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面对每一天的英文:美国人:开拓历程·12-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47:16

五十二公家承印人”

 

许多世纪以来,那些有影响力的美国“印刷出版界的绅士”,如果按照欧洲的标准未衡量,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绅士。美国报界人士的先辈既不是论文写作者,也不是才子或职业作家,他们基本上都是印刷商——从事有益的公众新闻事业的手艺人。他们并不是出入于客厅、咖啡室或文艺沙龙里的文人学士。相反,他们是为公众服务的仆人,用十八世纪的语言来说,是“公家承印人”。他们双手沾满油墨,他们经常出入立法议会和市场,取货送货。他们的印刷厂成了论坛和邮政局,成了新闻和舆论中心。为了谋生,他们必须取得政府的信任,善于掌握新闻的来源,并寻找途径把印刷出来的东西迅速传播出去。他们已经开始建立一种史无前例的公众新闻网,这种新闻网最终会使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团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满足人们对新闻需求的同时,激励人们前进。

 

殖民地生活的某些特点也增强了这些以印刷出版业为生的人的影响力,最重要的一个事实是,这里有许多单独的肉成一体的殖民政府——各自拥有行政和立法机构,各有自己的条例、法律、辩论情况、表决结果、会议记录和命令要进行印刷。如此众多的自成一体的政府机构的存在,使得最早期的美国印刷品成为各方面注意的中心,并具有以公众为对象的实际工作目标,从而促使印刷业为整个粗通文字的社会服务。

 

到独立革命时期,每个殖民地政府在各自的首府都有其自己的印刷厂,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大西洋沿岸,从北到南,各个主要城市里都可以找到印刷商。如果某一个殖民地政府对它的公家承印人不满意,另一个殖民地政府可能欢迎他去,让他去承担官方印刷业务。各地政府经常需要合格的“公家承印人”。

 

与此同时,印刷业逐步向美国各个小城镇发展。在英国,印刷业也是从伦敦、牛津、剑桥向各城市发展的,但是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商具有自己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好几种新的作用),而这是其英国各地同行们所不了解的。“公家承印人”是美国独有的体制。威廉·帕克斯、本杰明·富兰克林、威廉和安德鲁·布雷德福都是处在政府中心地位的人物,那里是新闻的发源地。他们对公众生活的影响预示着美国政治和新闻出版之间将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在当代经常举行的总统记者招待会中得到了反映。英国各地的印刷商仅仅是个手艺人;只有伦敦的皇家印刷官才具有官方的职位;而北美各个殖民地的公家承印人都是占着政府重要地位的人物。

 

作为殖民地法律、议会会议记录和主要报纸的印刷商,公家承印人是当地邮政局的主要顾客。因此,他经常会发现,如果他同时兼任邮政局局长,既方便又有利可图。他不仅可以假公济私地利用驿站邮差投递自己的报纸(富兰克林就这样干了一个时期),而且他还可以从邮政局长的岗位上间接地得到许多好处。由于各地距离遥远,对新闻的要求迫切,因而市镇的邮政局就成了人们聚会的场所。由于所有信件部首先经过邮政局局长之手,所以他能最迅速地接触最机密的新闻。镇上的人来取邮件的时候,他还可以经常从他们那里收集到有趣的地方新闻,同时还可出售书籍、杂志、治咳药、封腊(火漆)、巧克力、柠檬、书写纸、钢笔、琴弦等等。于是,印刷厂变得有点象以后的杂货店了。无论在哪里,印刷厂老板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第一份定期出版的美国报纸《波七顿新闻通讯》(一七O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是殖民地邮政局局长兼“公家承印人”约翰·坎贝尔以“当局许可出版”的名义主办的,以后历任的各届波十顿邮政局局长甚至把这类出版物视作他们那个机构的附属品。埃刊斯·赫斯克在一七三四年创办的报纸用了《波七顿邮递周报》的引人注目的名称,并印有这样一段话:波士顿:邮政局长埃利斯·赫斯克主办。广告业务在国王大街的邮政局(市政大厦北门对面)办理,城乡人十均可在该处获得本报。

 

在康涅狄格,第一张报纸也是由一位担任邮政局局长职务的印刷商主办的。兼任邮政局局长的好处在于,这样可以确保印刷出版事业控制在受政府信任的有身分的人手里。

 

所以,北美殖民地早期书籍和报纸的印刷人(往往也就是书籍的作者和报纸的撰稿人)很熟悉公众的爱好,并熟悉向广大公众出售和散发印刷品所碰到的问题。富兰克林有一条规矩,即“永远不要谋求也不要拒绝或辞去”一个政府职位,但他偶而有一次违犯了这条规定,那是在一七五一年,他想谋求全美殖民地邮政总局副局长的职位,为此他委托在英国的朋友出资三百英镑去进行活动。“一般认为,这个职位每年只值一百五十英镑,但该职在其它方面对我却非常合适,特别是它会帮助我实施一项早已拟就的计划,随信附上这个计划的抄本。我期望这个计划能很快产生一些成果,使你和所有爱好有益知识的人都感到欣慰,因为我现在认识了大批有才华的美国人。”这个“计划”导致美国科学研究会的成立,富兰克林最初设想把该研究会办成一个有益知识的传播中心。主要目的是相互之间进行通信,因为富兰克林相信,生活在“不同的气候中,不同的土地上,建设不同的工厂一和矿山,并有能力进行不同的改革和制造”的人之间随便通信、交流信息,肯定是会取得进步的。

 

富兰克林同殖民地的邮政部门保持长期工作关系——先是(在一七三七年以后)担任费城的邮政局副局长,后来(在一七五三年至一七七四年)则担任全美所有殖民地的邮政总局副局长。在此过程中,他为加速邮政服务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使自己通过这种活动获得不少收益。到一七六九年的时候,这个职位给富兰克林带来了一千八百五十九英镑的纯收入,而在他接任之前,这个职位只是收入仅敷支出的。一七三七年,当富兰克林担任费城的邮政局局长时,还没有关于邮局运送报纸的法例,也没有订出运送报纸的收费标准。作为邮政局长,他只要把自己办的报纸交给驿站邮差去分发就行了(但禁止他们运送与他竞争的报纸)。他这个职位还带来其它许多有利于出版的条件:“它方便了我对外通信,有助于改进我的报纸,增加发行量,扩大广告版面,这些都给我带来可观的收益。我的竞争对手办的报纸相应地衰落了。”

 

当富兰克林成为全美殖民地的邮政总局副局长以后,他扩大了早年在费城的试验性做法,允许他的竞争对手通过邮政局分发报纸。一七五八年,他第一次确立了邮政局运送报纸的固定收费标准(利润是很高的)。但即使实行这一改革,与其说是促进新闻自由,不如说是加强和增加保守报纸的发行范围。他在阐述他的目的时说,这是为了“弥补不方便之处,而又不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对政府、对商业、对公众都有利的报纸的传播。”

 

随着意见分歧的加剧,殖民地政府控制报纸的发行范围,也就是控制文字舆论的工作,越来越变得困难了。威廉·戈达德(17401817)和他的姐姐玛丽·凯瑟琳·戈达德(17361816)由于反对邮政局的垄断而成为捍卫美国出版自由的圣人。戈达德在许多方面都是美国实业家的典型,他好动,缺乏幽默感,也不机智,但他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超人的组织能力,和能使别人听取他的意见的本事。戈达德是康涅狄格境内新伦敦地方的一位内科医生兼邮政局局长的儿子,他作为一个学徒,从纽黑文的邮政局局长和报纸发行入詹姆斯·帕克和约翰·霍尔特那里学会了印刷业务。一七六二年,戈达德在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创建了一家印刷厂,办了一份报纸,并成为该镇的邮政局局长。由于没能掌握足以维持办报经费的八百个订户,他先迁到纽约,后又迁到费城,尝试别的出版业务,到处碰碰运气。最后,他在巴尔的摩定居了下来,他在那里办的《马里兰日报与巴尔的摩广告报》(一七七三至一七儿三年)在临近独立的那几年,素以直言不讳著称。

 

作为“一个大力鼓吹新闻出版自由”的报纸所有人,他遭到了政府控制的邮政局的刁难。他在费城以外地区发行三百五十份报纸,当地邮局要他每星期付一英镑的费用。戈达德对这种荒谬的做法立即作出了反应,他建立起自己的邮递系统,以摆脱政府对他的出版物的控制,结果,戈达德的业务得到了发展,一七七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波士顿暴动的消息就是由他自己的邮递员从纽约传达到他在巴尔的摩的办公室的。

 

人们期待更加自由、更加“合乎宪法”的邮递服务,这种愿望一直是独立运动思潮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早在一七一一年,弗吉尼亚公民代表院就曾拒绝拨款给邮政局,当时邮政局刚刚根据英国国会的一项立法进行了改组,公民代表院拒绝拨款的理由是,英国立法所规定的收费标准等于是未经同意而进行征税。只是到了十八世纪的后半期,当富兰克林不在邮局上班却遥控邮政业务九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向旧制度挑战的有力竞争。到那个时候,报纸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邮递业务的需求,而威廉·戈达德的勇气、干练和组织能力已使新的制度的出现成为可能。纽约的印刷商约翰·霍尔特曾于一七七五年五月说:“戈达德始终不渝地全力支持英国宪法与他同胞的权利和自由……特别是作为一个印刷商人,他置自身安危或私利于不顾,……戈达德的言行触犯了许多当权人物,他是一个受害深重的人(他认为,可能是全国受害最深的人),邮政局截断和阻碍他的报纸的发行。众所周知,邮政局一直是英国政府部门手中的工具,旨在推行奴役殖民地和破坏英国宪法的阴谋勾当。”

 

由于大陆会议、新建的美国军队和日益发展的殖民地报业的需要,美利坚六众国第一个邮政局终于诞生了。当邮政系统于一七七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诞生时,它不是建立在旧的英同邮政系统的基础之上,而是建于旨在使邮政局摆脱政府控制的戈达德私营邮政系统的基础之上。但是,新政府在任命美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的时候,还是显露了它的保守思想,它没有任命设计和组织这一套邮政系统的戈达德,而是任命了多年以来一直执行英国邮政制度的富兰克林。美国的邮政局——尤其是全国邮政总局局长和地方邮政局局长——一直是和政治息息相关的。

 

  所以,殖民地的印刷商一办报人一邮政局局长追求的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美国职业,他在美国开始从事这种职业时,只是一个手艺人,一个小商人,而不是文人,但他在政府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使他与公共事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政府分散在十三个不同的中枢,由于迫切须要某些切合实际的信息,加以印刷厂和邮政局的结合,因而使印刷文字的发展趋势同公众思想意识的发展势趋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