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北海道熟肉:《空城计》的戏中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9:27:17
西 风

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空城计》一出相当美化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勇敢,嘲笑了司马懿的多疑和胆怯。其实看《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一章,并不十分夸张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反而在运笔之中显现了司马懿的雄才大略。这段书让我看到了《空城计》乃戏中有戏。

书中说:诸葛亮开始伐魏,军队有条不紊按计划推进,军事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条。诸葛亮派马谡领 2 万多人驻守街亭,并一再交代街亭乃进退之战略要地,必须万无一失。司马懿受命对战后,立刻作了正确决策。司马懿认为,夺取街亭,可以断蜀军粮道,逼退蜀军或一举全歼蜀军。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于是,司马懿亲率 20 万大军,昼夜兼程直取街亭。不用说, 20 万对付 2 万,别说一个马谡,纵然刘备再生,恐怕也得丢盔卸甲。战争已然按照司马懿的预计演绎,司马懿以兵贵神速的方针,拿下了街亭和相连的列柳城,大军一日之间就冲到了诸葛亮坐镇的西城。西城只有 2500 后勤跟帮,它是军事指挥所,也是一座空城。

这场军事较量,好比划拳里所说“出门就撂倒。”这逼迫诸葛亮狼狈地唱出了一场“空城计”。本文要说的是,司马懿是否识真的没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座空城不可能迷惑大军事家司马懿。关键的戏中戏就是司马懿在看清了意料之外的胜利时,居然装了个大傻子。书中说:司马懿来到城下一看,四个方向城门大开,几个军兵正清扫大道,诸葛亮在城门亭台上焚香,弹琴,两个书童一个执宝剑,一个执羽毛站在一旁。司马懿很快明白了这场“空城戏”的意思,诸葛亮正在告诉他——“你要进城,我就自杀。”
司马懿凝视片刻后,立令三军,后军做前军,前军做后军,向北山退去。其子不解其意,与之辩,司马懿含糊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也。”

事后诸葛亮也一语双关地说:“吾非行险,盖因不得以。”此刻诸葛亮绝对没敢吹牛说:“司马懿乃酒囊饭袋之徒, 20 万大军不敢冲一座空城。”

为何司马懿要充当大傻子,放诸葛亮一条生路?笔者认为,司马懿比较仁性,豁达,聪明。按照俗语说就是“老奸”。对于司马懿来说,诸葛亮绝非对手,在曹魏的政权下,灭了诸葛亮等于要重蹈“ 狡兔死,走狗烹 ”的覆辙。

“ 狡兔死,走狗烹 ”乃是一则典故:说的是战国时代, 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个得力助手,一个叫范蠡,一个叫文种。越国灭掉吴国以后,范蠡对文种说,越王这个人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记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咱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该走了。文种不听。范蠡就走了。后来越王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剑,并说,先生交给寡人七种杀人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地方用啊,是不是就在先生身上试一试呢?文种一听不得不自杀。这就是“兔死狗烹”的来历。

中国古代不乏记载诉说人生大道理的典故。可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一定就能感化无德的人,德只有一个买家——上帝。这样看来,司马懿放诸葛亮一码是正确的做法,曹魏政权于司马懿来说,不是他的上帝,只是相附依存的公生物,诸葛亮也是,所以大家在一起“捣糨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