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周杰伦唱功:新华网评:会议经济为何会异化成福利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32:37

    邓海建

    13日发布的《中国会议蓝皮书》显示:我国每年举办会议高达几千万个,参加会议者有上亿人次之多,年均增长20%。我国许多城市被冠以“国际会议之都”,而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对全世界232个城市举办的会议按国际会议排名,我国内地仅北京、上海等6城市上榜。(11月14日《人民日报》)

    会议经济不是坏事,其本身也是产业经济范畴之一。每年2800亿美金的会议消费足以使它成为众多城市和国家关注的焦点产业。一个国际性会议,可以提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当地与外界的技术贸易交流与合作;也能带动当地旅游业、酒店业、交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会议经济实际上也是一个市场或区域经济的深度测试,是城市与国家经济的重要助推器与风向标。

    然而在会议经济“近万亿元”产值的背后,却又有几个诡异的特点:一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有两种主要会议,社团会议和公司会议,其比例为8:2,但我国会议市场增至四大类,形成了庞大的政府会议市场;二者,我国社团会议数量极少,相反,我国目前126万个事业单位、为全国41万个社团组织的3倍,因此形成重要而独特的事业单位会议市场;三者,从会议规模来看,人数低于100人的会议占全国会议总量的47.1%,500人以上会议仅占10.1%,而国际上人数500人以上的会议占会议总量的28.3%。

    以上数字起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公共社会建设滞后,社团组织发育不成熟,结果就是会议经济水平较低,难免流于形式;二是政府类机构成为会议经济的“重要引擎”,使得“会议不经济”,因为政府类机构不是生产者,其会议消费越高,则财政负担越重;三是低水平的会议经济导致场馆浪费严重,这与当年展览业一窝蜂发展如出一辙,豪华会议中心层出不穷,利用率较低。

    更重要的是,眼下国内的会议经济,更像是“福利经济”,开会不像一种“苦差事”、而成为一种“福利待遇”,每会必有“纪念品”、每会必有“旅游节目”,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至于闲散消适的会议,就像某些“出国考察”,完全不须考核绩效,也没人真以为一定要从“会议支出”中收回什么。

    会议经济的异化,是熟人规则与财政约束偏软使然。不开会,不能联络“关系”;不开会,不能体现“级别待遇”,会议产业由此陷入一种畸形泥沼,而诸多所谓“国际会议之都”,不过是自娱自乐的“内销会所”。“会议经济”里有几成是福利经济?搞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厘清“近万亿元”产值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