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田造型价格表: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排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49:02

一.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排名

 中国第一将军省---江西(325人)
 江西是第二次国内**战争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来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秋。毛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一。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根据地。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是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人民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万多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在土地**战争时期,无数江西儿女积极投身**(仅赣南地区就有33万人参加红军),成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了军事家方志敏和上将萧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25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将帅总数的 20,l%)。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_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其中的兴国(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县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二将军省---湖北(235人)  中国第三将军省、军事家大省---湖南(202人)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 中国第四将军省----安徽(128人)

安徽是**老【。土地**时期,大别山区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部分;**战争时期,新四军活动在长江南北;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在安徽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洪学智、李克农等128位开国将军。安徽籍将军大多出自红四方面军,从地域上主要分布在皖西地区的霍邱、六安、金寨县一带。其中金寨(55人)、六安(34人)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五将军省---河南(108人)

中原国土河南,孕育了军事家彭雪枫和上将许世友等 108位开国将领。他们大多来自豫南地区的新县、商城、光山、固始一带。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地域,土地**战争时期,大批豫南儿女涌跃参加红军,从而成长了一批威名赫赫的开国将领。新县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全县出了36位开国将军。

中国第六将军省---四川(含重庆共99人)

天府之国四川,涌现了朱德、邓.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等7位无产阶级军事家(含4位元帅、l位大将)以及张爱萍、陈伯钧、傅钟等3位上将、3位中将、88位少将,将帅总数99人。他们大多来自四)门东部的宣汉、达县、平昌、通江、巴中、苍溪、IN中等县,这里曾是土地**时期的川陕苏区,大批热血青年在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时参加了红军。

中国第七将军省---山东(90人)

齐鲁大地山东,走出了90位开国将军,他们来自寿山、荣成、牟平、文登等49个市县。山东籍将军大多是在抗R战争时期参加**的老八路。
辈出之地,尤其是在进入中国近代社会以后,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对中国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湖南也是中国**的发祥地之一。毛东在这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等在这里领导了平江起义;贺龙,任弼时等在这里领导创建了湘鄂赣、湘鄂川黔苏区……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现代37位军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占40.5O。1614位开国将帅中,湖南籍有202人,占总数的12.30,为全国第三大将军省。尤以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10位元帅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占30%),10位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6人(占60%),57位上将中有王震等 19人(占 33.30),177位中将中有 73人(占 41.20)。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酸陵、茶陵一带。其中平江(52人)、浏阳(3人)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湖北是中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if年10月川日,资产阶级**党人在武昌首发起义,爆发了辛亥**,动摇厂清王朝的统治;1927年8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外展上地**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7年*月13日,在黄安、麻城爆发厂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广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即诞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这里涌现厂林表、李现年、徐海东、王树声4位军事家O位元帅、2位大将)和王平、王新亭等14位上将、31位中将、187位少将将帅总数为235人,是中国第二大将军省。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地区靠近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其中红安县出了61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大悟县出了37位将军,也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二.共和国第一将军县今昔对比:孕育出223位将军 http://news.QQ.com  2007年07月29日12:26   民主与法制时报    从1927年的黄麻起义到今天,“共和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走过了80个春秋。

这块神奇的土地,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诞生了三支工农红军队伍,孕育出223位将军。他们都是立党、建军、治国的铮铮“脊梁”,他们的丰功伟绩光照千秋。这是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郑建峰发自湖北红安

140000、30000、600、100,这组依次递减的数字,浓缩着湖北红安县非同寻常的历史:从1923年到1949年,全县有14万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了生命,在3万多名参加革命军队的红安人中,仅幸存600多人,其中有100多人建国后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担负省军级以上领导职务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将军,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第一将军县”。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从红安县党史办获悉,截至今年7月中旬,健在的红安籍开国将军还有7人。他们是:王诚汉、罗应怀、贺健、殷国洪、汪运祖、张志勇、江腾蛟。

黄麻起义的果子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在大别山区流传很广的民谣。黄安即今天的红安,是黄(安)麻(城)起义的策源地。

“当到达护城河边时,我们这群小孩跟着大人喊口号,什么‘暴动!夺县城!’呀。当时起义的场面非常壮观,穿的衣服都是五花八门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军魏益三部队慌乱得很,稍加抵抗后就缴械了。”这是亲历起义最直接的叙述。今年92岁的老红军汪运祖少将,是当年的儿童团长,参加起义主要就是助威。1927年11月13日,来自黄安和麻城的十几万农民起义军和群众,胸佩赤化带,左膀系着白布条,口号喊得震天响,浩浩荡荡向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开去。

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它发生在南昌起义104天之后。

4天之后,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诞生。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

这支330人的武装在起义不到一个月就被国民党的部队打散。12月5日夜,驻河南演川十二军任应岐部教导师突袭黄安城,鄂东军损失惨重,总指挥潘忠汝中弹身亡。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突围出来的鄂东军72名战士和53支长短枪,转移至黄陂县木兰山区打游击。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麻起义军出发地——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仅仅4年,参加起义的普通战士王树声已成长为红十一师师长,鄂东军也发展成拥有3万人的红四方面军。

“黄麻起义,为后来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93岁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詹大南少将如是说。事实上,黄麻起义在黄安直接导致了以下三支红军队伍的创建和改编:七里坪创建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3万人;檀树岗创建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7000人;七里坪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3000人。这三支部队,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牺牲4名就有一名红安烈士。

红四方面军一直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并且从人数上来说,始终占据首位。在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而红四方面军的策源地黄安,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建国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1995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视察红安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一到红安就肃然起敬,这里出了200多位将军,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人,真是了不起。

建国后,黄麻烽火中的战士王树声、儿童团团长汪运祖都步入了开国将军方阵。

将军百战穿金甲,每一次战役和它的指挥员都被演绎成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传播,富产将军的红安尤其如此。至今“一条大河波浪宽”所唱的上甘岭战役,被美国新闻界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誉为经典防御战,其间担负坚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就是秦基伟;《沙家浜》中的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其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刘飞;而前一段时间热播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王近山……

红安的将军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黄麻起义,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因为此次起义而参加红军队伍,是黄麻起义结的果子。党史资料说这次起义是继“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长江以北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农民革命起义。同前二者不同的是,这次起义没有军队参加,都是农民武装和群众。当年黄安县国民党党部在“清乡委员会”的布告中说:“十龄幼女,口喊自由。三尺之童,目无长上。黄安素称礼义之邦,一变而为禽兽之所。”足见其“赤化”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而这个鼓动和思想之功,启蒙人就是红安籍的董必武。李先念在1988年的一次视察座谈中说:“董老是湖北革命的一面旗帜,我们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红安革命性格的成因

大别山在湖北省东部伸出了挺拔的一翼,站在天台山上,远眺长江自西向东的奔涌,会看到群山与大江之间有一个缓冲带,这个地域就是红安。

红安古称黄安,经过两次改名,历史的印记成就了“黄红的交错”。1931年12月,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红四方面军刚刚取得的黄安战役的胜利,改黄安为红安,以示纪念;抗战爆发后,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和国民党地方当局提议,同意统一县名,恢复黄安的称谓;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正式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红安的山水是为将军、为战争而生的。

红安县境内地形极为复杂,山地、丘陵、冈地与冲击小平原各种地形都有,有时面积不大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山地-丘陵-平原三种景观。县北的天台山主峰四周皆90度的山崖,山顶却是一块6亩的平地,可算是世界上最小的“高原”了。小小的1796平方公里土地上却发育着滠水、倒水、举水三条长江支流,红安的版图为长条形,南北长,东西窄,其西南和南部与湖北武汉的新洲、黄陂两区接壤,西北与湖北大悟县接壤,北部与河南的新县接壤,东部与湖北麻城接壤,位于红安中部的县城城关镇与武汉中心城区直线距离80公里。这个概念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如果红军在红安南部地区的丘陵冈地上架起大炮,就可以轰击武汉城区的敌人;假如要撤退北行30公里就进入到河南省新县的大别山深山区。也就是说,红安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此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难怪被西方军事家称为“山地游击战的圣地”。

宣统《黄安乡土志》记载的35个氏族中,有23个是从江西迁来,占65.7%。红安的大部为古麻城孝感乡,民风彪悍,孝感乡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自古人员流动较大。人员的流动丰富了红安的本土文化,同时这里的人也不局限于此地。一有机会都想跳出红安,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此地。并不是不爱家,而是文化决定,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当时,想离开红安闯世界最好的路子有3条:一是读书,二是学手艺,三是参军。而参军是最容易办到的,因为红安由于革命运动那时到处在招兵。红安古为麻城的一部分,由于红安的姜家畈(城关镇)到七里坪地处偏僻,政令难施,嘉靖二十一年麻城县监生李大夏等上书朝廷请求建县:“本县全场姜家畈,接壤黄冈、黄陂边隅地,近信阳、光山、罗山等州县,路通牛头山、牢山等寨;地僻民顽,官难遥制,盗贼出没,数被劫杀。乞于姜家畈设县治,保障地方。”

从这个呈文中“地僻民顽”四字,可见民风彪悍之一斑。

事实上,正如优胜劣汰,战争涉及生命,恰恰是真正检验智慧的标尺。1984年4月,李先念在红安和当地干部闲谈时说:“那时我们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叫马克思,但是有朴素的感情,就是地主阶级不好,你要杀我呢,我就非杀你不可,杀两个我就赚一个。”就是这个“朴素”的生存,使他在战场上神鬼莫测。李先念在1946年曾被中共临时授予陆军中将衔,建国后辞掉大将衔不受。在解放战争组织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令一个旅留在司令部,佯装无行动,美方代表白罗素上校为了摸清中原军区真实情况,提出要见李。李在前线接报火速赶回司令部,按规定时间接见了美蒋代表和中外记者,还在当晚设宴款待。饭毕星夜赶赴前线,发出总攻命令,一举撕开突破口,从西面平汉线全部突围。白罗素上校得知,大惊失色,坚决认为李不可能有分身术。“中原突围”被史学界公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泽东专电李先念:“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红安自然条件落后,但是这里有读书的传统。在解放以前,红安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只要不是360天天天挨饿,家长都会送孩子读书。在红安籍贯的将军中有“农脚子”,也有上过黄埔军校的。没有文化的将军在战争年代利用空闲也在拼命学习。这后来被人总结成是“为什么很多红安将军后来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原因。

将军反哺红安

红安县城关口矗立着一块巨型招牌,写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徐向前元帅是山西五台人,但他的革命生涯却是从鄂豫皖开始的。在肃反中被张国焘杀害的红安女红军程训宣就是他的妻子,徐帅对红安有很深的感情。

徐帅如此,红安籍的将军们几乎都尽最大努力帮助过家乡。

1981年,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回到家乡红安上新集镇。时值隆冬下雪,他去乡亲家串门,看到屋里黑咕隆咚、冷锅冷灶,人穿的衣服单薄,被子千疮百孔,就立刻让秘书给兰州军区打电话传达一个特殊命令:火速往红安调拨5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秘书打完电话,将军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晓得不?红安在革命战争中死了多少人?1949年解放后统计人数33万,有14万人在战争中牺牲和遇难。红安过去叫黄安,红安的‘红’字是十几万红安人的血。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把最后一碗水、最后一尺布、最后一双鞋、最小的伢子都奉献了革命,5万件旧军大衣算什么,他们早就有权利过上好日子,我们愧对父老乡亲!”

在红安的李先念纪念馆,存放着一封信,是李先念临终前写给铁道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这封信的大意是: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老区,无论从哪个意义讲,铁路线也要把红安挂上。信中说的铁路线就是当时要兴建的京九线铁路。这样一来,就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敲定了这个方案:绕道17.5公里。建成后笔直的京九线在安徽阜阳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大别山的腹地,通过了红安境内。这是李先念为红安家乡做的最后一件事:写此信后一个多月,他就逝世了。1995年红安铁路全面动工,但资金不足,这时红安籍将军陈锡联又给铁道部长写了信,并在红安的一份报告上作了批示,问题很快得到解决。199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京九》大型系列专题片,其中的一集《铁路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就是指京九线绕道老区。红安人对这个“弯”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条铁路打破了黄冈地区无铁路的历史,老区经济由此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刘金汉退休前是红安县民政局长,上世纪50年代是红安供销社的采购员,他的任务就是“满天飞”与将军们联系,请他们支援家乡建设,一直被红安的一代又一代县领导当“路条”。他说,红安走出去的将军都和家乡人亲,也为红安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红安籍的很多将军逝世后,其骨灰按其生前的意愿被送回家乡,如韩先楚、秦基伟等,在红安烈士陵园安葬的还有吴焕先、沈泽民、蔡申熙、郑位三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愿意魂归故里。

老红军及其后人

车行红安乡间,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路边有一个大牌子,上面是一个将军的大幅照片,写着将军姓名,这是红安县对将军故居的统一提示。对于1964年授衔前的61位开国将军,红安县由政府出资,基本上都对其故居进行了整葺。

在由红安通往华家河镇的一条简易公路上,不到5公里的距离,就有况玉纯、张志勇和涂锡道三个将军的故居。这个镇上共出了9个将军,这在红安还不是最多的。

红安籍的将军后人还在红安并住在故居的,只有况玉纯将军之子况小健。

况玉纯共有4个儿女,况小健最小,今年50岁,回红安前,况小健在北京铁道部门工作。况小健因为思念家乡,于2004年5月回到红安,居住在当年况玉纯将军的一间破屋里,跟堂弟况绍万在一起吃饭,生活上很简陋,洗澡、上厕所都极其不便。况小健说自己生活简单,每天有点面条和馒头吃就行。“虽然我没有为家乡做出什么贡献,但是我看到这方热土我就很欣慰。”况小健是北京户口,但他不打算再回去,“我的根在红安,我死也要死在红安。”

湖北省仅存的10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中,有3位老红军住在红安县乡村,华家河镇有两位,刘友厚是其中之一。

刘于1923年参加革命,他的父亲有兄弟5人,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罗厚福(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5年5月因病在武汉逝世,终年66岁)将军说,“革命不能无后”,于是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

1946年部队大转移,刘友厚夫妻带着儿子不方便,李先念就动员他们回家乡躲避起来。他们回到红安老家当农民,直到20多年前才确认红军身份。

今年89岁的刘友厚孤身一人住在华家河镇大学村一栋平房里,屋里十分简陋,没有衣柜,几个纸壳桶用来装衣服。老人自己烧柴做饭吃,儿子曾想给他买煤气灶,他说不会用。

刘老有一双做绣花鞋垫的巧手,也是他的特殊爱好,他平均两天做一双,到处送人。他说,这是红军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留下的好传统。“现在儿孙满堂,我挺知足的。”

94岁的老红军周明是红安的媳妇,住在红安县华家河镇邹集村。

周老是四川人,1931年参加红军。1945年,在李先念、陈少敏的介绍下,她与原中原部队军官邹顺清结为夫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包围我中原部队,内战一触即发。中央指示保存实力,分散突围。周明怀孕在身,陈少敏大姐劝他们夫妇先回家乡躲避。解放后,邹顺清考虑到妻儿都在乡下,放弃了进城工作。可谁料到,“文革”期间,他们夫妻被打成叛徒,受尽磨难,直到1982年,他们才被确认为老红军。

邹顺清去世后,民政部门在城里为周明老人买了房子,但她住不习惯,还是搬到邹集村的儿子家。她的思维有些糊涂了,但胃口很好,每餐能吃一碗排骨、一大碗饭,喝两杯啤酒。

去年9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最牵挂的是村里的孩子,学校条件不好,没有图书室,孩子们看不到课外书,希望社会上有好心人能帮助建个图书室。经报道后一家武汉的公司发动职工捐资10万元,购置了7500册图书,在山台联校建起了一个标准的图书室。

今年周明又对记者说,她此生最后的心愿是为家乡建一座桥。

她家就在滠水河边,一条河水阻隔了两岸数万农民的往来。她说,如果国家能建这座桥,她也要带头捐钱。

“旅游活县”

花园宾馆在红安县委的后面,沿着约100米的深巷前行,右边是古老的直檐建筑,带有明显的徽派风格。墙上的大方砖烧制得十分坚硬,现在方方正正的,每隔几块,就刻着“正堂许”的字样:道光时的黄安知县叫许庚藻,现存的衙门墙面就是他整修的,这也是黄麻起义时起义军主要攻打的目标之一:当时是国民党县府所在地。墙上弹洞斑斑,很多弹洞很大很粗,看得出并非正规兵工厂制造的枪械击发,而是鸟铳之类。现在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文物局,院里面是个篮球场。

花园宾馆四个字是江泽民同志写的,很多中央领导都到过红安并住在这个宾馆。进入普通单间,只有两张床、茶几、椅子和电视。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吴剑介绍,县里马上要引进外商来经营,把宾馆弄得好一些。

由于是将军县,在红安各处都能感觉到这种气息。花园宾馆的霓虹灯下面就是一个便利店,主要卖本地的土特产品,所有几乎都冠有“将军”字样:将军地盐脆花生、将军酒。花园宾馆南行是红安县的“王府井”,人来人往很热闹,第一个比较大的酒店名字就叫“红都大酒店”。其他的如将军城小学、将军花园、将军大道、将军广场数不胜数。

红安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很多,在近年这些资源才找到了整合点。2004年8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指示,要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久,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将红安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红色旅游是红安的看点和突破点,但形成规模还尚待时日。”红安县旅游局长金庆红如是说。在红安县的有关报表中显示,去年旅游业收入增长20%,这令红安官方很兴奋,他们认为近年“旅游活县”的提法是正确的:“打将军牌、走招商路、建后花园、树新形象。”

为发展旅游,红安县制定了《红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制定红安就花了85万。政府出面邀请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组,在红安和周边进行了半年的调研考察,才制定了这个规划。又请了专业的策划公司对县内红色旅游项目进行了策划。“特别是旅游景区,我们都是按照4A级景区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定的。”金庆红介绍。当年的黄麻起义发生地七里坪,马上就将成为4A级景区,红安县在这里靠招商投资了5000万。

关于现在红安红色旅游的一组最新数字是:

湖北红安革命教育学院,投资1亿;李先念故居改造,投资120万;李先念图书馆,投资1000万;扩改建旅游公路100公里;全县累计投入景区开发建设3亿……

在《红安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红安还是以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为主,整个公报的子项中并无“旅游”,文教卫类中只有“纪念馆(站)13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4个”,还是此前“拥有”。在综合叙述中,公报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偏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较大;农村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招商引资滞后性过强;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1985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样的介绍中,红安仍令人心头沉重。

(吴剑、毛红平对此文亦有贡献。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本稿件,须注明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否则追究法律责任)