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师年龄大了怎么办:人民财评:如何破解"民工荒""就业难"双重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11:48

人民财评:如何破解"民工荒""就业难"双重尴尬

信海光

2012年02月03日14:21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分享到...

  • 分享到人人
  • 分享到QQ空间
  龙年春节过后,各地再传“用工荒”的消息。2011年,因为沿海一些地区企业陷入不景气,本以为节后“民工荒”会有所缓解,但据观察,节后“民工荒”依然发生,很多地方的劳务市场很难看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能够被集中招募到的工人越来越少,甚至随着产业转移,民工荒还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民工荒对农民工来说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待遇的提高、机会的增多,近年来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就是明证。但对整体经济来说,连年的民工荒却是个坏消息。种种迹象表明,民工荒已有可能不再是由于春节导致的,局部地区、局部时间的用工荒正有逐渐全局化的倾向,以劳动力资源丰富著称的中国,有可能正在提前迎来“刘易斯拐点”。

  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找到民工荒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调整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给;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鼓励机器代替人工以减少劳动力需求,等等。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最应该做的却是如何就地挖潜,在颓势中寻找增量。

  对大量农民工来说,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企业的吸引力也正在逐渐减弱。城市不认同农民工,而农民工也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真正关心农民工权益,真心把农民工留在城市里,而不是使他们变为候鸟,在不停迁徙中浪费劳动力。

  如果说以前大量企业的利润是建立在廉价使用农民工的基础之上,那么为了破解民工荒,为了吸引农民工,它们就有必要开始尝试压缩利润空间,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应认识到,要学会向农民工们“让利”了。而政府也需要调整就业政策,通过推进户籍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等,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

  在面对民工荒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还存在着几乎相反的另一现象:大学生就业难。2011年大学毕业生高达660余万人,较2010年增加30余万人,而2012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2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未有改观。

  一边是民工荒,一边又是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劳动力市场会出现这种既荒又难的尴尬现状?其原因除了近年来高校扩招以外,更深的根源则在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劳动力市场,不但存在着就业总量问题,还有就业结构性问题。大学生虽然被当做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但相应的技术产业并没有以大学扩招的速度发展。中国最消化人力资源的仍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制造”并不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大学生普遍也不愿意降低身段去填补民工荒造成的空缺,因此,仅仅从就业角度讲,“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也已迫在眉睫。

  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无疑是个双重尴尬,但如果能够促成民工荒与就业难问题“接轨”,则大有可能将这个两重尴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政府可尝试从薪酬待遇、就业观念、教育体制、就业培训、中介服务等入手,提高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促成传统农民工就业岗位与大学生就业岗位的接近甚至合流,促成就业难大学生的“俯就”。

  大学生与农民工“合流”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进步与转型,其意义绝不仅仅是缓解了就业难和民工荒。无论大学生毕业于几流学校,他们都比一般的农民具有更高的知识素质、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大学生走到生产一线,更容易成长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创新带头人,他们的加入,将大大提升中国工人群体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从而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奠定良好基础;他们的加入,有利于填平工人群体与城市其他人群的社会鸿沟;他们的加入,还将提升工人的维权意识,推动工人群体社会地位的改善。 (责任编辑: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