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结晶体管工作原理:吴中好处是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04:48

(一)

“先见虎丘塔,晚见苏州城”,说起苏州的胜迹,不能不提的便是虎丘了,宋人苏东坡那一句“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更为虎丘奠定了 “吴中第一名胜”的赫赫声名。

其实虎丘根本称不上是山,不过是一座小丘而已,然而,写满了传说的它却比那些名川大山更富传奇。虎丘,它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如一位开国元老般地位显赫、尊不可越。

虎丘的本名叫海涌山,小的时候常常幻想那一定是突然间从海底涌出来的缘故吧,因此总对它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而提到虎丘,除了被称之为东方斜塔的云岩禅寺塔外,最闻名的便就是它的剑池了,据传,那里面埋着吴王阖闾和三千利剑,而每一把宝剑在那个时代即可换取“有市之乡二,骏马千匹,千户之都二”,实可谓是价值连城矣,其中更有最为著名的鱼肠短剑,那可是一柄助阖闾夺下王僚天下的名剑;传说中的千人石,据说在雨中也会显出殷红的血色来,那是无数冤屈的亡魂在泣诉;春天,风烛之年的古塔下那满坡的无名紫花总要烂漫地怒放,馨香的空气里满透出清新的味道,永恒毕竟太过遥远,也许眼前的灿烂便已足够,谁又能负载得起永恒呢?后山的林荫道上,不经意地漫步,所有的前尘往事仿佛在一霎那间凝固,人便有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清畅。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吴国的无限风光终于轻易地就败在了一个叫西施的小女子手里,吴亡了,但是苏州城却留下了。唐朝诗人皮日休当年曾作诗替吴不值:“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如今这些历史的恩恩怨怨也早在苏州人的淡然一笑间一笔勾销了去。

 

(二)

元朝那个叫做奥敦周卿的人写下了一曲《太常引》,从此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其实在此之前,苏州便已“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了。也许再没有一个地方,曾经这样如明珠般散落着无以计数的私家花园和文化胜迹。

那些曾经“养在深闺”的私家庭园,单从它们的名字便昭然可见造园者们的那番苦心了:拙者为之政也,苏州园林的典范——拙政园之深意由此略可洞见一斑;网师者,渔隐也,网师园之名的妙趣也即油然横生;而狮子林之名最是通俗易懂的了,从狮林寺演变而来的狮子林里满园的湖山奇石中暗藏着五百多只玲珑似真、情状不一的石狮,穿行洞中,恍入迷阵,直叫人不知身在何处;俞越故居曲园,更因其庭园状若曲尺,形似篆字“曲”而名,取“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之意;怡园的“颐性养寿”;沧浪亭之水的濯人浊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据载,小小的姑苏城最盛时竟有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园近三百处。

纵观这些苏州之园,不一定博大,然却一定精深,松岗竹坞、曲水廊桥、亭轩楼阁,莫不精妙绝伦,含而不露,静观宛若一幅巨画,直可用“尺幅千里”“五岳起方寸”来诠注;色彩必是不够浓艳,却甚是分明,青的水、蓝的天、黑的瓦、白的墙、绿的柳、翠的竹、红的栏、灰的石,间或夹杂着四季缤纷的赏花……,每一种颜色都是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苏州之园还有一个最大的妙处,那就是——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每扇剔透的花窗、玲珑的洞门,都可以带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来,甚至在一扇不起眼的黑漆腰门之后也暗藏着另一番洞天,这也正代表着一种人生的态度——人,不要轻易地灰心丧气,看一看每扇门窗外的景色,就不能也不该轻言放弃了。

苏州的园林如苏州的人一般斯里慢条、不急不躁,它没有一气呵成的大气,也没有急于求成的浮躁,在几经易主中不断地完善着自己。

 

(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虽浅俗鄙俚,却让我们读到了那个时代苏州的真实写照。以致每每在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总要疑心那句“小桥流水人家”写的就是苏州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枕河的人家那石驳岸边还依稀响着岁月的回声,韵尤未尽;“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有雾的晨曦中你分不清哪是雾哪又是水,水升腾成雾,雾滴落成水,雾里穿梭而过的往来船只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恍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不必问从哪里来也不必问往哪里去。

除了名园和遗迹,那些或生于斯或流寓于斯或途经于斯的游宦才子们,无不为苏州添光增彩:窄巷,深不见底,也许,这里曾走过私访民情的知府况钟;高墙,幽不可测,也许,这里曾住过通俗文学之祖的冯梦龙;吴中四才子的故事是早已耳熟能详的了,“恃才自傲”的唐伯虎失了仕途却成就了一代宗师之名;《枫桥夜泊》和张继也是不必再念叨的了,“何似姑苏诗太守,吟咏相继有三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这三任有着响当当诗名的苏州刺史便足以令每个苏州人为之傲然了;先天下之忧的范仲淹则不但造就了宋时最大的高等府学,更与天平的红枫结下了难解之缘;难怪清人龚自珍发愿要“三生花草梦苏州”呢;还有那个戴望舒,一首《雨巷》直引得读了诗的人恨不能立刻撑上一把油纸伞去雨巷里等候那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不管怎样,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还是伍子胥,若没有他,就不会有吴的昌盛,更不会有今天这样一座风韵卓然的姑苏城……

“吴中好处是苏州”,相信宋人杨万里的诗赞总有着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