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员速度最快:呼和浩特发生恶性越狱事件,越狱者的心理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56:05
本文来源:http://gzxinshidai.5d6d.com/thread-158-1-1.html
事件回放:

    据香港明报报道,距离北京城区约400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0月17日下午发生越狱事件,4名分别被判死缓和终身监禁的重犯杀死一名狱警及打伤多人后,抢劫一架车逃走。呼和浩特公安正盘查所有出城公路。市公安局值班室工作人员昨晚接受本报查询时,则拒绝透露任何消息。
    事发于地处南二环郊区的呼和浩特第二监狱。消息称,4人17日下午2时左右用铁棍打死一名狱警,绑起另一名狱警,并打伤3名监狱内的工人,然后分别穿上警服及工人衣服离开。4名犯人分别为董佳续、高博、李鸿斌、乔海强,前两人被判死缓,后二人被判终身监禁,年龄介乎21岁至28岁。
    4人劫持一辆7人车的士,车内还有一名来探监的人,他们向西南方向逃去。呼和浩特警方正盘查向包头的高速公路及南二环等道路。当地电视台则播放通告,希望市民协助调查。
    希望警方迅速将他们捉拿归案,这些28岁以下的重犯,不论其犯罪事实,仅就年龄来看就触目惊心了。这么年轻的人就选择犯罪,可见社会治安的严重危害。我们的一些反犯罪影视剧总是渲染案件的血腥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不能就其成长挫折和心理上的因素进行深刻分析。无助于公众认识犯罪分子的真实面目,也容易让青少年无知地模仿一些犯罪手法。

    如果要分析呼和浩特四名越狱者的心理的话,可以说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心理。

    其一,对将来悲观失望,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没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沮丧心理。回顾他们的犯罪生涯,花天酒地、放荡不羁,而服刑生活事事受到限制,对未来的希望十分渺茫,自感暗淡,在这些反差和矛盾当中,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和肢解,形成了一种绝望心理。这也是罪犯的一种普遍心理。有一个越狱者想象到他五十岁以后的生活,使他难以接受,可以说是万念俱焚。他曾对别人说过,天要亡我,我也没有办法。出去以后,家里的老人全死了,没有了亲戚、朋友,活着还有意思吗?
    《洛杉矶时报》的文章曾说过,对很多犯了重罪的人而言,终身监禁比死刑立即执行更难以接受。天天被关在铁窗里,生活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一样,直到老死,很容易让人产生生不如死的感觉。
    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在这种境地下,有可能出现的是两种情况,一是自杀,二是通过越狱改变现状。某监有个罪犯,捕前系小学教师,因奸淫女学生而被判刑,入监后他极为悲观,认为前途完了,再也没脸见“江东父老”了。当他预谋越狱时被监狱警察发现,他坦白地说,是想跑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去……

    其二,在对自由生活向往中,在巨大的矛盾对抗中,产生一种搏一搏、斗一斗、试一试的侥幸心理。罪犯越狱是不能适应监狱生活的结果。监狱生活是艰苦的,有些罪犯“吃惯了、懒惯了、自由惯了”,狱内狱外成天壤之别,越感到服刑生活难过,犯罪生活就越有吸引力,心理上的落差也越大。不少罪犯经常以“想当初”的生活做为炫耀的资本,在服刑中不思劳动,拈轻怕重,为了重温犯罪生活,逃避现实,而产生越狱想法。越狱者的生活真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他们宁愿天上一日,不愿地上一年。呼和浩特的越狱刑犯有的已服刑五年,这五年监狱生活的压力和自由生活的诱惑,使他们不顾一切了。
    要问罪犯为啥越狱,“我受不了”、“受够了”,这是常常听到的回答。

    其三,对法律和社会有抵触情绪,甚至有怨恨,产生孤注一掷的报复心理。我们可以看到,呼和浩特这四名越狱刑犯在越狱时,抱定拼命的念头,杀害狱警,遇到阻拦时,他们捅伤监狱工人,像一群输光了的赌徒。如果不将其即时捕获,他们窜到社会后,一定会变本加厉,疯狂作案,直到最后被捕获被击毙。与其苟且余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是越狱罪犯的一种典型的亡命心态。


    跑?还是不跑?其实罪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这种博弈。只是呼和浩特的这4名罪犯付诸了行动,但也有许多有这种心理的罪犯并没有去实施。不是所有的罪犯都会越狱,越狱心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越狱心理会良性转化,表现好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越狱心理。有刚入监狱就想跑的罪犯,有在整个服刑期间都想跑的罪犯,有今天想跑明天又不想跑的罪犯,也有一直就不想跑或者不愿跑的罪犯,还有因为各种压力而不敢跑的罪犯。所以,罪犯的心理永远是个变数,越狱心理的产生、消失或反复,说明了这个动态系统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