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的多音的拼音:舞弊三角理论以及帕玛拉特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5:58

关于企业舞弊行为的成因,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的。安然事件等财务丑闻以及安达信等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导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深刻反思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2002年10月,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SAS 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1997年颁布的第82号审计准则(SAS 88),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 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 factors或预警信号。

    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  

     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帕玛拉特事件、

帕马拉特是典型的意大利家族式企业集团,在全球30个国家开展业务,共拥有3.6万余名雇员,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并一度被视为意大利北部成功企业的代表。
但是一周前,帕马拉特还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品巨头,转眼之间,爆炸新闻接二连三:其资产负债表出现了143亿欧元的黑洞;公司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帕马拉特股票急剧波动直至最终停牌;司法、财政机构迅速介入;债权人公开宣布追讨投资;创始人兼公司董事长卡利斯托"坦齐锒铛入狱……

短短2周多时间,号称牛奶帝国的帕马拉特就终结了它的神话。
创新经营,一飞冲天

1961年4月15日,刚满22岁的卡利斯托"坦齐继承了祖父创建的冷冻食品公司。当时,坦氏家族在当地已经有一定名望,但年轻的坦齐并没有满足现状,决心要扩展一个新的产品领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不久,他意识到,牛奶是未来食品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便在克雷齐奥镇建立了小型灭菌厂,向临近的帕尔马及周边地区供应鲜奶。

当时,要想在意大利牛奶行业做出名堂绝非易事,因为政府对国有牛奶企业在热那亚、佛罗伦萨及罗马地区全脂牛奶的销售实行法律保护,但帕马拉特通过挨家挨户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帕马拉特在牛奶行业真正引起革命,则是将牛奶作为健康食品。1965年,帕马拉特开始销售经鉴定具有抗肺结核免疫作用的维他命C牛奶,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使其将竞争对手一个个甩在了后面。

帕马拉特公司迅速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其对外包装的不断改进。1963年,在瑞典的Tetra Pak纸盒包装技术的影响下,牛奶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新式瑞典硬纸盒与原来的牛奶瓶相比,可以随意变形,更卫生,有利于保护牛奶不受光化作用,并可以将存放时间延长3天。同时,还可以在硬纸盒的外壳上印上生产厂家的名称,使生产“品牌牛奶”成为可能。帕马拉特公司是意大利第一家使用硬纸盒包装生产牛奶的公司。从那时起,“Parmalat”品牌就出现在牛奶盒上。

1965年,瑞典人发明了一种超热处理牛奶技术,使牛奶可保存6个月,不需要经过冷冻贮存就可以完整地储藏其营养成分。1966年,帕马拉特采用了这种技术,这种新的牛奶食品刚投入市场。效果就立竿见影,帕马拉特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热处理牛奶制造商。

1970年,帕马拉特的营业额超过了300万欧元。1973年,国有牛奶公司在意大利牛奶市场的垄断局面宣告结束,帕马拉特占据了明显的市场优势。由于牛奶销售新立法的出台,帕马拉特的产品开始在意大利所有的食品店销售,该公司逐渐成为意大利国家级的大型公司。

帕马拉特对品牌的宣传非常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帕玛拉特集团赞助并逐渐控股意大利帕尔马AC俱乐部,坦齐出任俱乐部主席。在他的出色经营下,帕尔马由一支默默无闻的球队一跃进入意甲,并夺得多项重大赛事冠军帕玛拉特牛奶品牌也随着球赛的盛大转播而销售到世界各地,并一度被誉为“冠军牛奶”。                  

20世纪80年代初,帕马拉特开始采取多元化战略,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了其奶酪、甜点、黄油与长保质期白糖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另外,他们还开始销售“Punto体形监测” 系列牛奶。“Punto” 牌牛奶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关心身材与节食的消费者的青睐。在一些人眼里,帕马拉特总能从不同阶层人的需要出发开发新产品,并能在人们遗弃的领域打开新市场。

帕马拉特的海外扩张始于1974年。他们首先在巴西开展业务。1975年,开始进军法国和德国。1982年,打入美国市场。为了实现市场全球化,帕马拉特于1990年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实力大大加强。仅1993年一年,帕马拉特就进行了17次收购,不仅加强了其在意大利和巴西市场的地位,还鼓舞了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士气,并开始向东欧扩张。世纪之交,帕马拉特已经在全球30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

到2002年,帕马拉特集团拥有36356名员工,营业额高达76亿欧元。2002年全球知名商标特许权调查中,帕马拉特在最有名的23个世界食品品牌中名列第二。

虚假繁荣,神话破灭

自1974年进入巴西以来,帕玛拉特就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并购与扩张。但是,随着巨人征服脚步的快速迈进,由于其傲慢与偏见,以及水土不服,被征服的市场开始出现问题。帕马拉特败走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995年帕玛拉特进入天津市场,因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经营状况一直不佳。1998年10月成立的帕玛拉特天津乳品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换了5位总经理。一位帕玛拉特中国公司的前市场部高级管理人员说:“这有点像种水稻,刚抽穗就要把它割下来,可能吗?折腾来折腾去,到头来什么都没有。”2001年10月,帕玛拉特与南京方面合资组建公司,总投资高达1500万美元。但不到一年时间,因其管理团队因不熟悉中国的市场营销,没有本土化的推广经验及准确的市场定位策略而不得不宣布退出南京,该合资公司由南京奶业集团全面接管。

帕玛拉特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但颗粒无收,而且血本无归。尽管类似的亏本经营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有发生,但巨人的品牌与财力还足以支撑其发展。况且,帕马拉特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曾在全球食品行业雄踞榜首长达10年之久的乳业帝国,却在2003年岁末,突然因财务问题“穿帮”而没有迎来新年的曙光。

2003年12月8日,负责帕玛拉特审计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指出, 帕玛拉特有近5亿欧元现金已投入驻开曼群岛的一家鲜为人知的共有基金Epicurum中,因此它不能把这笔现金视为流动性资产。此后,帕玛拉特不得不承认面临财务危机, 同时承诺将在2周内从Epicurum基金中撤资。

出人意料的是,12月15日,坦齐宣布辞去帕马拉特公司董事长兼CEO职务。他将这个花了42年创立的家族公司的控制权,全部移交给在一周前作为顾问来到该公司,以治理“问题企业”著称的经理人安瑞克"邦迪负责处理。

12月18日,与帕玛拉特有业务关系的美洲银行称,未收到来自帕玛拉特公司旗下的博拉特财务公司的账目。帕玛拉特股价大幅跳水,其债券也跌至票面价格的45%。
12月19日,帕玛拉特股票被迫停牌。标准普尔将帕玛拉特的评级从“垃圾级”降至“无法履行责任”级别。同时,美洲银行宣布, 它并不持有帕玛拉特在当年9月份财务报表中所列出的40亿欧元现金,并证明帕玛拉特在该行账目的一封函件纯属伪造。公司债券跌至票面价格的25%-30%。

12月20日,帕玛拉特承认公司存在40亿欧元的巨大财务黑洞。但据12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其财务漏洞估计超过70亿欧元,更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惧。
由于未能按时偿付一笔2周前到期的债券,帕玛拉特于12月24日向意大利工业部和帕尔马检察官办公室提出了申请破产保护。12月27日,获得了意大利法院的批准,同时,坦齐因涉嫌欺诈在米兰被捕。此后,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高级财务主管10余人陆续被拘押并接受调查。

2004年1月6日,授命收拾帕玛拉特破产局面的专家邦迪与帕玛拉特公司贷款银行举行会谈,试图挽救这家千疮百孔的企业。同日,帕玛拉特公司再遭指控。一家美国退休基金公司对帕玛拉特2位前高层管理人士及其财务、会计和法律顾问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合谋欺骗投资者。

2004年1月14日,坦齐承认自己从公司帐上向自己家庭的旅游业务转移6.2亿美元的事实。
2004年1月19日,帕尔马信贷银行董事会主席佛朗哥"戈雷里因涉嫌参与帕玛拉特公司金融欺诈案被警方逮捕,成为此次丑闻曝光以来被捕的首名银行界人士。2004年1月26日,帕玛拉特公司的审计表示,该公司欠下的债务已经高达143亿欧元。同时,由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计算出的新财务数字显示,帕玛拉特公司上年度核心业务真实收入和实际营业额与该公司之前所声称的相差悬殊,而且比外界最悲观的估计还要糟糕。

假账欺诈,巨额黑洞

帕玛拉特事件发生后,其影响力波及世界各地。帕马拉特的经营表面上是一片繁荣景象,但背后早就潜伏着巨大的财务危机。在新任CEO邦迪走马上任后,他最先发现的一笔巨额资金的欺诈行为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约10年前。紧接着,检查人员发现了帕玛拉特公司的巨额财务黑洞、金融欺诈、提供假文件、做假账以及卡利斯托"坦齐本人私吞公款等不法行为。

帕玛拉特在Epicurum基金中的投资被列入其子公司(Bonlat Finance)的资产名下,正是这家子公司称在美洲银行账户中拥有现金39.5亿欧元,但经银行证实,这笔钱根本就不存在。自从Bonlat在1999年成立以来,似乎使用的都是虚假账户。知情人士透露,在1999年以前,帕马拉特就已经利用其他海外公司来粉饰公司的流动性资产。帕玛拉特在10年来经营计划一片混乱,10多家在全球各地投资的子公司共欠下了约100亿欧元的债务。

人们也许会问:一家年实现75亿欧元销售额的全球乳业集团,为何会有巨额的债务和39亿欧元的流动性资产呢?有人认为,帕玛拉特似乎具有很机敏的能力,它通过快速收购提高利润和收入打消了市场疑虑。一些全球著名的银行,包括花旗集团、J.P.摩根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它们心甘情愿地构筑衍生交易,使帕马拉特这样的公司能够向海外转移资金和利用这种交易进行投机。

像安然公司一样,帕马拉特公司过于喜欢复杂的债务和衍生交易,经常使用包括它的某些子公司在内的复杂的海外机构进行关联交易。许多投资者和银行都难以理解它的资产负债表,也难以对它的债务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因此,由于帕马拉特公司的财务缺乏必要透明度,投资者无法把握股票的真实行情,结果蒙受巨大损失。

对于帕玛拉特破产事件,也许人们应该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尽管一个公司曾经拥有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前景看好的强势品牌、幅员广阔的营销市场与数额颇丰的销售收入,但是一旦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违背创业初衷,依靠有意设计财务谜局欺瞒投资者与信贷机构而获取暂时的利益,最终将会前功尽弃并遭到市场的无情惩罚与摒弃。 



舞弊三角论透析帕玛拉特事件


 压力因素

  在帕玛拉特案件中,帕玛拉特管理层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的历史谈起。20世纪60年代初,坦齐(Tanzi)创建帕玛拉特公司。80年代,公司首先进行食品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90年代中期,公司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扩张。这种跨地区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公司进行产品多元化后,坦齐又开始走上行业多元化的道路,整个坦齐家族集团不仅拥有帕尔玛足球俱乐部,还经营旅游、建筑公司等。由于跨行业经营的困难等原因,其中﹁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不利产生了巨额亏损,维持其经营也需巨额资金。再者,90年代意大利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出售价格是相对较低的,这对于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来说,能够筹集到资金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就相当于吃到了便宜的“馅饼”。跨地区扩张所需大量资金支持、跨行业扩张产生亏损的弥补和廉价收购国企的现金需要,都使帕玛拉特的管理层患上了资金饥渴症。1990年,帕玛拉特在米兰股票交易所上市,从公众手里筹得资金后,管理层就迫不及待的将公众公司(即帕玛拉特)的资金转移至其家族企业,将公众公司掏空。由于资本市场是坦齐资金来源最便捷也是最为重要的方式,所以公司管理层不惜粉饰报表,以造就“表面的繁荣”来蒙蔽投资者。这就是帕玛拉特管理层舞弊的动机,也即企业舞弊的压力因素

(二)机会因素

  管理层具备了舞弊的动机,又是什么给他们舞弊造就了机会呢?首先,家族型上市公司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帕玛拉特属于家族型公众公司,家族集团在企业中占有绝对数额的股份。而意大利股票市场规模小、不活跃,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向董事会派驻董事以制约大股东,再加上意大利证券监管机构Consob监管不力,所以股票市场上非控股股东力量无法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约。坦齐既是家族企业的首领,也是上市公司的首领,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为其掏空上市公司——向家族公司转移资产、操纵财务报表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各种外部治理机制失效。(1)在欧洲大陆国家,公司治理主要以银行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发达,很少发生故意购并行为。(2)家族企业的高层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因而另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经理市场在家族企业中无法发挥作用。(3)意大利属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允许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银行持有公司股份,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为。但那些贷款给帕玛拉特的银行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制约公司的行为,因为很多贷款是关系贷款。(4)除向银行贷款,帕玛拉特还发行了巨额的债券,为帕玛拉特发行债券的都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银行,其中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等,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赚取手续费而惟利是图,并没有对帕玛拉特形成有效的监督。有国际性投资银行支持,又有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现金做保证,投资者自然对帕玛拉特债券青睐有加。对于帕玛拉特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银行难辞其咎。

  再次,注册会计师在帕玛拉特事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后声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公司提供了虚假的审计资料给他们。但对于如此大额(近40亿欧元)的现金资产,注册会计师为何凭一张传真文件就相信了它的存在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到哪里去了呢?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最清楚,公司那么多现金怎么不用来偿还债务,为什么放在加勒比海不知名的小岛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到哪里去了呢?此案中他们却以自己是“受害者”而推卸责任,“默许”了舞弊的发生。

  (三)借口因素

  舞弊的动机和机会有了,公司管理层又找什么借口,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呢?公司创始人坦齐承认,他曾向家族公司转移过5亿欧元的资产,并希望用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偿还给投资者。言下之意,他虽然挪用了资产,但只要还了就行。对于财务欺诈,坦齐说他只知道大略数字,至于如何操作的全是CFO的责任。公司CFO唐纳也是舞弊的参与者之一,而他说伪造银行文件以虚增资产、制造复杂财务结构隐瞒以负债等财务欺诈都是坦齐授意的,他只是执行而已。总之,管理层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格及法人格,更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如果有,那只是“诱惑、压力”未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