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救失什么教学原则:学佛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7:51
 学佛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
 发布:原平五峰山寿宁寺 []   日期:2011-3-18 10:43:00     
学佛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摘编] 在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是简单事。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人很坏、很差劲!’评论这个好、那个坏等等。我们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常短与是非,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不要到处说别人的长短与是非,因为,人往往用自己的观点来评断人、事、物,难免与事实有所差距。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私非你所熟悉。你若贸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就会颠倒是非,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口业能使人下地狱的。 而一般学佛的人,常会犯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到一个道场参访,如果看到不好的现象,常喜欢妄加批评,而忘了自己是为了修行以及听闻佛法,才来亲近道场,说话也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将说话视为一种享受,不负责任,最后很可能因为话太多而伤害了自己。 真正修行人,善知识,你嫉妒、毁谤、障碍他,等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更不必说,堕地狱。我们绝不造地狱罪业,过去愚昧无知已经造了,要忏悔,改过自新,永不再造。断恶修善,念佛心更要恳切,为什么?不能往生就堕地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所以,我们常说别人是非与长短的人,修行很难成就。‘修行人不该谈论他人是非。’但是,一般说人是非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辩解道,‘他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我在说他的是非’ 。 ‘薄薄两片皮,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不打妄语。谈论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障碍解脱之道,六祖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应该多念佛、少说话、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千万不要虚度这一生,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千万不要等无量无量劫遇缘再修行,要深入经藏,听从祖师大德教诲,依法不依人,深信因果,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阿弥陀佛!摘自: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1082.htm) ---------------------------------------------------------------------------------------------------------------真正修行人,绝不说是非
 发布:原平五峰山寿宁寺 []   日期:2011-4-9 8:03:00     
真正修行人,绝不说是非[摘编] 咱们就是从是是非非、善恶当中、得失当中、持戒犯戒当中走不出来,“他这么修错啦,这么修下三恶途,这么修下地狱。”满脑瓜子我见,邪知邪见,你咋知道人家下地狱?说个比喻,人家做一个事,你知道人家咋发心的吗?再说也是他的业力,因果相续相而已,人家这个业了完,就行菩萨道去啦,你咋知道人家下地狱?你要理解了真实义以后,你都觉得这样想是可笑的,就好像他是佛菩萨再来一样,啥都看得准。“修行人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不要去打听,不要想知道。中国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所以不是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就是迷。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还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已经不觉了。就怕我们自己迷得很深,业障很重;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真修行的人便赶紧磕头顶礼,感谢别人把自己点醒;迷惑颠倒的人那就大发脾气了——我有什么过失!还不承认哪!所以迷悟,在这里一看,就清楚、明了。这是检点自己的过失,在修行功夫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都是无常、幻化的,是假的;心才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那就对了。真正修行,心中不存在这些是非,过去事情的是是非非都已经没有啦,把握当下,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人,他都帮助众生,把快乐把觉悟布施给你们,他不会把这些是是非非布施给你们,把烦恼传给你们,他不干那种傻事,这才叫修行。故事: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非常的纯净,也非常的虔诚,每天只是在大树下思维,冥想,打坐。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沉,就起身在林间散步,偶然走到一个莲花池畔,看到莲花正在盛开,十分的美丽。修行人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这么美的莲花,我如果摘一朵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一定会好得多呀!」于是,他弯下身来,在池边摘了一朵,正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一个低沉而巨大的声音说:“是谁?竟敢偷采我的莲花!”修行人环顾四周,什么也看不到,只好对着虚空问说:“你是谁?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我是莲花池神,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枉费你是个修行人,偷采了我的莲花,心里起了贪念,不知道反省,检讨,惭愧,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声音说。修行人的内心升起了深深的惭愧,就对着空中顶礼忏悔:“莲花池神!我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绝对不会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时时生起惭愧之心,时时刻刻提起一句佛号。心上无事,而这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无事,就不夹杂了,那么再加上一个不间断,这个功夫就圆满成就了。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四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3893.htm) --------------------------------------------------------------------------------------------------------------- 人我是非之道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5-25 10:01:00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 一、不诽谤人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然而许多人不明此理,只因为嫉人所长或点滴私怨,而相互诽谤攻讦,不但于已无利,甚且造成社会不安,殊不知世事乃因缘和合而成,人我之间具有彼此依存的密切关系,如果想要彼此和乐相处,共创安康的家园,就必须从自己开始,培养容纳异己的雅量与随喜赞叹的胸襟。 二、不观是非   在大众中生活,难免会接触到是非,如果我们能够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乃至于不理是非,不观是非,让是非连在心中驻足的机会都没有,是非自然就会消声匿迹,否则终日计较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天天活在是非里,不但无法自在,而且起惑造业,招致无边的痛苦。 三、自观身行   所以佛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想是非,不谈是非固然能让自己摆脱尘劳,若能进一步将心思放在自我反省上面,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就更有益于进德修养了。经云:“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惟有自观身行,做到自省自勉、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自教自悟,才能开采心中无限的宝藏。 四、谛观正法   如何自观身行呢?我们必须时时省察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合乎正法,如若不然,宁可正而不足,不能斜而有馀。何谓正法?一心制意是正法,二谛融通是正法,三学增上是正法,四摄六度是正法,五戒十善是正法,乃至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九品念佛、十愿圆成都是正法。《楞严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惟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引领我们走向康庄的人生大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2426.htm)  ---------------------------------------------------------------------------------------------------------- 净空法师: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祸福
 
 发布:aping [全]   日期:2011-7-16 13:14:00     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百度搜藏腾讯微博人人网
在这个世界修行,这是佛说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什么意思?这个世界障碍多,大起大落,会修的人提升得好快,不会修的人堕落得很惨,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起没有落,它起得很缓慢;这个世界只要你禁得起折磨,你起得就快。所以种种折磨、种种灾难,好,不是坏处,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是叫你大起大落的。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你,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诱惑,所以你提升就很慢,这边有人诱惑,诱惑的时候你不接受诱惑,一下就起来了。所以顺境里头成就什么?成就断贪痴,逆境里头断瞋恚、愚痴。贪瞋痴三毒烦恼在这个世间,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讲好事,你到哪里去找这个环境?在过去,你做好事都有人赞叹你,现在做好事人骂你;骂你还不生气,好事还照干,你这个境界提升多少!所以,找麻烦的人、骂你的人、侮辱的人、毁谤的人、陷害的人都要感恩,他们都来考你的,看你功夫怎么样,你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真功夫。怎么能忍受?佛在经上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计较它干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嫉妒、障碍、毁谤、陷害,目的在哪里?还不都是名闻利养吗?你把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不就没事了吗?能障碍你的其实是名利,名利丢掉了,他就没法子障碍你,那是他自己障碍他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参透,你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常生欢喜心,你不会被境界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虽然没证得法身,已经有法身的味道在,有那么一点样子在;换句话说,要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折磨。忍辱仙人能够禁得起歌利王的折磨,提前成佛了,你说歌利王是好人是坏人?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道。我们一般人说歌利王是坏人,释迦牟尼佛说他是好人;我们说他割截忍辱仙人是坏事,释迦牟尼佛说它是好事。你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成佛了。报恩了,他成佛第一个度的就是度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鹿野苑说法,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世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前世是忍辱仙人,报恩。所以,你要真正参透了,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罪福。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道理,所谓祸福相倚,福中有祸,祸中有福。祸福两个字在中国文字上很相像,到底是福是祸完全在你自己。你自己用清净心,祸变成福;你自己用妄想分别执着,福就变成祸,会变的。中国文字的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两个字时时刻刻在提醒你,「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福是祸由你自己,你用什么心态去对它。用善心,全是福,祸就没有了;用恶念,全是祸,福没有了,这不就是相随心转吗?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把这个道理讲透了。我们想远离灾祸,那你就远离烦恼习气,远离贪瞋痴慢疑,远离七情五欲,祸就转变成福。这就是在大灾难里面你不会感受到灾难,为什么?你把境界转过来了。你要不能转,还是用贪瞋痴慢的这种心态来待人处世,福也变成祸。福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的福。因为现在享福,享福你的心态是贪瞋痴慢,你在享福里面就造很多罪业;福享尽了,罪报就现前,福变成祸,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非常契合逻辑思惟,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不懂。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难得胡涂,那个胡涂是什么?最聪明的人。胡涂正是聪明,聪明到极处了,用胡涂来掩盖自己,深藏不露,远离灾祸。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在示现的时候,都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慈悲到极处,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315集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9499.htm) ---------------------------------------------------------------------------------------------------------------- 明一法师:是非多因执着起
 
 发布:欣求极乐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日期:2011-4-3 15:05:00      
是非多因执着起 这几天主要管事的人都不在,无奈很多事情就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吃的问题解决了,再解决住的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就解决来客问题。一天到晚接待就没完没了,更有N多的是是非非要去处理。好在现在自己心态很好,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遇到什么事情就处理什么事情。这得益于祖师的话“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以一颗平常心去做事情,事情虽然多,但是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记起师父也说过:“无事莫寻,有事不避”的柏林宗风。自己加上两句:“遇事做事,做事了事。”这样就不会生烦恼,不会因为事繁而使自己忙碌。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现很多的是非都是无中生有的。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些是非,就会发现,这些是非实际上是来说事的人强捏出来的。本来是一件小事情,大家你好、我好、他也好就完事了,却被他们上纲上线,非搞大不可。自己发现后也只是一笑了之,或者把它装进自己的肚子里面去。其实来说是非的人,也并不全是想挑起是非之事的人。大多数人是对事情的认真负责,产生了些我执了而已。这样认真负责的人心是很好的,只是还没有把握到“无为法”的思想。不但对过程努力,而且执着于结果了,甚至因此产生烦恼。一但处理不当,会伤了人心,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冷莫之心”。所以,对于他们还不能因此而说教,甚至要表扬他们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只能先把表面的事情处理完,有机会再告诉他们“无为法”的好处。当然自己还需要去实地去了解事情的情况,不要因为大家都不在乎结果而有所缺漏,这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这点很重要,因为自己就曾经产生过“冷莫之心”,并因此而生烦恼,严重的时候对佛教产生怀疑。身边也见到有很多因为这样而对佛教产生怀疑的人,所以,对于处理事情的人来说要非常小心,要知道自己不光是在处理事情,还是在处理人心。所以,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我们所有做的这些事情,无外乎在宣传佛教。如何宣传佛教?就是让未信者信,让已信者增长。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把已信者的信心打失了,那因果就背大了,罪过很深。因为这与破坏佛教没有两样,所以,自己做事情历来是如履薄冰。记得师父教导过的:“小事急处理(见日记《小事急处理》一文),大事缓处理”的办事原则。因为轮到自己解决的没有大事,所以就是及时去处理一些小事情而已。有的时候还没等到事情出现,自己就把它预防掉了。因为在寺院里面,事情的来源很简单,吃、住、接待而已。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先料到的,打个提前量准备好就是了。祖师的丛林二十法则也说:“凡事以预立而不劳”嘛。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3073.htm) ---------------------------------------------------------------------------------------------------------
随顺世缘减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少烦恼》,讲了我们如果能够时常反省自己的话,就是一个能够谅解他人的人。经常以一种谅解他人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减少很多烦恼,就会把很多烦恼当成了处理品,就不会把烦恼当成宝贝。所以,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烦恼的好方法,就是要能够谅解他人。这样我们随顺起世缘来自然就容易多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要感恩、要包容、要奉献。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不管你有多么地能干,不管你有多大的财富……你必然要依靠别人一起存在。这就是佛教讲的缘起性空,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都是互相依存的。 所以,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和周围所有人、和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我们这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和整个宇宙的存在分不开的。大家想想看,全世界一个人都没有,就剩我一个人,你说我还能存在吗? 肯定不能。每个人都这样来反问一下自己,没有全人类的人,只有天下老子第一,既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哪里有第一呢?所以,我们要时时感恩所有的人,因为所有人的存在,为一个人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所有所有的一切,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在内。 如此说来,我们要不要感恩呢?我们能够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自他关系当中出现的矛盾,心态自然会平和下来,自然会有一种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奉献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面对所有的事,面对一切众生,面对宇宙大地。知道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慢慢就能契入僧肇大师所说的:“万物与我一体”。 人类的存在与整个山河大地的存在分不开,而且是要协调和谐的存在,只有和谐的存在,人类才能生存;一旦出现不和谐,人类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因为人的生存受到条件的制约,生存环境改变了,生存就成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如果没有宇宙大地所有一切和谐的存在,我们的生命也不可能存在。 比如我们常提的环保意识,能够把环保意识提高到感恩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提高到人类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和所有的众生——有情、无情的存在分不开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来做环保工作,自觉地来保护生态的平衡。 佛教里有一个观念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最高的环保意识。有情和无情都在法界当中,这一法界只有有情不称其为法界,只有无情当然也不能称为法界,只有情与无情同时平衡的存在,这个大智慧才能圆满;如果不能平衡的存在,就圆满不了。 这样一来,我们的心就容易平衡。我们抱着感恩、包容、奉献的精神去做事情,我们就容易契入无为的心态。不管事情做的成功与否,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就会开心,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欢乐。这就是佛教无为法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生活处处是真实的,处处是光明的,处处是清净的,处处是神圣的,处处是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以一颗无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去发现、去认同、去领受、去创造。能够安住当下了,不论平常还是吃茶,处处无非佛法,真所谓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否则只有怨天尤人,愁眉苦脸地孤独生活在这个世间。 后面敬请关注日记《随顺世缘不攀缘》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8006.htm)----------------------------------------------------------------------------------------------------------------- 净空法师:别人来挑拨是非,用什么方法去对待?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9 9:27:00      
  『言行相副』,这句话很重要,就是决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我们要是听别人来挑拨是非,用什么方法去对待?看对方,对方有善根可以教,要劝导他;对方没有善根,一句话不说,阿弥陀佛,不必去辩驳,辩驳谚语所谓愈描愈黑,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佛陀解决方法是默然,一句话不说,没有任何表示,守住自己的清净心,让外面的是是非非自然化解,这个好,这是真正智慧的方法。这是言行相副。 无量寿经菁华  (第十二集)  2009/12/30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12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9339.htm) ---------------------------------------------------------------------------------------------------------------- 净空法师:为什么没有感觉到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3-10 14:00:00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这个“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众生有苦难,佛菩萨有智慧、有能力,哪有不帮助的道理!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地球上的众生苦难太多了,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为什么不帮助?这个问得好象是很有道理,问得没错。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众生,但是我们没有感觉到佛菩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这个原因是什么?业力,众生有业力。   众生造作罪业不能不受果报,就像父母爱护儿女一样,哪有不疼爱的道理!现在儿子犯法了,被判刑了,他要接受刑罚的处分。佛菩萨就像父母,六道凡夫就像儿女犯法了,造的罪业他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去坐牢。虽然他坐牢,他被判刑,接受刑罚了,父母在旁边依然是时时刻刻在照顾,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由此可知,六道三途就是造作一切不善业的惩罚。希望在接受惩罚的时候,觉悟了,真正悔过,知道忏除业障,回头是岸。念头一转,佛菩萨的力量就加持上,念头转了,行为一定转,转恶为善。从哪里转起?从念头上转起,这个就是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修行从根本修!根本是念头,从念头上转,真的转过来了。那众生不知道转,是他依然迷而不觉,什么时候觉悟了,什么时候就转了。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835卷)【或是愿力所出音。神变音声为体性。一切众生大福业。佛功德音亦如是。】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5961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