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男演员: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04:43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关于我国书法使用毛笔是一个特点,它与汉字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历史文物查证,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又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残留的朱书或墨书而未经契刻的文字。看它的笔画圆润爽利,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有"聿"字(笔字的古体),字的形状象一只手握笔的样子,由此可知约在3千年前就有毛笔了。
    到了秦代,笔的作法有所改进。它将笔杆的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放在窝里粘住。套笔也用竹管装入,又在两侧各凿一小孔,以便取笔。
    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蒙恬可能对于毛笔的制作有所改进,但怎样改进的也没有记载。秦时始用兔毫竹管而有"笔"的名称。这种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成的笔,能刚柔相济,便于书写,实为一大进步。在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中期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芯出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裼色的毛,正和《古今注》的说法相同。这支笔可以看作是经过蒙恬改进后的毛笔。

  据山东沂南东汉时期一座画像石墓的前室壁上,刻有祭祀图,图上持笏的祭祀人,冠上都簪着一支笔。根据《历记·滑嵇传》"西门豹笔磐折",以及秦笔一端削尖的情况看,可能早就有簪笔的作法了。

  魏晋以后的笔杆较短,或者由于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高腿桌椅,写字的人是跪坐在席子上的。面前摆的矮几案,所以要悬肘书写,因而对笔头的要求是"锋齐腰强",也就是柳公权所说的"圆如锥"的形状。据说,欧阳询对于毛笔也很讲究,使用的笔是以狸毛为芯,覆以秋兔的毛做成。

  东晋至唐的笔有"鼠须"、"鸡距"等名。《笔经》说:世传钟繇、张芝、王羲之皆用鼠须笔。鸡距为形容短锋笔的形状,白居易有《鸡距笔赋》即为描述笔毫坚挺的。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唐笔,毛颖短促,笔头几乎成三角形,据说就是鸡距笔的一类。因为它和白居易所描写的形状相似。这种短而硬的笔头,对唐代书法有相当大的影响。唐时的毛笔以安徽宣城诸葛所制的宣笔最有名。

  宋代有了高桌,人们坐在椅上写字,对于笔锋硬度当与以前不同,但制笔原料,大体与唐人相似。元代湖州笔工,采用山羊毛制作羊毫笔,或用羊毛与兔毛、狼毛配制兼毫笔。明代制笔以尖、齐、圆、健为四要。要求笔头浑圆饱满,弹性适度。这种笔垂下时,自然收拢成锋,用起来挥洒自如。它虽然比宣笔柔软,但正是由于这样就代替了宣笔,成为最著名的品种。明清两代,湖州都是制笔业的中心。至于笔杆的材料,除竹管外,还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或花梨等制作的,无非表示贵重,与书写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笔和过去差不多,湖笔还是最有名的。以性能论,有软毫、硬毫、兼毫三种。羊毫性软,鸡毫最软。软毫性柔,它的长处是,能多摄墨,圆转如意;短处是,不善用时笔画无力,字体臃肿。狼毫、紫毫(即兔毛)为硬毫。硬毫性刚,长处是,锋利劲峭;短处是瘠薄多角。兼毫是半软半硬,刚柔折衷。因其配合的成分不同,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书法家多爱用兼毫,又以各人习惯定制某种性能的笔种,当属例外。

  古人将案头装置笔、墨、纸、砚、印等文具的匣子戏称“笔墨伺候”。这种器具起源于何时,未做考证。但从文献及图片资料记载,唐以后比较多见,明、清时成为书案的必备之物。至近代自来水笔产生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笔墨伺候”多数为匣状,有的类似托盘,有的为手提式。平时放置案头或书房某一角落,作书画时提挪过来。



琅管羊毫提笔,通长20cm,斗径2.8cm


江郎昨夜梦生花
文章风骨冠京华
纤纤弱质书青史
潇潇劲节涂桑麻
神风轻送腾王阁
扁舟斜荡泛桃花
太白挥洒传千古
草圣风流万古夸





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套墨5锭,每锭均长16.3cm,宽3.6cm,厚1.2cm5锭彩色墨,分红、青、绿、白、藕荷五色,其形状、规格、图案完全相同。墨均长方形。正面题阳文隶书填金“大富贵亦寿考”六字,下方为“仿易水法造”填金印款。背面浮雕牡丹异石图,寓富贵寿考之意。
套墨5锭皆装于黑漆描金彩色双龙戏珠纹漆盒内,盒盖面中央有描金隶书“大富贵亦寿考”字样。
此墨用于绘画。其墨质精良,色彩艳丽纯正,不易退色。

 

黛石经锻世无伦
厮磨清水抵万金
诗家凭汝标青简
画工无彼酒空醺
悲鸿九马无颜色
板桥竹节缺骨筋
山石本是无情客
水黛相濡万古存




桔黄色描金云龙边粉蜡笺,长160.7cm,宽95.7cm

宣纸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径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宣纸宣笔产于泾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
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 
蔡伦无事造纸张
惹得后世费思量
秦砖汉瓦借传世
唐诗宋词走华章
小女一篇奇趣文
洛阳一度成空巷
三川草苇成佳品
万物皆靠纸传扬


砚 。

澄泥乾隆御制赏砚,六方一套,楠木盒长40cm,宽44cm
  六方砚分别呈圆形、椭圆形、八角形、长方形、风字形、瓦当形。每方砚之砚背或砚面上方均镌阴文乾隆御题诗一首。各砚皆装于紫檀木嵌玉珮匣内,匣盖上均刻阴文填金乾隆御制诗一首。六方砚同装于一楠木盒内。
  此种赏砚均成套,其砚型在一套中各不相同,是清代流行的宫内赏赐用品,常用端石、歙石制作,而用澄泥制作的较少,澄泥砚的制作在明代已达到成熟阶段。



十二峰陶砚,通高17.9cm,宽21.5cm,径18.5cm
砚细灰陶质,有3个扁形足,左右微高,砚面呈箕形。三面环峰,呈半圆形,分内外两重,内3峰,外9峰,水可由中峰下龙口滴入砚面,两边山峰上各有一负山人像。
陶砚以陶土为胎,经烧制而成。此砚形象古朴,造型奇特,出土于河南洛阳,是西汉古砚中陶砚之珍品。


半尺方塘天鉴开
清水偕墨舞徘徊
问渠哪得风云影
源头绿柳朱子栽
奇山奇石出奇砚
清格清骨共清白
俗人常将束高阁
唯从风雅肯出台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