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图片:《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9 03:06:42
教学目标:1、明确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2、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3、梳理学习过的成语,做到能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2、正确理解、使用常用成语。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要上课了,看上去个个精神抖擞,老师对大家提点意见:希望同学们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你如果吞吞吐吐或者词不达意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这节课上到集思广益?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
请问刚才老师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三、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四、成语的来源
来源于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历史故事“负荆请罪”“草木皆兵”;文人作品“动辄得咎”“行云流水”;外来文化“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五、形式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二字、三字、五字、六字、等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六、成语的结构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让步关系等等。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历史】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四、成语有明显的特点。1.具有修辞作用。比如“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若解释成“肚子里长着一根竹竿”就大错特错了。“穿云裂石”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激越,带有浓厚的夸张色彩。2.结构形式固定,不能随意改变。“一诺千金”不能改成“一诺万金”,“抱薪救火”不能改成“抱柴救火”。3.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马首是瞻”;B.词类活用,如“衣锦还乡”(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祸国殃民”(使动)、“不耻下问”(意动)、“虎踞龙盘”(名词作状语);C.状语后置,如“嗤之以鼻”“重于泰山”;D.成分省略,如“逍遥法外”“盲人瞎马”;E.互文,如“善男信女”“拐弯抹角”。4.语法结构多样。有主谓关系的,如“毛遂自荐”“风度翩翩”;有并列关系的,如“行尸走肉”“防微杜渐”;有偏正关系的,如“庞然大物”“后起之秀”;有动宾关系的,如“不见经传”“好为人师”;有补充关系的,如“无动于衷”“遗臭万年”。
【成语与专有名词不同】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与科学术语不同】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与谚语不同】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成语与歇后语不同】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与引语不同】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与词组不同】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五、成语的分类:
成语与衣食:
衣冠楚楚 凤冠霞帔 纨绔子弟 布衣蔬食 残羹冷炙 山珍海味 钟鸣鼎食
粗茶淡饭 箪食瓢饮 衣锦还乡 花天酒地 布裙荆钗 脍炙人口 狼吞虎咽
成语与住行:
登堂入室 窗明几净 雕梁画栋 高枕无忧 金碧辉煌 鲁殿灵光 美轮美奂
蓬门荜户 瓮牖绳枢 跋山涉水 车水马龙 披星戴月 登山临水 颠沛流离
成语与动物:
狐假虎威 狼心狗肺 鹤立鸡群 凤毛麟角 飞蛾扑火 井底之蛙 黔驴技穷
如鱼得水 惊弓之鸟 一丘之貉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趋之若鹜 莺歌燕舞
成语与植物:
岁寒三友 势如破竹 雨后春笋 姚黄魏紫 春兰秋菊 藕断丝连 桃红柳绿
指桑骂槐 芒刺在背 如火如荼 枯木逢春 披荆斩棘 投桃报李 良莠不齐
成语与兵器:
自相矛盾 折戟沉沙 大刀阔斧 刀光剑影 唇枪舌剑 一箭双雕 横槊赋诗
枕戈待旦 图穷匕见 炮火连天 丢盔卸甲 强弩之末 枪林弹雨 盘马弯弓
成语与礼俗:
彬彬有礼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宾至如归 八拜之交 五体投地 张灯结彩
秦晋之好 洞房花烛 月下老人 明媒正娶 入土为安 断发文身 披麻戴孝
成语与文学:
春秋笔法 点铁成金 韩海苏潮 行云流水 元轻白俗 红豆相思 红叶题诗
人面桃花 旗亭画壁 七步之才 梅妻鹤子 郊寒岛瘦 江郎才尽 洛阳纸贵
成语与艺术:
曲高和寡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滥竽充数 煮鹤焚琴 长袖善舞 手舞足蹈
粉墨登场 梨园弟子 画龙点睛 妙手丹青 双管齐下 力透纸背 颜筋柳骨
成语与科学:
斗转星移 日上三竿 月满则亏 炉火纯青 百炼成钢 半斤八两 锱铢必较
刀耕火种 钻木取火 风云莫测 雷霆万钧 水滴石穿 病入膏肓 沧海桑田
成语与法律:
法不阿贵 令行禁止 明镜高悬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铁面无私 赏罚严明
格杀勿论 屈打成招 以身试法 绳之以法 执法如山 有案可稽 杀一儆百
成语与教育:
春风化雨 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一傅众咻 有教无类 薪尽火传 名落孙山 青出于蓝 断机择邻 言传身教
成语与治国:
长治久安 富国强兵 国泰民安 革故鼎新 道不拾遗 日理万机 无为而治
力挽狂澜 疮痍满目 政通人和 分崩离析 半壁江山 民怨沸腾 生灵涂炭
成语与做人:
高风亮节 浩然正气 相忍为国 光明磊落 两袖清风 孤芳自赏 人面兽心
利令智昏 恬不知耻 口蜜腹剑 同流合污 吮痈舐痔 颐指气使 飞扬跋扈
六、成语的文化特色
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成语(每项不少于两个):
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力挽狂澜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一诺千金 拾金不昧 童叟无欺 信守不渝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季路一言 一言九鼎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勇者无惧 勇往直前 冷面寒铁 临危不惧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革故鼎新 出类拔萃 吐故纳新
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
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比如说“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衣冠楚楚”出自《诗经·曹风·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鲜明可爱的衣裳。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元曲选·冻苏秦衣锦还乡》中有:“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
3.成语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
《成语中的古代科技》一书中写了这样的内容:“炉火纯青”,一般解释为:原指古代道士炼丹成功的火候,后演变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古代炼铜远早于炼丹,故“炉火纯青”最早是指古代冶炼青铜的火候。该成语的相关出处可见先秦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该成语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医学发达,有关医学知识的成语很多。比如“岐黄之术”“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入膏肓”“以毒攻毒”“杏林春满”等。
有关地理学的成语有“沧海桑田”“经天纬地”;
有关气象学的成语有“雷霆万钧”“蜀犬吠日”“迅雷不及掩耳”等;
有关天文学的成语有“斗转星移”“杞人忧天”“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可以说,一部汉语成语词典简直就是一部简明百科全书。
4.成语涉及大量古代典籍
学习成语,我们可以知道很多重要的古书。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成语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成语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成语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成语有140条。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反过来说,我们通过学习成语,可以了解以前并不知道的古代典籍。下面举一个例子:“兴高采烈”是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出自《文心雕龙》一书。原文是“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意思是嵇康俊迈豪侠,因此他的作品意趣高超,文笔犀利。嵇康是三国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字叔夜,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因不满司马氏统治,被司马昭杀害。有著作《嵇康集》。现在这个成语已经演变为兴致高,情绪热烈的意思了。
那么,《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呢?查阅《辞海》,我们知道《文心雕龙》是南朝梁刘勰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既系统又完备的古代文学评论集。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成语具有索引的作用。“精卫填海”“画龙点睛”“五雀六燕”这三个成语分别涉及我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绘画著作和数学著作,请同学们查找一下,写出这三部书的书名。
七、成语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学习成语主要是运用。运用成语应该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读音。如“乳臭未干”、“图穷匕见”加点的字很容易读错。
忧心忡忡 呱呱而泣 心广体胖 呼天抢地 未雨绸缪 揠苗助长
怙恶不悛 刚愎自用 垂涎三尺 栉风沐雨 良莠不齐 同仇敌忾
卷帙浩繁 暴殄天物 丢三落四 自怨自艾 一暴十寒 形影幢幢
暴虎冯河 草菅人命 戛然而止 力能扛鼎 扺掌而谈 少不更事
床笫之私 咸与维新 稗官野史 风驰电掣 孑然一身 贻笑大方
否极泰来 拾级而上 人才济济 虚与委蛇 大腹便便 如法炮制
2.注意字形。请指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字
相形见拙 病入膏盲 草荐人命 如火如茶 沧海一栗 锋芒必露
出人投地 走头无路 众口烁金 中流抵柱 直接了当 自曝自弃
置若惘闻 真知卓见 张慌失措 腆不知耻 仗义直言 责无旁代
再接再励 运筹帷握 欲盖弥张 自名得意 营私舞敝 沓无音信
同仇敌慨 投机捣把 图穷匕现 名思苦想 文过是非 无耻滥言
相形见拙 消声匿迹 立杆见影 心浮气燥 形消骨立 修茸一新
修养生息 宣宾夺主 合盘托出 诩诩如生 暇思迩想 一张一驰
一愁莫展 言简意该 纷至踏耒 挺而走险 叹为观只 世外桃园
如法泡制 磬竹难书 一泄千里 轻歌漫舞 前踞后恭 迫不急待
破斧沉舟 披星带月 吊以轻心 披肝历胆 篷筚生辉 沤心沥血
奴颜卑膝 弄巧成绌 义气用事 暗然失色 按步就班 白璧无暇
别出新裁 病入膏盲 哀声叹气 并行不背 不加思索 草管人命
层峦迭嶂 缠绵悱测 彼彼皆是 陈词烂调 穿流不息 惮精竭虑
耳儒目染 飞扬拔扈 胜气凌人 愤发图强 蜂涌而至 斧底抽薪
富丽堂黄 肝脑途地 珠丝马迹 感人肺腹 膏梁子弟 功亏一匮
鬼计多端 海角天崖 大气晚成 汗流夹背 好高鹜远 和霭可亲
轰堂大笑 怙恶不俊 举止安祥 涣然一新 积毁消骨 急流勇退
坚如盘石 金榜提名 以老卖老 金壁辉煌 精神焕散 苦心孤旨
口干舌躁 烂竽充数 嘻笑怒骂 离经判道 礼上往来 历兵秣马
历精图治 缭原烈火 发聋震聩 留芳百世 流言非语 龙盘虎据
录录无为 落英宾纷 余勇可估 貌和神离 美玉无暇 明辩是非
名列前矛 明火直仗 永保青年 名记不忘 摸糊不清 莫不关心
默守成规 目不交捷 无则加免 脑羞成怒 凤冠霞佩 振人心魄
民生凋弊 不温不火 举旗不定 坐想其成 前扑后继 兵慌马乱
融汇贯通 巾国英雄 人至义尽 日新月益 背景离乡 如洪气势
空空如野 淋漓尽至 珊珊来迟 蛋丸之地 怨天由人 无可非异
洁然一身 直言不诲 应辨能力 锋芒必露 故名思义 相反相承
事得其反 包罗万项 轻而一举 不可名壮 道貌暗然 功不可抹
无精打彩 浮想联篇 物及必反 及及可危 人才倍出 养尊处悠
受益非浅 不求慎解 出类拔粹 自立更生 不可就药 争争日上
3.注意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成语、贬义成语和中性成语。
褒义成语: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博大精深财源茂盛 出类拔萃飞黄腾达 发愤图强 发扬光大 繁荣昌盛 光宗耀祖 马到成功 心想事成 足智多谋 知书达礼 忠肝义胆 忠心耿耿严于律己 中流砥柱才思敏捷 雄韬伟略
贬义成语: 自以为是 处心积虑 口是心非 阴险狡诈 鼠目寸光 贼眉鼠眼 恶贯满盈 勾心斗角爱慕虚荣 财迷心窍 好吃懒做 离经叛道 掩耳盗铃 口是心非 朝三暮四 狐假虎威 子虚乌有指鹿为马 纵虎归山 按图索骥 暗送秋波 独善其身 粉墨登场 规行矩步另起炉灶 绵里藏针 穷形极相 舞文弄墨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2、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3、书记、市长严令当地公安机关限期破案,公安倾巢出动,设卡排查,当夜就抓获小偷,钱包如数追回。
4、敌人被打跑了,但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5、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6、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7、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8、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
9、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
10、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1、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13、鲁迅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14、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15、侵华日军在南京疯狂屠杀我平民,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任何狡辩都改变不了。
1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
4.使用要得体。有些成语往往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面对特定的对象。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笑话。看下面的例子: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屋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再如下列成语就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客人。
4.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9.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10.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或写字、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5.注意辨析成语。“不胫而走”和“不翼而飞”看上去似乎意思相同,其实差别很大。前者形容消息传播很快,后者更多用来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还有大量近义成语,往往有细微差别,使用时要格外注意。
6.弄清成语的字面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字面义是成语的基础,引申义和比喻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有的成语可以望文生义,如“力不从心”“事与愿违”。有的成语意思不止于字面意义,还应深入一步。如“粗茶淡饭”,字面义是“简单的、不讲究的饮食”。但仅这样理解还很不够,它还有“指简朴、清苦的生活”。“叶公好龙”,比喻有的人口头说爱好,其实并非真爱好。
八、成语运用
(1)做游戏:根据动作猜成语。
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每一小组迅速推出一个代表,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成语表演出它的意思,让本组同学来猜猜它是什么成语,猜中得10分,猜错扣10分。
载歌载舞(手舞足蹈)、张牙舞爪、张冠李戴、抓耳挠腮、目瞪口呆、垂头丧气、昂首挺胸、眉开眼笑、捧腹大笑 (这些成语是预先写在卡片的)
(2)修饰文段
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什么地方能换上成语,并读一读句子,看看有什么变化?
昨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爸爸说要带我去龙亭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欣喜若狂)。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早出晚归),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一点劲都没了(筋疲力尽),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门,可我恨不得立刻就到公园。来到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五颜六色)的风筝,我一下子都等不得了,(迫不及待)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湖边。
提示:使用成语要恰如其分,并不是任意堆砌。
【附:成语之最】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有分量最珍贵的承诺-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细心的——一心一意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长的句子——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干净的地方——一尘不染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最大的利润——一本万利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古韵清风网http://xzn.2000y.com/mb/1/bigclass.asp?depid=6225&bigclassid=18157&smallclassid=0
运用成语的对举特点解意答题
有一些联合短语,尤其是成语有对举的特点,即词语的前后两部分结构方式相同,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种对应并举的特点,给我们理解词义带来了互释、参照的便利。例如:“赏心乐事”,“赏心”,意即欢畅的心情;“乐事”:让人高兴的事情,是两个使动词加宾语的联合结构。又如:“维妙维肖”。“维”,语助词,“妙”,手艺巧妙;“肖”,相似,逼真。全词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像,是两个状谓式的联合结构。“引经据典”,“引经”意为援引经书的文字,“据典”,意为依据典籍的内容或人事,是两个动宾式的联合结构,意义复指,要合并理解为引用经典著作的内容,作为叙议表述的依据。
一些非四字格的联合型成语亦有对举的特点。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意义上都言无路可走,十分困窘,上下句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复杂的主谓式。又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拳术;“曲”,歌曲,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也是两个主谓式结构。“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疑”,怀疑,犹豫不决;“行”,行动,“功”,功效,意即对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全词两部分意义相近、相同,结构相同,都是假设性主谓句。
利用成语对举的特点,可以帮助理解生难成语或成语词素。例如:悉心戮力、计日程功、衔华佩实、怨天尤人、党同伐异。前三个成语比较少见,属生难成语。“悉心戮力”的“心”和“力”容易理解。“戮”的意义不好确定,但我们知道“悉”有全、全部之意,“悉心”,即尽全部心思、精神。根据同义对举的特点,界定“戮力”是用尽全部力量的意思。“计日程功”的“程”,今人一般理解为名词,如“里程”、“前程”等,但它们与“功”相配后,这样的理解显然不通。但是,如果依据“计”作计算解,“计日”意为计算日子、按时间计算,据此对举类推,则“程”应解为动词,意即计量、考核,这就词顺意畅了。“衔华佩实”的“衔”意为包含,“佩”,意为佩带,垂挂,“实”,是果实,而“华”则要依据“果”理解为花,全词形容草木开花结果,后两个成语有个别词素生僻难解。“怨天尤人”的“尤”应与“怨”义近,可解为责备,不能解为“更”、“大”等,不是程度副词。“党同伐异”的“伐”作讨伐排斥解,而“党”要据此反向运思,解为网罗、纠合,它不是名词,不能解为同伙、同志者。
现今各种考试总是拿成语来考人,成语是命题长久不衰的热点。在众多的成语题中,往往有一些成语或成语词素比较陌生,而成语对举的特点为我们正确解答成语试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法。请看下面一道试题:
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你游桂林山水,见到那些奇怪状的山峰,一定会说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B.夕阳红老人演唱团表演的相声,真是轻歌曼舞,声情并茂。
C.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D.这是道难题,分值大,你不要轻举妄动地将它丢了。
假设你对A项“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两个成语运用得正确与否拿不定主意,不得不采用淘汰法答题,那么,需要对BCD三项中的成语逐一辨析。B项的“轻歌”的“轻”是轻快的音乐,“曼舞”的“曼”作何解呢?是“快慢”的“慢”吗?不是。依据“轻快”形容歌声乐曲的轻柔和快节奏,对应为动作柔软,这样的艺术动作才成其为舞,才有美感。用“轻歌曼舞”形容相声艺术,不正确。C项“起死回生”,“回生”容易理解,是又活过来,重新获得生命。“起死”不好理解,依据上述“回生”的意义,作救治、挽回死亡之人理解。全词是指医生医术高明,原本只用于医生对病人,而本项却用在病人对自己,因而不正确。D项的“举”与“动”对举,都作动作理解。“轻”意为轻率,“妄”依据“轻”的意义,可理解为胡乱,不慎重。这里用在考试中考生对某道难题的态度,不正确。很清楚,淘汰B、C、D三项,正是运用了成语对举的特点。B、C、D淘汰了,答案A就确定了。再举一例:
选出下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他平日里舞文弄墨,志趣高雅。
B.大凡热心举贤的人,也是十分爱贤,不求田问舍,不因小过而废人。
C.吴敏不懂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颐指气使。
D.大自然的神秀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只有身临其境地看一看,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舞文”,挥舞文笔,“墨”,代指文字、文章,“弄”,本义为戏曲的一个段落,一个章节,这里参照“舞”的意义,应理解为写作诗文。 本处错在贬词褒用。“求田问舍”,“田”、“舍”意义分别为田地、房舍,“求”意为寻求,置买;“问”本义为探问,咨询,据“求”的意义,判断应引申指被“举”被“爱”者建造田舍,而本处用以形容爱贤者不苛求人,不死纠住细枝末节,因而不妥当。C项“气使”意为用神情支使人。“颐”是生难词素,本义指腮帮子;参照“气使”的理解,“颐指”可理解为用嘴部的表情示意,这是傲慢地指挥别人的意思,这与该项上句讲吴敏不懂礼貌待人的语境不合,故该项错误,正确答案是D项。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
从熟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民间俗语,其内涵是对原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意义。对这类成语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例如四川试卷:
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溘然长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侵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用于此处明显是望文生义成友谊很深的合作伙伴了。
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
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例如湖北试卷: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成语中的“立”“行”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句中只断取“独”“特”之义,而可见是肢解成语所致。
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
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轻重有别,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运用时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例如全国试卷Ⅰ:
①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适用范围。
再如广东试卷:
②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间不容发”,义项有二:一是指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二是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此处义项一虽适合语境,但说玩具车挤得间不容发,其形容轻重、大小失度显而易见。
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注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的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江西试卷: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用于此处明显感情色彩不对。
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一般说来,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但这仅仅是“一般说来”,实际上有的成语不仅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特别是拘泥于思维定势,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例如全国试卷:
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拭目以待。——“拭目以待”的语义一是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二是表示要等着瞧。句子取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
6.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例如辽宁试卷: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它是个谦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句中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7.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不要滥加功能
不是所有的成语都可以任意来作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还有一些成语带有明显带有初始语境的特点,“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句中。这些我们必须清楚。例如广东试卷:
①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的看轻自己或自轻自贱。无疑,用在这里不合语境;而它属于不及物性的自动词,做谓语可以,却不能做状语。
再如全国试卷: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其意思是指: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语境需要的是“难以望其项背”,可见此成语只适合于表否定的语境。
8.注意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不要让语义重复或成分赘余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默写词语的意义重复,成份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了。例如全国试卷: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的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自惭形秽”的意思是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个成语本身在句中的意思和用法都没有错,但前面加上“感到”就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
9.注意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不要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史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例如全国试卷2: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而这里却用于“电视剧反映的市井生活画卷”,显然用错了对象。
10.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的内涵具有特定逻辑范围,词义反映出的数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后、所属的范围、情态程度的大小,都有着一定的特指。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意义范畴,就会因与上(或下)文相忤逆而自相矛盾。例如四川试卷:
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华。句子前边说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而后边又用能表示“有本领的人”的成语,显然是自相矛盾。
【复习目标】
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复习时间】10课时
一、高考成语干扰角度解密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2年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1年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0年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1999年 殚精竭虑 美伦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1998年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1997年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题)
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题)
例1中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汗牛充栋”“左右逢源”“车水马龙”“蔚为大观”“蓬荜生辉”。
解密之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如:
例4、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解密之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例5、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如: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题)
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
解密之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解密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二、复习要点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语在一般情况不能改变结构。但在特定的场合中,某些成语结构可以活用。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但如果由于变动结构而改变了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 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语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对成语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规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规用法。如果被成语的常规用法束缚,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变通,就会误入歧途。如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众望”就属非常规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学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规用法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它的非常规用法指想象进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结果失误。这是不改变成语词素而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广告用语常用这种修辞方法,如说该厂的牙刷坚固耐用,可巧用成语“一毛不拔”。
(四)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国民党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6、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7、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①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①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③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③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14、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①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②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