就闲着。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不行了。

  也许我属于神经非常脆弱的人,这样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之后,我病了。怎么形容这种病?真是很不好描述啊。我只能给你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比如说晚上,差不多天黑下来,我就变得神不守舍,竖起耳朵来听着门外楼道里的脚步声,只要有脚步声靠近我的家门,我的心就狂跳,觉得是他回来了,我就想把我的画架或者手上的书藏起来,没地方藏,我就特别难过,然后知道不是他,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慢慢平静下来。我想,这一定是因为我潜意识里知道他不希望我总是沉浸在我的画里,我怕他指责我。再比如,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家里的电话或者我的手机响起来,只要有电话,我就特别不耐烦,三言两语就把朋友打发了,或者干脆就把电话线拔掉。那些电话铃声,也会让我的心脏狂跳不止,我害怕有人在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找我,我想,这是因为我知道他不喜欢我接触那么多人,我害怕这些本来正常的联络让他不高兴然后在心里责备我……

  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很可怜,真的,特别可怜。就是因为我明明知道生活中只剩下他派发给我的这些之后我不高兴,却舍不得说出来,总是期待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讨好他,之后,祈求他给我一点自我的空间。我去找心理医生,去了6次,一点一点把这些东西都说出来,那个医生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这样下去,能不能有一天从心里快乐起来?他让我不要急于回答,可以想一想再说。我想了好几天,终于可以回答了。我没有再去找那个医生,我跟我的男朋友说了,我不能。我必须拥有我喜欢的一切,否则,别人给我的东西不能让我感觉到完整的幸福。我说我们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因为我们都是自我的,我希望他能分享我的快乐,他希望我能享受他给我安排的快乐,我们都想征服对方、保全自己,这样斗争下去,我真的要疯了。

  我提出分手,他问我,你爱我吗?我说,爱。他说,有多爱?我说,比你想象的多,比你需要的少。他笑了。他说,你这个人真是奇怪,有一种省事的生活你不喜欢,一定要自己费力气,真不明白你。我想他是不明白,世界上就是有我这种人,没办法。

  我们分手之后,我重新回到我自己的生活里,画画、读书、和朋友一起玩……一切变得很平静,我一个人的世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再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在深圳开画廊,我就离开上海,到深圳来了。这里距离我的父母更近,赚钱

  也相对比上海要容易。

  我的病随着那个男人的离开渐渐好了。我有时候也会想起他,我想,要是有一个特别容易知足的女人跟着他一起生活,一定会很幸福,也一定觉得他给的不是一杯毒酒,而是一杯甜酒。人和人的区别看起来不大,其实很大,同样的一杯酒,有些鹅能微笑着喝下去,有些鹅就要连夜逃跑,宁肯流落他乡。我就是后面这只鹅,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一只比较傻的鹅。但是,鹅自己感到很满足,在逃跑之后。

  挑剔老剩男

  没有女朋友,可以认真挑选,多渠道挑选,没有结婚压力。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犯不上老了老了凑合一个人混日子,既然从一开始就挑了,那干脆挑下去,直到合适为止。

  采访手记

  “35岁不结婚的男人有多没趣?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是他手机里面保存的一条信息,发送时间是今年4月。那是个可以看樱花的季节,说好了一起去玉渊潭看樱花的女孩发完了这条短信就消失了。他给她打过电话,人家不是不接,而是接起来不说话马上挂掉。这个意思很明确,知道你是谁,就不想跟你说话。这个女孩25岁,和35岁的“老剩男”不一样,遇见不喜欢的人打电话来,他会不接,不接了之后还会别扭,觉得自己有失礼貌,心里要纠结一会儿。这姑娘给他支招:“觉得没礼貌就接,接了不说话再给挂上,他就知道了,你不想搭理她,你也不算没礼貌,对不对?”现在这招用在他身上,他苦笑一下立即明白了。

  35岁不结婚的男人有多没趣?这个问题他自己也反省过,甚至跟一直催他结婚的母亲讨论过。“我是不是很没意思的一个人?是不是很小资或者假装小资?”肖妈妈觉得儿子是“很有意思”的人,个人条件不说了,只说这些年始终坚持阅读这一点,她已经很自豪,这是“家学渊源”,好歹肖家祖上有人中过进士。但转念一想,文化也害人啊,如果是个头脑简单的小伙子,小富即安、小安逸就知足,估计现在已经儿子满地跑,偏偏他不是,挑挑拣拣想找个能“说一辈子话”的姑娘,一路耽误到今天。肖妈妈不懂什么叫“小资”,儿子解释说就是那种貌似坚持自己的品位、不容易找到知音的人,老人家说,哦,这种人一准得剩下……

  事实上他现在是遇到了他一直想找的那个人,但美中不足的是,此人是离婚女子,这让他不时地感叹造化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是他的小学同班同学,在他远赴澳洲时已嫁作他人妇,婚姻坚持了没有两年又变回单身,但这段婚史终究抹不去了。他们重逢在一次同学聚会,开出租车的老同学组织了几个算不上特成功也不算不成功、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家伙,找了个酒楼吃喝聊天,那天他正好闲着,于是欣然前往。四男三女喝到一醉方休,他开心极了——很久以来,他都没有如此畅快地与人聊过天,他和当年默默无闻的这名不起眼的“女生”一直在聊他们看过的电影和小说。回忆起来,他仍然觉得不可思议,那感觉就像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微醉之后出门,外面下雨,雨不大,两个人都没带伞,他负责送“知音”回家。她在路上讲了自己短暂的婚姻,离婚的理由是觉得婚姻很没意思,一天天的,两个人不见面还好,见了面除了过日子的主题没有别的话说。现在,她前夫早已成家生子。她说,在超市买东西遇见过一次,穿着圆领衫扛着个小孩,手上提一袋子排骨,那一刻,她好庆幸他们早已分手,不然她就是前夫身后那个穿花人造棉油桶裙的胖妇人。他只是听,暗中却在联想自己,人群中遇见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何其艰难,他自己不也是这样“拣尽寒枝不肯栖”吗?

  那以后他们开始单独约会,一起吃饭、散步,谈到开心至极,两人也有过几个夜晚一起度过。他有过好几次冲动,不然就求婚吧,不然就把这个尤物娶回家供起来吧,但每次这个愿望都被他按下去,她的那段婚史直愣愣立在那里,平时看不见,一想到结婚这个词,立即浮现出来,挥之不去。而“知音”也好似知道自己的这处隐隐的暗伤,于是从不提未来,只是好好地在意当下,且很有分寸地保持着距离,比如只是偶尔相聚,天亮分手。

  身边的人有知情者,纷纷劝他,婚史算什么呢?不过是一张纸的区别,如果这段婚姻算前史,你那段长达四年的同居该算什么呢?他有时候觉得有道理,有时候又觉得,同居解体和离婚,到底还是不一样……但他真的很舍不得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光,他甚至越来越迷恋这种和另一个自己交谈的感觉,这样的人,也许日后不会再遇到。一向自命理性的他这次真的有些力不从心——当一份好的感觉迎面扑来的时候,爱七分,并不容易。

  口述实录:他的故事

  宁缺毋滥

  我特别不喜欢剩男剩女这种说法,这是个侮辱性的称呼,让人听着很不舒服。谁是剩男、剩女?有统计数字支持吗?什么样的情况算是剩下了?娶不到老婆和嫁不出去有很多原因,如果做一个全国性的统计,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理由,统计的时候怎么分类?这些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简单地用年龄来划分,比如说超过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几年没结婚就算是剩下了,是不是很愚蠢?就算是在农村,还有几个年轻人会按照婚姻法规定的年龄去结婚?女20岁男22岁就结婚了,是不是太年轻?这个年龄在城市里,大学都还没毕业。结婚是很个人的事,想不想结婚、跟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个人选择,我想40岁结婚,谁管得着?现在好了,媒体这么一炒作,25岁没结婚的人都开始恐慌,担心我是不是剩下了啊?简直胡说八道。谁跟我说剩男剩女这个词,我都会翻脸,我妈说你看你再不上心结婚这个事儿,就成了剩男,我问她,哪张报纸告诉你的?我给丫撕了!

  不是激烈,也没有你说的秃头怕人说秃那种心态,相反,我很满意我现在的状态,没有女朋友,可以认真挑选,多渠道挑选,没有结婚压力。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犯不上老了老了凑合一个人混日子,既然从一开始就挑了,那干脆挑下去,直到合适为止。

  要说个人条件,我算不上特别优越,但在一般的同龄人中,算不错。晒一晒?可以啊!我在国内本科毕业,留学澳洲四年,有稳定的工作,在同类公司中很有名,中层管理人员,年薪25万,每年有一个月带薪假期,我有自己的房子,110平方米,在东三环和东四环之间,现在那里的房价已经超过三万了,全款买的,不用付按揭,当然在我的名下。我父母有自己的房子,在市内,知道龙潭湖吧?就在那边。四居室,对,按照他们的级别就该分这么大,之前有个三居室交回给单位了,才分到这个。我有个姐姐,嫁到杭州了。在那边开养生馆,主要针对女人的。她比我们有钱……你说,像我这样的35岁男人,有没有资格挑女朋友?有什么理由能让我将就、凑合?

  我是有优越感,其实更主要的不是优越感,而是忧患感。给你讲讲我的同学是什么状态。有一天我出差回北京,在机场打车,上了车,感觉司机很怪,总是从后视镜里看我,我也看他,越看越觉得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快到燕莎桥,他问我,你是不是叫什么什么?我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小学同学谁谁谁……我一下想起来了,可不就是他,当年,他当过体育班长。后来考中学,因为体育特长,被重点学校选走了。

  我差点说出来,你怎么开出租了?他可能猜出我要说什么,自己笑了,说你看,干这行这么多年,从来没遇见过老同学,你是第一个……我说是啊,要不是这样碰见,都不知道过去的同学哪儿去了……接着是互相介绍自己的情况,他有点儿不好意思,但禁不住我问,还是说了。

  他儿子9岁,老婆在小区开水站看车棚子,送桶装水,雇了个伙计是自己侄子,老婆家是承德的,他们买了一套房子,付着按揭租出去,一家人住在车棚子里隔出来的两间临时房,因为24小时不能没人,正好可以白住。我说你真行,这样挺合适的。他说没办法,不算计不行,孩子上学花费特别大,除了学校课程,还有兴趣班要上,动一动都是钱,学小提琴,一节课280块钱,一个星期两节课。我说你还真下功夫,他说是啊,孩子现在有机会学习,就要鼓励他多学,不然将来跟他老爸一样开出租车……

  他说完了轮到我说,我简单说了一下,留学回来在这家公司,现在做客户部副总监,经常出差,没老婆。他听完了挺困惑,他说,我说句话你别多心,你是离了,还是没结?我说没事没事,我不在乎,我是没结。他说,哦,你可真行,还挑呢,咱班同学就剩下你了,还有俩离了的,算是没家。你想找个什么样的?我说没什么特殊要求,人好,长相过得去,家庭差不多,有共同语言,就行。他说,你这几个要求,都够特殊的,现在,好人不多,长相过得去?那不是得你看着顺眼?估计你看着不顺眼的是大多数,家庭差不多,你家那会儿在咱们班都算特殊的,我还记得你爸妈出国带回来的零食和小玩意儿,咱们小时候能出国的家长,一个班找不出几个,有共同语言,你是海归,跟你有共同语言,至少也得是海归吧?哼哼,不好找不好找。

  他这么一说我也不好意思了,好像我要在人家面前得瑟一样,我说其实也不是,主要看缘分。那天他一直送我到家门口,主动要帮我搬行李上楼,我说不用了,赶紧忙吧,哪天咱们聚聚,搞个同学聚会什么的,你联系的人多。他说行,回去就策划这个事儿,分开这么多年了,是该联络联络。分手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至今忘不了。他说,其实说起来我联系的人也不多,有他们的电话,基本不打,小时候那拨人变化可大呢,像你这样的,成功了,喜欢聚会,像我这样的,不好意思聚会,老同学见面了说什么呀?聚会完了看着人家开着大奔走了,心里更难受,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遇见这个小学同学之后,我感慨了半天,你说,人生的很多事情是不是就在一念之间?比如说,他要是没娶这个承德老婆,是不是不会有后面看车棚子开水站这一说?他的人生会改写吗?一定会的。我猜想,他要是知道日后的生活会是今天这样,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婚姻的力量有多大?我觉得,婚姻是能改变命运的,我在澳洲的一个同学,本来没什么本事,娶了一枚台湾的富家女,现在做风险投资,风生水起呢!婚姻要成为个人事业发展的补充,成为个人前途规划的一部分,不能不谨慎。这就是我说的忧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和谁结婚很重要,宁缺毋滥是原则。我这个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

 爱十分的初恋

  好多认识我的人说我在感情问题上过于理性了,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人是理性的动物,太感性了,说明不成熟。我留学的时候上保险课,老师第一节课不讲保险,先讲契约。国内好像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更不会把这个词和婚姻感情联系起来,但实际上,婚姻关系就是契约关系,不管是去街道办事处登记还是手按在《圣经》上起誓,都是一种契约的建立,建立了之后双方就要履约,出轨是违约行为,要提供赔偿,离婚是终止合约,要做财产清算……实际和经济合作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人们善于把感情神圣化,给它穿上一层温情脉脉的外衣,不喜欢承认这个事实。我觉得这是观念上的落后和愚昧,俩人好的时候都是温情脉脉的,谁也舍不得说一句重话,待到要分手了,要争夺财产了,脸皮撕破,谁也不温情。所以说开始的那个温情脉脉是假象,是自欺欺人。正确认识婚姻关系,也算是我留学那几年的一大收获。

  我谈过恋爱,35岁了,不可能没谈过,那肯定是读书读傻了。从高中开始有朦朦胧胧的早恋女友,到大学期间又到澳洲,算起来也真谈了不少,但真正让我觉得很重要的,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在留学之前谈的,是个北京女孩。在新东方认识的,那时候都准备出国,一起补英语。她是那个小班最漂亮的女孩,小家碧玉那种漂亮,有点腼腆,跟男生说话眼睛往下看,保持微笑。我喜欢这种气质的女孩,不张扬,性格温婉。她影响了我后来选择女朋友的标准,太张扬的女孩,我基本不沾。

  现在回忆那一段,我想,要是当初我和她发展到结婚那一步,会不会我们的孩子也在上学、读兴趣班、我们为了钱奔波、两个人之间越来越没意思?真的说不好,但是有这种风险。这是家庭决定的,我说她的家庭,不是我的。说白了,她的出身是我们俩最终分手的理由。她家住在东城区的一个小胡同里,有名的胡同,住过文化名人,但现在看很破败。她家住的是一个大杂院。我没有歧视,我自己的出身也不是多高贵,我想说的是差异,生活环境不同决定的境界上的差异。后面我还要说,如果你觉得我这样讲是看不起这个女孩,你误会了,我后面会讲到我遇见的在这方面挑剔我的女孩是什么样。
  其实那时候她并没决定一定要出国,她读的师范,不喜欢当老师,但是高考时考不上别的,所以想出国。她爸妈姐姐都是工厂的工人,姐夫家有个八竿子够不着的亲戚在美国,答应帮她出去。其实也是没谱的事。这些是后来我慢慢知道的,我们只是同学的时候,没说到这么深。

  人要是没谈过没有掺杂的恋爱,一辈子也不能说完整。当时我对她,可以说是没有杂念,就是喜欢,其他的什么都不想。我甚至告诉她,我姑姑在澳洲,我出去肯定没问题,万一她出去有困难,我先走,到了那边再想办法接她。那时候我们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新东方上课,两个人一起学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接下来的问题出现在她姐姐结婚。她姐姐在他们那个年纪的人中算很前卫了,没结婚先同居。我这个人爱琢磨事,很多事怕琢磨,琢磨出真相来,并不一定舒服,人生中特别是感情和婚姻中的有些真相很难看的。后来我渐渐明白,她姐姐真的是前卫吗?未必是。她可能是非常厌恶她家住的那个大杂院和她家的那两间平房,在有条件搬出去的时候赶紧搬出去了。我没有轻蔑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我了解那个环境给她姐姐那种漂亮又有主见的女孩带来的自卑感。对她姐姐是这样,对她又何尝不是呢?不然,她不会那么想出国,想嫁给有钱人。

  她姐姐结婚那天,我也被邀请了。她说她父母想见见我,这正好是一个不会让我尴尬的机会。那天来的人不少, 大部分都是男方的亲戚和男方父母的朋友。其中有一个人要说一下,就是那个答应帮她出国的人,她姐夫的表叔叔,小个子,又黑又瘦,带一块金表,牙齿很黑,开中国餐馆的。我去了澳洲之后发现,很多开餐馆的人都是这种面貌,所以那个人应该不是什么好出身,没受过太多教育。我被介绍给她父母,那个人被介绍给他们一家。

  后面的事很好猜了,那个人回美国之前,对她求婚了。她很纠结,一边是我,一边是在美国开餐馆的那个人,真是这样的,那边还不只是婚姻,更是一份不用太操劳奋斗的生活,可能当老板娘也没什么优越,但好过跟着我去澳洲读书打拼,比较起来,跟着那个人会更省力。纠结了没多久,她提出来跟我分手。我当时挺平静的,我说你看那个人的样子,你不会喜欢的,而且,你去了之后不会享清福,要帮他干活,不如我们一起到澳洲,读书之后回来也好不回来也好,做什么都好过做饭馆老板娘,再说我们还有爱情……我是想说,我是绩优股啊,只是现在你看不出我的价值,呵呵。没用的,最后,她还是决定跟那个人走了。

  我问过我后来的一个女朋友,要是你,你会怎么选?这个人的父母都是教授,她说她可能会选我,也可能选了之后还会因为别的原因分手,但绝不会选餐馆老板,然后她说,你这个女朋友在胡同里穷怕了,这么选择是本能。你看,她说的也是出身。

  我本来以为我自己是看开了这件事,既然是看明白了本质,应该能释然,能放下,但实际上这件事给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到了澳洲之后才慢慢显现出来。如果说跟她恋爱这次我是百分之一百投入,那么在她之后,基本上我最多只能爱七分了。

  爱七分的澳洲之恋

  我在澳洲遇见的一个很重要的女孩就是刚刚说到的那个教授的女儿,她留在那边没回来,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她丈夫是华裔,银行家。你觉得我有优越感,那你应该认识她,她比我更有优越感。和她恋爱,被挑剔和轻蔑的是我。

  她跟我在一个学校,也是北京人,所以我们认识很自然,交往也很容易,所谓文化背景相同。她比我还大一岁。她不漂亮,从相貌论,那个胡同女孩比她好太多,她可以说是一般人中最一般的那个人,要夸奖她,只能说她气质好,气质也确实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家教使然。她读书比我用功,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间,经常是我去买吃的、做吃的,她在做功课。我带着她到处玩儿,借我姑姑家的车跑很远,我开车在路上,她包着围巾戴着大墨镜,还是看书。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喜欢她,但不像原来喜欢那个女孩那样,没到了要共同规划未来的程度,有她没她,似乎都可以。

  她对我好像也差不多。不知道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独生女是不是都这样,她很挑剔,大到对我的理想、前途,小到对我的生活小节卫生习惯,没有不挑剔的。而且她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上,我觉得特别讨厌,不管我做了什么不合她的意,她马上说,拜托啦,你家人原来没教过你要怎么怎么样吗……举个例子,有一次她看到我洗澡之后,卫生间里满地是水,大惊小怪地喊起来,哎呀,你在家洗澡之后从来让脏水随便流吗?搞得我很尴尬。她的挑剔不分场合,随时可能出现,防不胜防。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我说你这样挑剔嘲讽很不好,不仅不能体现你的良好出身,只会让人觉得你没有教养,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女性是不会这样龇牙咧嘴大惊小怪地当众指责自己的爱人的……她撇着嘴笑了,爱人?谁说你是我的爱人了?我这是帮助你进步呢,只有有教养的男人才配得上有教养的女人,你是有教养的男人吗?……我们俩大吵了一次。结果当然是分手。

  不过这个人还是很大方的。她结婚的时候,是我在澳洲的最后一年。她的婚礼邀请了我和过去的几个同学。我们盛装出席。那天她行礼之后来给我们敬酒,我说恭喜你找到了有教养的男人,她笑了,说我现在没那么挑剔了,那时候真对不起你,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家说看旧情人结婚是很难受很失落的事,我倒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她找到这么一个归宿挺好的,那个人老老实实的样子,对她唯命是从,很适合她。也许这也跟我不是很投入地喜欢她有关。不投入,就无所谓。我说这个人对我很重要,是因为只有她让我感觉到了我自身的优越感在一个人面前完全丧失是多难受,也因为经历了这个人,我发誓日后找老婆绝不凑合,我要有孩子的,孩子最初的优越就是来自父母,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因为他的父母感到不自信。

  知音难觅

  我要说的第三个女朋友其实是交往最久的,将近四年。从澳洲到北京,我们是在回北京的飞机上认识的,两个人托运的行李很多,她排队在我后面,我的手续办得很慢,回头说对不起请再等一下,她笑了,说搬家啊,了解的。她是个很开朗的人,从说话就能感觉到,她的笑很有感染力,大嘴巴,我们开玩笑说这么大嘴巴,笑的时候会把半个头打开了……她不恼,我说什么刻薄话也不恼,天生好性格。

  她是学信息工程的,回来在IT行业,他们叫自己IT民工,意思是说没日没夜、累死累活却很难出头,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其实哪个行业的竞争不激烈呢?我们都活在这样一个生存压力空前的时代。我还好,回来之前联系好了现在这份工作,老总是我姐姐的大学同学,我的学历背景也符合要求。这个女朋友的家境和我家差不多,父母有驻外工作的经历,不算没有见识。我们俩属于门当户对。

  她比我小三岁,都是成年人,感觉好,同居很正常。我们那时候一起租了一套房子在建国门那边,上班都不远。后来我买了现在的房子,也有结婚的打算,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分手。

  我们的问题出在共同语言。照理说,我们家境相似,年龄相差不多,从小都在北京长大,又都在澳洲留学,看起来不应该出现缺少共同语言的问题,但恰好,我们的不和睦总是因为这个,两个人的生活情趣完全不同。我是生活很有规律的人,早睡早起,一日三餐准时准点,我喜欢家里干净整洁,我不喜欢逛街、泡酒吧之类的热闹,我喜欢做饭,喜欢安静的生活。本来我经常出差,平时又很忙,真正的家庭生活时间并不长,所以一旦有条件休息我会选择在家,做点儿吃的、看个影碟什么的,有时候也睡懒觉、躺着看小说。我这个年龄的人,还是有阅读习惯的,跟现在的80后、90后获得信息完全依赖互联网还不一样,我喜欢纸版书,那种捧在手里的质感非常好,坐在阳台上,一杯咖啡或者一杯好茶,看一本喜欢的书,我觉得这就是享受人生。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我爸妈经常出国,家里剩下奶奶带着我和姐姐,奶奶有文化,戴着老花镜坐在竹藤椅子里看张恨水,到点了给我们做饭吃,到今天,我仍然觉得那样的场景很美好,我希望我和我老婆老了以后也能有这样安逸宁静的时光。我也很希望能和她交流,比如我看到什么,能和她分享、讨论。但这个女孩和我相反,她喜欢热闹,有休息时间,她喜欢呼朋唤友去逛街、去酒吧、去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去逛公园照相,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公园啊,她偏偏喜欢去,动物园一年不知道要去多少回,号称热爱动物是有爱心的体现,真是幼稚。

  我们俩的主要矛盾是我喜欢安静她喜欢热闹,我喜欢读书这种自省式的休息,她喜欢看枪战片、鬼片,激动得大呼小叫,要不就吓得半夜里去厕所还要我陪着。最初我能忍受,毕竟是有爱,但慢慢时间长了,两个人相处久了彼此都没什么新鲜感,不和谐就显露出来了。这样说也许你不好理解,举几个例子,谁听了都会觉得可笑,也许还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我真是因为这些细节而受不了这个人。

  比如说看书。她喜欢漫画,从小摊上买漫画书来看,挑中一本,给了钱,走路就看起来,边看边傻笑,过马路也要我拉着,进商店买东西,问她要吃什么,说随便,还看,再问,不出声了,再问,急了,说你看着买好了不要老问我,我怎么知道……接着看,用不了到家,路上看完了。看完了绝不收藏,顺便看见哪里的垃圾桶,随手塞进去,一本书的寿命终止了。有时候我们在外面吃饭,路上也是这样,买一本漫画,一路看呀看,到了餐馆等位子坐着看,看不完吃饭的时候接着看,最后,看完了,傻笑够了,留在餐馆桌子上,扔了。她的朋友们也怪,都是看时尚杂志的,怎么容得下这样一个像小学女生一样痴迷卡通的人。人家跟着时尚杂志学会了化妆、搭配衣服,她不是,她跟着日本漫画杂志学,把自己搞得奔三十了还像个另类少女。最可气的是我家厕所的纸篓里也有这种杂志或者干脆就是小人书,她坐在马桶上看,看得忘了时间,要我叫多少次才依依不舍地出来。我尝试过改变,但失败了。我给她讲我看过的小说,她好像是在听,我想她大概属于那种学理工科的女孩,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缺少了解,了解了,谁会不喜欢呢?我想这种交流会是日后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培养她的兴趣。我挑了一些曲折感人的小说慢慢给她讲,趁着睡觉之前那会儿工夫给她念一些好的段落,哈哈,真跟电影里演的一样,我这边还念着,她已经趴在枕头上睡着了。刚刚还是趴着听我念,感动得要哭,这么一会儿就睡着了……我气得拿书本敲自己的脑袋,中了头彩,找到这么一位。

  再比如看电影。我喜欢看影碟,满街卖盗版盘的时候,我也买,但是我比较偏爱那些文艺气息相对浓一些的剧情电影,很多经典的,你知道的。我也试图和她一起看,最后发现她是真的不感兴趣。她更喜欢恐怖片、枪战片、搞笑无厘头的那些,看得那叫高兴呢。我们家那时候有全套的周润发、周星驰电影,她百看不厌。经常的,我们做好了晚饭,说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看影碟,我让她选,她就给我选一张《英雄本色》、《赌神》什么的,要不就是周星驰那些开的玩笑全部跟屎尿屁有关的烂片,我要是不反对,我家就充满了枪战的声音、爆炸的声音还有给周星驰配音的那个石斑鱼——是叫石斑鱼吧——夸张的笑声,还有她的笑声。我要是反对,好了,她说那咱们看一个新鲜的,来,《德州电锯杀人狂》,满屋子都是那个变态丑八怪搞电锯的声音,刺啦——刺啦——弄得我好几天闭上眼睛就是这个声音,心烦意乱。她没事儿,看得津津有味,跟着紧张,紧张了就吃零食,果丹皮、话梅、果冻、芥末花生……要不就喝酸奶。吃够了也看完了,洗澡睡觉,睁开眼睛心情愉快去上班。他们公司是个大门户网站,说了你肯定知道,对穿衣服没有要求,可能也因为都是年轻人,都胡穿。她经常绑着一个染黄了的麻花辫子穿着牛仔裤大头鞋就上班去了,我穿西装,我们一起出门,真是小区里的一景。我说过,你能不能照顾一下我,咱们家两口子反差太大了,她说没关系啊,这样显得咱家的生活丰富多彩啊,还显得你有包容性……

  有一次一起看电影我是真的不高兴了,是看《肖申克的救赎》。那天不知道她受了什么刺激,问我家里有没有这个,我说有啊,老电影了。她说要看,是她的同事说的,没看过这个,简直就不配说自己看过美国电影。我当时还挺开心,心想这下好了,要成熟了,看了觉得好,以后就知道电锯那些根本是垃圾。我给放上盘,还给她准备了果汁和酸奶,培养兴趣嘛,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这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看多少遍都不厌烦。我们都是澳洲留学回来的,听原文没问题。开始她还说,这个人好帅,哦,这个黑人老头子我知道他,叫什么来着……过了一会儿她找了个靠垫躺在沙发上,腿放在我的腿上,说,哦,这电影里全是男人,好深沉……再过一会儿就没声音了。等我看她,哈,人家睡着了,头发梢在嘴里自己都不知道。我当时真是无名火起,抬手把她的腿推开,站起来去关电视。她被我吓醒了,可能也发现我特别恼火,马上说,对不起对不起,今天太累了,这么好的电影居然给睡过去了,对不起对不起,重新坐好了看啊。我说你算了,别看了,你看不懂。我这么一说,她也不高兴了。她说,我是看不懂,我知道我没你深沉,一天上班够累了,回家还这么深沉、还动不动就思考有意思吗?装模作样给谁看?!说完了她索性回屋倒头大睡了。

  这些年我经常想起这个女孩,认识我们的朋友都劝过我,说其实她真是很可爱的一个人,很真实,不虚伪,而且心理年龄非常年轻。找个这样的老婆多快乐啊,很少有烦恼,烦恼了来了一本漫画书就能解决。我也想过,这些评价都是事实,但我是真受不了。我觉得我们的理念其实正相反,她觉得生活压力大,要用这些快餐文化、垃圾文化让自己轻松,我觉得生活压力大,更需要高级的精神生活让自己建立好好活着的信心,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减压,但是方向完全相反。我还想到我们结婚以后会有孩子,你看看满街的90后,还有几个能老老实实坐下看完一本书的?现在的00后更可怕,几岁的孩子,自己名字还不会写,玩儿IPAD比我还利索。如果我和她有个孩子,是不是注定从小看着电锯杀人电影玩儿苹果电脑看日本漫画?我接受不了这种未来。说我土鳖还是保守都没关系,反正我不愿意。

  从这个女孩,我建立了一个习惯,就是恋爱开始的时候,先进行文化偏好方面的交谈。老实说,我每次都很失望。我不能算太有文化的人,不能算博览群书,更不能说多有品位,但是,我遇见的女孩,大部分比我还不如。和这个女孩分手之后我又谈过恋爱,时间都很短,基本上见几面就告吹,问题就出在共同语言上。没法交谈,真的,她们带着我看哈利波特、玩儿杀人游戏、在酒吧聊天吹牛,我真没法投入,我只能说,我老了,跟不上趟了。有个女孩说,你成为老剩男,要找找原因,你不能与时俱进,就要被淘汰。她说我这样下去要被时代的洪流冲走,就像冲厕所一样……你说,认识没多久就这么说话的女孩子,能要吗?

  所以,老剩男就老剩男吧,话不投机半句多,交朋友是这样,但是朋友不喜欢了还可以躲开不联系,夫妻可不行啊,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的爱好和相近的品位,白天各自上班,回家各玩儿各的,除了养家糊口生孩子是共同话题,其他时间谁也别搭理谁,跟房客有什么区别?婚姻要是这样,我还不如天天自己跟自己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