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显卡可以做图吗:民国男子英气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50:37

最近看民国人物,觉得那个时代真是特别.乱世出英雄,那时的年轻人有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舍生取义的精神.男人不光是样貌,更重要的是气质,有很深厚的底蕴才会经典耐看.最近多了解一些,说一说印象深刻的.
    
       周总理的戎装照.这一张照片最经典耐看.中学历史书这张看的次数最多.周总理穿长袍和西装略有些清瘦.一身笔挺的军装增加英武之气,配上军官帽檐下那坚毅的眼神,真是完美.1925年八月初,邓颖超和周总理分别五年后,从天津到广州和周总理相见,第一眼看到一身戎装的他正在开会,我想就是照片的样子.同月,他们在广州结婚,结成了生死不渝的战斗伴侣.
  

 


张自忠这张照片把他作为一个军人的威严与正气充分表现出来。他是二战牺牲将领中职位最高的。错背负上“汉奸”的骂名,忍辱负重,最后以身殉国。看到这张照片,想起他说的那句话“现在的军人,很简单讲句话,就是怎样找个机会去死。因为中国所以闹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十几年来,要是军人认清国家的危机,团结御侮,敌寇决不敢来侵犯。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他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


 

《红岩》小说和电影很感人,总认为对人物要做艺术加工、美化。最近了解真实的红岩人物,才惊讶真实的原型更完美,演员要逊色些了。
  
  这是啧啧称赞的 程谦谋烈士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再合适不过,也是小说人物成岗原型之一,11月27日就义,念仅29岁。

 

 韩子重烈士 国民党成都军区副司令爱子,16岁入党,打入国民党军队任上校参谋,为党从事情报军运工作,49年1月被捕,11月27日就义,年仅27岁。
      
      他十七岁离开优越的家庭投身革命,临走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写得很感人。十七岁,现在看还是一个孩子呢。信的内容如下:
    来自网上 烈火红岩主题论坛:
      
       给父亲的信
       为了走的问题,清晨大早,就使你老人家大大的生气,不安得很。同时,更为我指出一两条明显的、解决的更好的路。这,宜乎我不该提出什么来了。但这,我最后还要说几句话。这是我最后的一声呼叫,这时我要写这一封信。
       首先我要说明我的走的问题的提起,这除了我向父亲已经说过了的为了学习,为了彻底锻炼身体而外,还得坦白地补充出,我的走,主要的,还有思想问题在。
       我们不会眼睁睁看不见事实;同时,我们也不会是超人。千千万万的血淋淋的故事,不会完全对我们没有一点感觉。
       事实是这样,中国社会仅[尽]有的是盗、匪、兵、贼、贪污、横暴、堕落与腐化、荒淫与无耻。欺诈、虚伪、人剥削人、人吃人,极少数的资本家、地主、统治者,对千万万人的压榨、剥削、奴役、残害和屠杀。这些,使我不能不产生一种“较激”的思想。因为我是一个人,我也不是聋而且瞎的人。我看见了这些,我也听到了一些。
       我要求一个合理的社会,所以我提起了走。我过不惯这样不生不死的生活。我知道,陕北最低限度呼吸是自由的。我知道得清清楚楚的,陕北的一切都不是反动的。
       我的走,绝无异想天开的企求。我不想当官,想当官我就进中央军校。我不想侥幸有所成功,我知道天下事没有侥幸成功过的。我要想侥幸成功,我就蹲在这儿,依赖父亲了。
       西北①,是一块开垦中的新地。我们该去那里努力。我们要在努力当中去寻求自己的理想。我知道,我们看见,新西北,是一个开垦中的乐园,自由的土地;这是与世界上六分之一地面的苏联是没有区别的。虽然物质条件不够,但已消灭了人剥削人,人欺侮人的现象了。
       我为什么不该走呢?我需要学习,我需要知识,我需要一个战斗环境,我要肃清自己的依附、侥幸的思想,我需要活的教育。我们看见过去真正够得上说是成功的人物,都不是在御用的教育中训练出来的。可不是,请看一看列宁、斯大林、高尔基这许多实例。
       父亲要我读些踏实的东西,这我百分百的接受。只是静静地坐下来去研究,这是环境所不允许的吧。在今天能够这样做的,那不是神仙,必然是和尚或者尼姑。我不能够在死尸的身上漫谈王道,我也不能在火燃眉睫的时候还佯作镇静。同时,一个青年恐怕也不该做一个反常的老年人吧!生理学上告诉我们,少年“老成”是病态。国家的青年变成了老年,是这个国家的危机。
       我要一个斗争生活,我要一个跋山涉水的环境来训练我的身体。前线的流血,后方的荒淫,大多数的劳苦者的流汗,绝少数的剥削者的享乐,这样多的血淋淋的故事摆在面前,叫我们还有什么闲心、超人的胸襟去静观世变呢!
       父亲,请把你的孩子愉快地献给国家、民族、社会吧。父亲,你知道的,这样地对你孩子的爱护,才是真的爱护。这是给了我一个灵魂的解放。
      
       五月四日
      
      [写作背景]
      此信是1939年5月初,韩子重离开成都去山西抗大分校(原希望去陕北,后因道路封锁,辗转去了山西)前写给父亲的信。其父韩任民当时是国民党成都军管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注释]
      ①西北,指陕北延安。
  



 

韩子重的战友说:“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在如磐风雨中的音容笑貌、斗争事迹、精神品格,总是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真的,这张照片他就略带一丝笑意呢。


刘国鋕烈士 出身四川大富豪家庭,拒绝家里安排的做官,出国两条路(这正是现在人所羡慕和追求的)。19岁入党,领导地下学生运动,1949年11月27日慷慨就义,年仅28岁。
  
  刘国鋕西南联大毕业照 英姿勃发
  

 

小说《红岩》刘思扬的原型就是刘国鋕

 张学云烈士
   1939年他在成都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47年,经韩子重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韩的领导下从事军运工作。次年6月,党组织经过上层统战关系将他安排在罗广文部三三二团三营七连任连长,从事策反工作。他于1949年1月被捕。在泸州敌特将他关入地牢,多次审讯拷打,后被移送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渣滓洞里特务对他进行轮番审讯,施以各种酷刑,坐老虎凳腿骨折断,但他仍坚贞不屈,继续坚持狱中的革命斗争。1949年11月27日深夜,保密局特务头子毛人凤密令把所有关押的“政治犯”全部处决。渣滓洞的看守特务以转移政治犯为借口,将楼上楼下二十多个囚室的“政治犯”集中到楼下的八个囚室里,行刑队的刽子手赶到后,即以冲锋枪、机枪向八个囚室疯狂扫射,正当罪恶的枪口伸进楼下第六室风门口时,他抓住敌人的枪管,在夺枪的瞬间,他高呼:“同志们,我是军人,我掩护你们,你们要设法逃出去”!惜因弹匣长,拉不进风门,另一匪徒的枪声响时,他中弹倒地,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傅伯庸老人回忆道:张学云,共产党员……他是连长,他带兵的,他……的时候夺枪,枪有个呱呱,门缝窄了拖不进来,结果他死在敌人的枪杆上.我站在他后面,他把我往后一护,我站在那扇门的死角,机枪就转不过弯,把他打死了,倒下来,倒在我身上,他那条命保护了我。
      
       重庆的解放要比成都早几乎一个月,成都解放时,他的妻子余显容就整天伫立街头,希望看到学云随解放军凯旋归来,但总是失望而归。不久,传来重庆渣滓洞大屠杀的消息,但她坚信丈夫会逢凶化吉,平安回来陪伴着她。直到有一天,一直在为营救学云而奔走的韩伯诚从街上买回一份报纸,彻底浇灭了她的希望。那张报纸登载有重庆11•27殉难烈士名单,当时韩伯诚看后,高兴地告诉余显容,报上没有张学云的名字,他必定脱险了。余显容接过报纸,一个个名字挨着细看,不料“张帆”二字猛然映入眼帘,她顿时昏了过去。原来张帆这个名字,是学云离开成都时特意取的,意即“长风破浪终于时,直挂云帆济海”。这个名字,只有余显容知道。
  
   烈士在写给他妻子的信又是那样婉转柔情:
      
       “古人有言曰:士为知己者死。妹妹!亲爱的惟一的知己呀!“惟精惟一”这是我永远对你抱下的决心。为了你,为了我这可爱的专一的女知己,我不惜任何的努力。妹妹!我不知道你在月明人静的时候,是否理想过,祈祷过我们的将来吗?我觉得我自从认识你以后,我们的心,我们的身,我们的灵魂,都化为一个了。”
      “妹妹,敬爱的姑娘!你温存的面容,娇嫩的声音,婉转的柔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忘了天下还有任何别的美人,我只觉得书中的才色贤美,就是妹妹的写真,妹妹也就是她们的典型。洁白手巾象征着我们的情爱的无瑕,鲜艳的花朵,代表了内心的热爱。我爱她,我保存它一直到我们再团聚的时际,手巾是相思的寄托,热泪当洒在相思的巾上。”
  
  

张学云照片



张学云和妻子照片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为了从军报国,后又考入美国著名的军校,攻读军事。
  
   孙立人将军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这张很酷


   
陈立夫是国民党重要人物。陈立夫曾任蒋介石私人秘书,长时间主持人事及组织工作,亦是国民党党内安全特务机构: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的始创人。
   1922年毕业于北洋大学采矿系。
  
   1925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积极反共;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有很多著作。
  
   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有评论认为:“陈立夫众多著述留给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他对西方文明负面的严厉批判。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前后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金元帝国可谓知根知底,他认为所谓美国模式决不可以成为世界的样板。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和商人是绝对不会考虑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承受能力的,无限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将把人类带向灾难的深渊。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存智慧,回归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25年9 月回国,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踌躇满志的样子



一生起伏跌宕,夫妻相依相守

 

小插曲:陈立夫在美国养鸡时跟客人说:“我的鸡可听话了,我让它们站一行就一行,站一列就一列。”客人大奇这怎么能做到,陈立夫拿出小米撒了一行,小鸡吃米排成一行,有点象老顽童。

 红色特工熊向辉
  
  (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本名熊汇荃,生于安徽凤阳,1949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驻英代办等职。
  
  熊向辉于1935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前,他被派往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队从事秘密工作,并深受胡宗南信任。熊向辉1943年获得胡宗南进攻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战略部署,之后又截获蒋介石给胡宗南发的“闪电进攻延安”电报,使中共中央得以全身退出延安。因此得到毛泽东称赞: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正是他几次发出情报,在一次又一次紧要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但总结起自己惊心动魄的情报生涯,熊向辉曾淡然地说:“做情报工作这一段是个插曲,偶然的。但是,做共产党员不是偶然的。”
  

据说电视剧《特殊使命》的原型就是熊向辉

 

他与他的妻子认识也很传奇。
  
   熊向晖的大妹妹和谌筱华同学。大妹妹认为谌筱华温柔美丽,家庭关系也很简单,很适合她二哥,便向熊向晖介绍了谌筱华,并寄了照片。熊向晖也觉得比较合适,便利用假期到重庆,然后再经过泸州到宜宾,再坐轮船到李庄与谌见面。
  
   事先两个人对彼此的背景都有了一些了解。见面时,两个人又谈了彼此的经历、志趣等。接触虽然短暂,但是熊向晖对谌筱华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认为她可以成为他理想的终身伴侣。于是熊决定速战速决,向对方"摊牌"。第一次见面之后的第二天,熊把谌约到李庄外面的一棵大树之下,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相信你不会泄密。我是共产党员,跟我结婚,有可能掉脑袋。我说清楚,如果你同意,我们就谈下去;如果不同意,我相信你也不会出卖我。我不要求你马上答应,你可以考虑考虑。
  
   这是熊向晖第一次向他人暴露他秘密党员的身份。而这个秘密,他自己家里都没有人知道。
  
   谌筱华没有犹豫。她当即就跟这个只见了一面的青年表示:愿意成为他的妻子、同志和战友。多年以后,她告诉儿女,促成她决心嫁给熊向晖的,是他不凡的谈吐、才干和心胸,也是他共产党员的身份和他对她的这份信任。
  

 

经典电影《停战以后》,讲的是46年国共谈判,张平在《停战以后》中塑造的中共代表顾青,时代感强,有血有肉,真实感人,是一个在谈判桌上正气凛然、干练沉着、坚定勇敢、巧于周旋、克敌制胜的我军高级干部形象。当时选张平来演,是因为感觉中年的张平能压的住,后来看真实的原型才知道是杨尚德将军,谈判时他才25岁。

谈判时候的军装照,干练英气



王尔琢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早期红军著名将领。王尔琢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去世是我军的重大损失,全军皆悲。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毛泽东泪水如流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并以笔抒情,亲手为他写了一副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待到胜利方始休。”
  

    张灵甫很帅,北大、黄埔才子、也是抗日名将,可是一想到他结四次婚,杀妻子,还是有些不舒服。他的妻子王玉玲也说他是完美男人。(看上海卫视对她的采访曾说过)。从女的来看,还希望从一而终的感情。

学生时代书生气



将军时很会面对镜头了



    何敬平(1918-1949):四川巴县人。共产党员。曾在重庆电力公司工作。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国民党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写下的。半个多世纪来,它已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何敬平

    陈怀民烈士 1916~1938,江苏镇江人,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
  
  名言:“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转载)1935年底,陈怀民从当时的中央航空学校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飞机驾驶员。在随后的南京空战、台儿庄战役中,他多次驾机英勇作战,3次负伤,共击毁敌机5架。
  
    1938年,日军将“战时首都”武汉作为空袭重点。为了保卫武汉,中国空军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援助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4月29日,日军决定更大规模空袭武汉。陈怀民所在的第4空军大队的战友、91岁的吴鼎臣老英雄回忆道,当时通过审讯俘虏及查看侦察日记事先得知这一阴谋,我方已经做好了迎敌准备。
  
    4月28日,刚刚伤愈归队的陈怀民预感到一场恶战即将打响。这天夜里,他写了一篇类似遗言的日记: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
  
    29日下午2时30分,日军出动36架重型轰炸机,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安徽起飞,向武汉飞来。
  
    中苏空军严阵以待,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格斗。陈怀民驾着战机在空中纵横驰骋,击落了一架敌机。这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立即有5架敌机将他包围起来,并集中火力向他猛射。陈怀民为摆脱敌机,左冲右突、上下翻滚、冲杀不断。敌机死死咬住他不放。他的飞机油箱中弹起火,操纵不灵,胸部也中弹出血。
  
    陈怀民当时本可跳伞求生,但年轻的他却作出了一个令敌人胆寒的选择:他拼尽气力,猛拉操纵杆,战机拖着浓浓的黑烟,吃力地倒扣着向上翻转了180度,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顷刻,两架飞机在空中爆炸,黑烟红火,弥漫空中。
  
    英雄的壮举,鼓舞着中国空军越战越勇。经过30分钟激战,一举击落日机21架,打碎了日军的“献礼”美梦,取得了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
  
    陈怀民等空军将士的英勇战绩,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照片上的他清秀俊朗,还有一丝稚气

   《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里讲有个日本兵,被采访的时候已经很老了。他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战场上重伤被俘的国军营长,被俘的时候很年轻,押往枪决的刑场的时候,腿已经被打断了,他很平静,唯一要求是不要蒙着眼睛,而且坚持要用断腿站着受死,绝不下跪。那些日本人被镇住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那个鬼子兵说,很多年,梦里也记得他年轻清俊平静的脸。
    他说这是战争中他佩服的人,多年也忘不了。
  
   这位年轻的国军营长的名字可能永远都不被人知道了,那个年代有许许多多像陈怀民烈士那样的年轻人。
  
  
  

 抗战中空军总体上明显处于劣势,但中国空军的青年勇士们目睹国家沦丧,同胞作亡国奴的苦难悲惨,在长空征战中,不畏强敌,勇于浴血奋战,且能以少胜多,以寡敌众,屡有出人意表的空战胜利,其最大凭恃,乃国仇家恨的强烈爱国心所使然。
   八年抗战中,中国热血青年以鲜血和生命誓死保卫祖国领空,牺牲的飞行员多达八百七十人,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
  
   阎海文烈士 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县。“九·一八”事变时,他才15岁。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着我国东北的土地,阎海文不甘心生活于异国军队统治之下。他从东北流亡到北平。到北平后,他到东北流亡学校读书。东北沦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重的伤疤。他后来写道:“东北沦亡,国将不国。堂堂的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与蹂躏,令人痛心,所以我常为之悲,为之泣。”
  
    
    1934年阎海文高中毕业后,正好中央航空学校到北平来招生。他便报了名,经过考试,很快被录取了。中央航空学校是学习军事技术的好环境,阎海文学习非常专心。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高中毕业后,我考入航校,入校后只知一心向学,救国之法,期必达成。”
  
    阎海文不仅注重学习,而且也很重视品德的修养、意志的磨练,培养远大的志向。
  
    他写道:“说到我的律己之道,要修正高尚的人格,洁白的心地,健旺的体魄,坚忍不拔的精神,丰富的学识,有纯正品行和奋斗的精神,以礼待人,讲义气,重节操,讲信用,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
  
    
    1936年10月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见习。1937年4月任少尉飞行员。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八十八师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遂多次请战,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完成任务后,其座机亦被敌高射炮击中,跳伞误入敌阵地,被敌人包围。被围后,拔手枪连毙数名敌人,拒不投降,喊道:“中国无被俘空军!”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壮烈殉国。时年21岁。

阎海文烈士

     吕基淳烈士 青年时代毕业于北京志成中学,后考入杭州苋桥航空学校,为第三期学员。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空军第四大队分队长、中队长。淞沪战役时,率队与日本军木根津航空队多次交锋,将该队大部消灭。9月中旬,日军轰炸机两架,乘夜偷袭南京,他一马当先,立即驾歼击机升空迎击,敌机一架尚未飞抵南京上空,即被他击落焚毁;另一架敌机见势向东逃窜,他紧追不舍,至江苏丹阳上空,又将其击落。一夜之间连歼敌机两架。为此空军中以“夜猫”赞誉。一次,率机4架与日机多架在无锡太湖上空相遇,我机在数量质量上均处于劣势,他毫不畏惧,奋不顾身英勇冲杀,抢先击落敌机一架,经过激烈战斗,日军败逃。自己座机也百孔千疮,臂部也受重伤,当驾机返回南京大校场机场时,因起落架被击坏,油也消耗殆尽,迫降时,飞机打了一个滚,幸未丧命。南京沦陷后,四大队担负起保卫武汉任务,苏联志愿航空大队也到武汉协防。1938年4月29日,日军出动54架混合机群,妄图一举击破我空军主力,敌机一到,我空军即冲散敌机群,予以迎头痛击,一时武汉上空枪炮齐鸣,弹如穿梭,不到半小时,即击落敌机19架,李桂丹大队长在击落敌机一架后,座机被三架日机包围,不幸中弹牺牲。他时任中队长,接替大队长职务,继续指挥作战,率僚机直冲敌机群,不幸也中弹牺牲,时年二十四岁。遗体初葬武汉,抗战胜利后移葬南京空军烈士公墓。

吕基淳烈士

   沈崇诲烈士 (1911-1937),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3年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轰炸科并以第一名毕业。1937年8月19日凌晨,我军与日寇在上海激战。我军炸弹投尽后发现仍有敌舰出现,沈崇诲驾驶904号机,对准日寇最大的“出云号”直冲下去,与敌舰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年仅26岁。

沈崇诲烈士



   陈锡纯烈士 ,湖南望城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考入长沙广益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长沙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初中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继而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步兵料学习;后被选送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轰炸科学习飞行技术。1936年10月,被分配到南昌空军第二大队任见习飞行员。1937年1月任九中队少尉飞行员。不久,随飞行大队驻安徽广德机场待战。同年8月18日淞沪之战中,奉命驾驶904号轰炸机袭击日军在上海白龙港的第三舰队。当飞临日舰上空时,机身突然发生故障,尾部冒出浓烟,速度减慢。在危急关头,毅然与同机的分队长沈崇诲驾机直冲日舰与日旗舰“出云号”同归于尽。年二十三岁。

陈锡纯烈士

  黄莺烈士,广西宜山人。1938年7月18日,大队长陆光球领黄莺等4架战机,从樟树机场起飞,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飞机会合。黄莺为了救被日机围攻的苏联志愿航空队飞机被尾追的日机击中,壮烈殉国,年二十七岁。

黄莺烈士

 陈怀民与王璐璐 
  
    1935年陈怀民随中央航校篮球队到浙江大学比赛,遇上了该校的女学生王璐璐,爱情之花在他心中盛开。
  
    王璐璐出身在一个有钱人家,其父是银行家。她是父母的独生女,也是个篮球迷。浙江大学篮球场上举行的比赛她场场必看。陈怀民在场上的表现,她十分关注,而且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两个人顿时坠入情网。
  
    此后,陈怀民多次到浙江大学去看王璐璐。而陈怀民所在的航校,是军事单位,对非航校人出进控制极严,王璐璐无法到航校去见陈怀民。因此,每次会面总是去找王璐璐。 因为杭州和镇江距离不远,王璐璐到陈怀民家去过一回,陈怀民的亲人回忆说,那真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他的父母当时就特别高兴,在家里大摆宴席,为她接风洗尘。他母亲想抱孙子,于是跟怀民商量,能不能先结婚。他说两个人已经商量过了,一天不打走日本鬼子,一天不谈婚论嫁。其实,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陈怀民每次借着飞行训练的机会,把飞机开到浙大校园,在空中盘旋三圈,王璐璐就知道,怀民来了。
  
    1936年1月,陈怀民告别王璐璐离开杭州,去了南昌。 王璐璐给陈怀民写过几封信,陈怀民也给王璐璐回了信。“七·七”事变一发生,第4大队要调往北方作战。恰在这时,王璐璐到南昌来看望陈怀民。
  
    陈怀民对王璐璐说:“说心里话,我很爱你。我也知道,你也很喜欢我。但是我们的爱情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我们部队马上要调往华北打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国家花很多钱培养的飞行员,现在要去报效国家。我们一旦上了前线,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我一牺牲,你就苦了。根据目前的形势和战争发展的趋势,我上前线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此次相会,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这天晚上,他们谈到11点。陈怀民把上级的通知简要告诉了王璐璐,并要她在这一二天内回杭州去。
  
    此次王璐璐送给陈怀民一套景德镇的茶壶,并叫工艺匠在上面烧制了下面几个字:“天民吾兄惠存 妹 璐璐敬赠 1937年7月27日”。此茶壶现存北京的军事博物馆。
  
    此后,天各一方,陈怀民到华北后,基地几次移动,王璐璐给陈怀民的几封信,他一封也未收到。陈怀民也给王璐璐写过上10封信。因战乱、邮路不畅,无法到达王璐璐的手中。
  
    1938年3月底的一天,王璐璐从一熟人处听说陈怀民因伤住在湖南湘雅医院,请假到长沙去看陈怀民。不料,到了长沙,医院医护人员告诉她,陈怀民到武汉去了。她又匆匆赶到武汉。
  
    王璐璐千里迢迢来看陈怀民,使陈怀民大受感动。他对王璐璐说:“走,我们一起去逛街。” 陈怀民将看中的一件旗袍买给她,对她说:“这件衣服是我买给你的唯一纪念品,如果我跟日本人打仗牺牲了,你就把它永远珍藏在身边。你看到这件衣服,就像看到了我一样。”王璐璐低头哭起来了。
  
    到了第4天,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汉,离开了陈怀民。3月底的一天深夜,陈怀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写了一首思念王璐璐的新诗,全诗如下:“为你,我爱恋发狂,为你,相思成疯你不知。今生能否再见你?我只愿在你唇边再沾,那我一生也幸福。1938年3月”
  
    1938年4月29日,陈怀民在武汉大空战中牺牲。王璐璐在报上得到这一消息,当即昏倒在地。后来她到武汉奔丧。得知陈怀民牺牲的详细经过,她大脑受到刺激。5月底的一天晚饭后,她独自一人来到江边,然后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江中……


   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
    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
    同志們努力努力,矢勇矢勤,國祚皇皇萬世榮。
    
    盡瘁為空軍,報國把志伸,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
    看鐵翼蔽空,馬達齊鳴,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
    我們要使技術發明日日新,我們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
    同志們努力努力,同德同心,國祚皇皇萬世榮。
 阎海文和苏姑娘(摘抄)
  
   苏姑娘是弘道女中的学生,家住弼教坊石贯子巷.她爹在羊坝头开绸布庄,家道殷实,姑娘生就小家碧玉,偶尔碰见个男的向她问路,脸都—直红到脖颈根儿。
  
   航校学员跟弘道女中学生联欢那天,苏姑娘躲在教室里不肯去礼堂,她埋头看书,看的是《都柏林人》。
  
   一阵动人心魄的歌声传来,她坐不住了,悄无声息地走过去,看到阎海文站在台上唱一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阎海文起先也不肯来联欢的,他想,一个军人,怎能随便搂着女孩儿跳舞呢?但是教官命令他去,他不得不去。教官说,弘道女中是出于一片爱国热忱,不能拂了姑娘们一片好意。就这样阎海文上了台。
   离乡背井的东北小伙子唱到动情处声泪俱下。苏姑娘也就潸然泪下了。
   阎海文从台上下来了,好多姑娘簇拥着他,苏姑娘不敢往里挤,她写了自己的姓名、班级,将纸条折了又折,站到了校门口。航校学员们上车,缓缓地从操场开出校门,阎海文站在车棚边儿上,眼一亮,一只白色的纸鹤飞到他胸前。他没看清姑娘的眉眼,只看到她跑回教室去的背影。
  
   于是,阎海文给苏姑娘写了—封信。但是,这封信一直没有寄出去。航校对学员管得很严,来往信件都要经过长官审阅。直到快毕业的时候了,他才找到我母亲,请她做了信使,他面红耳赤地跟我母亲说:“求师母您帮个忙吧,跟她说,我分配到部队后再给她去信。”于是,母亲特意早早地收了摊儿,走了二十几里地,赶到放学前找到了苏姑娘。
   半个世纪后,母亲还清楚地记得.苏姑娘好害臊哪,头都不敢抬起来,眼睫毛忽闪忽闪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日本空军王牌木更津航空队百余架轰炸机连续轰炸江、浙两省。
   8月14日,一个女学生找到了我母亲,母亲大吃一惊!母亲说都什么时候啦,苏姑娘你跑到这里来?苏姑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是5大队来了么?阎海文他们来了么?”母亲告诉她是4大队,从河南周家口飞来,大队长高志航也是辽宁人,阎海文的老乡。
   正说着呢,天空黑了,黑压压一群“乌鸦”铺天盖地而来,近了,翼膀上的太阳旗猩红。一颗炸弹在她们身后以霹雳的恐怖声响掀起了一片火光。
   母亲说,苏姑娘面色苍白得像一尊塑像,她站在屋檐下,仰望天穹,屋不动,她也不动。
   阎海文的老乡好勇敢,愤怒的枪弹雨点般向敌机射去!高志航首开记录打下了第一架日军轰炸机,只见这架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随着一声爆炸,坠落于钱塘江中!
   苏姑娘哭了,母亲也哭了,笕桥镇上的百姓都哭了,30分钟空战,开创了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首捷记录:6比0。
   苏姑娘就趴在我大姐木床上给阎海文写了一封信,让他向高大队长看齐,也当个抗战英雄。母亲说她问过苏姑娘,这是她给阎海文回的第一封信。
   阎海文有没有收到这封信?这是一个谜。因为3天之后,8月17日,他就以身殉国了。
  
  
  



   高志航(1907―1937)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人。
  
  1924年在奉天(沈阳)中法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8月,被选送法国莫拉若高等航空学校学习,为此改名为志航。后转入法国伊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学习飞行。
  
  1926年回国,被任命为东北航空处少校(陆军衔)驾驶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向东北军司令部请战不允,遂偷赴北平向空军司令张焕相请战,又不允,乃愤而去职赴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宣传运动。
  
  1932年 ,经同学介绍到杭州笕桥空军总校。在一次有英、德、意等国飞行员参加的空中表演中,因技术高超受蒋介石赏识,蒋即将己“窗天”号座机送其作为奖励。不久,相继升任航校驱逐机队队长、航空第六队队长。
  
  1935年9月,奉命赴意大利购买飞机,曾拒绝意方重贿,转去美国购回霍克式驱逐机100架。同年晋升为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后,于8月14日空战中首开纪录,击落日机1架。此役共击落敌机6架,中国空军无一损失,取得空战大捷。“8月14日”遂被定为国民党空军节。
  
  在此后的数日空战中,又击落敌机数架,无一次空还。后又两次夜间空中伏击,重创日本空军。因屡建奇功,被晋升为空军上校驱逐司令,直辖3个驱逐大队,并兼任第四大队大队长,第四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1937年10月,在周家口机场驻防时,因机场警报不灵,遭日军轰炸机偷袭,于座机中壮烈殉国。时年30岁。后其灵柩被送到湖北宜昌安葬。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主持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追悼会,国民政府特追授其少将军衔。
  中华民国空军将位于台湾台东县的空军基地命名为“志航基地”。
  1993年7月18日,张学良为高志航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2002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战大捷65周年纪念日,高志航烈士纪念馆(高志航故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化市政府、北京航空联谊会等单位主持下开幕。
  
  

    中央航空学校 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旁立者为1937年8月25日在与敌空战中牺牲的任松龄烈士
  
  

  看过《世纪行过——张学良》纪录片(唯一的一次张学良亲自口述自己传奇的一生),张学良将军真是性情中人,典型东北人性格:讲义气,肝胆相照。他说有一次让他怒发冲冠,采访时就揪起自己的头发来表现怒发冲冠的样子。
      
    “我想中国人自己打中国人干什么呢(指国民党剿共产党),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么。”
      
    “我非常爱国,为了国家,可以随时把我的命拿去!“
      
    “我这一生可以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蔡廷锴将军(1892~1968)
  
   中国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字贤初。广东罗定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1932年一二八事变,与蒋光鼐率部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蔡廷锴将军

   陈怀民有一次战斗受伤.伤愈后母亲又劝他说:“怀民,杀敌报国,无上光荣,可我有个心愿,为了传继陈家香火,你先结婚吧。”
    
     陈怀民坚决地说:“我正在作战,结婚会增加心理负担,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陈怀民侄子陈德回忆说:"就在二叔陈怀民殉国一个月后,得知消息的王璐璐,受到了严重的刺激。这个可怜的女孩,早年丧父丧母,现在又失去了至爱的人。她纵身跳入了江中。我可怜的奶奶,由于对二叔陈怀民过分的思念,余生都沉浸在极度的悲痛当中,以至于哭瞎了双眼。"
    
     陈怀民其父陈子祥说:怀民之死,颇得其所,惜其为国,尽力太少。”
    
     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王明、博古题写的挽词是“捐躯报国”,蒋介石的挽联是:“搏斗太空非成功即成仁,无负十年教训;死生常事惟为国不为己,永怀万古云霄。”
  
 《虎穴英杰韩子重》一书是专门介绍红岩烈士韩子重的。下面是书前言图片和其照片。转自烈火红岩主题论坛
  

前言





韩子重烈士

     张灵甫的照片。抗日名将,据说打日本鬼子时身先士卒,端着机关枪冲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