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尖叫多少钱永久: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后遗症有效率1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21:52
《救命四法》

 

一,           半身不遂(不管脑出血还是栓塞)出现口眼歪钭,马上取缝衣针将双耳垂最下点刺破,各挤出一摘血,病人马上治愈,而且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二,           心脏病猝死发现后,马上脱掉袜子,用缝衣针先分别刺破十个脚趾尖,然后各挤出一滴血,不等挤完十个脚趾尖,病人即清醒过来。

 

 

三,           不管哮喘还是急性喉炎等,发现病人出不来气,憋得脸红脖子粗,赶紧用缝衣针刺破鼻尖,挤出两滴黑血即愈。

四,           抽羊角风(癜痫)后,取出缝衣针刺破人中穴挤出一滴血马上即愈,(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中间)。

                    以上四法均无任何危险请放心操作,都在10秒内有效。

手法点穴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后遗症有效率100%
  [结合足反射疗法,首先打开穴位,取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点压开穴] 动作要领:每个穴位点压8-10秒钟。以病人能以承受的力度为准,经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依次顺序点压开穴,然后根据病人需要治疗的具体部位进行点穴治疗。

      上肢瘫痪:取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面部瘫痪:取百会,四神聪,太阳,上关,翳风,睛明,地仓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经过第一次点穴治疗后,病人的相关部位应该马上能动,此时应该叫病人自己活动几次,每天进行两次点穴治疗,第二次时间应该相隔4小时以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前要求病人一定要吃饱,进食后休息一小时才能进行点穴治疗。病人绝对不能空腹治疗。

最佳治疗时间:如果病人是初发病时,待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后,即可对病人进行点穴治疗,如果患者及家属配合得好,大约22天左右可以治愈,完全可以达到生活自理。

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证明,采用手法点穴治疗中风瘫痪后遗症,时间短,速度快,疗效显著,不反弹,效果看得见,患者及家属满意。

注意:1,治疗者首先修饰自己的手指甲,以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高危病人不能进行点穴治疗,待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点穴治疗。
       3,女患者月经期不能进行点穴治疗,酒醉神智不清的患者不能进行点穴治疗。


    点穴位时,保持垂直方向,以病人能以承受的力度为准,点完穴位后,适当轻柔一下穴位,因为有一些患者本身血小板减少,如果点完穴位后,不轻柔一下穴位,就会在点压穴位的肌肤上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痕迹,轻柔一下,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如果是一般轻病症的患者,就不用增加什么穴位了,如果是比较重病症的患者,看实际情况适当要增加一些穴位了。

    在点穴治疗时,所点到的穴位,患者应该有酸胀稍微带一点痛的感觉,如果出现单一的疼痛感,那是穴位拿不准确,需要重新寻找穴位。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该感觉有些微微出汗,这种效果最好。
经过点穴治疗的患者,当他们的肢体第一次能够活动后,可以叫患者间接的活动,但禁止要求患者连续活动,因为他们的肢体因病长期失用,当他们的肢体第一次能够活动时,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大脑发出指令,经过肢节神经系统的协调,他们相当要耗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够完成某个动作,一般15至20分种以后才能重复运动,在患者的体质增强以后,才适当增加他们的运动量。

    怎样正确选择穴位?(治疗前准备“标准人体针灸图,足反射治疗图”各一张,点穴棒一支!)
开穴的足底穴位:从脚跟到脚指的第三个脚指取中点,再从脚底的宽度选择中心点,在两点的交汇定为“肾脏”穴位,首先选出“肾脏”穴位以后,再从“肾脏”往上垂直方向15毫米的地方定为“肾上腺”,再才从足反射图中找出“膀胱”穴位,找出“膀胱“穴位”,待“膀胱”穴位找到以后,从“膀胱”到“肾脏”,可以看出一条斜线,在这条斜线的中心点,就是“输尿管”穴位了。以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这四个穴位就是治疗前必须要打开的穴位。

命门--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的壮阳穴  

一说门,大家都知道,是出入的枢纽。那命门是什么门呢?说简单点,就是生命出入的地方。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有点玄。不过,认真看它的位置就会发现,生命之门绝对实至名归。


  命门在背后正中线,也就是腰部的两肾之间。肾我们知道,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当中。肾精是不是充足,直接决定着人体是不是健康。

  在八卦当中,肾属坎,主水。两肾与命门的关系,就相当于一个坎卦,命门穴就是中间那一根阳爻,而左右双肾就是两边的阴爻。肾阴肾阳(又称元阴元阳),分别藏在命门和肾当中,是人体生命的来源。肾阴的活动,就像水的流动一样,需要阳气的温熏,这里的阳气就是肾阳;而命门就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如果火力不足的话,就不能推动水的运行,肾水就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浮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阳虚,这时候就需要温肾补阳。

  反过来,如果肾阴不足,肾阳过旺,也就是水不制火,火势过大的话,就会导致津液缺乏,干涸枯燥。男性会出现遗精的症状,而女性很可能月经量剧减甚至闭经等,这就是肾阴虚,需要滋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六味地黄丸就是滋阴的,它可以补充肾阴的不足。

  但是,肾阳虚就不能用它了。本身命门之火就不够了,还使劲地往里"加水",只会使水滞留更多,使身体的负担更重。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不能随便乱用。

  以我的临床经验看,现代人肾阳虚远远多于肾阴虚。所以,补肾壮阳,加大命门之火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加大火力呢?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过去用煤炉烧水,一把火在下面慢慢地烧着,需要有人在下面的风口处轻轻煽风,这样火势慢慢加大,壶里的水很快就沸腾了。所以呢,要加大命门之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着背后命门穴处"煽风点火"。

  那有人可能要说了,难道把身体对着火炉烤吗?当然不是,我们有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烤火方法,那就是艾灸。取一定量的附子,切成细末,用黄酒调成大概0.4厘米厚的饼,中间用针刺出一些小孔,然后放在穴位上,用艾炷来灸,每次灸3~5分钟,每个月灸一次就可以了。

  这样的做法可以缓解很多阳虚的症状,比如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等。平时稍微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没有特定症状的人,也可以时常用手掌心去按摩命门,按摩到发热即可。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门之火,壮大生命的火力!

  【穴位一点通】教你这样来找穴

  命门和我们腹部上的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所以,我们在找穴的时候,只要以肚脐为标准围绕腰部做一个圆圈,在背后正中线的交点就是命门

(中医艾灸论坛)
 

一针治愈偏瘫,神奇!  

 

治疗方法
2.取穴
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
2. 2部位和手法
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健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即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1分钟,共留针15分钟。针健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轻微体力活者;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变化者。
5 体会
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晰,脑水肿已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本法有取穴少。疗效快之特点,临床值得推广。


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若能在次基础上,辅以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新面针的“上肢”、“下肢”,疗效远较健侧单穴更著。
如果不信,可以马上试试,呵呵《单穴治病47绝招》   1、穴 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
  
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 治:发烧。
  
手 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 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
  
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 治:心动过速。
  
手 法:揉按1-2分钟。(60-70/分)
  
3、穴 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
  
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 治:心动过缓。
  
手 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 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
  
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
  
主 治:失眠症。
  
手 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 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
  
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 治:多汗症。
  
手 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 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
  
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 治:足心热。
  
手 法:揉按36次。
  
7、穴 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
  
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 治:头痛。
  
手 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 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 治:头顶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 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
  
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 治:偏头痛。
  
手 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 名:定喘(华佗夹脊)
  
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 治:哮喘。
  
手 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 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
  
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 治:腹泻。
  
手 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 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
  
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 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
  
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 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手 法:直按斜向下1-2分钟。胃痛时,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 3一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14、穴 名:大骨空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拇指近节指骨与远节指骨连接横纹桡侧面中点赤白交界处。
  
主 治:白内障。
  
手 法:用力点刺,重手法效果好。
  
15、穴 名:神庭(督脉)
  
取穴方法: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 治:脑疲倦,(醒脑)
  
手 法:中指点按刺激。
  
16、穴 名:血海(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髌骨内上缘二寸。
  
主 治:眼皮浮肿。
  
手 法:拇指强力度按压。
  
17、穴 名:肩痛穴(足阳明胃经上,)
  
取穴方法:足三里下约三寸左右,胫骨边缘。
  
主 治:肩周炎。
  
手 法:强力度按压1-2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8、穴 名:扭伤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手阳明大肠经)与阳池(手少阳三焦经)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 治:急性腰扭伤。
  
手 法:强力度,同时按压两臂的扭伤穴。
  
19、穴 名:坐骨穴(新穴)
  
取穴方法:大转子与尾骨尖联线中点下一寸处。
  
主 治:坐骨神经痛。
  
手 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顶。
  
20、穴 名:足跟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大陵穴与劳宫穴联线上找痛点。
  
主 治:足跟痛。
  
手 法:按揉1-2分钟。
  
21、穴 名:承浆(任脉,)
  
取穴方法:唇沟之中央凹陷处。
  
主 治:小儿厌食症。
  
手 法:中力度按揉3-5分钟。
  
22、穴 名:遗尿点(手针穴位)
  
取穴方法:手小指末节横纹中点。
  
主 治:小儿遗尿(肾虚)
  
手 法:轻按揉1-3分钟。  
  
23、穴 名:天柱(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颈部大筋外缘之后发际五分凹陷处,哑门旁开1.5寸。
  
主 治:喉头肿痛。
  
手 法:轻揉按2-4分钟。
  
24、穴 名:太冲(足厥阴肝经,腧穴、原穴)
  
取穴方法: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五分处。
  
主 治:鼻出血。
  
手 法:垂直用力点按。
  
25、穴 名:上迎香(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眼内眦下五分处。
  
主 治:鼻窦炎。
  
手 法:按揉1-2分钟。
  
26、穴 名:少泽(手太阳小肠经,井穴)
  
取穴方法:手小指尺侧,距指甲0.1寸。
  
主 治:急性结膜炎。
  
手 法:拇指重掐法。
  
27、穴 名:大抒(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主 治:麦粒肿。
  
手 法:直按斜向颈椎用力顶按。
  
28、穴 名:冠心穴
  
取穴方法:左足背解溪穴(足太阳膀胱经)至2、3趾骨联合处联线中点。
  
主 治:冠心痛,止痛。
  
手 法:指端或用圆珠笔芯按压5分钟。
  
29、穴 名:元骏穴
  
取穴方法: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关节下。
  
主 治:冠心病,心绞痛。
  
手 法:一指禅推法点揉。
  
30、穴 名:关元(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脐下四横指,中线。
  
主 治:失眠。
  
手 法:半卧后揉100-200下,45℃水泡足,按揉涌泉穴200下。
  
31、穴 名:四白(足阳明胃经)
  
取穴方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 治:便秘。
  
手 法: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时按双侧四白加长强穴(长强尾骨端凹陷处)。
  
32、穴 名:安眠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翳风(手少阳三焦经)与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边线中点。
  
主 治:失眠、偏头痛。
  
手 法:中度点按。
  
33、穴 名:牵正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耳垂前5分至1寸。
  
主 治:面神经麻痹、口腔溃疡。
  
手 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溃疡加小肠反射区)。
  
34、穴 名:失眠穴(经外奇穴,足底)
  
取穴方法:足底足跟正中点。
  
主 治:失眠、足跟痛。
  
手 法:重度力点按。
  
35、穴 名:闪腰穴(足太阳膀胱经上)
  
取穴方法: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昆仑穴(足太阳膀胱经)连线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附近有一压痛点。
  
主 治:腰扭伤又称闪腰。
  
手 法:点按。患者俯卧,医者找出双侧“闪腰穴”后,用双手拇指猛然点按患者双侧穴位,压放三至五次后,再平揉一至三分钟,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为度。接着轻柔、和缓地按摩腰部数分钟结束治疗。一次手法完毕后,患者多有明显好转,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疗后,腰痛症状就会消失。
  
36、穴 名:落枕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位于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
  
主 治:落枕。
  
手 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
  
37、穴 名:太阳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 治:头痛。
  
手 法: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已回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38、穴 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 治:晕厥。
  
手 法: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续2一3分钟,一般会缓解。
  
39、穴 名:人中(任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 治:休克。
  
手 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陷压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40、穴 名:劳宫(手厥阴心包经,荥穴)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主 治:高血压.
  
手 法: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血压会急剧上升,对患者生命有极大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
  (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1、穴 名: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
  
取穴方法: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一分处。
  
主 治:呃逆。
  
手 法: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人,至有酸痛感为度,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可止。
  
42、穴 名: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取穴方法:
  
主 治:止呕吐.
  
手 法: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止呕。内关穴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压至有酸胀感即说明已中穴位,约1分钟即止呕吐。
43、穴 名:天枢(足阳明胃经,大肠募穴)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 治:便秘
  
手 法: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
  
44、穴 名:脚后跟
  
取穴方法: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 治:止鼻血。
  
手 法: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回止血。
  
45、穴 名:阳陵泉(足少阳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 治:胆绞痛.
  
手 法:囊炎、胆结石发作时,右上腹可发生剧烈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1寸凹陷处的阳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续授摩2分钟钾,可获良好止痛效果。
  
46、穴 名: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 治:肾绞痛。
  
手 法:肾绞痛发作时苦不堪言,此时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反复授摩3一5分钟,肾绞痛即回缓解。
  
47、穴 名:至阳(督脉)
  
取穴方法: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 治:缓解心绞痛.
  
手 法:心绞痛发作常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头垂臂,两侧肩胛角下缘直线交于脊柱五中点即是此穴),授压3一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一针见效治疗偏瘫
治疗方法
取穴
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瘫,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软瘫或是硬瘫,均是一针一穴。
部位和手法
取穴时令患者仰卧床上,针刺下肢穴时,健侧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头向后约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头为起点,即股二头肌肌腱上缘外取穴。直刺,进针约7-10cm,进针后增速捻针,弱刺激,每捻针半分钟,停1分钟,共留针15分钟。针健侧下肢捻的同时,嘱病人患侧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内缘,取尺骨的中心点,以此中心点偏头侧约1。5cm外取穴,沿尺桡骨的上缘直刺,深约5-8cm。方法同下肢穴。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一般治疗1-2个疗程即可。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
     以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轻微体力活者;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无效: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变化者。
体会
       一般情况下,上肢穴进针后,患难与共侧下肢即可屈伸或见肌肉收缩或抬走;下肢进针后,患侧的上肢即可活动。表现为内旋、外旋、内收或抬起或见肌肉收缩。总之,每针1次都可使患侧肢体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后配合功能锻炼。一般要选择神志清晰,脑水肿已基本消失的病人进行针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动,个别病人治疗1次即可痊愈。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年龄大小对治疗反应无明显差异。在针健侧的上肢或下肢尽力活动。以观疗效。本法有取穴少。疗效快之特点,临床值得推广。
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若能在次基础上,辅以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新面针的“上肢”、“下肢”,疗效远较健侧单穴更著。

治疗脑血栓独家三绝秘方一号方:
药物组成:钩藤15g~30g    石决明30g   生石膏30g    瓜娄30g  
          生军10g   川芎15g    红花15g    土虫10g    桃仁10g
适应症: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160/100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
随症加减:
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
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
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
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

二号方:
药物组成:黄芪15g~30g    红花10g~15g   川芎10g~15g  
          赤芍10g         当归15g        桃仁10g       土虫10g

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
随证加减:
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
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
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
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水蛭6g冲服。

三号方:
药物组成:生地25g   山萸10g   山药10g   麦冬10g   石斛12g
          牛夕10g   巴戟15g   丛蓉15g   菖卜10g   志肉10g  
          肉桂3g   黄芪30g     川芎6g     全蝎3g~6g
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加减同前,均为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