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称呼伯伯的妻子:莫拉虎皮当大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57:57

莫拉虎皮当大旗

(2010-04-25 09:40:44)[编辑][删除]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早就想写一点文字,发泄一下心中的感慨。当今之世,拉虎皮当大旗,拿鸡毛当令箭的实在太多了。笔者仅就一些文化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文章要典雅,但不必高深;要通俗易懂,不必一味地老夫子似的转文。写出来的文章是要人看的,既然要人看,就一定要尽可能地让人家一看就懂,看不懂的文章大概谁也不愿去看。很少有人边看书边翻工具书的。写文章决不是卖弄学问,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见解,并希望自己的感情、观点、见解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共鸣的首要前提是读者能够读懂。因此写文章一定要看对象,要充分考虑你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面对普通读者的文章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果使用也要做必要的解释。近来常有人卖弄高深,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如偏把李白叫做李青莲,白居易叫做白香山,王昌龄叫做王龙标,李贺叫做李长吉。人家的国学功底哪能都像你那么厚实呢。一次我看一份很大众化的报纸,上面有一个词语“忙中拨冗”。我这样一个受了两三年正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自以为会得不少了,也不免为自己学识的浅薄而惭愧。赶紧搬来词典,一查,原来跟“忙里偷闲”的意思差不多。由此看来,知识的海洋的确无穷无尽,我得夹紧尾巴做人才是。

    笔者的第二个疑问似乎更显出了自己的孤陋寡闻,那就是当代何以会有那么多的“著名作家”“著名诗人”“著名学者”……?鲁、郭、茅、巴、老、曹等几曾见过他们的名字前加了“著名”二字?他们还用加“著名”吗?他们的成就众所周知,再加“著名”岂不是画蛇添足?有的人东拼西凑,绞尽脑汁发表几篇豆腐块,写了几首诗,就以“著名作家”“著名诗人”自居,各“名家”互相吹捧,拼命地往“著名”的队伍里挤。即使不能取鲁迅而代之,也要同他并驾齐驱,其气势和自信令人咂舌。孰不知没有做出让人信服的成就,连“成名成家”的资格都不配,更不配加上“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等等是以自己的成就出名的,有了成就别人想盖也盖不住,没有成就吹出来别人就相信了?简直是痴人说梦!与其挖空心思地鱼目混珠,不如钻到蚌壳里痛苦地磨砺,让自己变成真正的珍珠。

    还有一种人,自觉凭正当途径很难出名,眼看别人都已功成名就,心里早就痒痒了。于是处心积虑地与某名人联系,企图得到人家的提携,帮助自己出名。如不顺自己心意,就想方设法寻找人家的短处,甚至一些所谓的隐私,在媒体上公然攻击人家,或披露人家的所谓隐私。被“粘上”的人,无论还击与否,都已经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他始终都是胜利者。因为你是名人,他敢于攻击你,说明一定不简单。这种通过“附骥尾”来出名的方法,实在要比埋头苦干成名来得快捷。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古人的话更好像是针对今人来说的。在“名人”如此泛滥的今天,你还盲目迷信“名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