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分奖励表格:【抗战征文】冀东也有“狼牙山”:八年血肉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5:45
【摘要】:抗战八年,冀东大地、长城脚下,广袤大地燃起抗日烽火。毁家纾难,马革裹尸。千千万万的冀东儿女,用青春和热血写下抗战史上最壮烈的篇章。当年驻冀东日军二十七师团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在回忆文章中承认:“这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任何力量也不能抑止的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它是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抗日征文系列》,共10篇,献给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此为第10篇。 一组29军长城抗战图

    1934年冬中日在喜峰口激战,29军以简陋武器,凭官兵报国热血,歼敌5000人,为全面抗战前一大光荣战役。

29军阵地

29军重机枪队

大刀队

军长宋哲元在前线召集军官训话。

宋哲元题字

长城上作战的士兵

喜峰口地形

在罗文峪手刃日寇60名的29军勇士王元龙

    29军旅长赵登禹受伤不退,手持大刀,亲领三军步行60里攻敌炮兵阵地,手刃日寇60余人,缴获大炮18门。后被升为132师师长。七七事变时不幸殉国于南苑机场

  长城,南接渤海,北倚燕山,绵延冀东一千里。
  70年前,长城脚下广袤大地燃起抗日烽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人民组成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者的深远后方创建抗日根据地。他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横亘在日本全面侵华的咽喉要道,粉碎了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企图。
  巍巍长城,见证了冀东人民万众一心、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抗战精神。  
  冀东八路军在长城上抗击日寇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冀东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抗敌御侮,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然而,风起云涌的抗日高潮击碎了侵略者的美梦。“七七”事变次年,就在冀东这个“第二满洲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20万工农武装大暴动,抗日洪流席卷22县……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不愿做亡国奴的冀东各界群众,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仇敌忾,抗敌御侮。
  为了抗日,身为大学教授的洪麟阁投笔从戎,变卖家产,拉起抗日联军队伍;为了抗日,绿林好汉杨二“至死不当亡国奴”,率部多次重创日伪军,被敌人视为“眼中钉”;为了抗日,音乐家今歌背着小提琴、戴着高度近视镜转战长城内外,为抗日军民写了上百首歌曲;为了抗日,国际主义战士周文彬(朝鲜人士)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在冀东洒下一腔热血……
  多年以后,薄一波曾这样说:“管工业的副总理本应是杨十三,而不是我。”杨十三,迁安人,大学教授,著名化学家、造纸专家。他发明芦苇制浆造纸,并一手创办了迁安造纸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时,毅然抛弃喝牛奶吃牛排的生活投身抗日,并最早向党中央提出“必须搞工业,以保障军需”的建议。杨十三病逝后,毛泽东撰写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尤见典型。”
  89岁高龄的杨思禄将军说,自己身上的五处伤疤,有四处是在冀东抗日时留下的。每一次负伤都是在老百姓家中养护,每一次乡亲们都是舍身相救。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不会忘记,当他们被7000日伪军包围的紧要关头,一位人称“麻利嫂”的妇女挺身而出,拖着七八个月身孕带部队攀登峭壁胜利突围。麻利嫂却因劳累而早产,在零下30多度严寒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儿……
  冒死保护抗日志士,何惧日寇枪口屠刀。当战士和群众被敌人围在一起时,老年妇女认“儿子”,青年妇女认“丈夫”。当鬼子来袭时,老百姓抬着八路军伤员“打游击”。地下交通员朱殿昆被捕后,把秘信吞下,被鬼子用刺刀挑开肚子壮烈牺牲。仅鲁家峪根据地,就有500多群众为掩护子弟兵被敌人杀害。抗战期间,冀东有30万同胞为抗击日寇献出宝贵生命,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参加抗日武装。
  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伪“满洲国”和伪“冀东道”两大日伪势力的夹缝中,在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伪满洲军和治安军南北夹击下,我抗日武装顶住了敌人没完没了的“扫荡”、“剔抉”、“蚕食”和“奔袭”。当年驻冀东日军二十七师团步兵团长铃木启久,面对日益强大的抗日武装“感到非常头疼”。
  但直到沦为战犯后,铃木启久才逐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于早已饱尝亡国奴之苦的冀东人民来说,抗日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他后来在回忆文章中承认:“这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任何力量也不能抑止的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它是中国人民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
  毁家纾难,马革裹尸。千千万万的冀东儿女,用青春和热血写下抗战史上最壮烈的篇章。

位于喜峰雄关大刀园内的大刀魂雕塑


  侵略者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占领冀东,不仅可以控制从东北到华北的大陆交通线,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侵华的兵站和军事跳板。冀东丰富的资源又能满足“以战养战”的需要。
  为扼杀抗日力量,日军从1941年起对冀东进行5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多次大“扫荡”,在长城沿线制造了被称为“东方集中营”的千里“无人区”。铁蹄踏过,生灵涂炭,尸横遍野。潘家峪惨案,潘家戴庄惨案,长河川惨案……在冀东,日寇实施了近30起集体屠杀事件。在遵化鲁家峪,日军施放毒瓦斯,屠杀300多名军民。在丰润杨家铺,冀热辽300多干部壮烈牺牲。
  “为革命牺牲一切,毁家纾难,死兄死弟死妻死侄,鲜血洒遍燕山麓;与倭奴搏斗数年,捐躯殉国,成仁成义成英成烈,勋献洋溢滦水滨。”这是冀东军民悼念魏春波烈士的挽联。丰滦迁联合县县长魏春波,四位亲人相继被敌人杀害,家产全被焚毁。1940年6月8日,魏春波从丰润西小刘庄向山地转移途中,遇敌壮烈牺牲。
  遵化甲山——“冀东的狼牙山”。1942年4月,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团政委刘诚光等200余人,遭3000多名日伪军合围。子弹打光后,刘诚光和战士拉开手榴弹导火索与侵略者同归尽;二营教导员于禾和几十名战士砸碎武器,跳崖殉国……
  子弟兵突破日寇防线,潘家峪惨案,日军“无人区”暴行……今天,当人们翻看着一张张反映冀东抗战照片时,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字:雷烨。雷烨原名项俊文,1938年秘密奔赴延安。作为八路军总部特派记者,雷烨在冀热辽极端困难和危险环境中从事新闻工作,最后血洒疆场。由于长期隐姓埋名,他的亲人直到2001年才知道他的下落。而此时,距雷烨牺牲已经58年。
  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八路军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冀热辽军分区数十位团级(地委级)以上干部献出宝贵生命,数万名战士长眠在冀东土地上。我们应该世世代代记住这些人的名字:王平陆、包森、周文彬、刘诚光、丁振军、陈群、洪麟阁、节振国……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为之奋斗的一切气壮山河、永不漶漫!
  1942年前后,日伪在冀东集结兵力达七八万人,而我主力只有两个团3000人。日伪正规军是我20倍!曾参加过冀东抗战的原南开大学副校长娄平认为,由于冀东对中日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斗争的极端尖锐性、残酷性、复杂性贯穿始终,“几乎无日无战斗”。
  巍巍燕山可以作证,涛涛滦河水可以作证。正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开创了在抗日战场上一个奇迹:在“无人区”中建立起摧不垮、打不烂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进日寇的咽喉。
  以少胜多,避强击虚。机动灵活的冀东游击战,使骄狂一时的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马踏春风蓟水急,绿草滩头缴降旗。
  1940年7月,十三团团长包森率部设伏蓟县白草洼,全歼号称“常胜军”的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首创全歼整连日军精锐部队纪录。果河沿战斗,在敌军三倍于我、火力七八倍于我情况下,我军以7个连兵力全歼伪军一个团,击溃一个团,毙敌1000多人,光轻重机枪就缴获26挺,还有山炮、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冀东军民在游击战中,总结出精、短、敏、准、轻、快、隐、狠“八字方针”,越战越勇。
  佐佐木二郎,日军驻丰润指挥官。曾给他当过翻译的曹兆荣至今还记得这个杀人魔王的凶样:络腮胡子,大块头。这一手制造了“潘家峪惨案”的刽子手万没料到,仅仅一年零五个月,他就死在“复仇团”的枪下,横尸滦县甘河草。胸脯上,还挂着那枚用潘家峪人民鲜血换来的六角银质勋章……
  1942年李中权由晋察冀调任冀东,看到迎接他的战士清一色“三八大盖”,一个连还配有八挺轻机枪,又惊又喜。后来才知道,这是治安军“送”给我们的装备。由于治安军整营整团被我歼灭,日军“以华治华”方针受挫,被迫放弃扶植伪军打算。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叹息道:“到冀东如入苦海!”
  后来,日军不得不调回已撤走的二十七师团,并从东北调来伪满洲军和作战力很强的伪满讨伐大队。但同样没占到便宜。1942年青纱帐期,我军歼灭日伪军2960人,击毙日军田蒲竹治少将和高宇麻二、绿川中治、南木铁佐三位大佐。一位参加过冀东讨伐的日本老兵回忆说,面对实力增强的中共军队,他们渐渐陷入苦战之中。“在山影憧憧的路上,看着夜空里闪耀的星辰,我感受着华北荒野那初冬逼人的寒气。载着(日军)遗体的汽车在山路上摇摇摆摆,眼中闪烁着感情复杂的泪光……”
  与日寇的哀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万山丛中,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长城内外,铁道南北,到处是杀敌的好战场。伏击战,奇袭战,小型运动战,麻雀战,平原村落防御战;打“北特警”(战役宪兵),攻据点,毁铁路,炸“洋乌龟”(坦克)……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到1945年,经历了打治安军战役、复仇战役、恢复基本区战役“三大战役”,以冀东为核心的冀热抗日辽根据地扩大到31个县,部队发展到3万多人。毛泽东在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兴建冀热辽根据地的蓝图,经过八年浴血奋战胜利实现。
  八年抗战,彪炳史册。冀东军民累计歼灭日伪军达10万以上,后期牵制日伪军达17万人。
  1945年8月15日,19岁的八路军战士陈平,正在赶往晋冀鲁豫抗日军政大学路上。听到日本投降喜讯,他掉头返回平谷抗日根据地。50多年后,他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心灵祭》里回忆说:“当时真有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感觉。”而在前一天深夜得知消息的《救国报》,人们点起火堆,放声欢呼――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长达12年之久的冀东人民,终于迎来了解放!
  硝烟和战火都已凝固成历史。今天,当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我们作为胜利者回眸这一切时,深深感到这场战场对后来的深远影响……
  八年抗战,冀东军民累计歼灭日伪军达10万以上,后期牵制日伪军达17万人,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确保冀东”的战略企图。并先机进入东北,解除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警4.5万余人武装,为最后打赢解放战争留下伏笔。
  八年抗战,冀东抗日武装由一支冀东暴动余下的130多人队伍,成长为几万人的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在后来与国民党军队的殊死较量中,在朝鲜战场与美国及其雇佣军的厮杀中,在和平时期国防建设中,他们屡建奇功。从青纱帐走出的这支队伍里,涌现出杨思禄、李旭阁等空军和第二炮兵高级将领。
  八年抗战,冀东军民不仅创建了包括冀东、热河和辽宁三省区在内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而且建立起坚强精干的抗日政府。这些“土八路”拿出打鬼子的劲头建设自己的城市,使唐山这个百废待兴的重工业城市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城山下,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纪念碑巍然屹立。它向世人昭示,八年抗战陶铸成的大气若虹的抗战精神,已成为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和动员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把唐山建成河北省区域经济中心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