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猎人的故事:观点: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7:54
  
中国最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可能会从依赖出口型经济进一步向国内消费型经济转变,将国内消费作为经济的增长引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中国的创新能力。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创新能力令人喜忧参半。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如何解决是评估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

Associated Press天津是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天河一号的诞生地。首先,要重视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创新活动。听到“创新”二字,人们多半想到的是发明创造,中国经济正在向增加创新的目标迈进,并且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不再只是将其它国家和地区设计的产品在中国大批量生产而已。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1.25%提高到2008年的1.5%,这段时间内中国GDP增长迅猛,由此可知研发支出的增长应更加令人惊叹。虽然中国的研发支出不太可能实现十一五规划设定的本年增至占GDP2%的目标,但中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比例仍然高达1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研发支出的主体正从政府控制的研究所向大中型企业转变,后者的研发支出占中国研发总支出的60%。尽管外资企业总是抱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但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有近1,500家,这些研发中心的开支占到中国总研发开支的7%。

在电信和制药等一些领域的创新从市场上就可见一斑。中国企业和大学已经发现了好几种全新的化合物。饶毅和施一公分别是遗传学和结构生物学方面的专家,他们与其他研究员被认为是各自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华为和中兴全球市场份额的增加已不再是仅依靠“价格战”,而是通过低价与创新相结合。举例来说,华为研制出了堪称世界第一的100G技术,可实现大量数据的长距离无线传输。总体来说,中国2010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可能会首次超过美国。

不过尽管中国在创新方面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切行业创新却缺失了可能更为重要的“发明式”创新。中国目前很多最棒的商业创新,除对于新的实物产品进行开发外,都是在开发创造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远大空调发明了一种方法,对以天然气为动力的空调系统进行商业化,供大型商业建筑使用。阿里巴巴(Alibaba)建立了一种基于网上平台的新的商业模式,将中国小型生产商与国外的买家联系起来。

这都是有可能的,因为中国决策者已经从先前的创新失败案例中吸取了重要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很难自上而下实施创新。在尝试开发移动通信自主技术标准的过程中,这点尤其明显,因为可使用的替代标准已经存在。中国投资数十亿开发TDS-CDMA技术并进行商业化,国内外却没有多少人买账。

现在,北京开始利用新的创新模式做实验,集中发掘之前的机会并为市场参与者创新提供动力。电动车将会是重要考验。这是一个在全球层面创新空间仍十分巨大的行业。中国将会向不同的公司投资8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试图在2020年之前使市场规模达到一个量化目标。政府承诺采购这些车作为官方用车,加上对消费者的刺激,将会确保一定的需求量。但关键在于,实际创新将会由私营企业来完成。

可以预见得到,薄弱点仍然存在。例如在消费者电子产品领域,创新往往缺乏独创性──对韩国和日本开发的产品进行改良,而不是开发全新的产品。在仔细研究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十分罕见,尤其是针对中国以外的消费者。中国公司仍然太频繁地注重凭借“还算可以”的产品扩展全球市场份额,而不是以全新产品开拓市场。在银行等国家主导的领域,产品和服务创新一直很有限。

更广义来说,问题依然在于,决策者如何能够很好地选择有创新意义的领域。尽管对电动车的支持很有前途,但中国实际上却在将传统燃油发动机汽车的创新拱手让给塔塔(Tata)等印度公司。鉴于常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这好比是一场政策赌博。印度人正在以全球最便宜汽车Nano这样的设计不断突破。他们还正在发现,传统领域的创新将催生更具技术优势的创新──拭目以待电池驱动式Nano的问世。

中国没有理由不渴求这种创新。迄今为止的证据显示,在适当的激励下,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都渴望直面为全球市场开发产品的挑战。政策上的挑战将会释放这种创新的能量。

(编者注:本文作者欧高敦(Gordon Orr)是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亚洲区负责人。)

(更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