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日企:水稻生育中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28:28
水稻生育中期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1-07-18 查看次数:181    目前,全区水稻已陆续进入分蘖盛期,由于今年小麦等前茬作物腾茬及时,梅雨期提前,水稻移栽期较去年提早,适期栽插面积大,栽后植伤轻,返青活棵快,全省水稻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同期。但受稻作方式多元化以及部分地区干旱影响,地区间、田块间苗情发展不平衡。据7月9日全区水稻生产苗情统计结果,手栽稻叶龄9~12叶,茎蘖数15~23万;机插稻叶龄8~10叶,茎蘖数15~24万;抛秧稻叶龄9~11叶,茎蘖数17~24万,直播稻叶龄7.5叶,茎蘖数15~23万。地区间、田块间水稻生育进程差异较大。各地应认真分析苗情特点,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为构建高产群体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适时适度搁田,提高群体质量。搁田具有控蘖、促根、壮秆、防病、协调群个体矛盾,增强稻株抗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物质积累,促进物质运转等多种作用,是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根据不同种植方式、不同苗情,做好分类指导,按照“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适时适度搁田。对已超过穗数苗的田块,要迅速开沟排水搁田,适当重搁,控制无效分蘖生长,以防群体过大;对已经够苗和即将够苗的田块采取轻搁、多次搁的方法;对部分迟播、迟插、迟抛、病虫危害重、僵苗迟发等茎蘖数不足的田块,要迅速补施分蘖肥,亩用5公斤左右尿素加复配锌、钾肥,实行带肥软搁田。搁田程度把握田边未“发白”,有少量细裂缝时,即可上水,然后再落干,如此往复,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挺直为止。    二是科学运筹肥料,促进群体平衡发展。要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的苗情特点,调节肥料施用策略,促进群体平衡发展。对因干旱缺水移栽晚、植伤重、僵苗不发的机插稻,在基蘖肥的基础上,依苗情酌情补施分蘖肥,以含磷、钾复合肥为主,或喷施水稻防僵苗系列生化产品,既加快分蘖发生,又提高抗逆能力;对适期移栽、基肥较足、栽后发苗较好的手栽稻和抛秧稻,以少量氮肥捉黄塘、促平衡为主;对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田块,由于秸秆腐熟消耗氮素,应增加分蘖期氮肥施用量,防止秸秆腐熟与分蘖生长争氮,促进分蘖早发、快发。    三是科学防灾减灾,促进水稻安全生产。要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按照植保系统病虫预测预报,重点防控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要重视直播稻田杂草和杂稻防除技术指导,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要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7月中下旬是暴雨、极端高温等气象灾害频繁季节,各地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早制定完善水稻抗灾减灾技术预案,防止雨涝、极端高温等对水稻生产的危害。当前要抓好稻田沟系配套工作,清理、疏浚农田内外三沟,确保能排能灌,提高抗灾能力。    四是加强科技服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全区各镇(街道)、村负责农业生产的同志要切实强化责任和服务意识,加强指导,把水稻中期生产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强化宣传发动,广泛利用报亭、墙纸等,加强技术宣传与培训。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以开展水稻科技综合展示与示范以及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契机,高标准建设水稻科技综合展示区和万亩方、千亩片、高产攻关田,按照“一推四普及”技术路线和“五统一”管理要求,加强生产管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切实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化的活样板,通过示范、观摩,增强技术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来源:区农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