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两个人的缘分:读书是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11:55

读书是药

  西汉文学家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思卓看了不禁拍案称是。可转念一想,这话最多能打50分。理由很简单:刘博士只回答了“善读”会如何,却没有回答“误读”会如何?。

  书既然是药,就有可能是良药,有可能是毒药,更有可能是假药。如果误读,不仅不能“医愚”,反而读出病来。

    西安科研单位的田性书客,读了《诺查丹玛斯预言》,顿生心病: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何不“过把瘾就死”?结果入户抢劫被判了无期徒刑——呜呼,毒书之害,甚于毒奶粉。  

有人说,那就读好书嘛。其实这话就像是说:吃好药嘛。这些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好药乱吃,也会吃出病来。一位很爱学习的企业家,企业也做得相当有名气,在读了一本管理名著后,引进所谓卓越管理模式,结果企业渐行渐偏。后来一反思恍然大悟:“错读一本书,走了十年弯路。” ——哀哉,好书误读也“雷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使人明智,读文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严密,读物理学使人深刻,读伦理学使人庄重,读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面壁十年图破壁”。朱熹“吃书”,闻一多“醉书”,鲁迅“淘书” ,茹志鹃“煮书”……凡有所学,皆有成就。高尔基苦读从“流浪儿”到世界文豪,华罗庚勤奋从“店小二”成为数学家,爱因斯坦好学变“差等生”为科学巨匠,毛泽东、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领袖……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努力读书大有益。正如汉代刘向所言:“书犹药也。”《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鲁国有个名叫闵子骞的人,拜孔子为师。开始,他脸色干枯,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起来。孔子觉得奇怪,便问是什么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干枯。如今,我受老师的教化,懂得的道理日渐多了,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因而,心态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书犹药也”,仅“善读”还不够,还要“善选”。不然,难免为坏书所害。如丛福奎、马向东、胡长清之流,在《八字显灵》、《赌术精选》、《素女心经》等书的腐蚀和诱惑下,最终堕落犯罪。

由此可见,我们在倡导读书的同时,也不可乱读。好书开卷有益,坏书终身受害。凡读书须识书,方不错用功夫。多读书、读好书,好书胜过良药。

古人云:“书犹药也”。此言极是。

书是治世良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读书不行。书首先是营养药,可以使人吸取养分,强身健骨;书又是祛病药,可以使人消除沉疴,治疗痼疾。昔者,多少青年就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磨炼成一代新人;雷锋就是在革命书籍营养的滋润下成长为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今天,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书中自有富国兴邦之妙方。

但有些书也可能是毒药,可以毁人容颜,蚀人灵魂,读一读《黄树刚劫机始末》,你就会明白这一点。黄树刚是唐山的一名工人,199346日,他劫持南方航空公司B28113157航班客机至台湾桃园机场,6月被台湾“法院”判处10年徒刑,1997717日遣返。据说“黄树刚喜欢看书,尤其酷爱阅读历史名人传记一类的书,在古今中外众多的历史人物中,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竟然是他最为崇拜的偶像。他想入非非,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一鸣惊人,干出令世人震惊的大事来”。于是,当他侵吞公款224万即将案发之时,便打算劫机。而此时又是一本《女劫机者》的书帮了他的大忙,他通过对该书中描写的劫机细节仔细揣摩,制定了详细计划,而这计划居然逃过了机场的检查,劫机成功。

可见,药有治病致强之药,亦有至毒致死之药。书有教人成人之书,亦有诱人变鬼之书,一个人好书读多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时再来读不好的书,就能够识别美丑,抵制邪恶,不会被毒害;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去读不好的书,便极可能被毒害。所以黄树刚读名人传记,那么多英雄人物不学习,偏偏选中希特勒为榜样,完全是无知导致谬误。这从读书的一面谈,要多读好书,先读好书,尤其不可不读好书;而从出版的角度讲,更要多生产好的精神食粮,“只有那些值得一读的才应当刊行问世”(伏尔泰语),千万不要制造毒菌流世而害人。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事实上,读书确有“防病”和“治病”的奇效。

  读书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读书可以解除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可以使人心神集中、杂念尽消、心平气和、神志安稳,从而有利健康;读书可以清心明志,教人明理,遇到过急之事可以避免“怒伤肝、恐伤肺”等不利身心健康的情况发生;读书还可以引导患者专心于书中,暂时忘却病痛带来的苦恼,使患者意境开阔、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康复。

  一生与书为伴、以书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孔子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读书有味身忘老”。

  读书最能医治心理疾患,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常常把读书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因为读书可以使其增加医学知识和消除错误见解,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对待挫折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读书还能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羞愧和自责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能够强化其在社会活动中的正常行为,抑制其不适应的行为模式。读书更能帮助患者把压抑的心理矛盾释放出来,转移病灶,达到心身放松的目的。

  读书可以延缓衰老,预防痴呆症。医学研究表明,老年痴呆归根结底是大脑功能衰退,记忆能力丧失。而勤于读书能促进“脑运动”,而不断的脑运动可以直接促进脑健康,从而通过脑协调与控制全身的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勤于读书、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促进人体健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对1600多名25岁到92岁爱读书的人进行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的测试,发现80多岁的人,表现得几乎和年轻人同样良好;一部分80多岁与90多岁的人的智力,接近任何年龄段的最高水平。

  对女性来说,读书的意外收获是减肥。法国“食品习惯及体重观察站”在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地区的6666名居民进行了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肥胖症的女性大多数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妇女。而嗜好阅读的妇女发胖的可能性较小,因为爱阅读的妇女更清醒地意识到生活平衡的重要,因此更乐意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书,可以感悟人生,可以参透人生的内涵和真谛。书是帮助人理解生命的工具。而当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你就会对人生的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的判断。故,书的灵魂可以说与人的生命应该是共生的,又或者说人的生命有限,而书的灵魂又是不灭的。书犹药也,医治着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