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白灵酊:第二讲 耳穴分布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4:19
第二讲  耳穴分布规律
主持人:今天请王老师讲耳穴的分布规律。王老师,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吗?
王世豪:是的,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耳全息穴在耳廓的分布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图2-1
这个“胚胎倒影耳穴图”是法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P·Nogier)首先提出的。他在1957年发表一篇论文,根据压痛法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像一个倒置胎儿的“胚胎倒影耳穴图”,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对我国的耳穴疗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持人:不是说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吗?
王世豪:是的,按现有资料,在医学上最早使用耳穴疗法的是中国,二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就有耳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记述。耳穴疗法在古代属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称“小针”或“耳底神针”在《内经》中就有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等耳穴名称。以后古医书中又有阳维、珠顶、耳垂、耳廓后、郁中等耳穴及功能的记载。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应用耳穴健身祛病的记载,对耳穴的刺激手段也多样。健身主要用手法按摩,如:“以手摩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提耳尖,益精 ,壮气血”。“拉耳垂,明目”。治疗多用针刺法,如:“耳聋无所闻取耳中”,“针耳尖,治眼生翳膜”,“刺耳中,使出血,救卒中恶死”。“赤眼,挑耳后红筋”“针耳门治龋齿”。有的还用于预测“预后”。耳穴疗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传到国外。
国外医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耳穴全息分布的规律,使耳穴的医学应用出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医务工作者引进应用“胚胎倒影耳穴图”,在实践中又作了一些修正。现在的“耳穴标准化方案”就是由我国提出“方案草案”,1987年6月在“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实施的。
         
图2-2                                                      图2-3
我们可以看出,耳穴疗法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而且还在发展中的医学科学,耳穴疗法在现代发展很快,在实践中又发现了许多有特定疗效的新穴位。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P·Nogier)在1957年提出“胚胎倒影耳穴图”后,他又研究发现,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穴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我国把这两条管道称为“甲线”“乙线”(甲线起于耳屏下部,止于耳轮顶部的下缘;乙线起于对耳屏下半部附近,止于耳轮脚)。

图2-4
主持人:那我们可以按摩这个部位来保健强身呀!
王世豪:是的,我要讲的用耳全息穴保健的第三招,就是按摩这两条线,我们叫按摩耳轮、对耳轮。甲线和乙线分别处于耳廓解剖名称的“对耳轮”和“耳轮”上。按摩的方法是:双手空握拳,以拇、食两指沿耳轮、对耳轮自上而下按揉30次。实践证明,此法有健脑、聪耳、明目、补肾等健身作用。这一招,加上上次讲的两招,合称耳穴健身三招,每一招都有整体健身功能。合在一起做,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主持人:耳穴健身的这三招都很重要,我们再复习一下吧!
王世豪:好,我们大家一起来做!
上一篇:第一讲 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