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靖茹和姚晨好像:杞人忧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49:10

杞人忧天

(2012-02-06 14:56:42)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录-生活篇

1、银河系:银河系是太阳所属的一个庞大的恒星集团,约包括2000多亿颗恒星。这种恒星集团叫星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分布成扁平的盘状。盘的直径为8万光年。盘的中心有一球状隆起,称为核球。盘的外部由几条旋臂构成。太阳位于其中一条旋臂上,就其光度,质量和位置讲,都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普通的成员。

并非天穹上一切发光体都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实际上,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

当我们看到十亿光年以外的星星时,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束星光已经在茫茫宇宙间飞奔了十亿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亿年之前的样子!现在的它究竟如何我们只有再等待十亿年才能看到……

普遍认为宇宙诞生到现在有150亿年。所以我们可能观察到的最广阔宇宙空间的直径只可能在150亿光年这样的范围之内。150亿光年远的地方的光被我们看到时已经在宇宙间穿越了150亿年,那是宇宙诞生时的影像!!!

在10万光年这样的数量级下,我们就看见了整个的银河系。事实上,银河系的直径就是十万光年。真有哪位能发明个跟光速一边快的飞船,从银河系的这边飞到对面来个大吊角,就要十万年的时间!在这样漫长的旅程来看,人生不过朝生暮死,蜉蝣一般。

2、近来,我在网上看到了两幅图,一幅是脑细胞,一幅是宇宙结构。从两张图来看何其相似,充分说明了我们只是宇宙的一个分形,一个缩影而已,也说明了宇宙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意识的,而且都是一体的。

  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兼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曾发表过叫做单子论(Monadology)的独特思想:

  那是一种宇宙由无数个单子(monad)构成,每一个单子里面有一个完整的宇宙的思想。

仔细想想这个思想可以知道它表现了宇宙的分形结构。即,一个粒子如果在其里面又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宇宙,那么,那个宇宙会由更小的无数个粒子构成,而在那每一个粒子里面又会有其他更小的宇宙。这样的过程会无限反复,从而,就可以称之为分形结构了。

  如果宇宙的确是由分形结构所构成,我们所属的这一巨大宇宙也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个粒子。说不定我们就是生活在不过一个粒子的世界里面。而且说不定像宇宙这样的粒子有无数个。那么,应该就会有包含那所有的宇宙粒子的巨大生命体。并且,那个巨大生命体不可能就是所有一切的终点。那个巨大生命体同样也只会是个比他更巨大的宇宙里面的一个粒子而已。在分形结构里这样的过程也会无限反复。分形宇宙论认为宇宙本质上是一个粒子。构成宇宙的无数个粒子里面又会有其他小宇宙。

  人也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也可以以人为中心描述分形宇宙。即,我们所属的这个宇宙是某个巨大生命体内部的一个小小粒子,像我们宇宙一样的粒子会有无数个。那个巨大生命体头上又会有另一个广大的宇宙展开,那个宇宙又是另一个更加巨大的生命体内部的一个粒子而已。还有,我们的身体由无数个小粒子构成。其每一个粒子里面生活着非常微小的人,会认为我们是非常巨大的生命体。进而,那些微小生命体的身体里面还会有更加微小的无数个宇宙在反复着。

3、中国古训里不是有句“一尺杆头,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的警语。有人认为是谎言。因为,如果物质无限可分,每一级粒子都有空隙,分到最后不就分没了吗?

墨子(前480——前400)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他认为,一种叫做“端”的东西是最小的微粒,是构成万物的本原。它是不可分割的。他还提出了两种分割物体的方案,以证明它是真实存在的。100年后,知识渊博的魏相惠施(前370——前310)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里的“大一”类似宇宙,虽然很大,但还是有限的;“小一”没有内部结构,类似墨子的“端”。物质无限可分早在战国时期墨子时就被否定了。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物质只能分割只能到中子层面吧,以后科学成熟的话会发现新的一个层面的,所以世界是发展的,最终物质会被无限分解,当然也是有条件的。从哲学上讲,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是现实中由于科学的局限性,物质最小的单位也就到中子之类的,或许若干年以后,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科学家会找到比夸克和电子更小的物质也说不定。

其实,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无限可分的同时,也强调物质“分”的内容和形式的无限多样。不同质的事物都包含有自身的特殊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大千世界,具体事物质的无限多样性,决定了“分”的内容和形式的无限多样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只要用刀子就可以把它分开。而用刀子是决不能把原子分开的。过去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这种看法只不过反映出新工具的缺乏而已。要破坏、“分割”原子,就必须用新“刀子”——粒子散射技术。毛泽东指出:“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本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16页)物质无限可分是普遍的、绝对的,“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是特殊的、相对的。“分”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具体科学研究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无限可分性原理对此只能提供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4、唐人白居易有一首《对酒》诗:“ 蜗牛角上争名利,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蜗角之争:“蜗角之争”是庄子创造的一个典故,说在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生战斗,竟至“伏尸百万”,追逐逃兵“深入漠北”,班师回朝竟要十五六天的时间。看这规模,谁能想到这战争仅仅发生在蜗牛的两个角上?《庄子·则阳》:“有国于蜗牛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牛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人生就像用铁击石所发出的火光一闪即逝,在这种短暂的生命时光中去争夺名利究竟有多少的时间呢?人类在宇宙中所占的空间就像蜗牛角那么小,在这狭小的地方去争强斗胜究竟有多大世界呢?

仰望星空,我常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也许在另一种生命形态的眼里,我们就是微生物一样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