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波罗医院在哪里:《一课经济学》2007年版导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05:37

译者:heicuo 来源:东西 (http://dongxi.net/)
原文作者:Walter Block
原文链接:http://mises.org/daily/3225

这是该文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由友邻casablanca24翻译。


这段是我一直很喜欢的。 黑兹利特在第七章“机器害人失业谬论”中写道:“埃莉诺·罗斯福夫人写道:‘发展到今天,省力装置只有在不使人失业的情况下,对我们才是有利的’。” 作者直截了当点出这一谬论的实质:“从芝加哥运货到纽约,要是我们能够大量雇用人力,我们何必还要用火车,让人扛起货物背过去得了。” 照此下去,狂热的(反对机器吃人的)勒德分子是要把所有的机器扔进经济的垃圾堆,让人类回到石器时代。


黑兹利特究竟是何方圣贤呢? 他生于1894年,父母总是尽其所能让他得到一流的教育。 由于家境变故,他被迫弃学务工。 他阅读量巨大,所学到的、所达到的比大多数专业研究院出来的还要多。 不过他仍然没有文凭。

从未有大学授予他经济学博士学位。 黑兹利特著作等身却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 除了少数奥地利学派教授将这本书和他的其他著作引介给学生,他完全被主流学术所忽视。

而在出版和写作领域,黑兹利特简直就是一部写作机器。 他的文献总计逾一万条目。 这里没有敲错。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些品味《一课经济学》的人将于那些文献条目中享受阅读的愉悦。) 在他早年供职于纽约的财经日报之初,他就以他的方式在做。 黑兹利特于1930在《民族周报》作文学编辑时赢得了他的公众声誉。 曾几何时,他对经济学感兴趣,对政治并不特别感兴趣。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这一切。 他反对迫于新政的编辑团队。 《民族周报》在辩论之后决定支持罗斯福及其新政举措。 黑兹利特被迫离开。 他接下来的工作:接替门肯执掌《美国信使报》。 他在那个时期的不少反新政佳作无人出其右。 到1940年,他一跃成为《纽约时报》社论主笔,每天都要写一两篇社论,大多数并不见署名。 随后,他遇见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自此开启了他的奥地利学派岁月。 写这本书时,他回顾了所有重要的奥地利学派著作,并赋予这些著作世所未有的推崇。

在任期将满之际,他写就了这本书——险些为了布雷顿森里体系的智与不智干上一架。他离开了他曾为之撰写过大量精彩社论的《新闻周刊》,同时投稿给每一个可能出版该书的出版社。 他于1993年去世。

你看,我觉着自己就像派对主人,替两位嘉宾做引介,希望他们会喜欢对方。 我希望你喜欢这本书。 更希望这本书影响的人生,就像影响我那样。 它曾激励我推动经济自由。 实际上,它一直在激励着我。 它使我确信,自由市场经济学以其方式呈现之美如同棱镜、如同钻石、如同日落、如同婴儿的微笑。 这相当于我们谈及莫扎特和巴赫。 这本书点亮了我的人生,我衷心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更多。

沃特·布劳柯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