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意思是什么?:创新”不能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22:38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各地纷纷征集城市精神标语,亮出自己的“城市名片”。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等13个省份和14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推出了本地区的城市精神。27个省市的城市精神里,创新被提及的频率超过四成,出现了11次;开放排第二,出现了10次,和谐出现9次,位列第三。
  创新是国家提出的核心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成就的取得,创新可谓功不可没。时下,各地的发展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地方要想超越别人、脱颖而出,就必须不能守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多地方将“创新”写入地区、城市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超过四成的城市精神中,包含同样的“创新”两个字,又多少让人感觉尴尬。退一步说,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创新作为城市精神,在相当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创新精神的体现。这就像我国各地学校的校训,大多都是雷同、枯燥的字眼,时间长了,没几个人记得住,更没多少人当一回事。
  当然,设计城市精神标语,不必刻意追求别出心裁,更不需在表达上哗众取宠。但不能不说的是,一些地方推出的城市精神内容,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城市精神归纳,而只是地方官员对上级要求的“复读”,以及自己对施政的“誓词”。换句话说,中央要求加快创新,他就以创新作为城市精神,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他就将和谐列入城市精神。20120207zfff
  有句话说,对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对推出城市精神口号的官员和地方,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看到某地城市精神中有“创新”两个字,就想当然地认为该地区重视创新、积极创新。我们首先要看,这地方敢不敢在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比如一些大城市,户籍制度藩篱迟迟不见松动,就很难说当地真心想创新。一些地方对“异质思维”缺乏包容,对特殊人才也不给予支持,即也不提供鼓励创新的环境,这样的地方能出现多少创新成果呢?再有,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力,如果官员去“包办”创新,那也不可能有真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度雷同、缺乏新意的城市精神标语,设计和宣传花费了大量财力和其他资源。比如一些城市,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制作了大量的户外宣传牌,还要在中小学开设城市精神课程,发行大量相关的图书手册,等等。应该说,对城市精神进行宣传是有必要的。但在宣传口号上大把花钱,不如重金向市民征集发展的金点子、奖励各行业涌现出的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官员要少花精力在喊口号上,而要实实在在探索发展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