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人民医院招聘:样板戏:堪称文化创新的典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5:38
作者:新疆竹子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407    更新时间:2011-11-10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昨晚看电视,无意中按出一个正在播放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的频道,正在播放李奶奶《痛说家史》的一段,那慷慨激昂的戏词,高亢激越的唱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说实在话,我并不是一个戏迷,也不太懂戏。但是,在戏曲中,就偏爱样板戏。
样板戏原来还被冠以“革命现代京剧”其中《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杜鹃山》等是其典型代表。有人说,样板戏不值一提,它的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我认为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实事求是。我还看到有专家评论:“样板戏开创了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我觉得这个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一项改革成功与否,只要看它是不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文艺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看看样板戏虽遭全盘否定,但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比较喜欢,且不说老人和文革过来的中年人,就是今天的小青年除了对流行音乐喜欢外,也对样板戏比对其他传统戏剧更喜欢。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自觉地进行文化创新,的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我这里要说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自解放以后到1978年这段时间的确是非常有成绩的,做得比较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创新,有的都是大量吸收西方腐朽的糟粕文化。这就是这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却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良知沦丧,黄赌毒死灰复燃,蔓延全国;警匪勾结,黑社会横行,官员大面积腐败;见死不救,杀人抢劫司空见惯等一系列社会堕落形象令人触目惊心的主要原因。
现在谈起文化大革命,主流媒体是全盘否定,百分之百的错误,百分之百的祸害。这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符合毛主席一分为二的认识论观点。这完全是戴着政治眼镜看问题。因为样板戏是江青主抓的,和江青有染,所以就一定的坏的、反动的。
事实上,有人考证,样板戏最早并不是出自文革时期,样板戏基本上诞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国家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困难,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满怀豪情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那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文艺界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足以载入史册的不朽经典作品。“样板戏”也就是在那时诞生的,只是因为它们是这些文艺作品中精品中的精品,才被后来冠之以“样板戏”的名称。当时这些作品的创作和演出,集中了全国最出色的戏剧家、表演艺术家、指挥家、演奏家,他们本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绝大多数人民服务的精神,本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生活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精益求精,这样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不经典呢?因此,不能因为有江青名字的出现,就全盘否定样板戏。我们不能把所有“文革”中出现的东西都当作是反动的消极的产品。比如,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是在“文革”期间的1970年上天的,它同样是中国人民的杰作。“样板戏”也是一样。
只要不带有政治成见,只要不用有色眼镜看问题,只要你喜欢戏曲并懂一点点文艺知识,都必须承认,样板戏是艺术的精品。样板戏对京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大胆引进了西洋乐器,充实了原来京剧比较单调、比较单薄的乐队阵容。让乐队更加恢宏、更加饱满、更加震撼。对京剧唱腔进行了大胆创新,取消了原来京剧的地方发音吐字,一律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让京剧更具有普遍意义。唱腔上更加高昂、流畅。
纵观新中国成立60多年,经济技术创新成果累累,但是在文化创新方面的确乏善可陈,样板戏在文化创新方面,堪称典范!
关键字:文革样板戏文化创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