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完井工程:人生拾穗(文句摘录)2011,11,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0:22:31
人生拾穗
要改变命运,先要改变观念。
穷富的差距在于观念的不同。
人的一生,想要幸福,就要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生活。
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就*在没骨气。
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
今天有许多人不是不愿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
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健康不等于一切,但失去健康却等于失去一切。
承担责任的生命,才叫真正的生命。
罗斯福总统: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
若要人前显贵,先要人后受罪。
一个不想爬山的人,谁也不能背他爬山。
老布什:命运不是运气,而是选择;命运不是思想,最重要是去做;命运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命运不是放弃,而是掌握。
我们可以失去童年,但是千万不可以失去童心。
陪孩子读书长大是个人,给孩子观念长大后是人才。
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不是吃不上饭的时候,而是想努力奋斗没有机会。
发达国家的人们是透支金钱,储存健康;
我们国家的人们是透支健康,储存金钱。
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流行只是短暂的,趋势才是永久的。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人这一辈子,不多不少就一口气。
世界上最残忍的不是野兽,不是刽子手,而是时间;因为时间不等人,时间不留情。
父母的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点。
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是想出来的;世界上可能的事情,是做出来的。
我们没找到路,不等于路没有。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
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们思想里。
掌握趋势胜于追随流行。
身处何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未来的方向。
想奔小康就要先有健康
孩子的贫穷是我们做父母的罪恶,因为在他小时候,我们没有给他正确的人生观。
行为从观念来,观念从学习来。
棺材不是装老人的,而是装死人的。
世界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我们究竟要当哪一种人。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
我们都以为我们在过日子,其实是日子在过我们。
现在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做什么才重要
用灵魂撞击梦想,用观念超越梦想。
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看三落空。
人生哲理:牵挂是一首美的诗
没有憨实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绵绵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随便跌落在某个污浊之地;没有故乡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处在漂泊之中。牵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灵魂絮语与心灵对话。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牵挂,是一种眷念,是一份缠绵,是一缕相思,是一丝感悟。牵挂,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问一声“早上好”,道一声“晚安”,说一句节日好,都是牵挂的表达;一张贺卡、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留言……都是牵挂的体现。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
亲情的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拥有了亲情的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溢满亲情的牵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寄托亲情的牵挂;有了牵挂,人生才变得更加完美。
亲情的牵挂,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是歌曲中一个个跳荡的音符,错落跌宕,弹奏着人世间的月圆月缺,悲欢离合。牵挂是一种情感的交织,牵挂是一种心灵的维系,牵挂是一份浓郁的思念。牵挂亲人,你会忆起昔日彼此相处时的温馨,忆起与之心灵交流、同歌轻唱的快乐,忆起寂寞时他轻声的问候,忆起痛苦时他耐心的开导,忆起与之挽臂徜徉的快乐,忆起你任性时他的大度宽容,忆起你烦心时他幽默的笑话,忆起你调皮时他甜甜的笑声。人世间如果没有亲情的牵挂,就好比植物缺少阳光雨露;一个没有任何牵挂的人生,如行尸走肉,空有一条生命,难以焕发出生活的光彩。亲情的牵挂让我们在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更为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友情的牵挂,像一束冬日里的阳光,使寒冷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像一鸿沙漠里的泉水,使困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像一首夜空的歌谣,使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友情的牵挂,是窗台上那株永不凋谢的百合,越开越水灵耀眼,越开越鲜活诱人;是江上不灭的灯盏,光芒四射,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是伊人如丝如缕的诉说,回肠荡气,让生活溢满甜蜜的温馨和豪迈的激情……感悟友情的牵挂,就是真真切切、铭心刻骨地体验生命的特质;感悟牵挂,就是不经意间提升人生的质量。
走南闯北的人,被牵挂,是幸福;独在异乡的人,被牵挂,是温暖。牵挂,是人生的符号,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每个人的脚印与每一丝情愫。拥有了友情的牵挂,便有甜、酸、苦、辣、咸五味人生,就有了你我她的喜、怒、哀、乐。友情的牵挂是一种心灵的煎熬,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梦中的笑靥,是情感的升华。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友情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牵挂的折磨;“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是牵挂的煎熬;“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大气与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牵挂的蕴含……
友情的牵挂,平衡了情感天平的失重,填补了内心深处的虚空。时间越久,距离越远,牵挂的分量越重。每当明月当空的夜晚,每当阴雨绵绵的日子,每当有失眠的一刻,牵挂的情愫会缭绕你的心头,划进你的回忆中,仿佛是带着芳香的春风;带着晶莹的露珠;带着那片红红的枫叶,带着那美丽的雪花,织成大大的心网,蕴藏着温情,蕴藏着感动。
爱情的牵挂,是一朵萦思绕怀的五彩祥云,醉了两人的心扉,绽放了两朵心花。爱情的牵挂,是夜夜珠泪枕上落的悲,是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蠢,是冷雨敲窗不成眠的呆,是菱花镜里形容瘦的痴,是望穿秋水不思归的愚,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傻。
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夫妻情侣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歌,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青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到极点,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爱情的牵挂是美丽的,也是痛苦的。爱情的牵挂,是春天美丽动人的鲜花,是夏日阵阵清凉的微风,是秋天满园累累的果实,是冬夜悄然飘舞的雪花。生活中,有了一份爱情的牵挂,便填补了双方生活画面上的缺陷。距离愈远,时间愈长,牵挂的砝码在彼此心中就愈重。心中有了对别人的牵挂,前进途中便有了生活伴侣;有了别人对你的牵挂,平淡的岁月中便多了一份欣慰与满足。牵挂是两个人心中永恒的风景!
爱情的牵挂,是心灵散发出的一缕淡香,悠远而绵长;是静溢的思绪,亦美亦纯,亦忧亦愁;是不加任何雕琢,没有矫情装饰;是一份烂漫,一份深沉,一份纯美,一份质朴;是一杯清茶,飘荡着淡雅的清香,却苦的有味,苦的醇厚,别有一番韵味;是纯洁,纯真,没有绚丽;是彼此爱慕的情结,美丽而神秘,让你游动,让你兴奋;是没有扭捏,没有矫柔造作;是奔放而热情,是含蓄而深沉;是生活中鲜活的风景丰富而多彩;是心灵相通的恋人,爱的感悟,爱的升华,有满足,也有陶醉。
爱情的牵挂,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两颗心灵的感应,是两颗盛开不败的鲜花,是天空中互相缠绕的彩云,是两朵永不凋谢的心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唱不完的歌,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情感,是感情的绞织、心灵的相映,彼此的鼓励。
牵挂,也是一种隐隐的痛,一种忧伤的美。
因为喜欢,所以牵挂;因为这种牵挂是不知对方是否也在牵挂你,所以才会忧伤,而这种忧伤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忧伤会让你心酸悲痛,让你在生活中惴惴不安……牵挂对方时,有欢喜有悲伤,用心去感受对方的牵挂,并且送上真诚的祝福。牵挂对方时,会有很多的美妙的联想,如梦如幻,还有瞬间的甜美。牵挂包含着一种欣赏,也包含着爱的成分,因为爱才会彼此欣赏。相互牵挂会让彼此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对方,会有一份和谐与默契使对方感动……
其实,牵挂与被牵挂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牵挂是人们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牵挂是深深的祝福与默默的祈祷,它不近功利、不含虚假。牵挂一个人,你会为其乐而乐,为其忧而忧,你更会从心底滋生出许多莫名的惆怅;牵挂一个人,你会惦着他的衣食住行;你会关注他的喜怒哀乐;你会在意他的一颦一笑;你会在乎他的一举一动。牵挂一个人,你会为得不到他的消息而愁肠百结;你会为不能和他长相守而寝食不安;你会为那悠悠相思坐立不宁;你会因那缕缕的离愁黯然神伤。
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真值得你去刻骨铭心的牵挂,牵挂着他(她)的现在,牵挂着他(她)的将来,牵挂着他(她)的点点滴滴……有了那份牵挂,孤寂跋涉的路有了欣慰的精神伴侣;有了别人对你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多了幸福的满足和美丽的风景。一个平凡的日子,或者一段极为平淡的经历,能使牵挂感慨无限。深深的牵挂,像一根长藤延伸在人生的旅程。
牵挂是一种精神寄托;牵挂是一种无言的享受。生活需要牵挂。因为有了一份牵挂,使我们的生活多了一缕温馨的阳光,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宝贵和高尚。有人牵挂着你,很幸福;你牵挂着别人,很快乐!让我们时时呵护着、赞美着、牵挂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会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人生哲理:人生难得是糊涂
那英的《雾里看花》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实际上,生活中还是糊涂一点好。正如古人所说的:“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大约总是要模糊一些的,不能对任何事都过于较真,要留出一线,该放别人一马时就放别人一马。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过分计较别人的过错,不给别人留半点人情,就会堵住自己日后的退路。
清代郑板桥更归纳出“难得糊涂”这句至理名言,称得上是集糊涂学之大成,他进一步概括道:“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会去考虑琐碎的小节;干大事的人,不过多计较小事。想得到美玉的人,决不计较白玉上的微瑕;欲得到好木头的人,决不会去在意木头尾部虫蛀的小点。
一位糊涂学大师说得好:世间多少失意人,幡然醒悟须谨记;错错错,错在斤斤计较;莫莫莫,莫再耿耿于怀。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正是难得糊涂的警醒,才能使人们在当今的纷争世界里,闲看庭前花飞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以豁达之情笑看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古往今来,唯有大智能,才能真糊涂;精明反被精明误、糊涂自有糊涂福。不拘一格,彰显糊涂智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忍者无敌,忍糊涂;吃亏是福,亏糊涂;大肚能容,宽糊涂;一分糊涂一分超脱,淡糊涂;以“和”为贵,和糊涂;深藏不露,藏糊涂;扬长避短,巧打糊涂算盘;巧说糊涂话、巧做糊涂人、巧送糊涂礼、巧给糊涂面;认真做事不糊涂、真心相待不糊涂;鸡毛小事,糊涂处理;糊涂的生活不怕挫折等等,都是糊涂学的哲理。
其实,生活中许多烦恼往往并不是由什么大事引起的,多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或者说恰恰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较真”。因此,不为小事发狂是人生快乐的定理之一。那些凡事都与人计较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是以小聪明干大蠢事,占小便宜增大烦恼。这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到后来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而不在意乃是不争之争,无为之为,大智若愚,其乐无穷!
有些事是否能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看待和处理它。所谓事在人为,同样的一件事,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因此,美国的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知疗法”,即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来避免烦恼和疾病。为此,需要我们首先学会糊涂,学会换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的一切。不要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别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个人名利的得失;别为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动辄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敏感多疑,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也别像林黛玉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
因此,处世的智能就是:得糊涂时且糊涂,“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容得。”自处超然,待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同时,还要做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即做到“清浊并包,善恶兼容”。正所谓:大智若愚。真诚、朴实、随遇而安是大智能;钻营、取巧、哗众取宠是小聪明。小聪明者一生投机、忙碌,终被聪明所误;大智若愚者平凡、淡泊,但却一生平安。茫茫人海,错综复杂,很多非原则的事情不必过分纠缠计较,凡事都认真,只能给自己多设一条路障,多加一道樊篱。
小事糊涂,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能处之泰然,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方,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小事糊涂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身心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当然,小事糊涂并不等于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不是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加缪笔下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割达、飘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你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妙的人生。糊涂,只能是在小事、小节上糊涂,在大事上,在涉及原则问题时,千万不能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同时,还应记住的是只能对别人糊涂,宽以待人,不过分咬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而对自己是千万不能糊涂的,要严于律己。如此看来,性格是决定命运的,而其前提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难得糊涂,也就是一种平常心。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难得糊涂”是一种智能。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拔千斤。“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
最重要的处世箴言:难得糊涂!最聪明的处世技巧:学会糊涂!最实用的处世原则:成在糊涂,败在糊涂!最灵活的处世策略: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不糊涂!命运并非天定,成败自在人为。
培养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会笑的大脑”。笑是最高级的脑运动。心情愉悦时,大脑也会跟着笑,会产生大量的快感荷尔蒙,从而会使头脑更灵活,身体更健康。
最大的开发区,就在你的帽子下面的大脑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它由14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就相当于1台小小的计算机,可以接收数千种不同信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大脑的潜在功能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脑怕不用,身怕不动”勤奋动脑的人,脑血管氧供应充足,脑细胞活动力强,可是衰老减慢,如果不注意加强脑训练,20年后,人类的衰老就会加快进行。勤奋用脑是防止过早衰老的良策之一,工作、学习、写作、讲演、辩论等也是用脑活动,还可以多参加活动,总之要有意识的使用大脑,让种种信息反馈给大脑,并经大脑处理,使大脑“电路”更加灵敏和通畅。有人对16世纪以末欧美的数百名科学家、发明家、平均寿命统计为80岁,其中河基米德76岁、牛顿86岁、爱迪生85岁。资料还证明,一般人只有百分之五的脑细胞在工作,爱因斯坦也只有百分之十几的脑细胞在工作。因此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一个事实,任何时候脑子中的大部分细胞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世界上最大的开发区,就在你的帽子下面。勤奋的你不要因用脑而担心,也许这正是你延缓衰老的秘密呢!
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寒冷就没有温暖,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让我们善待痛苦吧——为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奋斗前的选择,选择就意味着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人生在世几十年,如果没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定位,会让自己走很多弯路,甚至遭受更多挫折。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维护心力,从而引爆大脑潜能。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核心是自信心的建立与维护),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去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二、母亲做的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能量。
在教育中,母亲要做的事情并不多,除了维护孩子心力,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每天亲自做一顿适口、营养丰富的晚饭,这顿饭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任务,而是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能量,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这种精神能量中,吸收爱的力量。爱是一顿一顿饭堆砌起来的。
三、学而不用,方为大用。
有很多家长、教师很了不起,专门花很多时间来学习怎样教育孩子。这表明这个世界充满着希望。
但,我观察的结果是,很多人学习了以后,总想把学到的东西立即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谓“活学活用”、“现学现用”。
错了。真正的学习是,学而不用,悟而不用,学的目的是悟,而不是用。悟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悟得多了,就能积累一种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以后,自然流露出来的心态,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是能力的真谛:只有悟到的才是你自己的。
一学就用,或者学的目的是直接使用,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一种教育经验甚至方法都未必适合他,只有活化的、个性化的“流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教育做到极致就是文化。
为什么那么多不识字的母亲教育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
他们没知识,但有文化。
任何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
不能准确地给文化下一个定义,但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文化就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中和,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此为文化。
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
四、要和看的起你的人打交道。
京城教育界“五少”之一田玉和我们一起深聊教育价值时,有两句话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田玉谈起他自己的家庭教育时认为,时时给予他力量的,是两句话,父亲的一句话和母亲的一句话,构建了他的精神支柱与成长哲学。父亲和母亲不算有知识的人,但笔者认为是没知识但有文化的杰出父母。
父亲说的这句话是:儿啊,到了年三十,算一帐,人在本钱在;母亲说的这句话是:出门在外,要和看得起你的人打交道。
这两句话实质上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父亲的这句话是一个人的精神框架,即人格的力量,母亲的这句话是一个人的选择原则,选择得当则会赢得爱,赢得人生的圆满。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并不需要做很多,只需要在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流露一点点精神力量,就足够了。
知识要靠学,智慧要靠悟
全面认识和丰富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层次与内涵
1、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2、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3、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对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4、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5、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 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6、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7、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8、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二、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微笑嗤之,一笑了之,有何不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当下定律:
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著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於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麼"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麼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麼样的结果。
幸福感的換算
俄國作家契詞訶夫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你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才對,幸虧沒紮在眼裡。」
美國第32屆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家中曾失竊,損失慘重。
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
「親愛的朋友,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一切都好,也依然幸福。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這種幸福的換算方法,不僅是一種豁達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超脫的生活智慧。
所以說,有什麼樣的幸福定義,就會有什麼樣的幸福感。
老鷹的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 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它只有兩種選擇 : 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再生過程。
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力再過30年的歲月!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傳統拋棄,使我們可以重新飛翔。
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技能,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潛能,創造新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氣與再生的決心!
換個角度想
有一天,一個失戀的人在公園哭泣。這時一位哲學家走來,輕聲的問他說“你怎麼啦?為何哭的如此傷心?”
失戀的人回答說“我好難過,為何他要離我而去。”
不料這位哲學家卻哈哈大笑,並說“你真笨”
失戀的人便很生氣的說:“你怎麼這樣,我失戀了,已經很難過,你不安慰我就算了,你還罵我。”
哲學家回答他說“傻瓜,這根本就不用難過啊,真正該難過的是他。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卻是失去了一個愛他的人及愛人的能力。”
出租車
各位讀者一定坐過出租車。那麼,今天你出門請再乘一次,做一個試驗:上車後,你不要講話。司機如果問你:"去那裏?"你就說:"你自己看著辦吧!"
你信不信,開了幾十年出租車的老司機,這個時候也沒有任何辦法把車開走。為什麼?因為司機只是知道怎樣選擇最佳路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知道怎樣做,他知道方法、手段和技巧,並且把它做好。至於把車往哪里開?至於你想去的地方,司機並不知道;只有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連你都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就無法告訴司機開車的方向和目的地。司機當然就不知道往哪里開。
這個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基本哲理:目的,永遠在技巧和方法前面。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遠到不了他想去的地方。
人生拾穗数则
1.石子還是金子
一個人整天抱怨生活對他不公平,抱怨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賞識,終於這件事讓上帝知道了。上帝來到這個人的身邊,撿起地上的一顆石子扔到了石堆裏,說:如果石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來。那人找了好久也沒找到,上帝又往石堆裏扔了塊金子,說:如果金子就是你,把自己找出來。結果當然是那人一眼就認出了代表自己的金子。
但是做石子還是做金子,選擇權在自己手中。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身,在石子堆裏,金子很容易被發現,要讓別人發現自己,就要努力把自己變成金子。
启悟心灵的美妙短文
人的一生常处于抉择之中,如:念哪一所大学?选哪一种职业?娶哪一种女子?……等等伤脑筋的事情。一个人抉择力的有无,可以显示其人格成熟与否。倒是哪些胸无主见的人,不受抉择之苦。因为逢到需要决定的时候,他总是求询别人说:"嘿,你看怎么做?"
大凡能够成大功业的人,都是抉择力甚强的人。他知道事之成败,全在乎已没有人可以代劳,更没有人能代你决定。在抉择的哪一刻,成败实已露出端倪。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记住,生命就是希望。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了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获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地告诉她。因为今曰过去便不再来了;这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可珍贵的一辈子,我必须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想不开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样,你总是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有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商人,却有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