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肩胛骨突出纠正:小人的鉴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6:50:06

心能耐的小人

  山西绎县三盲法院院长和北京副市长王宝森,既人格低下、品行恶劣、口是心非,又少廉寡耻、无德又无能,损人利己、卑鄙缺德的勾当真还干了不少,本是小人的一个,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却一个个“得志”了起来,当今腐败的性质之所以那么严重,手段之所以那么恶劣,恐怕就是与这帮小人 “得志更猖狂”有关。当然,小人不一定是小人物的专利,在那些不大不小的人物,甚至那些大人物中小人亦不少。譬如,“文化大革命”大大发迹起来的康生就是这样的人物。
    小人历来为人们所不耻,所卑夷,但是却一个“得志”了起来,这又是为何?原因自然很复杂,不过有一点是能肯定的,即与小人们的特殊人生哲学、处世方式相关。
    小人好浮夸。如汉刘向所说:“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意思是:这类人夸夸而谈,不负任何责任的,尽说好听的,死的说成活的,假的说成真的,黑的说成白的,而作为一般人的人性之弱点?也有好大喜功的毛病,喜欢听听好听的,不喜欢听君子的忠言逆耳之直,因而善于察言观色的“小人”逮住了这类人人性之弱点,专往弱点进攻,往往将人说得对方心花怒放,因为善拍、会拍、能拍,而且拍到恰到好处,容易惑人,也就难识别。那些像陈希同这类好名利的“圣人”,自然会将王宝森这类的小人当成贴己的能人,其“得志”也就难免。
    小人不诚、不讲原则。“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这类人待人不讲道德、不讲原则,只讲究一个利字。只要对自己有利、有好处,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只要对自己不利、没有好处的,哪怕是伤天害理,也不闻不问。因而小人轻易不得罪人,有时甚至装糊涂、充好人,以博得人的好评,因为这类人善于制造假象,有时还真能获得一些选票,于是一些“圣人”便将他们当“贤人”,其“发”的速度肯定要超过常人。
  小人尤好背后算计他人。一般来说,小人的舌头翻江覆海,信口雌黄,小人利牙伶齿,巧舌如簧,随机应变,智足勇猛。智足遂其奸,勇猛则决其暴。战国公羊高曰:“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小人的妒嫉心理非常强烈,他们会毫不留情地算计那些被他们认为是自己发展上的“天敌”,恨不得将比他强的人都统统打下去,无论是对多么好的朋友、同事甚至是亲爱者,一旦“落难”,不管是不是冤假错案,一律都“大义灭亲”,一律采取“揭举”、“揭发”等落井下石的做法。小人惯用两面三刀,出卖友情.明和暗斗,一面与你谈笑风生.一面在桌子底下捅刀子.小人还是极其聪明、狡猾的“清道夫”,极会利用“时机”,极能假他人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做得巧妙,不露痕迹,尽管这些家伙心里十分丑恶,然而常常因为“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态度鲜明”而受到一些糊涂“圣人”的重用和提拔。    
  小人喜溢美。先哲曰:“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大丈夫之耻行也。”(《仕学正则》)小人工于显勤,总有贪天下之功为己的特点,而且总喜欢围着“圣人”转,在“圣人”面前炫耀自己,将他人的功劳都归于自己,将错误统统推之他人,自己一贯正确,因为有巧于辞令和不知羞耻这二大特点,再加上那些“圣人”们官僚一点,糊涂一点,贪图小利一点,就会很容易被小人的假象所迷惑、所蒙蔽,这也就是为什么小人经常得志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小人极势利。小人特能钻营,特能“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特能“拿得起,放得下”。宋程颐曰:“君子之心,欲人同其善,小人之心,欲人同其恶。”对那些不管在过去是怎样有恩于自己,怎样对自己关心、提拔,只要是认为对自己用不着了,“失势”了,小人者从来都不是以德报人的,总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以恶报德的,因为这样的小人具有缺德为基础的所谓“识时务”、“识大体”,经常能“代代红”和“不倒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小人明明被人感到心不正、不放心,但是总被他们的“机会主义”而遮掩过去了。
  所以,自古以来,小人最难对付。对此,我们的大圣人孔子亦感慨不已。他在《论语·阳货篇》中就有这样一种感慨:小人难养!与小人相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什么意思?用今天的话说:你对他们亲近一些,他们就会做出不合情理的事;你对他们疏远一些,他们又会怨恨你。
  总之,小人之所以能“得志”,就在于小人有一套极其聪明的处世哲学,有着一种极其狡猾的人格特点,有着一套能博得糊涂“圣人”欢心的好口才,有着打击、排挤正直人的本领,有着一副装腔作势的嘴脸,有极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惟恐天下不乱的、不怕坏事的能耐,有伪装自己的本能,因而常能得到“圣人”们的青睐、重用甚至超级地提拔。尤其是当小人们处于以下社会环境时,更能迅速得志起来:当社会是处于极权专制的人治统治时,当社会发生剧烈变动而一时还方向不明时,当统治大权被庸君、昏君掌握时,当社会的权力更替(或争斗)频繁而又缺乏标准时,当社会的舆论导向混乱时……那么,此时的社会正是小人可以用武之时。
  不过,是不是小人能一辈子“得志”?非也。小人只能得志于一时,而不能得志于一世,小人的最后下场总是不好的。     
  为什么?
  这是因为小人的目标是卑劣的,他们只图个人私利、急功近利,一旦得了志,就会得意忘形,就会利用得志的权去谋自己的利,去谋金钱,谋美女,谋房子,而且不惜违法乱纪,这就必然为自己的灭亡种下祸根。
  这是因为小人只会打击正直清白有为之人,只会玩弄权术,只会无事生非,只会搞阴谋诡计,缺乏干好事的能耐,缺乏办正事的品质,缺乏做大事的勇气,因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终因控制不了大局,掌握不了全局,而将事件搞得不可收拾而失败。这就是古训所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是因为小人的品质极为恶劣,因而他们可以伪装一时,却不能清白一世。小人的本性是趋炎附势,是势利眼,是歹毐,是不忠诚,是有奶便是娘,是见利忘义,是习惯于落井下石,是……时间短了,人们发现不了,但是日久见人心,人们终于知道知道他们的为人。想一想,对这样的不忠不诚之徒,有几个人会跟他们跑的?有几个会赞同、拥护他们的?最后的必然结果是众叛亲离,不得好下场的。
  一般来说,凡小人得志的群体,一般都是好人受气、受到迫害排挤,其氛围肯定不会正常。历史上就有很多昏庸的皇帝老儿都有“远贤臣,亲小人”的毛病,因为重用小人而亡朝亡国的,“文化大革命”中也有一大批这样的小人爬到了权力的高峰的,最后的结果呢?民谚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小人的命运是很惨的。
  余秋雨先生在《历史的暗示》一文中作儿这样的“提示”:“为了世纪性的告别和展望,请在关心一系列重大社会命题的同时,顺便把目光注意一下小人。”我看,这个“提示”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