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雷诺悬挂加多少好:上海,为什么你会受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9:46:42

 

 

  

有一段时间,一系列辱沪事件纷至沓来,先是990,后有白领丁某,而今又有堂堂上海地方第一大报的所谓新民门事件。对此,众网友也群情激昂,纷纷发帖表示谴责,辱骂者有之,冷眼者有之,不服者亦有之。对此种种,也不要多做评论,公道自在人心。

曾几何时,弄堂内敞开大门去马路上乘风凉,一清早拿着钢盅锅子去打热腾腾的豆浆,见到邻居大妈大叔亲切的喊上一声阿姨、爷叔,这一切不知在何时已离我们远去。当身处于拥挤不堪的公交地铁,马路上听着各种方言大声喧哗,望着一月前还崭新的交通引导屏变得碎裂,道路两边的铁质栅栏不翼而飞,商业街上遍地都是的广告名片,很多人不禁迷茫,这还是生我养我的上海么?以前的那个精致,恬静,虽然陈旧但富有韵味,亲切而充满人情味的上海到哪里去了?浮躁的喧嚣,冰冷的数字,攒攒涌动的人流下,上海,这个曾经的东方巴黎,曾经的工业中心,曾经质优商品的代表,正在日渐失去她独有的精神本源。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市硬件的巨大变化,但软件精神方面的缺失却更为明显。高楼替代了原本的石库门,但一扇扇漂亮坚固的防盗门虽防不了来自各地的小偷,却堵住了上海人原本渴望交流的心;十数年前马路上偶尔出现的乞丐往往会博得人们的同情,但当乞丐成了一种职业,地铁里面总是这几个熟悉的面孔,连3岁小孩都知道此时的同情等于愚蠢;以前的早饭内容虽然单调,但阿姨亲切的沪语与放心的早点总让人们吃的安心,而今各地风味的摊点星罗密布,但油、面等本不应该让人操心的东西却始终令人提心吊胆;新疆小偷的猖獗,连国家的暴力机器都对其无可奈何;各种假货的泛滥,原有的上海名牌却渐渐沉沦。在繁荣的外表之下,人们印象中的上海已逐渐远去。 

上海人是温良的,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上海人毫无怨言,默默牺牲了自身城市的发展,为整个中国超负荷的透支运转,这不是上海人的妄言,官方数据说明了一切;当国家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上海人也是最先响应,作为全国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城市之一,如今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和城市人口负增长便是证据;当大批全国各地同胞纷纷涌入的时候,上海也是全国几个核心城市中最为开放的一个。但善良并不代表可欺,忍耐亦有限度! 

作为上海文明主要承载的沪语,正面临着数十年后即将灭亡的绝境。沪语,可怜的沪语,可能是全国广大人民最为诟病的语言了吧。初入大学,便听到来自各地的学子精英们纷纷给沪语定义:难听,像鸟语,日本话……对不起!这是上海的言语,她承载了我们一方水土的文明,不论何时,她都是我们的第一母语! 如果有人嫌上海话不好听,那么,大可以离开上海,去听好听的语言。能做到吗??

沪语,可怜的沪语,在收到各方攻击的同时,她也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基础。90年代初的一纸禁令,使广大上海学子丧失了在课堂使用沪语的权利,不可否认,上海人的温良使得这条政策制定者的精神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即使乡下人如我,已养成了沪语和普通话交替使用的良好习惯,遇到关键字眼,非普通话不能陈述;很多80后的上海人,日常交流已以普通话居多,偶有夹杂上海话,问及原因,亦是小时候被学校要求终成习惯使然;90后小弟小妹,竟仅能听懂上海话,语言陈述已基本丧失,问及原因,竟答觉得上海话怪怪的,还是普通话最为方便。呜呼哀哉,理应成为当地主要语言的沪语,在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口中竟成了辅助语种,这种情形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 

沪语,可怜的沪语,在某些人心中,竟丧失了在上海被使用的权利!前天,广播说,公共场合说沪语是不文明的表现;昨天,精英说,看到公共场合说沪语的人会涌起使用肢体暴力的冲动;今天,报纸说,说沪语是没文化的表现,沪语已沦为所谓的二等公民语种。天神公愤!谁有权利剥夺我们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作为外来者,不好好反省自身问题,更好的融入环境,却一味排斥当地文化,试图对其进行残酷压制和驱赶,其意可耻,其心可诛! 

去过全国各地不少城市,可以说,上海是普通话普及推广的最好的城市之一,当然,与原本就占据着语系优势的"首堵"还是有一定差距,但绝对超过全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如果留心和谐央视的7点每日总结,就可发现在采访各地城市的普通市民的过程中,上海市民是使用普通话频率最高的。而这一点从形形色色的纪录片中更显突出:上海学者陈述观点很多都用普通话,而其他地方的则以方言居多。从这一细节,也可看出沪语面临的重大危机。 

海派文化是海纳百川,但其根本前提是主体为海,涓涓溪流在融入海后成为一体,和谐发展,却不是喧宾夺主、鸠占鹊巢,在享受本地良好福利,挤压当地人生存空间的同时,对当地的人、物、文化等各方面进行驱赶和排斥。这种愚蠢的行为只能使其始终只能游离于这座城市之外,同时更加衬托出其内心的自卑。 

在上海,很多人都把文化混淆,上海人需要的不是小资文化,而是克勒文化,追求生活品质,尊重历史延承。 

是谁?为什么要谋杀上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海人似乎成为了全国人民的众矢之的。上海男人,上海女人,上海话,几乎只要标上"上海"两字,都成了被全国人民嘲笑,漫骂,欺负的对象。因为上海太优秀、太出色、太超前,所以,招致全中国人同共同的羡慕嫉妒恨,真的很看不懂这个怪异的现象。似乎很多人都在争先恐后的诋毁上海人,恨不得先诛后快,把上海人统统"谋杀"干净。 

谁在谋杀上海话? 

上海《990评论》主持人在说到上海人说上海话时,竟然把这个称之为陋习。如果连说自己家乡话的权利都要被指责为是陋习,那是多悲哀的一件事情。设想,香港人说粤语是陋习,北京人说京片子是陋习,那是何等可笑之事。可是,正是因为在其他城市,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说家乡话而“冠”上陋习,惟独上海。更有很多在沪的外来人员,频频在论坛上发贴,要求公众场合禁止说上海话,他们来到上海,没有先想到如何去融入上海,而是先凭借着个人主义想去抹杀上海的本地特色。上海的幼儿园曾有段时间禁止上海小孩子在学校说上海话,现在可好,造就了上海小孩不会说上海话的局面。

在租界的年代,有无数人外乡人涌入上海,他们在上海扎根生活,生根发芽,代代相传,他们没有忘本,没有忘自己的家乡话(一些上海的老人还会讲很流利的苏北话,宁波话等等),但他们没有歧视上海话,相反他们努力的学习上海话,融入这座城市,使自己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外国的殖民者他们虽然占领了上海,但是上海话也并没有消失,上海话仍然代代相传。历史文献并没有记载着"外国殖民者禁止上海人说上海话",外国殖民者也没有用强行推广英语或者日语来消灭上海话;也没听说过外国殖民者的开办的学校禁止上海学生说上海话的。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他们会说如同母语一样流利的英语,但是他们的上海话并没有被英语异化掉。 

我们的上海话正在死去,他的死去不是因为上海太卑微,而是因为上海太发达,上海人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挽救上海话,只想说让全体上海人一起为上海话默哀吧。或许有一天,上海人会一起为上海话立一个墓碑告诉我们的子孙,这个世界曾经有一种方言叫上海话,他是被谋杀的。 

谁在谋杀上海女人? 

"媚洋""现实"大约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上海女人的印象和评价。就在前些日,我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总角之交于网上和我相逢,聊起近况,他告诉我要结婚了,末了也劝我尽快成家,不过最后临告别还不忘叮嘱我:"千万别找上海女人,我讨厌上海女人。"我的这位朋友其实并未来过上海,对于上海的女人我估计是认识不到一两个的,更谈不上了解了,但他对上海女人的坏印象却是如此深刻.可见,上海女人的恶名实在是传得太广。 

很多人并没有娶过上海老婆,所以他们永远无法知道,也没有发言权。其实,大部分的上海小姑娘,也就是找个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小伙子,一起存钱,买房时男女两家对开承担,领到房产证后很温馨的写上两个人名字。你要是给上海老婆买个礼物,她也一定会回送你一个价值相当的礼物。所以说不要老以为上海的小姑娘都是要求很高,家里面都是卖女儿的。所以有心人可以去了解一下,区分一下,到底那些虚荣的,傍大款的,到底是不是上海人,不要因为你们看到这个事情在上海发生就把他们移嫁到上海无辜姑娘们的头上!大家也可以问一下那些有幸娶到上海姑娘的外地朋友们,他们对自己的妻子有多少是不满意的,记得说话凭良心。 

谁在谋杀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中国男人的特殊群体,和上海女人一样,自然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说起上海男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无非是:小气,精明,没有男人味,怕老婆,做家务等。男人之间的争斗无可厚非,在文明的现代社会,这种争斗应该表现在运动场上,在这一点,上海男人算比较争气的,有很多国际知名的优秀运动员。奥运会中姚明的怒吼,刘翔的霸气,很好得释解了上海男人缺少男人气的争议。不管怎么样,打老婆的男人永远不算个优秀的男人,打老婆的举动永远都不能算做有男人气概。因为女性在身体上属于弱者,欺负弱小算什么英雄?上海男人对老婆的体贴,关怀,在大多数时间是一种风度的表现。这在西方社会更是一种文明礼貌身份的体现。在小事中的礼让,对小节的不拘一格都是大度的体现,如果老婆有什么小事情让自己不顺心,就斥之打骂的话,才是幼稚野蛮的。 

姚明,刘翔,朱广沪,马良行,为什么都是上海男人?体坛周报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以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上海男人在体育这个领域已经做的足够好。但如果你象那个北京的金姓记者那样,以狭隘,偏执的意识形态去诠释,那么,上海做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其实很多男人忘记了,柔情也是男子气概的一种。每天很早去外滩上班,在街角的绿地边上都会看到一对卖白兰花的老年夫妇,老头微微翘指捏一朵香花别在老太的衣领,眯着眼睛软软地说:"花老香呃!"心不由沉溺在这"非一般豪爽"的男子气概中了。这就是小心眼,大男人。 

谁在诋毁上海排外? 

上海自开埠以来已经算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了,说到排外怎么也轮不到上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不过问到到底几个人去过上海,那些冲在最前头喊上海排外的人,有几个敢说自己去过,生活过? 

香港迪斯尼乐园有专门为大陆游客递餐巾纸的"服务",看来香港人也是排外的;国外很多国家的旅游景点都有中文标示的:"禁止随地大小便"警示标志,所以这些开放的欧美人也是排外的!弄到最后,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是不排外的,被"排斥"的群体还在抱怨自己如何受到歧视,却不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再来谈谈排外,其实排外并非上海的专利,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问题。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地方性保护在各国各地都非常普遍。这本身也受我国的户籍制度的影响,将人的出生地与居住进行严格地区分。 

对上海不敬的人请摸摸自己良心 

曾经辉煌,鼎盛一时的上海: 四九年前的上海是什么样,有据可查,有史可证。是仅次于东京的亚洲大都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说法,可以告诉你,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在美上市后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开放到今天,你能学到和看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营销和广告手法在四九年前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为让人感佩的是,翻看当时民族企业的广告创意,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四九年后,老蒋卷走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货。一穷二白的国家唯有上海可倚靠。只是,这种倚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史料记载,当时上海每年上交国家百分之九十的GDP,注意,是GDP而不是所得。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有人拿走你家里百分之九十的财产,给你些米,给你些油,让你吃饱以后用剩下的百分之十的资源辛苦劳作一年,然后又拿走……  

许多人虽没有经历过那疯狂掠夺的年代,但也有自己亲身的感受。有个中学组织学生去一家纺织厂参观,工厂负责人骄傲地展示工厂辉煌而久远的历史。细看庞大机器上的铭牌,上刻:1936 年。它有幸没有被拿走,它依然在工作!是的,是上海人用36年产的机器养活了中国。这毫不夸张,这是活生生的事实,怎么,你没勇气正视事实吗?这样的付出没有换来一声感谢。我也不认为上海应该在乎感谢.只是,当你指责上海人谨小慎微,精打细算,小家子气的时候,请宽容一点吧。是上海这座本该继续鼎盛的城市养育着你和他,以及你的家人,多的不说,至少在三代以内,你的祖辈必定受过上海的恩惠,而现今的上海人,在承受着蜂拥而入的全国人民的蹂躏的时刻,他们只是在试图保护自己仅剩下的百分之十而已。同时,请更不要象无知疯狗那样说出诸如"十四亿中国人养活一个上海"之类的蠢话。因为,作为一个人,你可以没有感恩之心,但不能没有良心!请你调动所有的良知(如果你有的话)铭记上海的话:上海人不欠这个国家任何东西。在我们这个共和国,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的人,不多! 

关于地域的自卫: 以地域划分的族群之间彼此有些隔膜和攻讦并不奇怪。据说各个州的美国人都仇视纽约人。乔丹每次到麦迪逊花园比赛都特别来劲也是这个原因。不过,在我们这个历史久远的农业国,上海人和各地族群之间的敌视还带有农业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冲突的深层意味。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纷争不是短期内能够轻易弥合的.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难道在这个国家表面繁荣的背后,你没有发现"拉美化"的阴影?(请不明白的朋友自己去搜索关键词"拉美化")难道你没有听见郎咸平教授的警言:若干年后,我们将沦为输出钟点工的"保姆国家"?难道你不知道母狗吕秀莲的叫嚣:中国人贫穷,落后,野蛮,愚昧?为什么是上海人?因为在上海,有当今中国最公平的环境。在这块土地上,人情,哥们义气不是决定因素,只有实力才能确保你在竞争中胜出。调查归国留学人员,为何不论原籍,都把上海作为落户的首选,在他们嘴里最频繁出现的词汇是:公平。 

为什么是上海人?因为在上海,有当今中国最廉洁的政府,最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最程式化的制度,最完善的培训体制。在这块土地上,没有那么多黑暗,没有那么多丑闻。公共资源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是人才,无论出身,都有足够的机会脱颖而出。 

为什么是上海人?因为在上海,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不好高务远,杜绝空谈,踏踏实实做事做人的宁波风格被每一个上海家庭奉为玉皋。在这块土地上,在这样的教养下,姚明,刘翔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扎扎实实。一个姚明,一个刘翔都只能在体育范畴内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如果我们能高明一点,公平一点,睿智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脱离地域,族群的束缚,去探究到现代文明社会的运行规范。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会受益更多,前行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